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日常問答|小寶寶足尖著地,是腦癱嗎?一招教你來判斷

2020-07-31 兒科專家燕麗

有個寶媽發私信,3個多月的寶寶,平時駕著寶寶胳膊玩耍時,總是足尖著地,看有些資料上說,足尖著地就是腦癱的表現,是這樣嗎?


寶媽日常問答|小寶寶足尖著地,是腦癱嗎?一招教你來判斷


足尖著地就是腦癱?

燕醫生非常理解,寶媽對寶寶的細心觀察和迫切的關心,但是在這裡提醒大家,要了解寶寶的發展階段,科學的去看待。

足尖著地只是我們臨床上判斷可能腦癱的一個參考指標,並不是說足尖著地的寶寶一定是腦癱。正常出生沒有高危因素的寶寶,在3-4月齡時,確實尚有部分寶寶仍有足尖著地的表現,大多數隨年齡增加,肌張力進一步降低而轉為正常。

這個寶寶一定需要先詢問上述既往史才能綜合評定腦癱的可能性。生產時的情況,如是否早產,產程是否順利是否有缺氧腦病,生後是否有嚴重疾病等一切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的因素都與是否出現腦癱息息相關。

腦癱的檢查和診斷應由專科醫生完成,因為只有通過專業訓練的醫生才能掌握腦癱診斷技巧,進行包括肌張力、足背屈角、髖關節活動度等專業檢查,如果家長對孩子姿勢發育方面有疑問,還是建議儘早到專業機構(包括兒童保健科,兒童神經科,兒童生長發育門診等)檢查和諮詢。

寶媽日常問答|小寶寶足尖著地,是腦癱嗎?一招教你來判斷

如何區分足尖著地是正常現象還是腦癱引起呢?

如何判斷足尖著地的寶寶狀況是否正常呢?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區別,可以檢查足背屈角的方法。

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讓寶寶下肢放鬆,然後扶住嬰兒的腿伸直,推動足背向小腿靠近,用手掌壓足底,觀察足背和小腿前側所形成的角度(足背屈角),小於等於70度為正常。腦癱兒為大於70度,經常為90度。

其實,有醫生做過研究,觀察100位足月出生的正常兒,從3~4個月開始檢查是否有足尖著地現象,同時檢查足背屈角,並觀察嬰兒的運動發育。結果是:23%的嬰兒在4~10月中有足尖著地現象,但這些嬰兒足背屈角均小於70度,運動發育也全部正常。

寶媽日常問答|小寶寶足尖著地,是腦癱嗎?一招教你來判斷

腦癱發生於有腦損傷的孩子正常兒和大部分早產兒沒有腦損傷,一般不會發生腦癱,所以不必因足尖著地而緊張,可以自己測查足背屈角。如果是32周以下出生的小早產兒或有其他有腦損傷的嬰兒懷疑有足尖著地的表現時,要慎重,應到神經科檢查。


燕醫生的提示

腦癱的發展是一個漸行性過程,即使是腦癱患兒,在疾病早期進行幹預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寶媽不要過度焦慮,沒有腦損傷的經歷的孩子,3-4個月時出現足尖著地的寶寶有很多是正常兒。在這些有足尖著地表現的寶寶中,有些是早產兒,也有些是正常兒。我們了解了他們的妊娠、分娩史,生長發育史,通過體格、神經運動檢查和智力測查,未發現異常,經過隨著觀察,以後運動發育正常。



