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英文版開售,美國讀者說「很有中國特色」

2020-12-13 澎湃新聞

       《星際穿越》和《三體》的故事有些神似。但在中國,硬科幻小說《三體》早就擁有大批粉絲,三部曲賣出了近40萬套,單冊銷量過百萬。早在兩年前,《三體》英文版和改編電影就成了粉絲們討論的焦點,今年才傳出確切消息,《三體》英文版與國際知名的科幻玄幻出版機構託爾出版公司(Tor Books)合作。幾個月前,亞馬遜上便開始了預售。第一部的譯者是華裔科幻小說家、星雲獎和雨果獎得主劉宇昆;第二部《黑暗森林》(

The Dark Forest

)由喬爾·馬丁森(Joel Martinsen)翻譯,將於2015年7月出版,喬爾·馬丁森中文名周華,曾翻譯過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節選;第三部《死神永生》依舊由劉宇昆翻譯,2016年年初出版。

       《三體》英文版確定出版後,中國粉絲們都很興奮,許多科幻迷都說它應該問鼎美國著名的雨果獎。如今小說正式上市了,美國媒體、科幻作家、普通讀者是如何看待這個關於中國、關於宇宙、關於人類未來的硬科幻故事的呢?

       

先來看看普通讀者怎麼評價:

       我的物理學知識來自於幾十年前的學校,加上從電視上和科學叢書上學到的現代東西。這點知識與其說能足夠評價本書的科學真實性,不如說凸顯了我的無知。但是既然這只是本科幻小說,我無需(科學知識)來享受本書。

        因此,我必須依舊接受作者的假設前提而到達他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對於所有的外文著作(本人不通外語),我很感激本作翻譯的質量。本書的英文讀起來不可思議的好,流暢得如同我想像中的中文原著一樣。譯者在本書中插入了大量很有用的註腳,讓讀者了解本書涉及的基於歷史的人、地、事。

       如同本書的簡介,宇宙中我們並非孤單。當然我們或許已接受這個概念很久了,但在本書中,我們有了確定的對象。簡介並沒有給出很多信息,比方說是如何確定外星人的存在或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然就不用閱讀本書了。作者花了不可思議長的篇幅來構架劇情走向的細節,從尋找生命到何去何從,抑或是否還能抉擇。

       挺有意思的是,說出對本書的體會而不劇透很難,最好自行從本書發掘而不是看書評。本書是近未來(Near-future)的科幻小說,構架在宏觀感受上是符合實際的,而在微觀上不太可能。跟上書中的科學部分和情節需要花點功夫和注意力。

       如果你對科學沒什麼興趣,本書也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喜歡科學含量超標的科幻小說,你肯定會享受閱讀本書。而且,欣賞本書無需對科學的深度了解。閱讀本書花的時間比我預期的要少得多。我很喜歡這本書,肯定會在另外兩本出版的時候購買。

——Dick jackson

       

       並沒有什麼期待地去讀了這本小說,但看到譯者的譯註(以及所有人物的中文名字),我被嚇住了。還好,我給了小說一個機會去閱讀它,雖然它並不完美,但它會給西方的科幻小說迷們一個有趣的文本。

       小說出人意料地好讀,作者儘量少地運用深奧的詞彙,但劉慈欣太愛說教了。幸好,敘述節奏把握得很好。

       作為一個美國人,我覺得書中作者一些有關政治的評述,是不會有讀者看懂的,尤其是讀者們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並沒有相當的了解。不過,我能了解作者大致的意圖。

       總之,《三體》開頭很強,但是結果令人失望。作為三部曲我覺得《殭屍世界大戰》的結構更好,劉慈欣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吸引我。如果三部曲都出版了,我或許去讀一下,但是在第二部和第三部出版前太有可能忘記這部小說了。

——Lisa Love

——Guitar Man

       

       如果你猶豫本書是否有趣,我推薦你上tor.com(Tor是《三體》的出版社)看下劉宇昆翻譯的劉慈欣文章《三體和中國科幻小說——可能世界中最壞的一種,以及可能的地球中最好的一個》。同一個網站上,你可以找到本書內可作為獨立故事的一章:《三體、周文王、長夜》。後者可以讓你一品本書滋味。

