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父母的絕密武器:捨得「使用」孩子

2021-02-08 京正孕嬰童展


要敢於「使用」孩子


「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使用孩子」,這是當今父母對孩子愛的誤區。


實際上,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和為他人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多麼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有的父母把孩子當「寵物」養,什麼都替孩子幹,從不讓孩子為自己做點什麼。


其實,母親對孩子的肯定,最能激發孩子的潛力。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孩子可以創造出奇蹟,這種動力能使一個弱小的男孩成長為勇敢的男子漢!


那麼,父母該如何使用孩子呢?


下面分享兩則小故事,一定會對家長們有所啟示↓↓↓



故事一:有你,就是不一樣。


有一位男孩的母親,從小就常對兒子說這句話:「有你,就是不一樣。」


兒子3歲時,有一次我抱他擠公共汽車,不料腿下一軟,我沒擠上車,差點摔在路邊。兒子馬上關切地問我:「媽媽,您怎麼啦?」


我認真地對兒子說:「媽媽抱著你上不去車。」


兒子一聽,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為我捶腿。我撫摸著他的頭,欣慰地說:「有你,就是不一樣!」


兒子十分得意,以後再也不讓我抱了,而且經常為我捶腿。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那個盛夏,一天我下班回來,兒子興衝衝地端上一杯茶:「媽媽,您喝茶!我為您倒的。」


茶已經涼了,我胃不好,不愛喝涼茶,但我仍一飲而盡,然後知足地說:「有你,就是不一樣!如果茶再熱一點就更好了!」


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兒子倒的一杯熱茶。



兒子上四年級時,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兒子高興了,我卻為難地對他說:「你高興了,我可慘了,下了班還得急忙回家為你做飯。」


誰知,兒子拍著胸脯,神秘地說:「爸不在,還有我呢!」


看他那樣子,我仿佛有了「依靠」,馬上「恍然大悟」:「對!對!還有你,你也是個男子漢!」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學後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兩盤菜,放在盤子裡,還用碗蓋上。我一回家,兒子馬上說:「媽,您快去洗手,我給您盛飯去!」


我特別「聽話」,洗了手,就在飯桌前坐著。兒子盛來飯,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兒子在旁邊看著,用電視廣告裡的語氣問:「味道怎麼樣?」


「味道好極了!」我也用了「廣告語」。


「和我爸做的菜比怎麼樣?」


「比你爸炒的菜強多了!」我誇張地說。


其實,他的手藝比他爸差遠了,還有點不熟呢!但幾年以後,兒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


這種被母親肯定的滿足感,成就感,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可以讓孩子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當他找到了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種責任,一種幸福。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適當的表現弱一點,給孩子一個愛他人的機會。不要總把自己當成高山,視孩子為小草,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畏懼你;更不要當大傘,是孩子為小雞,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




故事二、送孩子一雙名牌鞋,不如送他一雙能走路的腳


大學畢業後,他主動要求去上海工作,說要感受現代化大城市的氣息,這樣才能和國際接軌。


出發那天,我原是準備機場送他,可他不讓:「不用送,我自己去能行!」他自己打了一輛計程車,上車前朝我笑笑,揮揮手,用幼兒園小朋友的口氣說:「媽媽再見!」


我也只好揮揮手說:「再見!」我也不能死乞白賴非要跟他去呀!望著兒子遠行,我心中一百個放心,我知道他行。


兒子的成長經歷讓我明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做,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積極性最大的打擊,這樣會失去他們實踐的機會。


家長總是不放心,什麼事都要插手,就等於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從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鍛鍊,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領,有了抗風險的能力,當他遠走高飛時,你心中只有欣喜而沒有擔心!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與其送孩子一雙名牌鞋,不如送他一雙能走路的腳!

轉自母嬰行業資訊


現在預登記,就有機會領大獎iphone6,Apple Watch免費送啦!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快人一步,直接預登記!