寶媽日常問答|小寶寶足尖著地,是腦癱嗎?一招教你來判斷

我是兒科燕醫生,兒童皮膚科副主任醫師,三甲醫院一線十多年的臨床工作,專業深耕兒童皮膚健康和綜合營養調理及疑難雜病綜合治療,搞懂寶寶的健康很簡單,不用總是跑醫院,關注我,和我一起關注寶寶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嬰兒足尖著地是腦癱的表現嗎?如何看出寶寶是腦癱呢?
    有很多家長因為寶寶有足尖著地的表現, 擔心寶寶有腦癱的可能,為此到處求醫,有的接受了藥物、治療儀器等很多治療,使孩子遭受痛苦。1、如何區分足尖著地是正常現象還是腦癱引起呢?有醫生做過研究,觀察100位足月出生的正常兒,從3~4個月開始檢查是否有足尖著地現象,同時檢查足背屈角,並觀察嬰兒的運動發育。結果是:23%的嬰兒在4~10月中有足尖著地現象,但這些嬰兒足背屈角均小於70度,運動發育也全部正常。2、什麼情況懷疑腦癱呢?
  • 腦癱孩子為什麼總是腳尖著地?
    足尖著地,從字面意思上說便是,人正常站立或走路的時分是腳尖著地腳後跟不著地的,形如芭蕾舞步姿態。  由於這種失常姿態患者站立不穩,所以總是愛跳,而且還會有足尖向內翻的痕跡,同時下肢肌張力廣泛偏高,患者整隻腳都會腫的好像蘿蔔狀,很痛影響站立。  腦癱為何會導致足尖著地呢?
  • 寶媽日常問答|3個月的小寶寶睡偏頭,要刻意糾正嗎?
    今天遇到一個寶媽詢問,寶寶3個多月了,看起來頭睡偏了一點點,要刻意糾正嗎?睡偏頭很常見,為什麼呢?其實,小寶寶睡偏頭是常常會遇到的,有老人會說是生孩子過程擠壓的,或者遺傳的,其實不是。小寶寶的頭顱骨沒有完全骨化,各個骨片之間存在成長空隙,有相當的可塑性,加上寶寶的頸部肌肉尚無力轉動沉重的頭部,當某一方位的骨片長期承受整個頭部重量的壓力時,其生長的形狀就會受影響了。
  • 孩子腦癱能治好嗎?
    在小寶寶出生一個月左右後,媽媽在撫養過程中發現,寶寶容易受到驚嚇,存在眼神斜視,拇指內扣等情況,她很懷疑寶寶可能存在智力障礙問題,是「腦癱」。更恰巧的是,媽媽又看到了一則關於腦癱兒童被殘害的新聞,更是為兒子的未來恐懼不已。加上醫生也說,寶寶的肌張力確實有點高,媽媽內心的疑惑越來越深。
  • 寶寶肌張力異常是病嗎?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肌張力異常?
    如果醫生查出寶寶肌張力異常,很多寶媽寶爸就會開始焦慮擔心,寶寶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寶寶會不會是腦癱?會不會是唐氏兒?會不會得哪些疾病?等等。那麼,今天兒科醫生就來帶各位寶爸寶媽詳細了解一下肌張力。患側上肢用力屈曲,引起同側下肢強直性伸展而且肌張力高也是判斷寶寶是否為腦癱患兒的重要因素之之一。
  • 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
    核心提示: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踮腳腳尖著地走路確實是小兒腦癱的症狀之一,但是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小兒腦癱的症狀,這仍然需要我們家長在臨床上求證。那麼,在臨床上應該怎麼樣診斷小兒腦癱呢?   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
  • 寶寶愛吐舌頭 可能是給寶媽傳遞信號 也可能是腦癱的症狀!
    飲食溝通信號在不同時期的小月齡寶寶,寶寶會通過吐舌頭和大人溝通飲食需求,可大致分為3種:(1)如果寶寶吃奶後吐舌頭,將乳頭或奶嘴推開,接著打哈欠、鬧哭,說明寶寶在示意自己已經吃飽了,寶媽們可就不能再給寶寶餵食了哦。
  • 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
    核心提示: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這種情況通常也被稱為尖足,臨床中引起尖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腦癱患兒因肌張力高可能會引起尖足,有些小兒麻痺症患者也可能出現尖足,因此,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不一定是腦癱。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的腦損傷疾病,通常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具體可有膝關節屈曲、腳外翻或腳內翻、走路交叉腿,腳跟不著地等等。我們通過以下兩則案例對腦癱進行詳細了解。
  • 寶寶的這些表現可能是「腦癱」?可別再被常見的誤區搞混了
    育兒:寶寶的這些表現可能是「腦癱」?可別再被常見的誤區搞混了   在生活中,當孩子出現「肌張力高」、「足尖著地」、「頭後仰」、「飛機手」這些行為是,父母就開始憂心忡忡,很擔心寶寶是不是得了腦癱,然後就開始了手動上網搜索,越看越怕。
  • 大腳骨、扁平足媽由3種運動來調整:站立足尖、抓腳趾、手力按摩
    用一盆水、可以吸收並清晰印出你腳印的毛巾或紙。有大腳骨、扁平足的寶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護理呢?熊貓媽本身人比較瘦小,懷孕後也不太顯懷,肚子不太大的時候,其實行走、運動都是比較輕盈地!1、選擇平底軟皮的包跟鞋來穿。熊貓媽那段時間是選擇軟布鞋,哈哈,不過孕晚期時開始水腫,穿的時候會覺得很擠腳,等了一周才消下去。2、可以添置一對扁平足鞋墊熊貓媽使用過5款,在末尾詳細羅列下使用感受,給寶媽借鑑。
  • 寶寶半歲還不會坐,小心是腦癱的前兆!
