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白皮書:預計今年將有1400萬中國人參與醫療美容

2020-12-23 央廣網財經

  央廣網北京8月9日消息(記者唐明 實習記者周婉瑤)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如今醫療美容市場正迎來飛速增長期,年輕人對於整形的態度也正發生著改變。

  來北京上大學不久的小吳就從不避諱自己整過容的事實:「我屬於比較彪悍的那類人,我做完手術第二天學校有期末考試,我前一天做了隆鼻手術,第二天腫著一張臉,戴著口罩,就直接去學校參加了期末考試。考試的時候覺得悶就把口罩摘了,結果旁邊人都看傻了,大家都不看試卷了,都看著我的臉。有的朋友跟我說別說整形,別人會覺得不太好,但我自己不是很在意,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不論是整形變美或是成績變好,這都是在變好,為什麼要進行一個區分呢?」

  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5年間,中國醫療美容一直保持15%的年複合增長速度,超過2.4萬家醫療美容機構成立。昨天發布的《2017年醫美行業白皮書》也印證了這一點,白皮書顯示,2017年預計將有1400萬中國人參與醫療美容,較2016年同比增長高達42%,遠高於7%的全球增速,中國成為全球醫療美容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加入醫療美容消費者的行列,成為推動這一市場增長的新動力。白皮書預計2017年90後消費者佔53%。他們通過科技手段讓眼睛更大、鼻子更高、皮膚看起來更光滑水嫩。這一情況與美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美國36歲以上用戶的佔比超過74%。

  醫療美容公司新氧創始人金星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醫療美容行業的消費者還是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我們看到,中國一些地區的人群,對於醫美還是有一定的傾向性。在北京的消費者可能膽子更大一點,也更願意和別人分享,北京的消費者選擇去韓國整形的也是最多的。遼寧地區則比較『土豪』,雖然他們整形的人數不是最多的,但是他們的人均整形的客單價反而是最高的,是北上廣深的兩倍。上海的消費者則比較謹慎,更愛維權,他們的投訴電話的數量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廣東則因為可能有先天的因素所以面部沒那麼立體,所以對玻尿酸非常有傾向性,整個廣東地區的消費者消耗了全國八分之一的玻尿酸。河南的消費者在選擇醫美的動機則最多的是為了改變命運。」

  中國整形協會副會長汪永安此前曾表示,2017年,中國醫美市場將達到1760億元,到2030年中國整形美容行業將達到5000億元市場規模,並超越美國、巴西等國家或地區,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而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學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醫美行業總產值大概在450億美金,預計到了2020年,會成長到2000億美金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醫療美容滾雪球式的增長背後是醫療美容產品的高利潤。以醫療美容行業中常見的產品玻尿酸為例,記者在證監會網站上看到一家主營玻尿酸的公司愛美客此前剛剛發布IPO招股說明書,其中對於生產產品的描述中稱,公司玻尿酸產品綜合毛利率87%,單品毛利率最高的98%。價格最高的一款產品每支售價達到2500元左右,即使價格最低的平民產品,價格也在370元左右。

  據透露,由於國內外價格存在價差,這幾年國內的玻尿酸價格已經有所回落。數據顯示,近3年來,國內針劑市場價格下滑70%以上。

  市場規模的爆發也吸引來大量的資本進入。廣州一位醫療美容行業多年從業者向記者透露。在前幾年,他曾經投入300萬元,開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整形店,基本上一年就已經可以回本了。

  不過這位從業者也向記者訴苦由於資本的進入,推高了整個市場的營銷成本。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現在平均「獲客」成本大約3000元一個人。這其中,渠道醫院和營銷抽成就高達50%至70%。

  醫療投資人李斌告訴記者,醫療美容機構想要做大不能只盯著資本市場。

  李斌說:「真正的資本市場的資本,不一定是要和行業白頭偕老的。其實不管是作為醫美機構還是其他中小型機構,更多的還是要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好的醫生、好的特色,是否能被資本市場看重並不重要。中小機構首先要做的就是抱團取暖,形成聯盟,謀求整體的價值。」

  據媒體報導,主營服裝生產銷售的朗姿股份去年轉型醫療美容,耗資三億多元收購六家醫學美容企業股權,A股「醫療美容第一股」吸引了高度關注。今年3月,公司披露的2016年報顯示,新增的醫美業務只佔公司營收6%左右;收購的六家公司,年業績也僅完成了預期的八成。而去年底掛牌新三板的「永成醫美」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實現淨利潤同比下降了25%。對此,金星也表示,醫療美容APP的出現也大量分走了傳統醫療美容機構的蛋糕。

