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打江山,不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一群無所畏懼的將士和一幫神機妙算的謀士,無論缺少哪一個,都無法功成名就。
其中,幫助皇帝一步步計劃的謀士雖不能上前線殺敵,只能退居幕後,但他們所做出的貢獻一點都不比上陣殺敵的將士們少,有些謀士甚至是某場戰役的關鍵性人物。
不過,共患難簡單,同富貴卻很難,在皇帝功成名就之後,能夠保全性命並享盡榮華富貴的謀士卻少之又少。有許多謀士在輔助皇帝登基後被殘忍地殺害;有些謀士不懂得進退,認為自己功高蓋主,死於自己的狂妄自大;有些謀士是幫助皇帝成就大計的神助攻,卻深受皇帝的忌憚。
今天來列舉幾位功績顯著卻下場悲慘的謀士,他們分別是誰呢?
圖片:曹操身邊的將士與謀士劇照
一、文種,苦心竭力助勾踐,勞苦功高反被殺
他是越王勾踐手下的一大謀士,勾踐一共有兩大謀士,一位是名叫範蠡的文官,另一位就是武官文種。勾踐不聽範蠡的建議和指導,一意孤行,御駕親徵吳國,結果被打得節節敗退,連自己都栽在裡頭了。
此時,文種提出了伐吳七術,其中包括使用美人計把吳國國君迷得神魂顛倒、不理政事;大量花重金購買吳國的糧食,讓吳人缺少食物;用錢財賄賂吳國的官員,讓他們在朝堂上興風作浪、魅惑君主;讓越國境內的百姓抓緊時間休養生息、堅持操練軍隊等。
尤其是在吳王患病的時候,勾踐在文種的建議下去吃吳王的糞便,這才成功獲得夫差的信任,得以返回越國。接下來,勾踐勵精圖治,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消滅吳國,打贏了一場翻身仗。
這本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可以說勾踐之所以能夠逆風翻盤,主要還是靠著身邊文種和範蠡的輔助。
按道理,勾踐應該對這兩人論功行賞,但實際上,此二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圖片:文種劇照
首先是範蠡,勾踐封他為上將軍,視他為左膀右臂,並稱他作「王弟」。外人皆認為範蠡受到越王如此賞識,人生馬上就要走到巔峰了。只有範蠡自己知道,勾踐是一個特別小心眼的人,他可以與人共患難,卻無法同富貴,於是便謝絕了勾踐的賞賜,和勾踐客套的說了幾句話,就帶著家人告老還鄉了。
在臨走之前,範蠡曾勸說文種儘早離開,還將其中的利弊與之分析地非常透徹,可文種卻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忠心耿耿地跟著越王二十多年,全程出謀劃策,沒有任何不忠的念頭,越王不可能會加害於他。
沒想到範蠡說的話竟一語成讖了,越王對文種越來越疏遠,文種也後怕起來,後期直接稱病躲著不上朝。而越王對文種生病之事甚是疑惑,對文種越發不信任,後來找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來到文種府上讓他自刎而死了。
圖片:範蠡劇照
二、張華,德才兼備三朝元老,遭遇宮變被滅三族
他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及文學家,一生中擔任過許多重要的官職,一直循規蹈矩,政績顯著,還得到帝後二人的認可。張華小時候過得非常貧苦,為了活下去,他靠幫助村民放羊來混口飯吃,但是他志向遠大、刻苦學習,從不妄自菲薄,後來還有村民看中了他的潛力,將自己女兒嫁給了他。
張華學識淵博,寫的詩文也辭藻華麗,被朝中一大臣賞識,並得到重用。除了文學,張華對各大領域都有所了解,且都能侃侃而談,皇帝特別喜歡聽他講述歷朝歷代的各種奇聞異事。除此之外,張華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樹,他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從不隨波逐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晉張華人物簡介
有一次,皇帝和大臣們商量著進攻別國,朝中除了張華,所有人都對這個想法持反對意見。只有張華支持皇帝,他還針對此事分析利弊,說服了許多人,而最後的結果也證實了皇帝和張華的抉擇是正確的。
皇帝在欣喜之下,不但賞賜了許多金銀財寶給張華,還升了他的官職。後來,司馬倫發動政變,特別指出張華長期聽賈南風派遣做事,兩人蛇鼠一窩,並將張華視為賈南風一黨。
狡猾的司馬倫傳假詔,將張華召進宮中並殺死,還滅了張氏三族。
圖片:張華被滅三族劇照
三、宋齊丘,南唐第一謀士一生坎坷,最後竟被活活餓死
唐烈祖徐知誥之所以能夠成功稱帝,與自身的努力分不開外,還和宰相宋齊丘的輔佐息息相關。宋齊丘的身世實在算不上好,他的父親原是當官的,就是死得早,無依無靠的宋齊丘只好投靠了鍾傳。
鍾傳見宋齊丘是個不錯的孩子,就將他收留了下來,誰料在宋齊丘19歲的時候,鍾傳不幸陣亡,宋齊丘瞬間又沒了依靠。雖說年少時的經歷並不如意,但宋齊丘從來不曾對人生絕望過,他堅信將來自己一定能夠飛黃騰達。
公元909年,徐知誥廣招賢士,宋齊丘前去面試,借一首小詩成功得到徐知誥的讚賞。而此時的朝政掌握在徐溫手中,徐知誥是徐溫的養子。
看到養子身邊養了一個宋齊丘這樣的人物,徐溫心裡很不是滋味,就開始暗中調查宋齊丘,發現他正住在寺院之中,於是就拜託寺廟裡的石頭大師幫忙留意一下他平時的行為。
圖片:宋齊丘暫住寺院中劇照
另一邊,宋齊丘發現徐溫對自己別有用心,就佯裝成貪酒好色之徒來混淆視聽。他成日裡喝花酒、灑酒瘋,還拿淫詞豔曲給大師看,使得大師完全相信宋齊丘是一個酒色之徒,不足為患。
就這樣,宋齊丘暫時沒有性命之憂了,後來,徐知誥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宋齊丘也跟著平步青雲,尤其是在徐溫死後,宋齊丘一躍成為當朝宰相。
十年後,徐知誥成功繼承皇位,改名為李昪,成為南唐後主。可自從徐知誥當了皇帝之後,脾氣就變得越來越古怪,和他養父徐溫差不多。
徐知誥漸漸發現宋齊丘的才能實在太過耀眼,甚至令人有點討厭,於是有意無意地對其進行打壓,想要挫挫他的銳氣。而宋齊丘也是一個當仁不讓的人,他忘記了徐知誥早已成為了南唐後主,而非從前禮賢下士的徐知誥。
圖片來源於網絡:宋齊丘人物簡介
後來,李昪不讓宋齊丘參與政事,這下徹底把宋齊丘給激怒了。再加上宋齊丘本人性格急躁,直來直往,曾多次當著皇帝的面拂袖而走,他本以為這只是小事,李昪還是會像以前那樣原諒他,可李昪心中早就對他心存芥蒂了。
公元943年,李昪中毒身亡,李璟即位,而李璟本人才幹平平,他非常害怕宋齊丘會暗中給自己使絆子,後將其流放到九華山,不給任何糧食和水源,七天之後,宋齊丘就被活活餓死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