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琴對琴半毫米的音差都不行 浙江音樂學院下月正式掛牌

2020-12-15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11月12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鄭琳)大概沒有什麼學校像浙江音樂學院(籌)一樣,開學才一個月,校園裡的樹還沒種齊,已經High得熱火朝天了。

  昨天,兩場音樂會在管弦系的小音樂廳同時舉行;「松庭流芳」趙松庭竹笛國際藝術中心成立,大咖雲集。

  但這還只是「前奏」。

  下個月,浙江音樂學院將正式掛牌,屆時盛大的慶祝音樂會才是「正餐」。

  記者在音樂學院裡蹲了兩天,旁聽最年輕的老師上課,觀看排練,參加演出,深深地體會了下音樂學院的專業和獨特。

  來到管弦系,還沒走進那棟流線型的大樓,已經聽到悠揚的笛聲從練琴房裡傳出來。

  下午3點,音樂表演專業大一新生、19歲的趙旭,背著小提琴,拿著一大疊琴譜,來到指導老師的專屬練琴房——DB204。

  很多同學一定會羨慕趙旭,因為他的老師不僅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是世界十大小提琴大師祖克曼的入室弟子,而且還是學校裡最年輕的老師——生於1989年的石帥。當然,更讓人羨慕的是,這位老師還是位大美女。

  趙旭到的時候,穿著一身紅裙的石帥已經站在琴房門口等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兩人是同學呢。

  門一關,隔壁的長笛聲就被隔絕在窗外了。一對一的教學,這是音樂學府學子的專利。

  練琴房非常明亮,大玻璃窗的外面就是綠樹庭院。琴房裡面一張沙發,一架鋼琴,一個小書架,作為一個練琴房已經非常寬敞。

  石帥的備課筆記本上,用不同顏色的標籤貼出了每個學生的課表。上課要練的曲子,學生的學習程度都被一一記錄在案。

  趙旭開始拉琴了,從最基礎的音階練習開始。一切都和琴童們從小的學習相似。只不過,這裡的老師更嚴格,手指錯位了半毫米,音準問題就會被聽出來。美女老師一直和顏悅色,笑容也是甜甜的,可是她隨時都會指出問題,讓趙旭緊張得厲害。

  每次石帥一示範,就算是練習曲,那音也飄得跟絲綢一樣光滑鮮潤。當然了,除了她技術精湛,手上那把價值連城的琴也是本質區別,骨灰級工藝的小提琴一直閃閃發光。

  一堂課上了90分鐘終於結束,石帥連著接到幾個電話,又有演出任務了。

  在音樂的殿堂裡,石帥肯定是天之驕子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履歷漂亮得不像話。高一就被小提琴大師祖克曼相中了,接著出國,各種全額獎學金,贊助商贊助,國外樂團發出邀請。

  說到她的大牌師傅,石帥會打趣道,他人風趣但是脾氣爆,「一直到這些年年紀大了,脾氣才變得溫和起來,上課也更有耐心了。」不過大牌老師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帶著學生一起飛,參加各種高端音樂會。

  在浙江音樂學院裡,石帥這樣的名校海歸還有許多。每到周一、周三晚上,管弦系老師組成的交響樂團排練,那就是一屋子的「天之驕子」。

  這種時候,管弦系主任張超是特別得意的,「我們的老師可以組成兩支交響樂團。」

  兩支樂團同時在兩個巨大的演播廳排練,何等奢侈。

  「這是學校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石帥說,「因為年輕老師多,又都是海歸,大家都很強,現在學校剛成立,大家都是鼓足勁在拼。」

  年輕海歸們個個是高手,高手過招起來才特別帶勁。他們業餘的時候還會私下組成小的室內樂團,互相配合,不亦樂乎。

  「音樂是要協作的,如果只有一個人,就會很孤獨。時間久了,技術也會下降,給學生上課也會沒有說服力。」石帥說,「但是在這裡,就不用擔心技術丟了。」

  新聞+

  高大上的音樂會接踵而至

  浙江音樂學院+中國美院,把轉塘變成了藝術中心

  昨天晚上7點,管弦系的兩個音樂廳同時開著音樂會。門票已經早早在微信上被搶光了。

  一個場子裡是國樂大師專場,慶祝「松庭流芳」趙松庭竹笛國際藝術中心成立。

  「江南笛王」趙松庭培養了一代「浙派」青年演奏家。這場音樂會上大咖雲集,上海音樂學院詹永明教授、中國竹笛家協會會長張維良教授、中央音樂學院國樂系副主任戴亞教授、浙江音樂學院(籌)杜如松教授同臺演出,紀念他們共同的恩師。

