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後的陳文苑,是個梅州客家妹子。在從事農業種植之前,陳文苑只是個門外漢,連半路出家都算不上。大學階段,她就讀於華南農業大學,學的是社會學專業。畢業之後,她卻從繁華都市回到了田園農村,做起了「新農人」。對陳文苑來說,孩提時候的鄉野生活,是她永遠忘不掉的「鄉愁」。
叄物園生態農園 陳文苑:
「我是在城鎮長大的,但是我的爺爺奶奶在鄉村,所以基本上六個堂兄弟姐妹每逢周末就會回爺爺家去生活。在鄉村裡,我看到了自由自在的這種田野的那種景象,然後就埋下了顆種子。到了高中,我感覺這個種子在不斷地生根發芽,然後就毅然決然的慢慢地踏向了這條路。」
和陳文苑同齡的陳毅,是一個來自於湖南的「老」男孩,農學專業畢業的他,一直期待在農村幹一番事業。於是,有著共同夢想的他們,在2016年的時候,一拍即合,開啟了「生態農業」的創業夢,並踏上尋找土地的徵程。陳毅說,惠州氣候環境適宜,農業資源豐富,是發展生態農業的最佳選地。經過多番考察對比,2017年5月份,他們終於在博羅柏塘鎮坳頭村覓得了「良田」。
叄物園生態農園 陳毅:
「這個是個小盆地,基本上四周都是沙,然後這裡的水資源特別豐富,這是當時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那既然這個地方有水,那麼它的整個物種肯定就會很豐富,所以這也是我當時憑著這種感覺就能夠直觀感覺得到的。然後了解到這個土地有一部分是荒廢了三年左右,有一部分荒廢十年以上了,那麼它的這種破壞可能相對就少一點。」
生態農園開辦之後,他們留了近一半的面積當作溼地,保留其野生狀態作為動植物的棲息地。據粗略統計,目前這裡發現了20多種鳥類、10多種蜻蜓、8種蛙類、5種蛇等,具有藥用價值的中草藥近20種。
原生態的環境,更是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此棲息繁衍。在這裡,四季」變成了自然課堂,你可以體驗農耕勞作、製作傳統美食,感悟生命之美。
叄物園生態農園 陳文苑:
「我覺得鄉村它是一個能夠帶給別人滋養力量的地方,我們希望把在鄉村的這種力量,帶給在城市當中一些焦慮壓力或者是有些自然缺失的人,能夠帶給他更多回到城市裡去打拼的力量,然後這是我們去開展的第一個叫自然教育的課堂。」
此外,他們還種植了 有機檸檬香茅,準備以此開發像純露、養膚水、手工皂等相關產品。據了解,檸檬香茅是一種生長在亞熱帶的草本植物,具有消毒、殺菌的藥用價值。
在種植技術方面,陳毅堅持回歸農業最初的無汙染耕種模式,發揮「生物鏈」的天然優勢,儘可能去改良土壤、保護環境,讓種出來的蔬菜瓜果和檸檬香茅,都能保持原生態的自然口味。
叄物園生態農園 陳毅:
「有機檸檬香茅它的營養成分,包括香茅裡面的香茅醇,醇類這些東西它含量就會更高。因為它生長過程,相對於傳統農業、化肥農業那一類它的生長速度會慢一點,它積累的物質會更豐富一點,這就是有機跟非有機的區別。」
在他們的辛勤耕耘下,昔日的「農家荒地」變成了「生態田園」,從當初的「北雁南飛」,到現在的「群鳳還巢」,生態園也在形成「歸雁效應」,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有志同道合的創業者看準時機也在村裡辦起了民宿。
民宿負責人 林菀婷:
「咱們這個民宿其實是專門為家庭設計的一些民宿,我也會在未來提供一些設施給小朋友可以玩樂,然後大人可以解放。因為現在大城市人跟這邊大自然是比較脫節的,就希望他們過來這裡能像家一樣,也能體驗我們的農耕生活,跟我們平時一起摘摘菜,會打開我的冰箱在這裡做飯,就像家裡一樣。」
依託生態綠色產業,融入農耕文化元素,讓城裡人體驗傳統農事採摘樂趣,品嘗炊煙嫋嫋的土灶臺做出的農家飯菜,回味兒時記憶中的點點滴滴,陳文苑和陳毅的事業,可不僅僅是留住鄉愁這麼簡單,他們給山村帶來的還有很多看不見的思想衝擊……
柏塘鎮坳頭村黨總支部書記 鍾道強:
「坳頭村的年輕人包括大學生,都很佩服他,都有到他那裡去學習去觀摩,去聽他們說,也很佩服他們在我們這裡這麼艱苦的地方都能紮根堅持幾年。還有更好的一方面,帶動我們坳頭村小孩子,讓我們現在的小孩看到人家(城裡)的小孩穿著打扮,還有其他外來人、成功人士的穿著打扮禮儀、舉止、品德,都讓我們(孩子)來學,這塊它帶動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