       本書情節一波三折,柳暗花明,出人意料又扣人心弦,起初我並不覺得《三體》能讓人手不釋卷,有時甚至覺得情節的推進節奏該更快點,但當我讀到最後一頁時,我 意識到情節的推進與本書的主題以及時間、空間的廣度和史詩般的規模是相呼應的。在我之前提到的TOR網站上的文章裡,劉慈欣提到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他「將時間線延伸至宇宙的熱死亡」(中文原文是:故事在時間上一直到達宇宙末日)。在我記憶裡,從未有其他小說或讀物能像《三體》一樣給我如此的規模感。尼採的「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名句浮現在我腦海,他把我們人類稱為「地球上的渺小住客」,將我們比作自視甚高的螞蟻。閱讀《三體》一直讓我對人類以及我本人在宇宙的位置有著明確的感觸。

       強烈推薦。

——Jim

       

       一部很有趣的硬科幻外星入侵故事,同時也有許多偏執成分。其本質上受弗諾·文奇尤其是其短篇小說《原罪》、長篇小說《天淵》和朱利安·班達的《知識分子的背叛》共同影響,都是社會遭內部背叛的中心主題的延續,無論是「文化大革命」,還是知識分子的頹廢主義。從意識形態上講,本書是很老式的科幻小說,就我看來顯得非常具有中國特色。這些都不是負面評價,而是正面的。

       最大的問題是骷髏架子一般的僵硬感,大段大段的闡述,隨著故事展開卻又出人意料的有趣。在這方面就非常像典型的中國流小說,也算是中國科幻小說和1920年代興起的靈異故事類的通病了。好的一面是呈現出現場感,壞的一面就是讓人感到老套,尤其是你對情節不感冒的時候。

       有一處不錯的歷史感,就是把中國的「文革」與SETI(一項利用全球聯網的計算機共同搜尋地外文明的科學實驗計劃)相結合,處理得非常漂亮;而科學部分和社會學部分的構思也有點意思。最有意思是與外星接觸的部分,非常新穎。超科學部分對現代硬科幻讀者來講很通透,會非常熟悉,儘管有些科學是虛構的。

——Moheroy

       

       首先,本書讀起來不似譯本,劉宇昆把劉慈欣的2008年中文原著《三體》翻譯得如同英文散文版天衣無縫(儘管我不敢斷言譯文的信實度)。

       劉宇昆通貫全書的大量註腳給予讀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文革」以及數學和物理學的有用背景知識。

       故事情節在政治和科學上的設定,讓我有點聯想到格裡高利·本福德,尤其是他的小說《時間景象》。胡亂瞎猜地說,如果你喜歡本福德的作品,你也會喜歡本書。如果你不喜歡本福德的作品(他也不是所有人的菜),你或許會略過本書。這是本非常硬核的傳統的科幻小說,「文革」的背景設定讓人難忘。劉慈欣身為中國人的個人經歷,保證了書中這方面一定程度的真實性。

       請注意本書是該作者原創三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心已經被勾上了。儘量避免太多劇透的評論以免影響閱讀本作的樂趣。之前從未讀過該作者的作品,現在我能理解他能成為中國最暢銷作者之一的原因,我相信該作品系列能擴大他的讀者群。

——Kilgore Gagarin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科幻小說之一。背景深深基於物理學,使其非常吸引人。作者非常棒地將真實情節編入他的小說。如果你喜歡物理學,本書必讀。

       汪淼和葉文潔的人物刻畫很好,汪在面對迫在眉睫的災難前成長,葉是深藏不露的女人。而我最愛的角色是史強,不同於科學家,他是個務實的不拘泥於理論的觀察能手。他的洞察力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Nancy Famolari

       

       我喜愛第一部的封面設計,你會在書裡找到同樣的畫面感。我已經看過第二部的封面設計,絕對震撼。

       本書系列保證是頂尖的科幻小說。

——Myotherself

       

       如果你是科幻粉,你就會愛上本書,它就是「安德的遊戲」加上史提芬·霍金加上中國「文革」叢書。對我來說給出個有意義的全書概要有點棘手,因為書裡有許多人物,還充滿了中國文化、科學、太空還有外星人。

       故事主要是:中國科學家豎起巨大的衛星天線向太空發送信息,希望能與外星人接觸。他們做到了而且徹底讓地球在銀河系裡引人矚目。然後有親外星人的派系,也有反外星人的派系,當然還有外星人。但因為距離遙遠,實際接觸還得花上那麼一小段時間。不能再多說了,會劇透的,已經說太多了。

