《金剛經》和《心經》一樣,也是非常普及的佛教經典。它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和《心經》一樣,也是講的般若之心,般若智慧,從這個意義上,可以把它們視為同一部經。
我讀佛經,並將心得寫成文字,並非認為我所講的就是真理,但這是我喜歡的求索真理的方式。事實上,每一個人讀佛經的過程,都是求索真理的過程。把佛經看成真理,自認為掌握了真理的人,會升起很大的我慢煩惱,這是負能量。而把佛經看成是尋求真理的工具的人,往往謙虛精進,求索佛慧,充滿正能量。
在佛經中,讓我莫名其妙就歡喜的經典有三部,《心經》、《楞嚴經》和這部《金剛經》。現在想一想,一方面是因為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有特殊的攝受力,另一方面是因為讀誦《金剛經》時,那種霧裡看花的美麗,向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想去剝開那神秘的面紗。
經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關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經題,自古就有很多解法,意思大致相同,表述各異。當我們看到這個標題時,般若之花便在心中綻放了。
這裡「般若波羅蜜」,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性相一如的般若智慧。
而「金剛」,是梵語意譯,比喻牢固、銳利、能摧毀一切。「金」含有尊貴難得、持久堅固有光澤之意;「剛」從造字看,是「力能斷之」。
世界上有最尊貴地位的,莫過於心;心中能現大千世界、宇宙萬物。有最剛利作用的,莫過於心;世間一切,成也在心,敗也在心。而當得起「金剛」二字之讚譽的,只有般若之慧,覺悟之心。
關於「經」字,我喜歡理解為經歷。閱讀佛經,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心之經歷。只要這個領悟能啟發智慧,對於你當下而言,就是真理。將之分享出去,或許能啟發他人與你智力共振;又或許能令另外一些人升起煩惱。心與心之間,相通就會喜悅共振;不相通就會彼此撞擊,受撞擊雖然痛苦,但撞通之後,豁然敞亮的喜悅,可稱「苦樂」。這個「苦樂」,是通向覺悟的路,而人生三苦中的「樂苦」,是通向苦惱的。
這次閱讀《金剛經》,還是隨著經文的文字,在字裡行間領略般若的美妙。這種領略,是心在求索真理過程中的文字風景,願你我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