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課換書了!總主編談教學重點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43202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曹瀅 韓家慧)今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今後三年,「部編本」將陸續推向全國使用。

  這是全國「三科教材」(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新教材有哪些變化?究竟「新」在哪裡?近日,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接受了新華網獨家專訪,詳細解讀了新教材的特色,並提出使用的建議。

  溫儒敏是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介紹,這次語文教材編寫秉承「守正創新」的理念,有許多新意,最重要的是讓語文課回到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

  多讀書 會讀書 讀整本書

  曾有調查顯示,中國學生閱讀量峰值在初中一、二年級。小學閱讀主要靠老師引導和指定,初三後終日面對應考,讀書十分功利性,興趣大幅衰減。很多人中學畢業了卻沒讀過幾本書,更沒養成閱讀的愛好與習慣。

  孩子們為何不讀書?很多人把原因歸咎於應試教育,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忙於做題,沒時間也沒興趣讀課外書。

  「部編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名著導讀」等多個版塊,把課外閱讀也納入教學體制。如一年級的「和大人一起讀」倡導孩子跟父母、老師一起讀充滿童趣的故事、童謠、寓言、科普等,鼓勵創造使用朗讀、講讀、對話表演等多種方式。

  溫儒敏說,學生讀書興趣培養不能光靠學校,家庭也很重要。從幼兒園階段以聽故事為主,過渡到小學階段的紙質閱讀,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少看電視,少看微信,少打麻將,多和孩子一起讀書,對培養閱讀習慣、激發閱讀興趣十分重要。

  記者梳理發現,與舊「人教版」相比,一年級上冊語文書的課文數量減少了9課,下冊減少了10課。看起來課文單元數減少了,其實內容豐富了,尤其是大量增加了延伸閱讀、口頭表達等方面訓練;三年級後,課文被分為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精讀課由老師講解,舉例子、給方法;略讀課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體會。另外,配套出版的《語文素養讀本》,提供了適應不同年齡段孩子發展特點的一大批好的作品。

  幾方面同時著力,體現出「部編本」擴展閱讀面的主要特點,且搭建起「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閱讀教學機制。

  溫儒敏說,對老師而言,要防止把略讀和課外讀變成「精讀」。因為附加任務多了,壓力大了,孩子閱讀的興趣就少了,「要給孩子一些自由閱讀的時光。」

  事實上,近年來中高考導向在發生變化,直接對語文教學提出新要求。高考語文卷面從六七千字增加到八千至一萬字。閱讀材料覆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廣大領域,學生如果沒有一定量的閱讀訓練,是很難讀懂、完成回答的。

  作為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多年來一直為提升中國人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鼓與呼。

  他認為,培養閱讀能力,根本上要讓孩子從小「海量閱讀」,讀些「閒書」,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語文課不只要精讀精講,不要「摳」得太死,更要交給學生各種實用讀書方法,比如快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還有非連續文本閱讀、檢索閱讀等。書讀多了,語文素養才能真正提升上去。

  拼音難度降低 讀寫分流多認少寫

  今年新入學的小學生拿到語文課本後,打開書,是這樣的:

  「部編本」第一課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個楷書大字,而不是字母aoe。這個順序的改變有著特別意味,即把漢字漢語擺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輔助學漢語的工具。另外,對於剛走進學校的一年級小朋友來說,一上來就學拼音比較難。把拼音學習推後一個月左右,能減少孩子的畏難情緒,培養認字讀書的興趣。

  「一年級語文教學非常重要。很難編,也很難教。要一開始就想辦法讓學生對閱讀有興趣,逐步養成讀書的習慣,這是語文課的根本。」溫儒敏說。

  「部編本」降低了拼音教學難度,一年級要求能拼讀音節,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節;熟記拼音字母表,但不強求背誦默寫;將拼音教學與認字教學結合起來,學拼音結合認字,彼此融通。

  「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是低年級教材的編寫原則。小學低年級階段認識常用字從過去的1800字降低到1600左右,其中800字左右會寫。一年級上冊認字量從400多減少到300字。這是依據對北京師範大學的小學生閱讀字頻調查課題研究而改進的。先認這些字,就能儘快過渡到獨立閱讀。

