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能拉琴站著能拉鋸 川音妹子做把琴國際獲獎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王妍力工作檯牆壁上,掛滿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工具,王妍力說,這還不到全部的十分之一 攝影記者 王效

  馬爾他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結果出爐

  2月7日,經過7天近乎苛刻的評比,馬爾他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結果出爐,四川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青年教師王妍力製作的中提琴獲得銅獎,這個成都職業提琴製作師,以一把提琴驚豔提琴之鄉。

  手險廢掉

  苦活累活,更是一把精細活

  第一次接觸到提琴製作,王妍力已是個有12年演奏經歷的小提琴手,從6歲到18歲。一次偶然機會,她參觀了一個製作提琴的工作室,看到不起眼的木頭會變成一把有靈動聲樂的琴後,王妍力被深深吸引住了,於是考取了上海音樂學院的提琴製作專業。

  做琴和拉琴可是大相逕庭,不僅要學挑木料、鋸木頭,還要會刨、會刻……這是個力氣活兒,王妍力長得瘦瘦的,性子卻是資格的四川辣妹子,很多時候她也會踩著木頭拉大鋸,毫不含糊。

  這還是個危險的活。大一的一天,王妍力正賣力地用刀刻著琴頭,右手上鋒利的刀片突然戳到了扶住木料的左手,頓時血流如注,好幾釐米長的刀口,足足縫了六針,「要是再深一點,可能手就廢了」。

  做琴,也是個精細活兒。日復一日的打磨,心情總有煩亂的時候。大三,深冬夜晚,王妍力一個人在琴房。挖槽挖了三天,終於可以給琴縫上膠水了。但上海天氣太冷,膠一上就被凍住,琴身邊緣需要的黑白線怎麼都鑲嵌不進去。一怒之下,王妍力把琴憤怒地朝門外一甩,起身走人。第二天,是老師默默把琴撿了回來。氣消了的王妍力看著被磕出痕跡的琴,又只得埋頭老老實實地修。「我現在沉得住氣的性子,完全就是被做琴磨出來的。」

  耗時兩年

  上百道工序「熬成」一琴

  本次參加比賽的中提琴,是王妍力從2015年開始製作的。每年假期,她都會到義大利進修制琴技藝,導師提出可以嘗試參加歐洲的比賽,當時恰好一個同事也缺把琴,王妍力便開始準備。

  一把優質的手工提琴,要經過上百道工序打磨。王妍力說,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面板所需木料是自然乾燥十年以上的優質魚鱗雲杉,而背板多用楓木,硬度、溼度的細微差別都會有影響。僅厚3毫米的面板,全靠手感,一點點用刮刀從木板上刮下細碎的粉末,再區分不同厚度時面板達到的共振音效。除了木料密度不同,敲擊位置不同,都能聽出音域高低,留聲長短。「比如說,以前尾繩多用羊腸,後來改進後有人選用了尼龍材質的,但是用著會發現還是羊腸效果好些。」

  王妍力工作檯牆壁上,掛滿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工具,王妍力說,這還不到全部的十分之一。光說刀,平刀、銼刀,長的短的,粗的細的,尖的圓的,沒有固定的工具模板,都是靠制琴師買回鋼片自製。

  花了2年時間,王妍力精心打造的中提琴終於在參賽前完工了。

  形美音靚

  專業評委不放過0.2毫米「缺憾」

  2月1日,王妍力的提琴亮相比賽。每一把提琴的評分,都異常細緻和嚴苛。光是音質評比環節就比了三輪,從較為空曠的室內、現代會議室到建於十七世紀的音樂廳,不同的環境場合,鑑別不同提琴的微乎其微的音質表現。比賽中,義大利專業評委,來自提琴製作世家的Morassi先生,尤其偏愛王妍力的琴,稱其無論是製作工藝的精湛,音質音色的突出,完美還原了提琴之鄉義大利米蘭學派的風格。尤其讓Morassi先生稱讚的是,王妍力對琴形做了細微調整,腰部故意收得更窄,把原本比較方的稜角改得更圓潤靈動。

  但專業評委的嚴苛也不容忽視——Morassi先生提出,由於視角特點,琴角部分應該比琴邊厚一點,王妍力製作的琴角,應該是再厚上0.2毫米。「單薄了一些,跟你一樣。」Morassi先生微笑著,用瘦瘦的王妍力作比喻。

  展出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當地媒體對制琴師們提出,能否有人可以演示一番,但提琴製作和演奏,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領域,許多制琴師並不善於演奏。有多年專業提琴演奏經驗的王妍力一曲終畢,掌聲雷動。成都商報記者 於遵素

