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育者與不同的機構,對於「玩中學」有著不同的定義。但不可否認的是,「玩中學」的概念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確實變得更加成熟了,澳大利亞、美國與英國等西歐國家也樂於採納這一教育體系。然而在中國的音樂教育背景下,「玩中學」並不流行。 一、什麼是「玩」? 根據Orff(奧爾夫)的定義,學習就是要動手,要實踐。奧爾夫的音樂教育哲學非常強調「趣味」,他認為「對於兒童來說,有趣就是教學法的核心與基礎」,趣味性對於兒童學習音樂來說非常重要。[1] 而根據Brown的說法,「對於我來說,定義什麼是玩,就像解釋笑話為什麼好笑一樣,會將其中的樂趣全部破壞掉。」他進一步解釋道,「玩的特點就是它是沒有一個特定目的的,它是自由的、吸引人的,沒有嚴格的時間概念,也不需要強烈的自我意識,強調即興發揮,能夠吸引遊玩者持續進行下去。」
二、什麼是「玩中學」? 「玩」是兒童對於自己天性的探索,因此「玩中學」這一教育體系符合兒童的天然需求,迎合了兒童的興趣,能夠發揮他們的興趣去發展自身技能。除此之外,「玩中學」還把兒童作為了整個教育體系的核心。按照Taylor的說法,「『玩中學』的重點在於兒童,而不是教育者自身的觀點、信念、理解或教學法」。對於兒童個人來說,通過「玩」,他們就能夠開發出新的技能,並提升已習得的技能。 「玩中學」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玩」這一具體行動,來達到「學習」的效果。根據墨爾本大學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一個以「玩」為核心的教育體系,並不是說兒童可以隨心所欲,整天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在「玩中學」的學習實踐中,兒童有時可以和他的朋友們一塊兒玩耍,但有時也要集合起來聽老師講課,這就要求他們要遵從小組課程紀律,並學會為自己的行動負責。[2] 綜上所述,「玩中學」可以針對個人課程,也可以適用於集體課程。音樂學習中的模仿、探索以及體能遊戲,都是「玩中學」的一些範例。在這些遊戲中,兒童會先得到關於遊戲的提示,再根據這些提示去完成特定動作。換句話說,「玩中學」讓兒童能夠去「測試自己的想法,探究不確定性,探索社會交際,並學會去理解周遭的世界」。因此,「玩中學」這一教育體系能夠進一步推進兒童的社交、情緒、生理以及認知等的多方面發展。[3]
三、「玩中學」的優點 對於兒童學習來說,「玩中學」有以下幾個優點: 1.「玩中學」符合兒童成長的天然需求 根據Orff,Dalcroze,Yamaha以及其他音樂教育家的說法,把「玩」帶入音樂教學的課堂是必不可少的。既然「玩」是兒童的天性,如果兒童能夠邊玩邊學,那就能為他們創造一個放鬆而又舒適的學習環境,也更加貼近他們的天性。也就是說,當兒童有機會邊玩邊學的時候,他們的天性也能夠得以展現。有很多證據顯示,「玩中學」比傳統的單向授課更加有效。 2.「玩中學」能促進人際交往 實踐證明,「玩中學」的教育體系有利於兒童社交技能的培養。在遊戲過程中,兒童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能夠通過與他人的交談與合作慢慢培育起來。遊戲給了兒童與他人合作的機會,與此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研究還表明,玩中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兒童的自我規管能力。兒童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還能學習新的知識,並擴展已習得的技能。 根據Russ的解釋,「玩」和「技能培養」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繫;而「玩」與「創造力」之間的聯繫則更強,它能夠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Russ還提到,「玩中學」的核心還有「情感處理」,遊戲中的認知、人際交往以及問題解決,都能夠鍛鍊並提升兒童的「情感處理能力」。
四、「玩中學」的局限性 儘管「玩中學」有各種各樣的好處,但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讓其無法達到很高的流行度。歸結起來,「玩中學」主要有兩大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家長」與「老師」。 1.家長: A.對於「玩中學」,家長沒有足夠的認識 如前文所提到的,「玩中學」對於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有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家長群體中,對於「玩中學」的反對意見與誤會依舊存在。在家長們的傳統思想中,玩遊戲對於教育孩子而言,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如果玩的太多,甚至會讓孩子忽視了學習,所謂遊戲只不過是用來放鬆和休閒的。家長們的心態其實很容易理解,他們都希望能在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中,看到很多實用性的、學術性的東西,比如算術、拼音,因為誰都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RothlEin和Brett強調說,家長常常看不到「玩」對於「學」的重要意義,只會把它看作是一種不務正業。Shepard和Smith的研究則表明,很多家長都認為,幼兒園對於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在於限制兒童的遊玩時間,因為遊玩就是在浪費時間。[4] B.父母很少參與孩子的學習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的耐心與陪伴是極度重要的。但現實情況是,父母很少有時間去參與和陪伴孩子的學習。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來說,「玩」以及「成年人的在場」是最關鍵的元素。父母的參與是早期兒童教育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也能為父母和兒童都帶來好處。 C.父母對於「玩」持保守和反對態度 對於小孩的日常活動來說,安全的環境以及教具的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在遊戲過程中,小孩不可避免的總會參與到奔跑、跳躍、拳打腳踢這樣的活動中。老師的人數總是有限的,他們也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兒童的需求,因此家長對於孩子安全的擔憂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小孩子總會過度依賴老師,而「玩中學」教育體系卻又更加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勇敢的做出嘗試,比如說攀爬、野營之類的,因此也就更加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