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時間11月23日(美國東部時間11月22日)結束的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中,南京醫科大學iGEM團隊以參賽項目Sound of Silence: Domestic autism screening based on urinary metabolites(沉默的聲音:利用工程細菌居家檢測孤獨症患者尿液代謝物)在來自全球33個國家256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首次參賽即獲得金獎。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簡稱iGEM,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國際頂級大學生科技競賽,也是涉及合成生物學、微生物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等領域交叉合作的跨學科競賽,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2004年創辦。該賽事旨在培養大學生對合成生物學的科研興趣、創新精神、團隊合作精神、英語運用能力、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iGEM在今年全球疫情背景下迎來改革,比賽全部改為線上進行。
團隊的科研設計是利用細菌群體感應系統,採用合成生物學方法,研發基於工程細菌的居家檢測手段,以期實現對自閉症兒童尿液異常代謝物的早期診斷。南京醫科大學參賽團隊今年5月在教務處和基礎醫學院的支持下組建完成,18位隊員分別來自基礎醫學、生物信息學、臨床醫學(五年制)、應用統計學(生物統計學方向)、生物醫學工程、兒科學等專業。鞠思瀚(2017級臨床醫學五年制)和張禕泠(2018級生物信息學)分別擔任團隊的隊長和副隊長。指導教師由劉星吟、汪強虎、姚兵擔任。
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疾病,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與興趣狹窄,全球有超過7,000萬人被診斷為自閉症,中國有超過1000萬自閉症人群,且以每年將近20萬人的速度增長, 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然而,目前尚未有像血液檢查這樣的手段對自閉症患者進行早期診斷。
南醫大團隊利用代謝組學和數學建模的方法,篩選自閉症亞型的特異性代謝標誌物作為工程菌的響應物質,在大腸桿菌上構建響應系統,通過觀察尿液的顏色變化實現居家便捷的早期篩查手段。
同學們在比賽中表現優秀,項目方案切實可行,參賽材料規範齊備,包括課題設計的網頁、視頻、數學模型、實驗記錄、海報等,並高質量完成海報展示與英文答辯。團隊還對目標社區進行了綜合性社會實踐與科普,深化各個參賽隊伍間實驗合作與學術交流,共同維護了iGEM社區,傳承了嚴謹,創新,勤奮和堅持的科學精神。
成員名單
團隊組建教師:蘇川、季旻珺、袁櫟
項目指導教師:劉星吟、汪強虎、姚兵
隊長:鞠思瀚(2017級臨床醫學五年制)
副隊長:張禕泠(2018級生物信息學)
實驗組:徐步捷(2017級基礎醫學)、湯寧遠(2017級基礎醫學)、肖壯(2017級基礎醫學)、陳峻泓(2017級基礎醫學)、王豔(2017級基礎醫學)
建模組:尹思夢(2018級生物醫學工程)、裴必玲(2017級基礎醫學)、林睿朗(2018級應用統計學生物統計學方向)
Human Practices組:趙林峰(2017級基礎醫學)、廖栢灝(2019級五年制兒科學)、時斯婧(2018級基礎醫學)、楊心怡(2017級基礎醫學)
美工及網頁組:曹濛濛(2017級臨床醫學五年制)、季逸聖(2017級臨床醫學五年制)、許逸涵(2019級醫學信息工程)、王若茗(2018級醫學信息工程)
來源:南京醫科大學
文字 / 劉星吟 姚兵 趙林峰 鞠思瀚 張禕泠
圖片 / 基礎醫學院
編輯 / 田天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南京醫科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