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生活需要閒下來,給自己一堂禪修課,找尋自我

2020-12-27 百家號

總是閒不下來。讓生活充實忙碌,是一種社會普遍認可的遠離痛苦之道,我們不是常聽說,某人痛失親人但是卻因為"保持生活充實忙碌而調適得很好"?如果讓自己停下來,就會有陷入不堪忍受之痛苦的危險,感到自己既孤獨又毫無價值。因此我們倉皇地試圖填滿自己的時間、身體和心靈。我們可能會購買新物品、迷失在言不及義的八卦閒談之中;只要一閒下來,我們就上網查看電子郵件、聽音樂、吃點心、看電視,做任何事以求掩埋那些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脆弱感與缺陷感。

嚴苛地批判自己。內心從不間斷的評論始終在提醒自己,我們總是搞砸一切,而他人的生活是多麼美滿。我們常常接著父母的指責,尖銳地批評自身的過失。正如漫畫家朱爾斯·菲佛①(JulesFeiffer)所說:"我遺傳了爸爸的長相、爸爸說話的模式、爸爸的儀態、爸爸走路的樣子、爸爸的想法,並且學會了像媽媽一樣鄙視爸爸。"批判自己的瑕疵,讓我們自以為似乎可以克制衝動,掩藏弱點,或許還能改善自己的性格。

①朱爾斯·菲佛(1929~ ),美國漫畫家、作家暨劇作家,自2000年開始寫童書。其漫畫作品結合了社會、政治及個人觀點,融合為極其幽默的漫畫。

總是注意他人的缺失。俗話說,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認為自己一向正確的人。我們愈是自感有缺陷,就愈難以坦承自己的過失,而怪罪他人卻能幫助我們暫時卸下失敗的重擔。

令人難堪的真相卻是,上述種種對策只不過強化了不安全感,持續支撐著我們缺乏自我價值的迷惘;我們愈焦慮地編織故事,告訴自己未來可能會遭遇失敗,或者不斷地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毛病,就愈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有缺陷。我們愈是掩藏自己的失敗,那種覺得自己有所欠缺的恐懼就會愈發強烈;當我們努力想獲取他人的好感,或亟欲超越他人時,我們就愈發強化了"自己本身根本就不夠好"的潛在信念。並不是說,我們跟他人不能有良性競爭、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不能承認自己的才能並為之自豪;而是說,假使我們的一切努力建立在害怕自己有瑕疵的動機上,就會加深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

視他人為假想敵

我們的假想敵,還有可能是從未尊重我們的父母、阻礙我們成功的老闆、剝奪我們權力的政黨,或是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威脅的國家;在這個"雙方大對決"的世界中,缺乏自我價值感的禍害就在"外頭"。

無論是家庭失和或族群間的世仇之戰,製造假想敵帶來某種程度的掌控感,讓我們產生了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相信自己正在處理問題。將怒氣發洩在假想敵身上,暫時減緩了我們的恐懼感與脆弱感。

這並不表示真正的威脅不存在,我們的確有可能危害自己,而他人也可能傷害我們。然而,倘若我們任憑自己以仇恨與暴力來反擊,便會引發更多恐懼、慣性回應和痛苦折磨。只有當我們能以理智的心來面對自己的脆弱時,才能讓自己從恐懼與疏離的迷惘中解脫。

迷惘的根源--視自己為分離的個體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北印度,佛陀在菩提樹下徹夜禪修之後,達到了圓滿開悟;他知道他找到了"正道",因為,他的心寬廣自在了。幾天之後,他初轉法輪倡導教法,開啟了人類心靈發展的新紀元。在這歷史性的重要時期,佛陀教導我們:要深入痛苦的根源,看清這根源即是解脫自在的開端。這就是佛陀開示的第一聖諦"苦諦":痛苦或感到不滿足是普遍的現象,徹底認清苦的存在,就是覺醒的第一步。

佛陀徹夜禪修時,深入觀照了自己的痛苦,他驚奇地洞察到,一切痛苦或不滿足都源自於錯誤的見解:誤以為自己是獨立存在的自我。這種想法把我們禁錮在貪求與嗔怒的輪迴中;我們會因為獨立存在感而遺忘了慈愛覺性,但慈愛覺性才是我們的本質,它把我們跟所有的生命聯結在一起。

我們所體驗到的"自我",其實是種種熟悉的想法、情感以及行為模式的集合;心把它們全部聯結在一起,進而捏造出一個存續的、私人的、獨立的故事。我們將所經歷的一切納入這個自我故事,變成了"我的"經驗。例如:我很害怕、我想要這樣等等。當代泰國佛教禪修大師暨作家佛使比丘把這種將自我感加諸生活經歷之上的習性,稱為"我執"(I-ing)與"我所執",也就是說,我們認為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及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在某種程度上為"我"所有,或因"我"而產生。