  「部編本」還安排了「多元認字」,即不完全依賴拼音,還要學會通過字形、結構、偏旁等去認字。溫儒敏認為,一般而言,只要按教材設定的各個階段目標推進,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就大致可以獨立閱讀了。

  課文更換近三分之二 古文比重增加

  這次「部編本」一至六年級換了幾乎三分之二的課文,堪稱一次「大換血」。

  溫儒敏介紹,在課文選篇時倚重於4個標準:經典型、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兼顧時代性。

  過去十年中,各種版本的教材都把人文性放在首要位置,同時重視引起學生興趣,多選「時文」。這次「部編本」中,尚未沉澱的「時文」少了,一些經典又回來了。

  比如,傳統文化篇目比重大大增加。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小學6個年級12冊課本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佔課文總數的30%左右。初中6冊古詩文選入124篇,分量也加重了。古文體裁更加多樣,從古風民歌,到詩詞絕句,從兩漢論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錄。此外,革命傳統教育篇目也佔較大比重。

  此次進一步加大文言文分量,有人曾擔心,小學階段背誦為主的學習方式是否會增加學生負擔,能否學到古文真正精華?

  溫儒敏認為,古詩詞教學,重讓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剛開始說不清美在哪裡,但卻會慢慢積澱。現在有些古詩詞教學像外科手術,把那種「美」給弄丟了。小學生記憶力好,多讀多背誦,讀得滾瓜爛熟,就是最好的方法。

  溫儒敏還主張讀古詩多讓學生吟誦。他說吟誦和朗誦不全相同,這是語文課容易混淆的。吟誦是自主誦讀,適合古典詩詞和韻律強的文章,不拘一格,用自己喜歡、能更好表達情懷的方式去「唱讀」。朗誦則眾聲合誦,有利於製造氛圍,但往往帶表演性質,容易形成某些程式化「腔調」。學古典文學要多吟誦,放手去讀,不必泥古,能邊讀邊沉浸其中就好。

  防止反覆操練 不等於不要訓練

  過去十多年中,各地課改為防止應試教學,防止反覆操練,提出語法修辭和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要體系化,要「隨文學習」。「部編本」編寫組認為,這一出發點雖好,但也導致了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學知識體系被弱化,老師不好把握教學知識點,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教學梯度被打亂。有的課上得很「花哨」,可就是沒有把得住的「乾貨」。

  針對這種偏向,編寫組提出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基本要求,把課程的知識點能力點明晰,重建語文教材的知識體系。教材不宜體系化,但總要有體系。要求每個年級和各個單元的課程內容目標、教學要點力圖更清晰,讓一線老師備課時了解有哪些 「乾貨」。同時對老師提出了明確要求:落實知識點、能力點,做到心中有素,知道每一年級大致達到什麼要求,如何去實現。

  語文「部編本」編寫從2012年3月啟動,歷時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編寫組由五六十位專家、作家、教研員和編輯組成,實際參與過教材諮詢等工作的各領域專家有上百人。教材經三十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審讀,以及多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去年就有部分省市開始使用這套新教材。今年將在全國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統一使用。

  溫儒敏教授說,編寫組收到來自一線的實踐反饋是「很受歡迎」。有人評價這套語文教材編寫「回到常識、實事求是」。

中小學語文統編本教材總主編溫儒敏 (人教社供圖)