       本書非常讓人享受,翻譯得非常好,有許多關於中國文化的註腳。作者本人跟他的作品一樣有意思。本作是三部曲,其餘兩部正在英譯。我會愛上其餘兩部。

——C.Irish

       

       作為一位科幻小說的資深粉絲,無論是稀爛的渣作還是深刻的傑作都來者不拒,我還挺好奇這本中國暢銷小說(與美國暢銷小說)有什麼不同。沒什麼不同啊!儘管它是本徹頭徹尾的中國小說,無論是豐富的歷史註解還是語言習慣都是中式的。我特別感謝譯者的辛勤付出,保持了本書的中國文風,卻又能讓美國人足夠理解。

       我認為本書從頭到尾都很抓人,簡直愛不釋手。唯一的遺憾是第二本還沒出。

——Jason Stokes


媒體評論:

       《三體》系列的成功,讓它在中國小眾卻繁榮的科幻小說界贏得了人們的喜愛,也讓劉慈欣成為了幾十年來最暢銷的中國科幻小說作家。《三體》喚醒了中國的一個文學類型,和在其他地方一樣,也沒有人去深究它的文學成就。

——《紐約時報》

       

       硬科幻的粉絲們,一定會陶醉於這部情節複雜又富於想像的小說,而且它的作者還是中國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劉慈欣成功地在科學前沿打造了故事的主題,嘗試著為探索自然奧秘的科學之力設定極限,同時也未疏於刻畫事件和人物。他流暢的筆觸甚至為三部曲的第二部,也巧妙地打下了基調。

——《出版者周刊》

       

       作者劉慈欣借用了物理學的「三體問題」,在小說中引入了三個物體間的複雜運動。但這名發電站工程師指出,「三體問題」其實也暗指了地球的環境危機。

——《華爾街日報》

       

科幻作家們:

       《三體》當得起任何讚譽。它是一部超乎尋常的小說,劉宇昆流暢自然的翻譯也一樣。

——著名科幻小說作家Mike Resnick

       

       《三體》對北美的讀者來說是某種意義上的「第一次」:它是這樣一部科幻——深入探究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騷亂時期的人心。劉慈欣給我們展現了難得一見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竹幕以及與之相關的、影響到當今世界的神秘陰謀。結果是,這個故事裡的每個回答都製造出更多的懸念。

——加拿大籍華裔科幻作家Derwin Mak

——以色列著名科幻作家Lavie Tidhar

       

       生動、極具想像力並且依託於前沿科學,《三體》思考了我們時代的諸多重大問題。劉慈欣站在了無論任何語言的推測思索性小說的頂峰。劉宇昆流暢的翻譯讓它成為了任何對探索懷有真誠激情的人的必讀物。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

