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快樂教育」折斷了孩子會飛的翅膀

2020-08-26 樂觀佰愛

很多父母對「快樂教育」的定義都只停留在了字面意思,認為孩子不喜歡就是不快樂,逼孩子就是快樂的對立面,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才是快樂教育的精髓。於是才會發生下面的這些場景,當孩子對舞蹈、畫畫、樂器等方面表示出感興趣時,父母們便二話不說給孩子報班學習。然而當孩子學了一段時間後,從一開始的新鮮期過度到厭倦期時,就會有放棄的想法出現,而那些將「快樂教育」停留在表面的父母就會遵從孩子的決定。

但其實,父母這時候的「遵從」孩子的決定,反而間接地折斷了孩子會飛的翅膀。

著名歌唱家劉歡每每提及女兒劉一絲在音樂方面的天份都會有些遺憾:「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我有點後悔小時候沒強迫她學音樂,因為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時候還會給我們挑刺。」劉一絲小時候也喜歡彈琴,但是不喜歡練琴,而崇尚快樂教育的劉歡就沒堅持讓孩子練琴,所以才會出現劉歡每次談到女兒時,總有惋惜之意。

而劉歡只是眾多崇尚「快樂教育」的家長中的代表,怕孩子不快樂,所以就不逼孩子一把。而快樂教育真是如此嗎?


教育最大的騙局叫「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

面對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都只希望孩子開心就好,但他們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沒有判斷力和自控力,他們的本能是畏難,即使是再喜歡的東西;而真正的快樂應該是成就感帶來的,而不是偷懶的快樂。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父母尊重孩子的本能,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

前陣子,黃磊的女兒多多和呂思清的兒子一起拿下了國際比賽五個一等獎,很多人都很羨慕多多的多才多藝,但又有多人知道多媽孫莉在這背後的付出。比如面對多多不肯練琴,孫莉也狠狠地逼過多多。

周杰倫4歲就開始學鋼琴,眾所周知,孩子年紀越小,做事情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就會越短,而4歲的周杰倫每天都要練琴4小時以上,你以為是周杰倫意志力強嗎?那是因為他練琴時一直有個拿著棍子的身影站在他的身後。後來杰倫還寫了一首《聽媽媽的話》的歌,感謝媽媽對他的栽培。

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不能理解學畫畫、學彈琴、學知識到底是為了什麼,而這些往往在他們長大後,當他們感受到付出帶來的成就感後,才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嚮往的生活》有一期,在場的嘉賓呂思清、大華(劉憲華)和王迅,都是從四五歲開始練琴,然而幾十年過去,當初起點差不多的三人,呂思清成了世界級的演奏家,大華從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而王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小提琴,因為自己的水平,配不上那份「喜歡」。

只記得當時放下琴,王迅失落地感嘆:「最對不起我媽,我第一把小提琴41塊錢,我媽當時的工資是一個月18……剛開始我也特喜歡,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我後來特別後悔,當時要是堅持一下的話,起碼現在是個特長……」

而一旁什麼都不會的Angelababy,一邊羨慕著一邊又有些失落父母沒有逼自己一把。當時她問大華「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

大華回答說:「對,被逼著。」

「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就參加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在面對孩子選擇興趣班時,樂觀佰愛一直強調,不要逼孩子去學他不喜歡的,比如孩子明明喜歡畫畫,家長非逼著孩子學鋼琴,這種「逼迫」不是快樂教育。但如果孩子喜歡畫畫,因為學畫畫辛苦而沒有堅持,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適當地「逼」一樣。因為孩子如果一直東學一下西學一下,那麼他永遠都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做不成。