  金星說:「其實醫院很難運用更多的方法或營銷技巧來從你身上賺得暴利。所以傳統的醫院廣告宣傳獲得一個到店客戶的成本是3000元以上。但在APP上,獲得一個到店用戶的成本只要300元,減少了十分之一,節省了醫院大量的營銷成本。」

  除此之外,醫療美容機構的亂象也值得關注。以廣東東莞為例,據媒體報導,東莞僅有43家正規醫美機構,而美容院數據超過6000家,其中95%打出了醫療美容廣告,做微整形。此外,北京的正規醫美機構也僅有260多家。報導稱,醫療美容黑市的重災區是肉毒素、玻尿酸、超聲刀等項目,這些項目中充斥著假藥、水貨、山寨設備。

  亂象背後反映出的是醫療美容行業醫生資源有限,培養速度跟不上需求等問題。一位整形外科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在現有狀態下,可以通過建立醫生集團的形式來緩解目前專業醫生不足的情況。

  醫生表示:「醫院的醫生都是整形外科出來的,都是經過外科規範培訓的,對併發症的處理能力相對來說較強,這樣我們更能保障醫療按照一個正規化的流程去走。用規範化的技術引領民營企業,服務於更多的基層,尤其是在整形外科領域。」

相關焦點

  • 行業白皮書打造醫美新名片
    長沙鵬愛負責人葉紹琴認為,醫美行業是個特殊的行業,醫美,首先是醫,其次才是美,最關鍵的就是身體力行地創造更好的行業環境,尊重和維護每一位求美者的切身利益。    近日,作為國內首家上市醫美醫院,鵬愛發布了一份行業白皮書。
  • 廣州醫美是全國的風向標,這裡的整形美容將回歸醫療本質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12月1日,記者從醫美行業一年一度的盛會「美沃斯國際醫學美容大會」獲悉,該大會將指定手術演示基地落地廣東韓妃醫療美容醫院。據悉,這是「美沃斯國際醫學美容大會」第一次在廣州召開。
  • 藝美醫療美容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醫美行業專題研究:臺灣醫療美容行業之大觀
    健保制度直接推動臺灣醫美行業快速發展 近三十年來臺灣醫美行業發展迅速,直接原因是全民健保制度實施導致醫院財務壓力備增,競相發展醫美等自費醫療;同時待遇降低導致醫師外流,紛紛開設醫美等私立診所。內在原因則是臺灣經濟騰飛,居民支付能力提高使得醫療美容需求不斷釋放。
  • 上海美賦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鄭州締萊美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哈爾濱雅美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北京華真堂醫療美容 首批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
    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武漢亞太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溫州一霖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吉林星範醫療美容 首批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武漢熙蒙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重慶斐暮星雅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上海馥蘭朵醫療美容 首批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
    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上海星氧醫療美容 首批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2018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正規醫美市場規模高達4953億,95後不...
    12月20日,醫療美容與健康服務平臺更美APP發布了《2018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正規醫美市場規模高達4953億元,大部分省份醫美機構數以超10%的年增長率上漲。消費者方面,中國約2200萬人進行醫美消費,00後,95後步入整形大軍,佔比持續增長。
  • 新氧科技CEO金星: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一線城市將率先成為成熟醫美...
    受疫情影響,中國醫美市場持續兩位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在2020年戛然而止。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醫美行業亂象調查:黑診所每年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看臉的時代」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出整形、微整形等醫療美容需求,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本報記者調查則發現,「看臉的時代」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出整形、微整形等醫療美容需求,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記者近日實地調查發現,私人工作室、美容院等無資質機構「越界」提供醫美服務的老問題依然存在,持證醫師執照信息不規範等新問題也亟待關注。
  • 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 CEO探討深耕與拓展
    日前,《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在京發布,顯示中國醫美市場仍在高速發展,2019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將超過美國巴西日本韓國等,居全球第一。同時,新一線崛起、抗衰項目的熱潮、行業規範發展成為這個時代的幾大顯著特徵。
  • 近5年醫療美容糾紛案件怎麼破?上海首份醫美糾紛案件白皮書及風險...
    近年來,「醫美」「整形」等逐漸興起,醫療美容行業形成規模式發展,為大眾改變自身形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醫美引發的糾紛日益增多,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為進一步發揮法院審判工作對醫療美容行業的規範指引作用,促進醫美市場健康發展,充分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5月29日上午,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長寧法院)召開了《2015—2019年醫療美容糾紛案件司法審判白皮書》發布會,同時發布了醫療美容風險提示案例(後文附白皮書及案例全文)。這也是上海法院發布的首份涉醫療美容糾紛案件的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