相關焦點

  • 「火車說琴」普及琴毀掉的,不僅是孩子的童年
    那麼,便宜的能有什麼琴呢?-------自然是普及琴。所以小朋友拉琴的時候,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按弦,孩子的手原本就很小也很稚嫩,如果按琴都是痛苦的,那又怎麼可能讓孩子喜歡上練琴呢?聲音是很關鍵的,現在的普及琴發出的聲音是悶聲,就是只有琴弦有聲音,沒共振。原因就出自粗製濫造的共鳴箱,嚴重的還有發音不流暢,弦的聲音不平均,和噪音沒什麼兩樣,孩子很難接受,我們自己平時拉也能感受啊,真的沒法聽。
  • 手風琴家8年義務教盲人拉琴 俯身跪地教打拍子
    7月22日,國家一級手風琴演奏家任士榮義務教盲人拉手風琴,隊列中站著盲人學員和志願者。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攝  任士榮 80歲  社區:海澱區萬壽路街道採石路7號  【榜樣說】  我做的事情很平常,沒什麼特別。盲人是弱勢群體,對他們不光有耐心,更要有愛心。看他們拉琴之後很快樂,生活也更精彩,我真的特別高興。畢竟,社會需要你,就是一種幸福。——任士榮  7月22日,在中國盲文圖書館5樓教室,陽光從窗口傾瀉而入。
  • 以「澳」為重,傾「琴」所能
    以「澳」為重,傾「琴」所能  從珠海「橋頭堡」到澳門多元化載體,橫琴十年再出發目前,已成長為擁有160名員工,橫跨琴澳兩地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作為對澳合作的重要載體,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吸引了大大小小的創業項目。自2015年啟用以來,累計孵化375個項目,其中澳門創業團隊199個,23家獲得風險投資,融資額4.33億元。
  • 《X戰警:黑鳳凰》中琴為什麼能看清快銀的動作?
    首先,她擁有的讀心術能力在獲得了鳳凰之力後遠遠勝過X教授,所以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琴直接爆發鳳凰之力將X教授的意念逼出大腦。同時她還和萬磁王比拼了一把心靈遙感能力,她單手和雙手的萬磁王比拼控制飛機,最終萬磁王用盡全身解數才將直升飛機運作,確保了士兵們的倖存。
  • 斯特林:跳著舞拉琴
    ◆ 趙 州有著「小提琴精靈」之稱的林賽·斯特林6月底剛結束歐洲的巡演,本月又將來到亞洲,以其標誌性的飛揚琴音點燃觀眾熱情。斯特林1986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5歲踏上學琴之路,儘管家裡經濟條件並不寬裕,但她的家人尤其是父親給與她的音樂啟蒙和支持對她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斯特林的成長還伴隨著多次搬遷,從加州到亞利桑那,再到猶他州和紐約,年紀輕輕的她走到哪兒學到哪兒,也見識了許多新鮮事物。
  • 我給孩子學琴配的輔助工具,說不定能幫到你 想學琴的家長看過來
    練琴輔助工具清單練琴輔助 -鋼琴貼、樂譜夾、鋼琴蓋緩降器、鋼琴護眼燈音律訓練-節拍器、視唱練耳資源 姿勢矯正 -手型輔助器、指力器、升降踏板、升降鋼琴凳這些類別基本上涵蓋了學琴方方面面需要,我也對適用人群和使用頻率做了一個歸類。大家可以對應著來看。
  • 女兒的學琴之路
    是因為小提琴價格便宜,不像鋼琴,動輒上萬,小提琴的學習琴才150元一把。最貴的就是學成後的琴,貴的也是上萬元,但是和鋼琴不同的是,那個時候已經學出來了,就是至少業餘的十級有了。不像一些買了鋼琴而無法堅持下去的小孩,鋼琴最後只好賤賣。 剛開始的時候,特別的辛苦,不願意拉,每每讓她拉琴,她就要拉屎,還好都有個「拉」字。我每天扯著嗓子喊:快拉。
  • 當拿鋤頭的農民變身小提琴製作師:不識譜不會拉琴的他們也有夢想
    從農民轉行制琴,確山縣「琴一代」制琴師傅幾乎都不認識五線譜,不會拉琴,更不懂西方文化,但是他們也有夢想。 一把提琴,讓這個中原腹地的小縣城與國際接了軌。 但是確山提琴產業要想做大做強,也要補齊短板。 「確山縣的提琴產業產量上去了,但是沒有自己的品牌,大部分都是給國外品牌貼牌生產,我們目前只會做琴,不會拉琴、調琴,導致在定價上沒有優勢。」
  • 原神:如何成為一個六邊形戰士——琴的專精攻略
    目前關於琴的攻略,精品貼裡已經有關於雙風較為詳細的解說。如果你已經熟讀並付諸實踐的話,那麼我這篇攻略能給予你的參考是非常有限的。現在來寫關於琴的攻略貼,我自己都認為很難做到全面。但反觀現在測評貼還是相對匱乏,而且目前很多人對琴的認識有著非常大的誤區,站在前輩的肩上。