相關焦點

  • 《三體Ⅱ黑暗森林》英文版上市!美國科幻迷熱捧
    這部中國科幻迷奉為「科幻聖經」的小說,會給外國讀者帶來怎樣的閱讀體驗和思想衝擊?■ 媒體怎麼看?英文版《三體問題》去年在美國出版後,掀起一股中國科幻熱,先後獲得美國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坎貝爾獎、普羅米修斯獎五個國際幻想文學獎項提名。有了這個「前情提要」,美國媒體對《黑暗森林》的關注度自然相當高。
  • 中國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獲美國「星雲獎」提名
    新華網上海2月21日電(記者許曉青 姬少亭)記者21日從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獲悉,中國知名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的英文版已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2014年度「星雲獎」提名。    業內人士分析,儘管目前僅是獲得提名,但對中國科幻長篇創作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 《三體》英文版突出女權色彩
    [摘要]劉慈欣憑《三體》(英文版)獲得雨果獎,可以說中國科幻已經走出了本土,並為世界科幻貢獻出了一位大家級的作者。這不但是中國科幻作家第一次獲得這一美國的科幻小說褒獎,也是亞洲人第一次贏得雨果獎。由此,可以說中國科幻已經走出了本土,並為世界科幻貢獻出了一位大家級的作者!雨果獎和星雲獎一起,並稱美國(其實也就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大科幻獎項。其中星雲獎接近於專家獎,因為評委都是專業的科幻作家;而雨果獎更像是讀者獎——只要交了40多美元的會費,加入世界科幻協會的會員都可以參與投票。
  • 中國懸疑小說《暗黑者》英文版英國開售
    新華社倫敦6月14日電(記者 張代蕾)中國作家周浩暉的推理懸疑小說《暗黑者》英譯本14日在英國出版發行。小說講述一名傳奇警探追查一個復仇殺手的故事。該書在英國銷售的精裝本有300多頁,售價18.99英鎊(約合163元人民幣),英國代理商是曾出版科幻作家劉慈欣《三體》的宙斯之首出版社。宙斯之首出版社副總經理尼古拉斯·奇塔姆告訴新華社記者,這本懸疑小說的情節和節奏「堪稱典範」,結局的反轉尤其精彩,是中國犯罪懸疑文學作品中的佳作。
  • 外國人怎麼推銷英文版《三體》?
    《三體》是近年來少有的真正受到各界喜愛的小說。而《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更是被眾粉絲捧成了頗具神秘色彩的人物。按說以《三體》那麼大的紙質版及電子版銷量,還有未來可期的影視改編收益,他早已衣食無憂,甚至後半輩子都不用為生計發愁。最新傳出的消息是,劉慈欣正式調入山西省陽泉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和研究工作。
  • 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 "三體"英文版入圍星雲獎
    近日,從國內科幻「重鎮」——《科幻世界》雜誌社傳來好消息,美國科幻奇幻協會2月20日正式公布星雲獎入圍名單,《三體》第一部英文版,已入圍該協會主辦的2014年度「星雲獎」長篇小說類提名的決選名單。  儘管目前僅是獲提名,但對中國科幻長篇創作而言,仍舊意義非凡。
  • 《三體》今開譯英文版 中國最好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現在,《三體》開始進軍世界:英文版3位譯者確定——新鮮出爐的2012年美國科幻雙獎(雨果獎、星雲獎)得主劉宇昆,將承擔《三體1》的翻譯工作。《三體2:黑暗森林》的譯者是埃裡克·亞伯拉罕森,《三體3:死神永生》的譯者是喬爾·馬丁森。 在好萊塢電影中,科幻早已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元素。
  • 《三體》選定英文版美國譯者 明年有望完成翻譯
    國內最暢銷科幻長篇小說  《三體》選定英文版美國譯者  日前,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宣布,3位來自美國的譯者將分別擔任中國暢銷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的漢譯英翻譯工作。  據了解,《三體》三部曲是近年來國內科幻領域最著名、最暢銷的長篇小說之一,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文版已累計銷售約40萬套。
  • 歐美讀者被《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徵服了嗎?
    國內的報導稱《英雄的誕生》熱銷英美,國外讀者沉醉於中國的武俠文化之中,本書已經重印了7次。然而,在亞馬遜網站上,《英雄的誕生》只有12個點評,而劉慈欣《三體1》英譯本的點評數是1800個。《射鵰英雄傳》的這個譯本並未取得傳說中的成功。
  • 劉慈欣回應《三體》英文版排名起伏:當做良好開端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以作品《三體》引發中外關注的科幻作家劉慈欣10日在北京坦言,《三體》英文版在美發行時曾在短期衝到亞馬遜排行榜30餘名,如今已無影蹤。他回應讀者關心時表示,《三體》和美國科幻作品差別很大,原已做好挨罵準備,但科幻強國的專業圈、讀者評價都很好,這是意料之外;而亞馬遜排名從開始時的30名沉下去,現在連自己都不敢去察看,又在意料之中,「就把它當做一個良好開端」。  此次交流中,日本知名漫畫出版社講談社參與合資的《勁漫畫》和中國同行微像文化公布,將共同監督製作劉慈欣代表作《超新星紀元》的漫畫版。