  音樂會作品《幽蘭》、《鷓鴣飛》、《幽蘭逢春》、《二凡》、《三五七》均為趙松庭先生的代表作品,時而嗚咽低吟如耳語,時而宛轉悠揚如淺唱,時而高亢激昂如萬馬奔騰……在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充分展示了「南派」笛子獨有的秀美、典雅、華麗。

  另一個廳裡,則是洋氣十足的爵士音樂會。當代傑出爵士薩克斯演奏家劉培義帶來爵士四重奏。這又是一個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的海歸,還在美國表演過爵士版《茉莉花》。他的專輯《15 years》被伯克利音樂學院評為2014年度最佳爵士專輯,並永久收藏了。

  大咖音樂會在這個學校是常態,下周還有美國Ari Roland爵士四重奏。

  看來隔壁的中國美院真的不會寂寞了,畢業展、時裝秀遇上音樂會,轉塘人民分分鐘泡在高大上的藝術裡。

相關焦點

  • 浙音的一堂琴課:一對一 琴對琴 絲毫音差都不行
    石帥在給趙旭一對一上課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鄭琳大概沒有什麼學校像浙江音樂學院(籌)一樣,開學才一個月,校園裡的樹還沒種齊,已經High得熱火朝天了。下個月,浙江音樂學院將正式掛牌,屆時盛大的慶祝音樂會才是「正餐」。記者在音樂學院裡蹲了兩天,旁聽最年輕的老師上課,觀看排練,參加演出,深深地體會了下音樂學院的專業和獨特。來到管弦系,還沒走進那棟流線型的大樓,已經聽到悠揚的笛聲從練琴房裡傳出來。
  • Mia的學琴路
    紀念娃從昨晚開始正式進入小湯三,同步開啟的還有哈農的練習,鋼琴老師跟她說,開始了這兩個教材、開始連奏也就是正式的走進鋼琴的大門了。 Mia是四歲半開始學鋼琴的,起因是我和娃爸先把鋼琴買回了家。因為之前就確定要讓她學琴,所以我作為一個鋼琴小白,提前還買了下面這本書學習。對於一個沒學過鋼琴的人來說,這本書確實有幫助,讓我在選擇教材,選擇老師,以及練琴學習的過程中都不會一片空白。
  • 對大提琴琴碼的探索
    一、準備工作 1、試驗使用的提琴及其試前狀況: 1)上海提琴廠1982年產無牌普檔4/4大提琴,普通的雲杉面板,雜木背板,高音清晰但虛弱無力,中音勉強可以,低音柔軟音量不大,總體音色差。原配琴碼高88毫米,厚9毫米,外跨94毫米,內跨45毫米。
  • 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的琴都多少錢?
    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的琴都多少錢?中央音樂學院代表著中國音樂的最高水平,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音樂優秀學子,是所有音樂生的夢想聖地。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用的琴什麼樣,價格是多少?你了解嗎?21萬的小提琴你見過嗎?30萬的巴揚手風琴的音色你聽過嗎?
  • 坐著能拉琴站著能拉鋸 川音妹子做把琴國際獲獎
    王妍力工作檯牆壁上,掛滿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工具,王妍力說,這還不到全部的十分之一 攝影記者 王效  馬爾他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結果出爐  2月7日,經過7天近乎苛刻的評比,馬爾他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結果出爐,四川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青年教師王妍力製作的中提琴獲得銅獎
  • 浙江音樂學院音教系什麼水平才能考上?學姐講述藝考經驗
    說到浙江省的音樂教育史,浙江音樂學院音教系自然是榜上有名。畢竟是以一省之力培育的教學單位,不論是人力物力都得到非常大的支持。音教系下轄的音樂學(師範)更是被浙江教育廳確立為省音樂學科唯一重點專業。如果考生的目標是浙江音樂學院音教系,不論專業老師還是學習環境都不可或缺。
  • 從小學琴到考入「上音鋼琴系」需要多少錢?
    小編按:對於大多數學鋼琴的孩子來說,考音樂學院,走專業道路並不會出現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中,對於走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要付出的努力和艱辛也大大超過普通學琴的孩子。上海音樂學院作為國內最頂尖的音樂學院之一,考入她的鋼琴系有多難呢?
  • 茅毅:一生一世一床琴
    這兩者都是古琴的典範之作。去年年中,茅毅接到上合青島峰會的國禮訂單後,遞交了兩床親手所斫的古琴作為樣品,得到了高度認可,很快就通過審核。而古琴的琴囊和琴盒也不同凡響。「琴囊是用蘇州緙絲製作的,第一時間就得到了專家的認可。琴盒則經過了多次實驗和打樣,最終選用了碳素纖維為材料,上面站三個人都不變形。」茅毅說。在古琴雅集現場,茅毅帶來了國禮同款仲尼式古琴供大家觀賞。
  • 2016 【古琴課】︱習琴見性 以琴入道