    相信每一位寶爸寶媽們對新生寶寶都充滿好奇和關愛,在新生兒寶寶的成長中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寶爸寶媽們具有一定的育兒知識,不僅能夠讓寶寶健康茁壯成長,還能幫助身邊的寶媽寶爸們利人利己。1 寶寶出生後一至二個月,身體特別僵硬,穿衣服和活動身體時感到困難不適2 三個月時寶寶雙腿僵硬,不能抬頭,雙手不能支撐地面。3 六個月時不能抬頭,上肢僵硬,將寶寶放回座位時,頭後仰或背向後伸,身體不能自由調節。
  • 年中總結|職場寶媽1個月,做到4招,靠業餘寫作收穫5000+
    年中總結|職場寶媽1個月, 做到4招,靠業餘寫作收穫5000+年中總結|職場寶媽1個月, 做到4招,靠業餘寫作收穫5000+年中總結|職場寶媽1個月, 做到4招,靠業餘寫作收穫5000+年中總結|職場寶媽1個月, 做到4招,靠業餘寫作收穫5000+
  • 產檢可以查出腦癱嗎
    腦癱多久可以看出來 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才能觀察到運動發育的遲緩,例如3個月左右不會笑,抬頭無力,孩子長期握拳,不會伸展手指;有的孩子症狀出現的比較早
  • 小兒腦癱跟缺鈣有關嗎?怎樣判斷我家寶寶是否是腦癱呢?
    因此家裡人都沒有放在心上,但吃了很多的補鈣藥後,症狀沒緩解反而更嚴重了,才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這才來醫院治療。其實,約有70%的腦癱患兒會被家長誤認為「缺鈣」,這極大的延誤了患兒治療的最佳時機,很多患兒因此而遺憾終生。所以,早期識別缺鈣和腦癱是很有必要的,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小兒腦癱跟缺鈣有關嗎?
  • 肌張力高是腦癱嗎?請看鮑奶奶育兒問答精選(三)
    我家寶寶現在一歲三個月,能吃不挑食,我買了補鈣的,但看您的回覆好像鈣不是必須的,vd更重要是嗎?鮑教授答VD可以補到2-3歲,多戶外活動。如果寶寶奶量500ML以上,可以不用補鈣。媽媽問寶寶快五個月了,其他正常,就是扶站經常腳跟不著地,醫生說肌張力高,會是腦癱嗎?鮑教授答單憑這點不能診斷寶寶是否腦癱。這個月齡正常孩子也可以出現腳尖著地的情況。足背屈角檢查正常就沒問題。
  • 孩子一哭就餵奶?教你一招正確判斷
    孩子一哭就餵奶?教你一招正確判斷很多的新手媽媽在餵養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遇見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給寶寶進行正確的餵養,寶寶肚子餓沒餓,是否已經吃飽了,這樣的情況都要如何正確判斷,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孩子一哭就餵奶?教你一招正確判斷首先有的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會覺得是孩子餓了,但是其實不是孩子餓了,也有可能是孩子有點不舒服導致的,其實有時候孩子不正兒八經吃奶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寶媽也就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給孩子吃奶,這樣孩子就會養成一種壞習慣。
  • 1歲寶寶因高燒成「腦癱」,只因寶媽用錯了退燒方法,很多人犯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1歲寶寶因高燒成「腦癱」,只因寶媽用錯了退燒方法昨天跟身為兒科醫生的閨蜜聚會,吃飯時她特地提醒我,千萬不要對寶寶發燒這件事掉以輕心。她說,醫院前段時間接收了一個可憐的小寶寶,今年才1歲。由於半夜突發高燒,寶媽用以前的土方法,用酒精給寶寶擦拭全身,試圖物理降溫。孩子的體溫確實很快降了下去,但沒過多久就開始全身發紅,體溫比之前更高了。
  • 16歲腦癱患者英語達專業4級 可與外教流利對話
    「你能將你的帽子借給我戴嗎?」「可以!」說著,戴維從李管嚴平的頭上取下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李管嚴平手指著戴維頭上的帽子說「十分好看」。兩人用英語交流了20多分鐘後,戴維連稱「Very Good」。  通過測試,戴維告訴記者,李管嚴平的英語聽力和口語水平已經相當於專業英語4級。「他真的很棒。」
  • 寶寶輕度腦癱有哪些表現?哪些康復訓練能夠幫助患兒康復
    腦癱,是一種聳人聽聞的疾病,在嬰兒身上發病率最高。腦癱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是很大的。基於此,我們有必要了解腦癱的一些症狀表現,以儘快的發現和治療。寶寶輕度腦癱有哪些表現?1、先天性雙側痙攣性癱瘓。如病兒的雙下肢用力伸直而內收,經常左右交叉;多數病兒幾歲後逐漸學會走路,雙足尖伸直,走路時雙足尖著地,因雙下肢內收,所以行走時呈剪刀步態。有些病情較輕的患兒,以後可能自己學會行走,但左右搖擺,以髖部帶動下肢邁步;病情嚴重的病兒,可能始終不能學會走路。病兒上肢多沒有異常,個別病兒只在做精細動作時不夠靈活,這些病兒的智力也基本正常。
  • 懷疑寶寶腦癱,那麼腦癱會有什麼特徵?今天育兒專家告訴各位答案
    但是,還是會有極少數的寶寶出生之後仍然存在身體或者是智力方面的障礙,腦癱寶寶在出生之後才能檢查出來。首先,腦癱的診斷最為主要的條件就是大腦會有一定的損傷,在頭顱磁共振片有腦損傷的病變。如果這個孩子是正常的出生,出生之後很快就可以出院了,吃得好,睡的好,生長發育也比較的正常,是不會得腦癱的,即使是早產兒,或者是生後有一點窒息,沒有比較明顯的腦損傷,也不會得腦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