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驅動教學改進 精準教育促進質量提升
——北師大團隊與鄭州市教育局啟動義務教育質量再提升工程
日前,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再提升工程全面啟動,這項工程共涉及9個學科、分別依託鄭州的5個城區、10多所小學初中樣本校,項目起步初期數百位骨幹教師直接受益,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果將惠及全鄭州。鄭州市啟動大會由教研室姬文廣主任主持,1500多名中小學校長、教師見證了10場系列啟動會議。
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發展數據圖譜已經繪製
數據驅動教學改進正在成為現實,精準教育逐漸浮出水面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專家團隊總負責人、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劉堅教授表示,「自2012年以來鄭州市持續8年開展了7次全域範圍的大規模教育質量監測與數據分析反饋活動,我更願意稱其為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工具和數據覆蓋品德行為、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學業負擔等刻畫學生綜合發展的5大維度14項具體指標,同時該系統還從個體、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探查了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學習興趣、高階能力、師生關係、同伴關係、親子行為、教師教學方式、校長領導力、學校歸屬感、校間學業均衡、家長教育滿意度等成為衡量學校、區域教育發展的一個個關鍵指數,繪製出的一份份教育質量雷達圖,全面、直觀地反映出不同學校或地區、不同年份教育質量發展圖譜」。這是繼十多年前國際衛生領域提出精準醫療之後,精準教育的最大規模區域教育綜合質量資料庫。
會議現場
在多個學科啟動會議現場,專家們紛紛表示,這次在鄭州市推出的數據驅動教學改進項目,是應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和廣大中小學校之需,通過數據挖掘技術、結合地方需求、聚焦改進主題,不同學科專家組精心設計並推出了一系列精準教學改進方案。
啟動上,量子化學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陳光巨教授致辭,他指出「教育教學質量的健康體檢只是發現與挖掘教育質量所存問題的方式與手段,基於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的結果繼而改進與提升教育質量才是終極目標。教育質量改進實施方案是項目各學科首席專家及其團隊經過半年多的辛勤工作完成的。北師大的專家團隊、技術團隊會持續服務大家,期待項目得以順利實施以呈現鄭州教育發展新局面」。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王中立十分重視基於數據的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由於臨時公務不能蒞臨會場,專門委託市教育局副處級專職督學王海花代表教育局講話,「數據驅動教學改進」是義務教育學校深化教學改革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我們從基於經驗的教學走向了基於證據的教學,教學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質量就更高。鄭州市要抓住機遇,與北師大專家組密切合作,充分發揮並放大專家資源效益,營造聚焦教學、深入課堂、切磋研討的教研氛圍。市、區教研員,校長和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認真學習、深入實踐、不斷反思,要充分珍惜提升自我、走向卓越的機會,力爭出成效、出成果、出人才。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劉堅教授就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做專題報告
鄭東新區教文體育局局長田國安自始至終參加了全程3個多小時的市啟動大會,他激動地表示「用數據說話真實可信,專家深入一線課堂和教師手把手地分析問題把脈問診,像精準扶貧一樣推進日常教學改進,值得期待」;二七區人和路小學校長王芳滿懷激情地表達了對選取該學校作為改進樣本校的衷心感謝與熱烈歡迎,表示將積極帶領人和路小學與專家組精誠合作,懷揣飽滿熱情充分參與教學改進項目,達成項目預期目標;金水區黃河路第一小學的範慶慶老師十分興奮,她認為專家組從「學生學習軌跡」、「元認知」、「學生自信心」等入手,有助於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信念。老師們紛紛表示,有專家們的陪伴、當地政府和學校的支持,在未來教學改進徵途上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副校長陳光巨講話
激發學習興趣與發展高階能力是項目使命與目標
結合國內外發展趨勢與地方需求 讓數據說話 關注學習興趣和高階能力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在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的新時代背景下,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注重學習興趣在改進學生學習品質方面的內在力量與重要價值,強調培養學生應對複雜多變社會環境的高階能力。各學科專家團隊從國際教育發展趨勢和我國基礎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發,通過數據驅動,聚焦指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策略。中學英語通過閱讀圈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中學科學突出綜合科技創新實踐,通過科技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與技術創造的意識和能力;小學數學基於學生學習軌跡的分析,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中學數學在教學設計中體現項目學習的特徵,發展學生問題解決與代數推理能力;小學科學通過縝密的科學活動設計,提高學生的科學概念理解能力;中學道德與法治強調培養與提升學生的理解與判斷能力;中學歷史注重提升教師的敘事教學能力,豐富歷史敘事教學策略,為鄭州地區的歷史教學提供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中小學語文學科緊緊圍繞幾年來形成的系統性數據挖掘成果,聚焦閱讀主題,調整閱讀教學目標和落點,改進教師閱讀教學指導策略,發展學習閱讀素養。綜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培養其高階能力,項目以提升教師教研水平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作為著力點與抓手,推動鄭州義務教育質量再提升。
鄭州市教育局副處級專職督學王海花講話
基於教育大數據開展教育質量提升工作
重點關注有代表性的學校、教師和學生,促進教育公平與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公平而高質量的教育,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充分發揮教育大數據的驅動作用,結合過去幾年積累的對於小學4年級和初中8年級學生的教育質量健康體檢資料庫,無論是改進主題的確定還是樣本校、骨幹教師的選擇都充分發揮數據驅動作用。首先,改進主題的確定是基於質量監測數據呈現的各學科學生學習與發展中需重點提升的高層次能力維度形成的。第二,樣本校和骨幹教師的選擇同樣遵循基於數據驅動的原則,重點關注教育質量發展過程中具有普遍意義、有代表性的學校和教師,以期促進更廣範圍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與學校內涵的高質量發展。基於數據驅動的教育質量提升工作,使得教育改革有據可依、有據可循,更好地引導教育管理者關注有推廣價值的學校改革實踐、教師典型經驗和學生發展成果,對鄭州市發展「可持續、有未來」的基礎教育意義深遠。
圍繞樣本校建立教學改進模型