    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距今已有四千餘年,作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古琴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更其因"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從而成為一種高貴清雅的人格象徵。古琴不單單是音樂和情感,還是一門融會文學、哲學、歷史、天文、地理的學問,其內涵深刻與廣泛令其他中華器樂望塵莫及。
  • 追「琴」路上的孩子
    我學鋼琴有7年的時間了,考上音樂學院附中,以後成為一名鋼琴家是我的夢想。學校與美國、日本、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藝術院校經常性舉辦學術交流活動,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也是通往國內知名音樂學院的理想階梯。沈音附中是六年制的中學,面向全國招生,考生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參加專業課考試和文化課考試。
  • 上地五街少兒一對一鋼琴課多少錢一節課_智能音樂教育
    上地五街少兒一對一鋼琴課多少錢一節課,智能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幼兒鋼琴啟蒙,鋼琴專業考級及音基的輔導和教學。上地五街少兒一對一鋼琴課多少錢一節課, 致力於以鋼琴為主的音樂藝術在中國普及和推廣。
  • 「火車說琴」普及琴毀掉的,不僅是孩子的童年
    是500的琴算普及琴,還是1000的算普及琴,還是3000的。沒有一個標準概念,家長以為越便宜越好,普及嘛,所以普及到了無底線。網上的那種玩具琴,紅色的、綠色的、各種五顏六色,100多元的琴,都成了普及琴。
  • 以古琴之名 會高山流水 一場古琴音樂會激揚東城琴友心
    一同赴會的,還有太音琴社的多位社員,更有身懷絕技的洞簫演奏家沈英彪、精通多種民族樂器的東陽籍音樂愛好者賈繼偉。他們與陳成渤幾度「廝磨」,建構了富於太音特色的琴簫合一、琴鼓合奏模式,並於2019年最後一天登臺杭州大劇院,完成了「玄和太音」陳成渤首場古琴音樂會之秀。因此,東陽之行的「肅雍清音」,可謂是陳成渤讓浙派古琴「出圈」的新年首站。
  • 「滇南一把琴」的傳承 石屏彝鄉 弦歌不輟
    「聽了一輩子的琴,他彈的琴是最好的。」今年83歲的普明英,回憶起青春時光,忍不住唱了一段四腔,「我年輕的時候愛唱,現在老了,嗓子不行了。」20世紀80年代,阿家文開始正式學習彝族民歌海菜腔,並用四弦琴給海菜腔伴奏。海菜腔、四腔、沙悠腔(又稱山藥腔)、五山腔合稱「滇南四大腔」,這四大腔的演奏技法,阿家文全都掌握了。
  • 山葉電子琴之選琴乾貨: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琴
    不知道各位鍵盤er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同一型號電子琴,不同的人演奏起來感覺都不太一樣,除去技術不說,有些人一坐在那裡,就仿佛與這架琴天生合拍。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人琴合一」?是不是自己買了同款型號的琴也能有此效果?
  • 錢塘江丨君子習琴 以見天地
    人物名片:巫娜,著名古琴藝術家,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師琴以載道,古琴不古我很幸運遇到古琴。君子習琴,「練指法,取音,端坐,身心俱正」,「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因而古琴教育,並不是複製一個又一個標準的舞臺演奏者,更要帶人去追根溯源,探索琴之本源和精神。所謂傳承,如果做不到這樣,那就太遺憾了。
  • 為貧困縣小學送琴,王小瑋:願音樂讓山裡孩子世界更多彩
    感動瞬間「這裡7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如果孩子來上學,家裡就少一個勞動力,不少家長寧願讓孩子留在家。」在喜德縣的最後一天,王小瑋、玖月團與當地的孩子一起合作《上學歌》,她感動得要落淚:對城市裡的孩子來說這很平常,但對山裡的孩子們來說,能上學、能學音樂的時光是那麼值得珍惜。
  • 琴律的成因與結構
  • 這期琴課開是不開?
    三七生 07:44現在疫情始終沒正式結束,各地管控仍在繼續,大概還不允許多人集會老陳寨子 07:45我們這集市都開業了三七生 07:57現在招生恐怕報名的也不會太多,另外如開課當地管控部門如果知道也可能會幹涉,所以,這期琴課不如不辦了,等秋天徹底沒事了再說。
  • 什麼樂器好學零基礎學會拇指琴演奏
    器樂是一種陶冶情操的產物,能鍛鍊人的大腦以及身體協調性,那麼對於初學者學什麼樂器最好學呢,讓我們一起開始音樂器樂之旅,快速學會拇指琴。拇指琴介紹拇指琴,音樂樂器名稱為卡琳巴是一種簡單入門樂器,拇指琴分為17音,20音等。材質分為水晶、木質等材質製作而成,拇指琴發音明亮清新,聲音優美動聽,拇指琴發音主要靠琴片振動發出優美動聽旋律,是初學者學樂器最好的入門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