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寶媽發私信,3個多月的寶寶,平時駕著寶寶胳膊玩耍時,總是足尖著地,看有些資料上說,足尖著地就是腦癱的表現,是這樣嗎?
燕醫生非常理解,寶媽對寶寶的細心觀察和迫切的關心,但是在這裡提醒大家,要了解寶寶的發展階段,科學的去看待。
足尖著地只是我們臨床上判斷可能腦癱的一個參考指標,並不是說足尖著地的寶寶一定是腦癱。正常出生沒有高危因素的寶寶,在3-4月齡時,確實尚有部分寶寶仍有足尖著地的表現,大多數隨年齡增加,肌張力進一步降低而轉為正常。
這個寶寶一定需要先詢問上述既往史才能綜合評定腦癱的可能性。生產時的情況,如是否早產,產程是否順利是否有缺氧腦病,生後是否有嚴重疾病等一切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的因素都與是否出現腦癱息息相關。
腦癱的檢查和診斷應由專科醫生完成,因為只有通過專業訓練的醫生才能掌握腦癱診斷技巧,進行包括肌張力、足背屈角、髖關節活動度等專業檢查,如果家長對孩子姿勢發育方面有疑問,還是建議儘早到專業機構(包括兒童保健科,兒童神經科,兒童生長發育門診等)檢查和諮詢。
如何判斷足尖著地的寶寶狀況是否正常呢?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區別,可以檢查足背屈角的方法。
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讓寶寶下肢放鬆,然後扶住嬰兒的腿伸直,推動足背向小腿靠近,用手掌壓足底,觀察足背和小腿前側所形成的角度(足背屈角),小於等於70度為正常。腦癱兒為大於70度,經常為90度。
其實,有醫生做過研究,觀察100位足月出生的正常兒,從3~4個月開始檢查是否有足尖著地現象,同時檢查足背屈角,並觀察嬰兒的運動發育。結果是:23%的嬰兒在4~10月中有足尖著地現象,但這些嬰兒足背屈角均小於70度,運動發育也全部正常。
腦癱發生於有腦損傷的孩子,正常兒和大部分早產兒沒有腦損傷,一般不會發生腦癱,所以不必因足尖著地而緊張,可以自己測查足背屈角。如果是32周以下出生的小早產兒或有其他有腦損傷的嬰兒懷疑有足尖著地的表現時,要慎重,應到神經科檢查。
腦癱的發展是一個漸行性過程,即使是腦癱患兒,在疾病早期進行幹預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寶媽不要過度焦慮,沒有腦損傷的經歷的孩子,3-4個月時出現足尖著地的寶寶有很多是正常兒。在這些有足尖著地表現的寶寶中,有些是早產兒,也有些是正常兒。我們了解了他們的妊娠、分娩史,生長發育史,通過體格、神經運動檢查和智力測查,未發現異常,經過隨著觀察,以後運動發育正常。
我是兒科燕醫生,兒童皮膚科副主任醫師,三甲醫院一線十多年的臨床工作,專業深耕兒童皮膚健康和綜合營養調理及疑難雜病綜合治療,搞懂寶寶的健康很簡單,不用總是跑醫院,關注我,和我一起關注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