快樂教育為的是讓孩子獲得更深層次的快樂,而不是任由孩子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折斷了翅膀,還要孩子逆風飛翔」,超前教育的慘劇,父母懂嗎?
    做父母的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由於沒有經驗教育孩子,往往會在無意中傷害孩子;「想讓我逆風飛翔,請媽媽不要折斷我翅膀」!,鋼琴、吉他等技能,殊不知父母的「良苦用心」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壓力!「超前教育」四個大字是孩子從小的心理陰影,人們常說童年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光,而如今卻只能待在培訓班,拿著所謂的好成績!一句「別人都在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思想猶如一把尖刀,時刻懸掛在父母的頭頂,逼迫他們艱難的認同前行,而孩子們則失去了「童真」!
  • 媽媽,不要輕易對孩子說這3句話,會折斷孩子的翅膀
    法師的話,相信會讓當數不少父母都有幡然醒悟,會對自己在孩子教育上,是否忽視了自己教育問題。所以往後,媽媽們想要教育好孩子,有些話,是不可以隨意說出,否則有可能會折斷孩子一生的翅膀,讓人悔恨終身。 03
  • 致親愛的家長:不要以關愛的名義,折斷孩子的翅膀
    但同樣家長的愛都是充滿期待的,家長帶著自己對孩子的愛與期待悉心得培養自己的孩子,在家長的培養下,孩子應該幸福快樂的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但似乎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我不知道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還會不會再摔倒,可我知道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是一個玻璃心的中國式巨嬰,遇到困難只會尋找外因,從來不會自省。親愛的家長,你的關愛也許折斷了孩子獨立成長的翅膀。記得一則笑話:媽媽對孩子說:「我對你的愛就是源源不斷的溪水,給予你營養,灌溉你讓你成長。」孩子回復媽媽說:「不!
  •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就像被折斷翅膀的雄鷹,永遠無法展翅飛翔
    ,就像被折斷翅膀的雄鷹,無法展翅高飛①孩子成為惹是生非的熊孩子在父母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容易變成惹是生非的熊孩子。因為孩子的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事事縱容孩子,即使孩子犯錯也能夠得到父母的包庇。有的父母甚至不惜一切代價,要給孩子犯下的錯事承擔後果,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責怪與批評。這種教育方式,最後只會毀了孩子。
  • 折斷了翅膀也要飛翔,因為我有夢想
    折斷了翅膀也要飛翔,因為我有夢想  作者:李維興  一、孩子,你不笨!記住,永遠不要放棄自己追逐的夢想。  童年是一個愛做夢的時代,那段無憂無慮的歲月中,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夢想,有夢想的人是快樂的,至少我們有追尋的目標。
  • 《巨嬰》父母折斷了我的翅膀,就別怪我不會翱翔
    父母折斷了我的翅膀,就不要怪我不會翱翔。其實,小張成為這個樣子,與其說是小張的悲哀,不如說是母親的悲哀。因為婚姻的失敗,所以讓她對兒子產生了愧疚,再加上工作的原因,疏於對兒子的陪伴,所以,時間越長,這種愧疚感就愈發強烈,最終,導致她不惜將所有的愛都施加在兒子身上,不惜傾其所有的滿足孩子。
  • 剪斷孩子的翅膀,又怪他不會飛,家長應給孩子的「想像力」騰空間
    主持人唱道:「大雁為什麼飛成一條線?」孩子們搶道:「因為它們怕回家迷路。」多麼奇妙而富於想像的回答呀!然而主持人卻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顆想像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無情地扼殺了!主持人和孩子們又唱道:「小貓咪為什麼總愛舔爪子?」孩子們答道:「因為它們沒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氣球為什麼飛上天?」「因為它們要捉小鳥去!」
  • 您自以為對孩子的幫助,正在折斷他成長的翅膀
    從我們提問的這位家長來看,她在兒子學習的方面至少是提供了過度的幫助,從而在自己停止提供有效的幫助以後,孩子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繼續學習。這就是孩子學習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對孩子過度的幫助,其實是在折斷他未來飛翔的翅膀,這對翅膀非常嬌嫩,需要小心呵護培育,這對翅膀叫「自信心」。
  • 有翅膀不等於會飛,在有翅膀的生物中,最不應該會飛的就是昆蟲
    既然說到了昆蟲,那麼昆蟲為什麼會飛呢?你可能會認為昆蟲有翅膀,所以當然應該會飛,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有翅膀並不等於會飛。最顯而易見的例子,鴕鳥和家養的雞就都不會飛。你可能會說,鴕鳥和家雞的身材都太過肥碩了,那小小的翅膀沒有足夠的力量讓它們的身子飛起來,沒錯,你想的完全正確,而昆蟲不應該會飛也是出於同理。
  • 東京大學開學演講:每個孩子都有翅膀,可許多女孩的翅膀卻被折斷了...