相關焦點

  • 蘇聯絕密武器1000噸的飛行器,可兩棲使用,美稱「裏海怪物」
    導語:蘇聯絕密武器1000噸的飛行器,可兩棲使用,美稱「裏海怪物」蘇聯在與美國冷戰時期進行軍備大比拼,期間研發了許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有一款絕密武器並不向外人透露。那麼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這個不向外人透露的武器叫做「地效飛行器」。
  •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但是我認為這個「計深遠」,並不是為孩子鋪就好一切,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和鍛鍊,通俗的說就是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因為,那些你為孩子避開的苦,遲早都會繞回來。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 周聖超: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所以,父母在各個年齡段,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1.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幫你提點東西,掃掃地擦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 這四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那麼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肯定就是言傳身教,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模仿能力一定大於他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小孩子是靠模仿我們大人來進行學習的,那麼家長們教育孩子就必須要有時間,要有充足的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
  • 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其實家長捨得在教育孩子上下血本,甚至為了把孩子送去名校砸鍋賣鐵,並不意味著孩子的成績一定會好。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要重視物質的投入,更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培育。以下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你都做到了嗎?
  •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
    從所有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知道,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將孩子培養成才的能力。和孩子們需要時間逐步成長一樣,父母們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才能成為更優秀的父母。在優秀的父母需具備的條件中,眼界和格局是至關重要的。
  • 白巖松直言: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捨得嗎
    從所有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知道,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將孩子培養成才的能力。和孩子們需要時間逐步成長一樣,父母們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才能成為更優秀的父母。在優秀的父母需具備的條件中,眼界和格局是至關重要的。
  • 長不大的啃老族 | 有遠見的父母 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都捨得讓孩子吃些苦望眼當下,無論是富豪家庭還是普通家庭,都不捨得讓孩子吃一丁點苦頭,甚至有部分的父母依舊在溺愛自己的孩子。真正有遠見且疼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捨得讓孩子吃點苦。都說「怕吃苦的人苦一輩子,不怕吃苦的人苦一陣子」,要想孩子有所成就,或是有一技之長,就必須讓孩子吃點苦。
  • 這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不惜花重金投入,從小送孩子參加早教班,參加各種補習班,希望孩子能領先同齡人。其實,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既要重視物質投入,更要關注精神層面的培育。有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你是否做到了呢?
  • 父母育兒原則不一樣:爸爸捨得花時間,媽媽捨得讓孩子吃苦
    爸爸要捨得花時間多給孩子一點陪伴,媽媽要捨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多給孩子一些放手。,女兒瑪麗亞在他的陪伴教育下也成功考進哈佛。心理學專家經研究發現,經常與爸爸相處的孩子顯得比其他同齡孩子更聰明、更獨立,在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
  • 父母越捨得給孩子花錢,孩子就越優秀嗎?
    現在的家長們,都很捨得在教育孩子上下血本。買昂貴的學區房、報各類興趣班、送孩子上精英輔導課等等,只要是對孩子教育有幫助的事情,父母們砸鍋賣鐵也要做。但這些,大多是外在形式的捨得。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要重視物質的投入,更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培育。
  • 父母育兒原則不一樣:爸爸捨得花時間,媽媽捨得讓孩子吃苦
    雖然爸爸媽媽都愛孩子,但因為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方式本就存在差異,所以在當了父母以後,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也應該區別對待:爸爸要捨得花時間多給孩子一點陪伴,媽媽要捨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多給孩子一些放手。歐巴馬在進了白宮以後,依然堅持參加女兒家長會,女兒學遊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想去遊樂園,他抽時間陪同……肯花時間陪孩子的歐巴馬不僅自己事業有成,女兒瑪麗亞在他的陪伴教育下也成功考進哈佛。心理學專家經研究發現,經常與爸爸相處的孩子顯得比其他同齡孩子更聰明、更獨立,在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
  • 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苦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年少無知時,總以為讀書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長大成人後才明白,讀書是世界上最公平、最好走的路。梁啓超說:「我們讀書,並不是想向所讀這一本書裡討現錢現貨、得多少報酬的。
  • 《絕密543》學霸陳維涵成制勝秘密武器
    ­   近日,由宋海波、王功執導,王功擔任編劇,王聰、陳維涵、林永健[微博]、閆妮等演員領銜主演的軍旅戰爭題材電視劇《絕密543》正在東方衛視黃金檔播出中。目前劇情已播出過半,二營如何成功打下敵軍U-2戰機的機密也即將浮出水面,而幫助我軍解謎的關鍵竟掌握在美女地空飛彈專家——楊碩手中。
  • 梁啓超: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苦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讀書的苦。在孩子想要放棄時推他一把,在孩子貪玩偷懶時,教育他不要半途而廢。等孩子長大了、走向社會,自然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 白巖松的教育理念,期待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讓孩子捨得吃苦
    人們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其實就是只現在的父母都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點苦頭。白巖松的育兒觀,值得眾多家長學習白巖松是著名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少人應該都是看他節目長大的,論資質和能力都是前輩級別。,就要捨得讓孩子吃苦,不可心軟。
  • 這「3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未來越出色,父母要多上心
    其實,要想將孩子教育成一個優秀的人,父母需要做到的還有捨得管教孩子。父母在孩子出現錯誤時管教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早日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父母在孩子做得不到位時管教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不斷提升自己,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在這幾件事情上,父母越是捨得付出心力,孩子未來就能夠成長得越出色,父母要多上心。
  • 別指望孩子「自覺」,有遠見的父母,總是捨得對孩子「狠心」
    「有遠見的父母,總是捨得對孩子狠心」說到當孩子想要零花錢的時候,會讓孩子通過付出勞動來獲取,而不是讓孩子直接伸手向父母要錢,從小就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金錢是來之不易的。每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像是一張白紙,等著父母在這張白紙上進行創作,孩子的性格往往受到家長教育的影響很大。儘管家庭條件好,家長也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自覺」的接受生活中的苦難,人的天性往往都會選擇簡單易行的道路去行走。
  • 白巖松: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可謂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在白巖松的教育觀裡,認為父母既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又要狠心一點,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捨得為孩子花錢,很多孩子從小衣食無憂,習慣了大手大腳地花錢,導致缺乏了正確地消費觀念,買東西都要追求名牌,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種攀比心理。
  • 李玫瑾:家有男娃,父母要做到「3個捨得」,孩子長大會更出色
    父母要為兒子揚起生命的風帆,開闢精彩的人生航程。」所以在男孩子的成長路上,作為家長我們要「捨得」孩子,才可以讓孩子逆境中頑強生長,拼搏出屬於自己的陽光。「3個捨得」,孩子長大會更出色李玫瑾,我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對於很多的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家有男娃,父母要做到「3個捨得」,孩子長大會更出色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