我們最習慣且最強烈的感受與想法,形成了心目中的"自我"。倘若陷入了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我們就會覺得這個自我是有瑕疵的;當我們從"我執"與"我所執"的角度來看待生命,那麼,一種"總有什麼出了差錯"的感覺,很容易就會具體固化成"我一定是哪裡有毛病"。

相關焦點

  • 「閒下來」的日本人,都是如何慢節奏的生活?
    從不得不生活,到開始學會自己選擇生活,一路從「泡沫經濟」膨脹的欲望起飛,再到令和時代的刪繁就簡,「閒下來」的日本人,都開始追尋一種慢節奏的生活。從忙碌於外在的交際和應酬,到開始把關注的重心回歸到眼前的生活和家庭,閒來無事,待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多,從容享受慢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多。
  • 又得浮生半日閒:沒事兒給自己找點兒樂兒
    可這樣的生活,真的是大家想要的生活嗎?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少了休息的時間,讓我們少了娛樂的時間,讓我們少了陪伴家人的時間。這樣的付出又有多少收穫?這樣的收穫抵得過這終日的付出嗎?我相信,真的有人就是那樣一種忙碌之中才能實現著自我的價值。忙碌是他們自我價值的體現,是他們創造自我價值的途徑。
  • 學會讓自己閒下來擺脫窮忙享受生活
    其實,並非如此,越是賺錢多的,反而會懂得讓自己閒下來。否則那賺的不是錢,而是給醫院打工。我大姐夫的大哥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當時對老二(我大姐夫)的感觸還是非常大的,據說有很大改觀,懂得讓自己閒下來了。雖然,最終賺得的真不少,深圳幾套房,但最後都是別人的。
  • 於丹:忙碌的生活需要小憩的「涼亭」(圖)
    在新書及講座中,於丹將帶領人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對於自己品出的人生況味,於丹表示,人在忙碌、在工作的時候創造的是意義;在休閒、在玩的時候創造的是意思,當意義與意思能平衡的時候,這就是生命的意境。據出版方介紹,於丹還將於10月16日在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行新書籤售。
  • 比較忙碌的三個生肖女,從小就愛操心,結婚以後更是閒不下來
    比較忙碌的三個生肖女,從小就愛操心,結婚以後更是閒不下來屬雞的女人屬雞的女人能說會道,什麼事她們都能扯出一個話題來,也很喜歡挑老公的毛病,但是她們並不是那種只會說不會做的女人,她們做起事來非常麻利,而且愛操心
  • 一個人的格局,就看他閒下來的樣子
    你最近閒下來了嗎?我相信有80%的人會回答:「Yes。」疫情之下,生活如同被按了暫停鍵,「閒」成了我們生活的常態。我勸你:別太閒,用心去生活,讓自己有事可幹,找到自己的痛點,去解決、去提升;別太閒,用身體去行動,讓自己真正忙起來,找到自己的興趣,去開拓、去嘗試。好的人生,不能太閒。什麼是好的人生?不給剪不斷、理還亂的閒愁閒緒留時間,就是好的人生。
  • 閒不下來,是你不快樂的原因
    閒不下來的人,竟然會主動製造痛苦。一、閒不下來的人,容易身陷囹圄蔣勳老師曾說:「忙則心亡。」閒不下來的人,總是試圖用各種各樣的事情把生活填滿:他們忙著刷朋友圈,生怕錯過朋友的動態;忙著學習各種新技能,不管對自己有沒有用。他們總讓自己忙到不需要思考。
  • 最閒八首古詩詞,體味詩人筆下的「慢生活」!
    在都市的快節奏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嚮往和找尋這種慢生活的氛圍。如果你也想感受慢生活的樂趣,那麼你會選擇如何體會?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出自唐代王維的《鳥鳴澗》,「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此句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閒」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網友:禪修課,結果一教室人在……
    選修課有趣,主要是因為沒學過,比如各種武術舞蹈,作為一個剛考入大學的懵懂學弟,這是多麼有趣的課程,又比如樂器課,誰不想自己學會後上臺表演的一天,再有針灸課啥的,上課的時候還能請老師幫忙扎一下,多麼划算。可以說大學裡的選修課永遠比主課受歡迎。
  • 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內心的真實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大多數人也變得忙碌起來,不知不覺間這種忙碌已經變成了習慣。但在我的內心世界裡,卻因為忙碌給自己帶來了困擾。一、忙裡偷閒,尋找內心最真實的存在。很多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忙了,以至於自己不能幹自己想幹的,可等到大家都閒下來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似乎有種聲音在呼喚著自己。太忙碌的人羨慕能有自由職業的人,可自由職業的人卻在羨慕上班族。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一樣的聲音,它們吶喊過,也呻吟過,只是我們不自覺的屏蔽掉了。
