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以色列的教育都是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主動能動性,得以在參與中運用所學的知識。
雖然他們都有全國統一教材,但是多數學校自己還會設計內容。有數據顯示,以色列有高達70%的中小學校都使用自己編制的教材。
在小學裡,老師要求二年級的學生到室外拍攝照片或者寫生,三四年級的學生要根據學到的花鳥魚蟲等自然知識,能夠自己繪圖講解,五六年級的學生便開始做類似小論文式的課題。
例如,一個學生對哥倫布航海感興趣,他會在老師的指點下找參考書,把哥倫布航海的有關情況綜合起來做一篇小型「論文」。
完成一篇小「論文」至少需要一個星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找參考書、複印附圖、構思文章等,全都是獨立完成。
在中學,老師會根據當前國家大事,結合課程內容,鼓勵學生做「專題報告」。學生將自己淮備的報告拿到課堂上宣講,然後大家開個小辯論會。從小就十分有競爭意識的猶太人,也特別喜歡這樣的討論。
不僅如此,以色列還有天才教育。其實天才教育也是特殊教育的一種(主要指的殘疾兒童的教育),
這些孩子會被稱為「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而絕對不會去說他們是問題兒童 / 殘疾兒童。
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選過一門《Talented/Gifted Children》,專門講述天才兒童。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天才兒童都是天生的,不存在後天的培養。
我們要知道如何辨別天才兒童(而且天才兒童往往都會有一些情緒或者其他問題)很重要。好多人都把天才兒童只當作特殊兒童來對待,但往往忽略了小朋友天才的這一個問題。
以色列非常重視天才兒童的培養,通過層層考核和測試後,他們就可以參加一些全日制的專門學校或校外特殊學習班的深造課程,接受超前、創造性的教育,接受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的訓練。經過特殊培訓,他們的潛能得以極大程度的發揮,所以才有10幾歲的博士。
除了對智商超群的天才兒童這一類特殊兒童的培養,以色列也重視殘疾和智障兒童,有專門的學校,專門的教師團隊,專門的課程。這並不是對他們的歧視,而是給他們更多用心更專業的幫助,而不放棄對他們的一般性基礎教育。在這一點上,也體現了以色列教育充滿溫情的一面。
往期分享:
分享|猶太人對教育的高度關注與熱情
分享|幾則關於猶太人教育理念的小故事
☟點擊「閱讀原文」可進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