  相關閱讀: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

  語文教材爭議多,說明改進空間大

相關焦點

  • 今年9月中小學語文課換書 總主編談教學重點
    原標題:中小學語文課換書了!總主編談教學重點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曹瀅 韓家慧)今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今後三年,「部編本」將陸續推向全國使用。  這是全國「三科教材」(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新教材有哪些變化?究竟「新」在哪裡?
  • 新版語文課本總主編溫儒敏談教學重點:讓語文課回到讀書
    近日,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接受了新華網獨家專訪,詳細解讀了新教材的特色,並提出使用的建議。溫儒敏是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介紹,這次語文教材編寫秉承「守正創新」的理念,有許多新意,最重要的是讓語文課回到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
  • 語文課用英語教 有些中小學「雙語教學」步入歧途
    新華社電(記者盧勁杉)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使雙語教學日漸被很多中小學提到教學計劃中。但很多學校在雙語教學的試行中,存在一些錯誤做法。有關專家提醒教育界人士:雙語教學切忌走入誤區。  偶爾說英語不是「雙語」  有些學校誤以為,只要在課堂上說了外語就算是雙語教學了。
  • 教材總編溫儒敏談滿分作文:作文教學不要輕易將滿分作文當範文
    八月五日晚,中小學語文教材總編大人大人、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點評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溫主編在中小學語文的地位,就相當於金老爺子在武俠江湖的地位,也當相當於胡主編在頭條的地位。所以,中小學語文的總舵主出來講話,大家來圈重點:1.溫主編肯定這篇作文有特色,有理論思考,知識面較廣。但他同時尖銳的指出語言晦澀,有句子不通。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看到這篇文章擊節叫好,有的人看到這篇文章覺得生僻看不懂。
  • 中小學教材教法及教學重點、難點解讀和教學示範線上培訓即將開啟
    「新教材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學方法要變化和適應,最主要的還是教學觀念要更新」……調研中,廣大中小學教師反映在教材使用和教學過程中特別是許多學校在按教育部《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要求選用了最新出版的統編通用教材或教學參考用書後出現的一些問題,希望能參加有關統編教材的使用和教師業務提升的培訓班。
  • 專家談大學教授編中小學教材 籲警惕「居高臨下」
    陳平原:去年我在北大出版社的專著《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在三聯書店出版的評論集《假如沒有文學史……》都涉及你談的這個問題。可以這麼說,「知道很多,體會很淺」,這是今天我們文學教育的一個通病。我認為,這跟1903年開始建立的一整套以「文學史」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有關。
  • 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不要輕易把滿分作文當作範文
    新京報快訊(記者巫慧)「寫作教學不要輕易把滿分作文當作範文。」8月5日晚,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在個人微博上,就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進行點評,並對閱卷組的評價、高考作文應該考什麼發表觀點,認為」現在需要沉澱一下,更全面也更專業地看待這次爭論的現象」,他還指出,「這次浙江滿分作文第一時間在刊物上披露,是違規的」。
  • 教育部公布最新中小學書法教材,由沃興華、曹寶麟等12位專家主編
    4月8日教育部官網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18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他年級,可根據《2018年全國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變動部分)》(見附件)和本地教學實際,確定使用統編三科教材進度。尚未使用統編教材的年級,應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版本。3.義務教育一、二年級使用審定通過的增編小學科學教材,三至六年級使用現行教材。
  • 北大教授一亂呼,又要火了一堆書
    這倒也不奇怪,「倒逼」之後,自然有一個「讀什麼書」的問題,號令學生讀「名人傳記」,不過是其「多」字經合乎邏輯的延續。    提起溫教授,在目前的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幼皆知的「大人物」。這倒不是因為溫先生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而是他擔任了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主編之職。他老先生不僅掌握著教材編寫的大權,還直接影響著關乎千家萬命運的高考。
  • 語文課的幾種非常態
    有些語文課,動輒八九個環節,一節課45分鐘,大家算算每個環節用了多少時間。課上,教師連珠炮似地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容不得學生讀書、思考。學生疲於應付,教師忙於「提問」,許多有價值的教學生成,來不及辯證思考,深入對話。師生課堂所言不過是教參、教輔結論的複製,至於這些結論如何得出,課堂卻緘口不言。教師牽著學生鼻子,打圍於文本之外,不讓學生深入讀書。