  • 山葉電子琴之選琴乾貨: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琴
    不知道各位鍵盤er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同一型號電子琴,不同的人演奏起來感覺都不太一樣,除去技術不說,有些人一坐在那裡,就仿佛與這架琴天生合拍。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人琴合一」?是不是自己買了同款型號的琴也能有此效果?
  • 小演奏家|李星瑤學琴小記
    我教琴從來不是只教琴,我看重的是音樂背後的教育,瑤瑤的父母在關鍵時刻敢於放手,對孩子的教育有信念,這點是特別可貴的,好孩子加上好家長這是教育的重要基礎。」編者按:像瑤瑤這樣有天賦的孩子不在少數,但能像瑤瑤父母這樣敢於放手孩子的家長並不多見。有天賦的孩子加上有智慧的家長是孩子成才的重要條件。
  • 中國琴史演義9--鄒忌談琴議治國
    齊威王頓有所悟,就站起來對鄒忌說,"原來先生是來以琴進諫,令寡人茅塞頓開。願聽先生治理國家的大計。'鄒忌越熱打鐵,接著說∶"大王初登王位時,就曾把國家比喻作一張大琴,並說要像用大琴演奏優美和諧的樂曲那樣治理好國家。如今還為時不晚,大王當振奮精神,一振雄風,實現自己當年約諾言。'且說這齊威王還算是歷史上的開明君主,仔細一想,鄒忌的話不無道理,便移座相近,與鄒忌促膝長談。
  • 2016 【古琴課】︱習琴見性 以琴入道
    璃 墟 藝 塾——古琴課習琴見性  以琴入道
  • 字號:小中大 - 屋頂拉琴-中新網
    屋頂拉琴 法國俄裔畫家夏卡爾最擅長畫有小提琴的屋頂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據說,猶太人在心情不好或者是想要放鬆心情時,馬上會想到,爬上屋頂拉小提琴。此情此景,無法阻止,也阻止不了,這叫「創作的衝動」。  年終歲尾,屋頂和小提琴最容易啟人遐思。沉默無聲的屋頂,已經引起不知多少人的憂怨愁緒。
  • 對大提琴琴碼的探索
    原配琴碼高88毫米,厚9毫米,外跨94毫米,內跨45毫米。 2)上海提琴廠文革前產百靈中檔4/4大提琴,很不錯的雲杉面板,虎皮紋並不明顯的楓木背板,高音清晰細膩,中音優美舒坦,低音渾厚沁心,總體音色不錯。原配琴碼高88毫米,厚10毫米,外跨90毫米,內跨45毫米。 2、試驗前琴碼位置:F孔兩缺口之間。
  • 聽聽黃蒙拉的回答-黃蒙拉 帕格尼尼 小提琴 各行業 琴 孜孜矻矻 無...
    當然,即使聽過也未必領悟得了(比如我聽過國際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的演奏,卻辨不出跟本市迎春聯歡會上的有多大區別,一笑)。我聽的,讚賞的,是他談論的少兒培養理念。  衝著這位「80後」榮獲第49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被譽為「東方帕格尼尼」,多少家長急於拉著孩子,追隨黃蒙拉之路。但是,他回絕得乾脆:「我希望他們不要這樣做。」  原因呢,他講了兩段。
  • ——抵制假琴,人人有責!假琴囂張,沉默即為虎...
    一些魚鱉蝦蟹代表不了整個產業,就像多年前吉他中國DIY論壇 、手工吉他論壇,關於「復刻」的大爭論,那時還是很好的討論氣氛,想不到進入碎片化時代,連木匠都改做手工吉他了~(做琴的互不服氣,這些無法把心思用在專業進步上,為了私利就只能尋找自我標榜的理由。
  • 學琴失敗的七大根源(七宗罪)
    二、拖延症無論做什麼,總有拖延的習慣,上課喜歡拖延,回課喜歡拖延,就連續費都喜歡拖延。總是把困難放大,望而卻步,抱著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態,找各種藉口逃避。 三、3分鐘熱度不用說,大多數的孩子學琴失敗的原因就在這裡,剛開始覺得新鮮,一節課還沒有上完,就沒興趣了,這種人,做什麼事情都成不了。
  • 田亮七夕給女兒當琴架,森碟手拉小提琴多才多藝
    今天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我們的奶爸田亮到是沒有陪伴老婆去過節,在陪伴女兒呢,在微博中曬出一組照片,照片中田亮手拉琴譜給女兒當琴架子,森碟專心的拉小提琴,好久不見的森碟又變漂亮很多,身高顏值都遺傳到了爸爸媽媽的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