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寒暑假、五一、國慶等黃金假期的到來,不少家長紛紛啟動「親子遊」計劃,要帶寶寶看世界。
然而,在開心出遊的途中,有的寶寶可能會被小病小痛纏上,比如過敏、發燒、腹瀉等。如果手上沒有緊急小藥箱來幫忙,家長難免要奔波於帶娃上醫院看病,以至於將一場親子遊變成了「看病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因此,為了寶寶出遊期間的安全和健康,帶上小藥箱以防不時之需尤其重要。那麼,這個小藥箱到底要帶些什麼呢?
漫漫旅途中,寶寶中招感冒發燒在所難免。因此,旅行小藥箱中,退燒藥是常備的重要藥物之一。
對於寶寶來講,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安全的兒童退燒藥之選。在選擇退燒藥時要注意三點:
①根據月齡選擇: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而布洛芬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
②只選一種:無論是選擇對乙醯氨基酚還是布洛芬,只要選擇一種適合寶寶使用的退燒藥即可。不建議交替用藥,一是因為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交替用藥對減輕寶寶發燒不適有益,二是以免記錯而吃錯退燒藥(不同退燒藥的用藥劑量要求不同),並引發潛在的副作用。所以,從安全性考慮,還是不要「混搭」使用退燒藥。
③劑型:滴劑或者混懸劑,選擇寶寶能接受的劑型即可。
去到陌生的城市,寶寶難免會因為水土不服而出現腹瀉的情況。如果旅行小藥箱中備有一些腹瀉藥,比如口服補液鹽、益生菌,可以及時補充寶寶腹瀉時丟失的水分、電解質和益生菌。其中,口服補液鹽能夠安全和有效地治療90%以上的急性腹瀉,而益生菌對感染引起的持續時間2周內的急性腹瀉,可能縮短腹瀉持續的時間。
而開塞露是能夠促進大便排出的潤滑劑,不僅適用於寶寶便秘時臨時幫助排便,還可以幫助應對寶寶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家長選購開塞露時,注意要選擇為兒童設計的10ml裝。
寶寶常常喜歡用小手揉眼睛,如果手上細菌進入寶寶眼睛裡,容易引發眼病。在以下三種情況,可以出動紅黴素眼藥膏:
①眼睛有黃色分泌物,懷疑細菌感染時;
②鼻腔內乾澀潰破時;
③皮膚上有流黃水的小膿包時。
此外,旅行小藥箱中也可以備上10ml小包裝的生理鹽水,它可以用於遊泳、泡溫泉或異物入眼後衝洗眼睛使用。如果寶寶皮膚被擦傷出現小傷口,也可以用生理鹽水衝洗。
①過敏藥: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
這類過敏藥物適應於一些過敏性疾病,比如過敏性溼疹、過敏性鼻炎、藥物或食物過敏等,同時還可以用於緩解感冒時的鼻塞、流鼻涕等不適症狀。
②外用止癢藥:爐甘石洗劑或薄荷膏
其中爐甘石洗劑適用於所有月齡寶寶,有效緩解長痱子以及被蚊蟲叮咬後的瘙癢症狀;而薄荷膏適用於2歲以上的寶寶,能緩解被蚊蟲叮咬後的瘙癢不適。
寶寶天性好動,難免會在旅途中摔倒跌傷。如果寶寶出現皮膚擦傷的情況,可以先用清水將傷口衝洗乾淨,然後視情況用碘伏進行消毒,再根據需要用紗布包紮傷口。
寶寶如果還在使用紙尿褲,需要用上護臀膏來預防尿布疹的發生;而防曬霜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以保護寶寶嬌嫩的肌膚,以防曬傷;驅蚊液是夏天常備單品,有效預防寶寶被蚊蟲叮咬。
最後,家長還要注意隨身攜帶體溫計和兒童餵藥量器,其中推薦使用電子體溫計和耳溫槍,不建議使用水銀體溫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