  • 今起重慶中小學全面實施在線國家課程教學 記者旁聽3月第一節語文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2日16時訊(記者 張質 通訊員 周舸)2月26日,重慶市教委印發《重慶市中小學校「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工作指導方案的通知》,明確3月2日起全市中小學全面實施在線國家課程教學。今(2)日,記者走進九龍坡區重慶鐵路小學六年級7班語文老師程玉的家裡,旁聽了3月的第一節語文課。
  • 溫儒敏談浙江滿分作文4個解讀:好文筆就一定是好作文嗎?不一定
    溫儒敏談浙江滿分作文4個解讀:有「特色」,但「語言晦澀」、「翻譯腔」1.八月五日晚,中小學語文教材總編大人大人、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點評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溫主編在中小學語文的地位,就相當於金老爺子在武俠江湖的地位,也當相當於胡主編在頭條的地位。所以,中小學語文的總舵主出來講話,大家來圈重點:1.溫主編肯定這篇作文有特色,有理論思考,知識面較廣。但他同時尖銳的指出語言晦澀,有句子不通。
  • 溫儒敏談浙江滿分作文4個解讀:有「特色」,但「語言晦澀」、「翻譯...
    八月五日晚,中小學語文教材總編大人大人、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點評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溫主編在中小學語文的地位,就相當於金老爺子在武俠江湖的地位,也當相當於胡主編在頭條的地位。所以,中小學語文的總舵主出來講話,大家來圈重點:1.溫主編肯定這篇作文有特色,有理論思考,知識面較廣。但他同時尖銳的指出語言晦澀,有句子不通。
  • 《郭初陽的語文課》:郭老師教你如何使學語文變得有趣
    很多年前,郭初陽是新語文的倡導者之一,是傳統的語文教育的批評者之一,他以淵博的、縝密的、激發性的課堂,拿到了全國語文課堂教學大賽的冠軍,並成為一大批語文教師的偶像。前十二年,他探索「踏實」與「凌空」結合的課堂範式,他的語文,讓無數語文教師為之驚豔;後十二年,他是獨立語文教師,自選經典、自研教材,創造自由而有光的語文課堂。他的課堂,代表了中國語文課的一流水準。
  • 9月中小學統一換教材!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超過140萬人正在關注8月23日 哈爾濱小到中雨轉雷陣雨 16℃~23℃4-5級轉3-4級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這意味著,今年9月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替換為 「部編本」教材 。 除此之外 ,德育和歷史教材也將大換血。什麼是部編教材?都有哪些變化呢?這些變化該如何應對呢?老師和家長們不必惶恐,這裡有小編一一整理出來的內容,以及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將為家長老師們一一支招,化解新教材改革中遇到的種種難題。一、為啥要改教材?
  • 這套全國名師主編的資料書,陪伴了多少中學生的青春
    提到中國教輔資料,有三個人不得不提,北有薛金星,南有任志鴻,中有王后雄,這裡我重點談一下全國化學名師,華中師範大學(劉老師母校)化學學院院長王后雄教授,當年的黃岡市瞎貧困縣團風縣,便是王后雄老師的家鄉,從一個普通的中學化學老師,到省級化學奧賽金牌教練,再到眾多高校重金聘請,王后雄老師選擇了位於湖北省會武漢市的華中師範大學化學系人教
  • 中小學教材重點、難點解析暨教材教法線上培訓開播了
    2020年8月16日晚19:30—20:30,2020秋季中小學教材重點難點解析暨教材教法線上直播培訓正式開播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教師參加了線上培訓。17日晚19:30—20:30,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張暉、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趙海霞、天津市靜海區模範小學王易凡等名校名師,分別就2020年秋季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使用方法做了疑難解讀和教學示範。小學各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培訓,將一直持續到8月24日。
  • 李玉山:淺析中小學語文教學視覺素養教育
    中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視覺素養的關鍵階段,本文結合新課程改革,分析了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培養條件,並提出了幾佔、視覺素養教育策略。虛擬網絡消費市場也同樣,在網站頁面設計,局部個性設計等都以引起顧客視覺關注為重點。換言之,當代社會人們對視覺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同樣各種各樣信息也需要人具有較高的數據素養來吸收理解。現如今大多數人已經將視覺素養看作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視覺素養的培養需要從小開始,中小學是一個人視覺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
  • 語文教學的重點是作文教學
    恢復高考後,這種試卷構成,重視字、詞丶句、篇等基礎知識,是因為十幾年不高考中小學忽視了基礎訓練。又回到題目上。學生上了十年學,升到高中,基礎抓好了。重點應抓作文教學。因為高考比重很大。 150分,作文佔60分。可見作文的重要。做為高中語文教師,如何抓好作文教學呢?
  • 決定一堂優秀的語文課,不是靠老師的教學能力,而是靠這個內容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一堂優秀的語文課是什麼?老師上得滿頭大汗?學生坐得端端正正?看過了很多優秀老師的課,也進行了不斷地研磨,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決定一堂優秀的語文課,不是靠考試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