  • 歐巴馬看完《三體2》,發郵件「催更」:快出版《三體3》英文版!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去年這部電影算是一匹黑馬,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動了我國觀眾對於本土科幻作品的關注。在這部經典的電影中,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有客串的明星,但是有很多人沒有關注到其中的一個細節,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也在電影中客串出演。雖然鏡頭也是短短的幾秒鐘,但是讓美國的總統客串電影角色這種事情還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歐巴馬看完《三體2》,發郵件「催更」,快出版《三體3》英文版!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去年這部電影算是一匹黑馬,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一起也帶動了我國觀眾關於本鄉科幻著作的關注。在這部經典的電影中,很多人或許都注意到了有客串的明星,但是有很多人沒有關注到其間的一個細節,美國上一任總統歐巴馬也在電影中客串出演。儘管鏡頭也是短短的幾秒鐘,但是讓美國的總統客串電影角色這種事情仍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三體》要出劇了!還是英文版!!
    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英文版。(受訪機構供圖)中國著名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的版權國際化進程1日邁出新一步。總部位於上海的遊族集團聯合旗下三體宇宙(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網絡視聽平臺奈飛共同宣布,將聯合開發製作基於奈飛平臺的《三體》系列英文版自製劇。《三體》三部曲由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創作,小說以恢弘的筆觸描繪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體文明」,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近年來,《三體》三部曲已被譯成十多種語言文字版本,在全球出版發行。
  • 劉慈欣《三體》將出英文版 粉絲期待好萊塢改編
    現在,《三體》開始進軍世界:英文版3位譯者確定——新鮮出爐的2012年美國科幻雙獎(雨果獎、星雲獎)得主劉宇昆,將承擔《三體1》的翻譯工作。《三體2:黑暗森林》的譯者是埃裡克·亞伯拉罕森,《三體3:死神永生》的譯者是喬爾·馬丁森。    在好萊塢電影中,科幻早已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元素。
  • 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詳細分析日本讀者的評價後,何明星得出了一個「確切的判斷」:《三體》在日本的意外走紅,源於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超凡的故事性和奇絕的想像力,以及獨具特色的「中國科幻」風格,這一點正是《三體》徵服歐美讀者,同樣也贏得日本讀者青睞的主要原因。「他們能從《三體》裡讀到中國的現在和中國人所想像的未來。」
  • 《三體》英文版發行劉慈欣受訪
    在科幻迷心中,他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提高到世界級水平;在電影迷心中,星際穿越與他不謀而合;在小說家心中,他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開創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而在粉絲心中,他是親切又樸實的「大劉」。
  • 英文版《三體》劇集啟動,跨文化改編如何避免不倫不類?
    在亞馬遜網站上,《三體》英文版在悉數暢銷書中曾排名1345,在亞洲文學分類中排名第二,在科技小說類別中排名43,讀者評分達到四星半(五分滿分)。一篇海外學者撰寫的書評《你為什麼應該讀劉慈欣——我國最搶手的科幻作家》中寫道,在《三體》裡,看到了劉慈欣「對人性中的荒唐和傑出具有敏銳的洞悉」。
  • 日本科幻作家:《三體》在日本引發熱潮,日文版比英文版更傳神
    大會除邀請到了國內的科幻作者,還有來自日本的著名科幻作家參與其中,日本作家如何看待中國科幻呢?日本科幻作家、日本科幻協會前任會長藤井太洋講述了《三體》今年春天在日本發行後引起的風潮。藤井太洋介紹說,大劉的《三體》是今年春天引進到日本的,從春天到夏天短短時間就引起了熱潮,不僅僅是科幻愛好者,日本各個階層的民眾都很讚賞這本書,比如著名導演、漫畫作家新海誠(動漫電影《你的名字》的導演)便高度讚譽此書,這也是2012年以來日本第一次有這麼大的科幻熱潮。
  • 中老年男人劉慈欣「背後的男人」,英文版《三體》中的神翻譯
    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三體》第一部獲最佳長篇小說獎。作為世界科幻領域的最高榮譽,這是雨果獎第一次將獎項搬給亞洲人,也是該獎歷史上第一次搬給翻譯作品。劉慈欣由此成為中國科幻的第一人。劉慈欣除此以外,《三體》英文版在海外也收到了不錯的反響,它在圖書社區Goodreads上收到了10多萬份評價,評分高達4.06分(滿分5分),美國亞馬遜還有讀者盛讚小說翻譯水平一流。
  • 《三體》英文版遭審查凸現女性形象之刻板
    □ 鍾玲日前,被稱為「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第73屆雨果獎在美國揭曉,我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中國科幻小說在國際上的最高成就,也是亞洲人第一次摘得雨果獎。《三體》因極富創造力而廣受讚譽,獲此殊榮眾望所歸,但同時,書中所涉及的性別問題也被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