由點到面,圍繞樣本校建模,繼而影響全區和輻射全市
為促使教育改進成果惠及鄭州市更多學校與教師,各學科樣本校確定後,項目組圍繞樣本校建立教學改進模型。教學改進模型具體內涵如下:每個學科設立1-4所樣本校;學科專家組遴選樣本校以及其他學校多名骨幹教師共同參與,組成核心教師團隊;全區、全市其他學校和教師均可參與各學科制定與規劃的重要研修活動。以小學數學為例,其教學改進模型為 「4+33+N」:即4所樣本校,33名核心教師成員分別由樣本校全體4年級教師、樣本校其他骨幹教師、其他學校骨幹教師三部分構成,全區、全市感興趣的其他學校和教師均可參加每次研修講座與聽評課等活動。關於教學改進模型,所有學科均與小學數學類似,只是在樣本校數量、核心教師人數方面依據學科特點和改進方案側重點略有不同而已。綜上,通過優先圍繞和聚焦樣本校建立有效模型、培養核心骨幹教師、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將教育成果推廣至全區、全市的組織模式開展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作。
強化輻射推廣繼而推動鄭州義務教育質量整體
組織教師參與多項研修活動促使教學改進成果惠及更多人
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從設計初期就密切關注學校之間以及區域之間的教育高質量發展,重視與強化教學改進成果的輻射與推廣。在項目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區校三級教研系統的獨特優勢與作用,鄭州市教育部門為了發揮和調動各城區教研系統的主動性積極性,運用自下而上的申報機制,確定5個城區作為9個學科改進項目的依託區,每個區承擔1-3個學科改進項目;不同區縣教研系統結合專家組提供的樣本校備選名單和要求清單,依據學校的改進意願等因素確定樣本校和骨幹教師;這樣一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組織機制,極大調動了各方主觀能動性。本輪各學科啟動會,各區、各樣本校各盡所能,組織教師參加聽評課、公開課研討、專家講座等啟動活動全過程,各學科專家組形式多樣的專題講座、集體座談、聽評課、參與式研修、深度訪談等研修活動,上千名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反響熱烈、受益頗豐。
多主體聯動持續推進教育改革
大學、地方、中小學密切合作持續開展教育質量提升工作
為促進大學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與一線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推動教育質量提升工作真正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實現多主體聯動,建立「大學、地區、中小學 (University, District, School, 簡稱UDS)」合作教師學習與發展共同體,促使大學、地方、學校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學科專家與一線教師密切合作。在為期一年的持續合作中,UDS共同體機制將會形成高校教學研究、地區教育發展、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三者共贏的局面。以小學科學為例,學科專家組與當地教研室通力合作遴選出項目核心骨幹教師,學科專家組將通過培育一批在日後教學實踐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的小學科學骨幹教師,以面向全區、全市研討課等多種形式帶動鄭州市小學科學骨幹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繼而推動本地區小學科學教師隊伍發展。與此同時,通過核心骨幹教師的教學展示,為地方教研活動提供素材,並結合改進項目的研討和專家的引導,為地方教研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拓展思路,從而最終實現多方共贏。項目通過多主體聯動,以樣本校的充分發展作為教育質量提升的基點,繼而以點帶面帶動整個UDS示範區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項目實施效果落實到產生標誌性成果
期待在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取得有顯示度的成效
項目的實施效果最終要落實到產生的標誌性成果。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力爭通過聚焦改進主題和圍繞樣本校建立的教學改進模型,在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上產生標誌性的成果與成效。在學校層面,不同的樣本學校,均應產生可視化的顯著成效;在教師層面,教學觀念進一步更新、教學教研能力不斷提升;在學生層面,學生學習興趣與高階能力得到發展。項目期待通過引入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等多種展示形式,讓學校、教師、學生伴隨改進過程,有機會呈現較為顯著的教育質量改進與提升效果。以中學英語為例,其教學改進方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多個層面體現項目預期目標與成效:通過問卷中的興趣相關題目測試結果,呈現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升;通過學業水平測試的閱讀成績,體現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通過學業水平測試的聽寫和寫作成績,展示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通過學校學生成績的標準差以及分布,體現學生成績兩級分化現象的改善;通過學業水平測試學校成績與學生成績回歸係數等,呈現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得以促進與實現。
出席了多個學科項目啟動現場的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姬文廣表示,教育質量體檢數據是顯微鏡、放大鏡和望遠鏡,能夠發現問題、聚焦問題和規劃解決問題,為教育質量改進和提升指明方向和明確道路。期待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能夠作為一粒種子播撒在鄭州市教育改革的廣大沃土上,在鄭州市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全面提升鄭州市中小學義務教育質量,惠及更多學生和教師,創造更好更光明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師範大學董奇校長一直高度重視項目團隊與鄭州市的合作,兩次出席合作項目籤字儀式,期間多次過問項目發展進程;鄭州市教育局先後三任教育局局長直接推動項目實施工作,確保項目持續有效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持續支持、深度參與。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中小學義務教育密切關係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關係著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事業未來。因此,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與價值,通過以深化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實踐能力、提升教師教研水平為著眼點與抓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發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在教師、學生和學校多個層面發揮作用。2020-2021年鄭州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啟動會已圓滿落下帷幕,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項目的順利啟動為後續鄭州市教育質量的改進與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已來,未來可期。(趙萍萍)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