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文旅央企華僑城實現雲南全域旅遊的夢想在持續推進中,與之同步的,還有外界關注的一系列資產騰挪和產業結構調整。
聚焦主業,穩步推行混改
12月3日,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集團披露信息顯示,重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擬轉讓成都華僑城盈創實業有限責任公司80%股權及3.2億元債權,轉讓底價約4.79億元。
近2個月來,華僑城旗下企業已先後近10次公開轉讓資產,出讓總金額逾50億元,項目遍布雲南、重慶、河北等多地。
自今年9月至今,在華僑城出售的12項資產中,有6個都是雲南的,該6個項目處於擬轉讓階段,均為其持有股份的100%轉讓,地點位於大理、麗江、香格裡拉三地。而雲南在華僑城的版圖上有著重要的定位,被視為「華僑城第二總部」。
華僑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系列動作是華僑城按照國企改革要求,實施新戰略指導下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公司將進一步聚焦文旅主業,以確保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集中於文旅項目的開發建設。
2017年,雲南省制訂了全域旅遊創建實施方案,提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大資金介入」三大戰略。在此大背景下,華僑城積極響應,開啟其深耕雲南的步伐。
華僑城戰略入滇,圍繞雲南省委、省政府創建「中國最美省份」、「旅遊革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戰略相關決策部署,深度參與雲南旅遊大開發。
在華僑城的發展計劃中,擬投資2000億元對雲南旅遊文化產業進行資源整合,推進雲南全域旅遊開發,打造千億資產規模的新雲南世博旅遊集團和500億元資產規模的新雲南文投集團。
2018年7月,華僑城吹響了「雲南大會戰」的號角,表示要舉全集團之力重點突破雲南旅遊板塊。華僑城團隊稱:「雲南已經是華僑城事實上的第二總部和主戰場。」
現如今,華僑城密集出售雲南資產,被外界認為是其戰略發生改變。然而,雖然華僑城出售了部分項目的股權,但目標在於實現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轉變,並進一步聚焦文旅主業。
以楊麗萍大劇院為例,作為華僑城雲南集團聯合楊麗萍打造的雲南省文產辦重點文化產業項目,2020年9月開業首演後,該劇院迅速成為雲南旅遊熱門打卡點。日前,華僑城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將大劇院作為大理的公共文化設施進行產權整體移交。
華僑城的「雲南大會戰」計劃也在穩定推進中,「大會戰」是華僑城的獨有名詞,其旗下二級單位主要分為兩類,北方、華東、中部、西部等區域公司,擁有雄厚資金實力和開發能力,他們被譽為華僑城的戰區兵團;第二類是歡樂谷、旅遊投資管理、文化、資本、酒店、養老大健康等專業化子集團,他們專業性強,是華僑城的兵種。
華僑城旗下華東集團、雲南文投集團共同打造的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就是「大會戰」的典型案例。
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以「歡樂旅居目的地」為定位,項目配套秘境森林樂園、溫泉度假酒店、夢幻騰衝大劇院、歡樂主題商業街等多元業態,其中,聯合歡樂谷集團運營的秘境森林樂園已於今年11月20日正式開業。
「三年來,華僑城已完成投資超過700億元,預計未來總投資將超過2200億元。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華僑城已在雲南12個州市布局77個項目,涵蓋了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文化演藝、康養旅居、景區景點、城市更新、旅遊交通、基礎設施提升等多個方面。」華僑城雲南集團總經理葛寶榮介紹。
數據顯示,與重組前的2016年比較,世博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增長82.56%,利潤總額增長381.43%;文投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增長14.30%;利潤總額增長63.86%。
文旅項目普遍具有開發周期長的特點,華僑城對雲南全域旅遊的深耕不可能一蹴而就。「雲南大會戰」實施兩年多來,項目落地成效顯著,已經驗證了華僑城央地混改「雲南模式」和「大兵團作戰」模式的活力。
去地產化,讓文旅帶動運營
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密不可分,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路徑。作為以文化和旅遊業為主營業務的中央企業,華僑城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去地產化成為華僑城的重要標籤,積極發展文旅產業的華僑城,計劃通過輕資產的管理輸出、IP的導入運營,改變依靠地產業務反哺的局面。在資源獲取上,華僑城不僅僅是自己去拿項目,也會和相關土地方、資源佔有方合作,搭建共享平臺。這種共享模式下的輕資產管理輸出,將提供不一樣的盈利方式。
由此,華僑城集團實現了營收跨越的目標。2016年華僑城集團營業收入為536億元,淨利潤為90億元。到了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1357億元,利潤總額228億元,總資產達到5468億元。上市公司華僑城A的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322.36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600.25億元,淨利潤從46.41億元增長至123.40億元。
華僑城A三季度報顯示,前三季度地產及旅遊綜合項目實現銷售金額 608.5 億(前三大城市佔 比:深圳 25.1%、南京 14.3%、杭州 9.9%),同比增加11%。截至報告期末,華僑城A扣除預收帳款的資產負債率 69.6%,較 2019 年末僅增加0.3pct,淨負債率96.4%,現金短債比為111.2%。「
華西證券在報告中認為,「公司處於融資監管新規的「綠色檔」區間,為成長延續預留充裕融資空間。」
在全國文旅戰略布局上,華僑城積極拿地。
據億翰智庫統計,2020上半年,華僑城新增地儲備14宗,總建築面積642萬平方米,總土地投資額人民幣222億元,按面積計算的土地投資投銷比為4.51,拿地較為積極。這些地塊主要集中在襄陽、鄭州、武漢、肇慶、中山、江門等二三線城市,並多以文旅綜合用地為主,且多數以底價獲取。
華僑城在三四線城市堅定布局的原因,跟其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戰略不無關係。作為一家文旅企業,華僑城認為在決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旅遊應發揮其應有之義。
華僑城曾提出建設「100個美麗鄉村計劃」。在華僑城看來,文旅用地的三四線地塊,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後期風險可控,如自今年3月開盤以來,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連續五個月榮膺騰衝單盤銷冠,累計八月實現籤約超過5億元,回款超過4億元。
文旅產業發展周期長,聚焦文旅的發展道路上,華僑城或將持續出售項目股權,聚焦主業;以旅遊扶貧的道路上,也使得華僑城將繼續下沉,走入鄉村,發展全域旅遊。
「十三五」以來,健康相關消費在國民消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十四五」規劃建議重點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對康養旅居的需求日趨旺盛,以「旅遊+康養」雙驅動的新型旅遊業態已成為未來旅遊發展的一大熱點。
康旅產業也成為華僑城新的著力點,
未來,華僑城計劃沿昆明—西雙版納—普洱—德宏—騰衝,重點打造8個康旅業態工程,構建包括西雙版納歡樂雨林、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華僑城德宏生態田園康養新城等在內的多元化康旅產品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