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聽說牙買加的藍山咖啡聞名於世,並對之嚮往已久。不久前利用到這個加勒比島國採訪之機,專門領略了藍山咖啡那濃烈、淳厚的芳香,了卻了心中的一樁夙願。
從金斯敦乘車,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了藍山山脈著名的風景區草莓山莊。欣賞著眼前的山色和遠處的海景,要來一杯原汁原味的藍山咖啡細細品味,甚是愜意。藍山咖啡味道醇正,酸、甘、苦度適中,有種誘人的優雅氣息,確實不同於其他品種的咖啡。
牙買加的面積不大,首都金斯敦東北部就是藍山山脈。藍山的山峰海拔大多超過1800米,聞名遐邇的藍山咖啡就生長在這片山區。據介紹,牙買加的咖啡是由一名法國海軍軍官於1723年從臨近的地區引入的,不過這一作物的種植最初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1932年,牙買加當局通過一項重要決定,鼓勵咖啡種植以減少對食糖出口的依賴,從此藍山咖啡逐漸嶄露頭角。
藍山咖啡的獨特風味與藍山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有關。一般來講,北回歸線以南、南回歸線以北,這一片地帶適合種植咖啡,稱為「咖啡帶」。牙買加正處於北回歸線以南。藍山山勢險峻,空氣清新,沒有汙染,終年多雨,晝夜溫差大,有著得天獨厚的肥沃的新火山土壤。最重要的是,每天午後,雲霧籠罩整個山區,不僅為咖啡樹天然遮陽,還可以帶來豐沛的水汽。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令藍山咖啡的口感與香味出類拔萃,得以傲視其他同類。
除了出眾的自然條件外,藍山咖啡從種植、採摘,到清洗、脫殼、焙炒等,每道工序都十分講究,有著嚴格的標準。比如在哪個成長期需要使用什麼有機肥料都有明文規定,採摘以及後續的許多程序都靠手工來完成,參與其中的大部分是女工。為了保證咖啡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牙買加是最後一個仍然使用傳統木桶包裝運輸咖啡的國家。
在一家專為觀光遊客開辦的藍山咖啡加工廠,解說員向記者透露了藍山咖啡為何味道純正的「秘密」:他們的咖啡樹全部長在崎嶇的山坡上,採摘過程非常的困難,非當地熟練的女工根本無法勝任。採摘時選擇恰到好處的成熟的咖啡豆非常重要,未成熟或熟透了都會影響咖啡的質量。採摘後的咖啡豆當天就要去殼,之後讓其發酵12—18小時。此後對咖啡豆進行清洗和篩選。之後的工序是晾曬,必須在水泥地上或厚的毯子上進行,直至咖啡豆的溼度降至12%—14%。然後放置在專門的倉垛裡儲存。需要時拿出來焙炒,然後磨成粉末。這些程序必須嚴格掌握,否則,咖啡的質量將受到影響。
藍山咖啡能夠保持今天的極品地位,也與當地政府限產保質的政策有關。牙買加並沒有因為藍山咖啡出名,就不顧質量大量生產。而是以品質優先,寧可犧牲產量,也要保護藍山咖啡這塊金字招牌。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巴西,每年要生產3000萬袋(每袋60公斤)咖啡,而牙買加每年卻僅出產4萬餘袋。產量差別由此可見一斑。
藍山咖啡豆按品質分為好幾種,最頂級的藍山咖啡豆一般不會進入流通市場,絕大部分被皇室和富豪預訂了,而上市的藍山咖啡豆是獲得牙買加政府保證書的「藍山」牌咖啡豆。國際咖啡組織網站的統計數字顯示,2003—2004年度,牙買加共生產了4.3萬袋咖啡,其中出口了2.4萬袋。出口部分近90%流入日本,其餘進入歐美市場。因為產量有限,出口量又不大,藍山咖啡在國際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藍山咖啡即使在它的原產地也價格不菲,一袋4盎司(114克)包裝的藍山咖啡在牙買加的市場上售價近7美元。
近年中國國內各種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頂級藍山咖啡自然也成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追逐的目標。一時間,好像只有品嘗過藍山咖啡才算真正喝過咖啡。而如不出售藍山咖啡,就不算是真正的咖啡店。國內「藍山咖啡」每杯的售價從30多元至100多元人民幣不等,真可謂價格不菲。當然,如果是真貨,上述價格也還算符合藍山咖啡的名貴身份。
然而牙買加藍山咖啡的產量和出口量有限,中國沒有直接從牙買加進口藍山咖啡的份額,國際咖啡組織也沒有任何藍山咖啡豆出口到中國的記錄。另外,相信國內多數咖啡愛好者還不具備相當的鑑別能力,區分不了不同品質咖啡間的差異。所以提醒國人當心:儘管你付出了高昂的價錢,但你杯中的咖啡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藍山咖啡。(國際在線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