    分享這篇演講給大家,希望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中,不要被社會上的一些偏見左右,不要被自己的性別所束縛,一生無懼,自由生長。02最近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優素福·扎伊訪問日本時,呼籲「女性教育」的必要性。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給女孩潑冷水,「反正是個女孩」、「畢竟是個女孩」這一類的話,是先把意願給冷卻下來。
  • 別讓父母沉重的愛折斷了孩子的羽翼
    每個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穎過人,能成為人之龍鳳或同齡人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於是孩子從一出生便被寄予了厚重的希望,父母這輩子沒實現的理想和所憧憬的夢想,都壓在了孩子身上。一個個補習班,一項項藝術技能,一次次考試,幼小的孩子從小便背負著沉重的負擔,在父母的緊鑼密鼓的督促下堅持著。多少歡笑被課程取代,多少童真被消耗在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期待中。孩子精疲力盡,家長苦不堪言,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家長失去了生活的興趣。
  • 你折斷孩子的翅膀,還想讓他飛翔,你不殘忍嗎?
    用心真實地傾聽孩子的話語,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你心安理得地,待到自己的世界裡,用自己的所有經驗認知,去指責孩子,你不殘忍嗎?你總挑剔孩子,抱怨孩子不聽話。那麼你又聽過孩子說話嗎?你說不是你不願意聽,是孩子不願意和你說,那麼請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和你說?他要如何相信你不會傷害他,才願意對你說?
  • 孩子畫了會飛的狗,老師卻說狗不會飛,媽媽教科書式的回答受誇讚
    聽到老師的話,孩子放下了畫筆,若有所思地說了一句:「為什麼狗不能飛呢?」回到家之後,孩子就把畫拿給了媽媽看,說自己畫了一隻會飛的狗,可是老師說狗不會飛,是不是自己畫錯了?媽媽接過孩子的畫,看著畫中的小狗多了一雙翅膀,狗確實不能飛,但是媽媽自知不能這麼破壞掉孩子獨有的想像力,於是想起來了孩子的一個玩具「天馬行空」。媽媽問孩子:「你說馬兒會飛嗎?」孩子回答:「不能」,媽媽接著說:「那你看這個玩具上面是不是有一雙翅膀?有了翅膀那它是不是就能飛起來呢?」
  • 莫讓挫折折斷成長的翅膀
    積極面對挫折的人,能把挫折作為人生的一種動力,保持樂觀進取、自強不息心態,進而發憤圖強,越過挫折;而消極面對挫折的人,則會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甚至可能被挫折折斷成長的翅膀。  一個人的挫折容忍力除受思想覺悟、人生態度、成長經歷等因素制約以外,與個人的意志有很大關係。同樣的挫折,有的人可以經受得住,愈挫愈奮;而有的人則承受不起,消極沉淪,原因就在於個人的意志是否堅強。
  • 「快樂的琴鍵」音樂教室為孩子插上音樂翅膀
    ,為這裡的孩子插上音樂夢想的翅膀。 圖為捐贈儀式現場西藏羌納鄉小學學生表演舞蹈 圖片由郎朗藝術基金會提供 「快樂的琴鍵」音樂教室的捐贈落成,將有利於提升學校藝術教育水平,為孩子們插上音樂夢想的翅膀
  • 備忘錄裡的溫柔句子|你是我的信仰,卻折斷了我的翅膀
    你是我的信仰,卻折斷了我的翅膀,沒有我你不會不習慣因為我並不重要,但沒有你,我卻要徹夜難眠,雨打天黑He is my faith, but broke my wings, without me you will not be unaccustomed because
  • 警惕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它會折斷想像力的翅膀
    這似乎也像受良好教育長大的孩子,就像被養在溫室裡的花。他們有可能會出現一系列問題:首先是對自然界產生誤解,視自然界是細菌王國,動物是洪水猛獸,從而導致缺乏同理心,容易對幼小產生,讓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與自然的接觸變少卻是近些年來的趨勢,2013年的一組
  • 紫涵培訓 三年級作文 袁瑋婷:會飛的螞蟻
    會飛的螞蟻三年級 袁瑋婷       從前,有一些螞蟻,它們看到一隻鳥
  • 3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年,哭訴:父母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翱翔
    範成金認為是父母的貶低打擊式教育讓她自卑,患上了社交恐懼症,不敢出去工作。面對鏡頭,她哭訴:父母欠我一個道歉,他們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翱翔。這其中究竟孰是孰非?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範成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一言兩語也難以說清楚。
  • 小小的故事:努力張開翅膀,別在意別人的眼光
    小女巫一直夢想自己可以飛上天空,但她害怕自己騎掃帚會摔倒,害怕別人的嘲笑,一覺醒來,她發現鵝長大了,她騎著大鵝飛上了天空。 劇情有趣,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在故事中插上想像力的翅膀。 每一個主題都可以無限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