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無視,才是對學生最可怕的懲罰。
——鹿媽
◆◆ ◆
作者 | 居瀟瀟
來源 | 女兒派原創
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唐僧沒有緊箍咒,孫悟空一輩子都是潑猴。
嚴師出高徒,一個懂得懲戒的老師,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的老師。
最近,教育部正式發文明確了老師的「懲戒權」。
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三種教育懲戒被允許實施。
這也意味著:
老師手裡那把無形的「戒尺」,終於要回來了;
家長越位、老師讓位的畸形教育生態,終於要有所改變了。
適度懲罰
才能讓教育變得更有力量
很多孩子可能沒有意識到,嚴厲的老師,會是你一生的貴人。
愛之深,責之切,關鍵時刻老師的一句批評、一場懲罰,也許能改變一生的命運。
有孩子經常抱怨:為什麼老師總是批評我,是不是不喜歡我?
其實,老師的嚴厲中,藏著滿滿的期許和愛。
思想家墨子有個學生叫耕柱子。
有一次,耕柱子上課走神,被墨子狠狠批評,他不服氣地問:
「那麼多同學沒認真聽課,夫子為何只批評我一個?」
墨子不答反問:「你是選擇把牛趕上山,還是把馬趕上山?」
耕柱子下意識回答:「當然是馬了,因為馬跑得更快。」
墨子說:「這就是我批評你的原因。因為你就像那匹跑得快的馬,值得我批評。」
因為有所期待,才會有所懲戒。
俗話說,教不嚴,師之惰。
遇到對你嚴格的老師,其實是一種幸福。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會給出真心的批評,一是父母,二是老師。
正是因為父母無法時時陪伴,才更凸顯出嚴師的可貴。
當孩子行差踏錯時,是老師及時發現,力挽狂瀾;
當旁人不看好孩子時,是老師傾盡全力,推著學生向前。
沒有老師的嚴厲甚至懲戒,教育始終是不完整的。
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有生之年能遇到一位嚴師,請務必珍惜。
老師讓位
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常常有人因為老師所謂的「寬容隨和」而慶幸。
殊不知,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要有一位不管不問、事不關己的老師就夠了。
今時今日的隨和,會化作將來追悔莫及的眼淚。
《少年派》中,一個老師的臺詞發人深省:
我也想說服自己,何必那麼不近人情呢?
你玩你的手機,我念我的經,眼不見為淨……
你將來大富大貴,也不會帶我分錢,你將來成為階下囚,也賴不著我。
可是我還是說服不了我自己。
我站著,你們坐著;我講課,你們聽課。
你們喊我一聲老師,我就得對得起這個稱呼,對得起這個職業。
老師的無視,才是對學生最可怕的懲罰。
有個當小學老師的朋友和我說起,她根本不敢管那些被家長寵上天的孩子。
一開始,她也曾直截了當地指出那些孩子的小毛病。
誰知她語氣稍微嚴厲一點,家長就要到學校來,輕則哭訴,重則怒罵。
甚至還有人揚言,要把她告上教育局,「讓她丟了這個飯碗」。
久而久之,她只能被迫學會「明哲保身」,不再批評那些學生。
從她無奈的語氣裡,我聽到了一個普通老師的心寒與焦慮。
如果教育只有輕飄飄的愛,那根本不算教育。
看過一張照片。
講臺上,老師正兢兢業業地上課;講臺下,幾個學生全然不顧課堂紀律,公然圍坐成一圈,吃菜喝酒,儼然局外人。
猛一看,老師既沒有呵斥,也沒有阻止,這些學生的「自由」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但仔細想想,這些孩子在最應該奮鬥的年紀,把縱容當寬容,把無知當個性。
年少的他們不會明白,老師不管他們,並不是認同,而是放棄。
當他們走出校園,等待他們的,是現實生活的當頭一棒。
最不應該被苛責的是老師
最不應該被嬌慣的是孩子
有人說,這一代老師是最憋屈的人。
他們想管孩子卻不能,想懲罰卻不敢,身為師長,卻沒有為師為長的威嚴。
有時,甚至一條簡單的投訴、一張家長單方面發布的照片,都能讓他們丟了工作。
曾幾何時,私塾的先生是有戒尺的,對於上課的學生也是可以打手心的。
而現在,戒尺消失了,教師的權威和尊嚴也在悄悄弱化。
這種趨勢帶來的後果比我們想像得更可怕。
還記得河南駐馬店一位老師的遭遇嗎?
只是因為把孩子們的默寫成績發到家長群,就被家長抨擊為「傷害學生自尊心」、「侵犯隱私」,要求「登門道歉」。
最後,老師一紙假條上報學校,坦言「既然我已心生魔障,真的不適合再在校園裡和孩子們一起」。
這樣一位對孩子負責任的好老師,卻因為溺愛孩子的家長而被「逆向淘汰」,這是所有學生的損失,也是教育的悲哀。
然而,這種情形並不是個案。
湖南一位老師因為懲罰遲到的學生,被當官的家長直接關進了派出所;
安徽一位老師因為懲罰打架鬥毆的學生,反而被處分,並被要求道歉和賠償;
山東一位老師因為在課堂上用書拍打了上課說話的學生,被拘留5天。
……
於是,越來越多的老師為了生計,不得不「高抬貴手」、「視若無睹」。
白巖松曾說:
「老師對學生有沒有懲罰的權利?
如果問老一輩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須的,嚴師出高徒!
但如果問現在的老師,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哪敢啊!」
如果放任這樣的情形,老師對學生束手束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教育終將進入惡性循環。
跪下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而那些缺乏管教和約束的孩子們,不分善惡,不學無術,終有一日,他們在校園裡缺少的「教育」,會在社會上「補齊」。
只是到那時,社會的「教育」恐怕就再沒有那麼溫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關於教育,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一語中的:
「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
教育部的發聲,來的正是時候。
因為有人為老師撐腰,他們才有更足的底氣去維護知識、維護師道;合理懲戒被支持,老師才能歸位。
教育其實是個三角形,家長、老師、孩子各佔一邊。
只有家長支持老師,老師管教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想教出頂天立地的學生,必須讓老師先站直了。
好的教育,必然有嚴管,也有厚愛;
好的老師,既有菩薩心腸,也有金剛手段。
希望所有家長能明白,那個嚴厲的老師,才是真的愛教育、愛孩子。
也希望每位孩子,都能遇見一位手持戒尺、心中有光的老師。
*本文系女兒派原創。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