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我國一部燦爛的文化典籍,這部奇書可謂是包羅萬象,包括天文、地理、醫藥、美食、生物、礦藏、神話等因素,都是上古時期的世界珍貴信息,人們對於其中描繪的世界十分好奇,對其的探索也是如痴如醉。
但是對於《山海經》的真實性,從古至今對其研究的學者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大文學家魯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古人臆想出的書籍,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司馬遷也曾在《史記》中坦言道:「餘不敢多言也」,連博學強記的太史公都不敢對其做出評價,這無疑也為《山海經》蒙上了一層更為神秘的面紗。
但是《山海經》描述的生物環境,卻又有很多在現實中找到了,不僅如此,《山海經》描述的似乎不僅限於上古的中國,甚至還有其他的大洲。
在基山的鵸鵌,「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無臥」,說它像一隻雞,但是有三個頭六隻眼睛六隻腳和三隻翅膀,是三胎連體的形態。後來發現這就是澳洲國寶——「笑翠鳥」。
可是在我看來,《山海經》更像是一個燦爛的史前文明,很多生物已經滅絕了,沒有滅絕的如笑翠鳥,就生存到現在。
大家都知道逐鹿之戰,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根據史料記載,這其中的蚩尤,「蚩尤食鐵石,人身牛蹄,四目六耳,耳鬢如劍戟,頭有角」,就很有可能是史前文明的一種戰爭機器,尤其是「食鐵石」,正如蒸汽時代所用的燃料一般,只是古人將它造成了「人身牛蹄,四目六耳」的樣子。
炎黃部落最開始也是敵不過蚩尤這樣的戰爭機器,然後請來了九天玄女魃與應龍,兩人下了一場大雨,雨停之後,將蚩尤殺了。
但是現在仔細一想,似乎並不是一場大雨那麼簡單,九天玄女魃和應龍就像是轟炸機,對蚩尤進行了大規模轟炸,轟炸結束,蚩尤也破敗了。
話說回來,以上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引起各位讀者思考,說不定能有更多的腦洞,來接近《山海經》事實的真相。這也更驗證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上古留下的書籍,能如此奇妙,不僅早早的探查了幾大洲,還有這般天馬行空的描述。也無愧於我中華文明流傳至今,屹立不倒。
《山海經》雖來自於上古時期,但是卻遠超後世文明,它雖然字數只有三萬一千字,但是卻包羅萬象。
所以,我建議大家拋棄對它的刻板印象,讀一讀《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十分受專家學者的歡迎,是中學課本的常客,在現行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
《山海經》被譽為是華夏文明第一寶典,可謂是中國歷史上一部想像力非凡的百科全書。因此人們又叫它是「千古第一奇書」。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怕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這裡給我還是推薦一本全注全譯白話文版本的《山海經》。不管是給孩子讀還是給自己讀,都是不錯的書籍。
不管是《山經》還是《海經》,山海經的記事如此講究章法和體例,足以表明作者的態度是嚴肅認真的,觀其內容,似乎滿紙荒唐,審其形式,卻又條理分明。
可以說,在先秦典籍中,歷來被視為小說家言的《山海經》,其實是最具條理和體系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內容易懂好理解,為了可以形象生動的理解內容,我們還在裡面附上了配圖,這樣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
內容易懂好理解,為了可以形象生動的理解內容,我們還在裡面附上了配圖,這樣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
只需要49塊錢,就是幾盒煙錢,兩頓飯錢,但是卻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自己看完還可以講給孩子聽。
讓孩子一起感受山海經的魅力,這種故事,孩子也喜歡看,趣味性十足。
最近都閒在家裡,沒事的時候,拿上一本山海經,就算是閒暇的時光,也變得有趣起來了呢。
點擊下方商品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