  • 閒,並非福氣(精闢)
    有人說,想要看一個人是否優秀,那就看他閒下來做什麼。這世上有人忙裡偷閒,利用坐車和排隊的間隙,讀書,思考,寫作,也有人終日無所事事,虛度光陰。閒,並不是一個人的福氣。相反,廢掉一個人,就讓他閒下來。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 繪本《星空》:以孩子的眼光講述人間的真情,找尋自我
    生活似乎有處理不完的事情,我們總是忙碌,奔波於生活,很少的抬頭仰望月亮或者星空,那份乾淨而又純潔的星空,曾不止一次的帶給我們生的希望,帶給我們堅定的力量,生活的信心。灣繪本畫家幾米,開創了成人繪本的新形勢,是一流畫家,對於繪本的影響力尤為深遠,最著名作品《向左走,向右走》,也是斬獲很多大獎。
  • 「夜讀」忙,要有價值;閒,要有滋味
    長此以往,他不僅看得到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軌跡,更能夠在需要用到某部分知識的時候迅速地調用它。他常說:「這個時代節奏太快,只有不斷進步才能不被它落下。但如果你連基本的思考都沒有,只會吭哧吭哧地忙著搬山,卻始終看不到一旁的康莊大道,這只是在用忙碌的幻象進行自我欺騙。」這讓我想起這樣一段話:「工作可能僅僅是一種生計來源,也可能是一個人內心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原來,熱鬧才是本色,忙碌才是生活
    宅家的日子,我們除了焦慮,心裡更是著急,過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家裡根本待不住,習慣了有說有笑的日子,悄無聲息真憋屈,好想出去走走原來,熱鬧才是本色,忙碌才是生活,別再說你有多累多累,累一點才充實,別再說你有多苦多苦,苦一點才富足,真讓你閒下來,真讓你無事做
  • 女人不管是什麼時候,都不能讓自己閒在家中
    你要讓自己忙起來,讀書、寫字、健身,或則找份工作:不要總是自己呆在家裡,其實在「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我」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女人的這一生,大部分的煩惱都是因為我們想太多。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悲傷、心裡感到煩惱,其實那都是閒出來的。
  • 副刊·丁香:人閒,桂花落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鳥鳴澗》一詩,想必是十人九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閒,靜,驚,鳴,單單這四個字,細細品來便頗具詩意,回味無窮。
  • 越到中年,越不能閒!
    人忙則無事,人閒則生事。人就像一把刀,越用越光,閒下來反而會鏽跡斑斑。古人常說:「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老年經不得逆境。」 永不自暴自棄,也無閒情傷春悲秋,總是在想著生活怎樣越過越好,自然活得越來越漂亮。不懶散,才能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會不停追趕,盡情釋放自己生命的活力和精神力量;不懈怠,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到無意義的努力,才能在喧囂中提升自我,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
  • 這個春節雖不能出門,但也請不要讓自己太閒
    整個湖北省的市民今年春節都在家關禁閉,今天是在老家閒居的第五天,每天數著日子過度日如年,期待這場病毒戰役早日結束,大家的生活、工作恢復如初。人,一閒下來就會胡思亂想,早上起床感覺有點胸悶,心裡就開始懷疑怎麼辦,我會不會是感染了病毒?
  • 能閒者,必非等閒人.
    有一天,大概是閒日月中的閒日,我就從牆壁上請它下來,拿油畫顏料把它的臉皮塗成天藍色,在上面畫幾根綠的楊柳枝,又用硬的黑紙剪成兩隻飛燕,用漿糊粘住在兩隻針的尖頭上。這樣一來,就變成了兩隻燕子飛逐在楊柳中間的一幅圓額的油畫了。
  • 工作很忙碌的說說
    突然發現2016已經過去四分之一了,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要加強鍛鍊,認真複習通過注會三門考試。25歲其實不可怕,可怕是自己就這麼將就著。四、夜半收到麥克老師的後臺照,記錄著我們忙碌的準備工作…五、趕著今天的好太陽把衣服洗洗,家裡打掃乾淨,閒下來鬼使神差地看了半生緣的電影版,女主表演的略活潑加熟絡,與我想像的略有出入,撇去這不談,看完後還是成功地讓我悲春傷秋了……工作後太多在忙碌,少了觸覺與感動~休息日太多在補覺,少了思考與生活……哎~得睡了~六、如何走出失戀的傷痛接受戀情結束的事實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讓自己忙碌平時多看書多運動儘量遠離那些傷感的故事或消息源其次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了解兩性關係的真相自我開解不要去糾結讀些書自然就會豁然開朗多與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