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要怎樣讀才不浪費?《25堂文學解剖課》:你要戴上X射線眼鏡

2021-01-10 萬卷經典

一部薄薄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為何能夠躋身美國偉大文學作品的行列?《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no zuo no die」的出軌女人的故事,把自己的命都「作」進去了,怎麼就成為現實主義經典之作呢?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中,如何達到電影《鐵達尼號》的視覺效果?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可以等於:怎樣才能真正領會到文學名著的精彩之處?

後浪公司推出的《25堂文學解剖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欣賞文學經典的方法:戴上X射線眼鏡,深入經典的文本內部,拆解經典的巧妙之處。

本書作者羅伊·彼得·克拉克是文學博士,專注研究中世紀文學。他在著名新聞學院波因特學院任教三十多年,是新聞媒體界最有影響力的寫作指導教師之一,培養出了包括兩位普立茲獎獲獎作家在內的眾多傑出作者。作家戴夫·巴裡說:「在我認識的還在世的人當中,羅伊·彼得·克拉克最懂寫作。」

在這本書中,羅伊·彼得·克拉克為讀者分析了文學史上的25部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從荷馬、維吉爾、喬叟、莎士比亞到當代的馬爾克斯、喬伊斯、託尼·莫裡森,從《麥克白》《包法利夫人》到《百年孤獨》《憤怒的葡萄》等等,展示了大師級作者在文字方面的匠心獨運,並指導作者如何學習大師的技巧化為己用。

什麼是X射線閱讀法?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如果單從看熱鬧的角度,很多文學經典簡直令人無法卒讀。比方說《紅樓夢》這部偉大經典,卻被很多人列為「怎麼也讀不下去」的經典之一。

而那些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以及穿越、修仙、盜墓,乃至歪嘴贅婿等網絡爽文,顯然有著更多的讀者。因為這些東西讀起來真的很爽,也完全不用費腦子。

的確,如果單看故事情節,很多經典名著的情節很難達到吸引人的效果。所以從文學經典中追求刺激的故事,無疑是緣木求魚,或者是對經典的誤用。

我家鄉有一句俗話:「抓只鱉,燒著吃。」按照民間說法,鱉是大補的,但要慢慢熬湯喝才行。有人心急,用火燒烤了吃,這樣沒有營養,純屬暴殄天物。這句話其實也可以用在那些以讀故事的方式讀名著的人身上。

經典名著,是要慢慢品味的,要在反覆閱讀中體會文字的美好。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通過閱讀名著提高自己的閱讀品味、學習寫作技巧的人來說,一定要帶上一副X射線眼鏡來閱讀。

克拉克指出,在閱讀過程中:「作家會像普通人一樣,去獲取信息,去尋求替代性經驗和閱讀快感,但卻能比普通讀者看到更多的東西,就好像他們有第三隻眼睛,或者戴了一副前些年漫畫書裡的那種X射線眼鏡。」

有了這種特殊視力,他們就能看到文本表面下的東西,看到構建文章意義的那些特殊設計。這是大部分人看不見的。

學者史蒂芬·平克在他的文章中使用過一個很好的詞:逆向工程。

作家們在閱讀中使用的就是某種形式的逆向工程。他們可以看到支撐文本運轉的各個部件,掌握某些方法策略,實現我們所體驗到的「簡潔明快」「懸疑」「幽默」「頓悟」「痛苦」等閱讀效果。

他們把這些部件儲存在工具箱裡,每個箱子上都貼著標籤,比如語法、句法、標點、拼寫、語義、詞源、詩學等,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工具箱,是「修辭」。

著看起來很神秘、很高大上是嗎?其實並不。

自從學習寫作以來,我在某種程度上也經常採用這種方法讀書、讀文章。在網絡寫作訓練中,有一個類似的說法,那就是「拆解」。一些初學者就經常拆解那些十萬加爆文的寫法,照著套路來寫。而學習寫小說的作者,也應當認真向大師學習。先學習、模仿,然後才能熟練、突破。

如何向經典學習寫作?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說有一次王國維先生搜集到一批古物,請溥儀去鑑賞。溥儀看了一眼,就說是假的。王國維大驚,問何以見得?溥儀說:「和我從小看慣的那些東西不一樣。」他從小長在珍寶無數的深宮,見得多了,自然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想不成為鑑賞大家都難。

段子就是段子,不能太當真。但這個段子背後想表達的一個道理卻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多看才能練就火眼金睛。

那麼在文學鑑賞領域,如何養成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呢?自然也是多看多讀。

在《25堂文學解剖課》中,羅伊·彼得·克拉克為讀者列出了養成高超文學眼光的十二個步驟,我將其歸納為4步:

首先,尋找精彩段落。要按照平時的閱讀習慣,或尋找相關信息,或讀一個故事,在其中找到一段能讓你不由自主停下來的精彩段落,停下來好好欣賞,慢讀。

其次,反覆體味精華。找出這段話中最喜歡的文字,可以是一段話,也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比喻,甚至只是一個詞,再把這段話讀一遍,要大聲地讀出來。

作者對於句子和自然段落高度重視。在書中,作者甚至拿出二十多頁的篇幅專門分析來自《聖經》《麥田的守望者》《利維坦》《洛麗塔》等經典著作裡的句子,分析句子的精妙之處。

第三,復盤作者思路。問自己這個問題:「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如果大聲喊出來有幫助的話,就把這個問題喊出來。戴上「X射線眼鏡」,看看是否能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自己不能得出答案,就把範文拿給朋友、同事和老師們一起讀一讀。

第四,無意識模仿範文。把範文複製下來,為了親自感受一下原文,你甚至可以把它抄寫在日記本上,或保存在文件夾裡。把範文放一邊,開始寫作。不要刻意去模仿範文,要讓它以間接的方式影響你。

關鍵是最後這一步,要無意識地模仿經典段落。實際上這也是我們通過向經典學習提高自己的一個套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優秀的寫作者必然也是認真的閱讀者。

《25堂文學解剖課》是不僅是一部閱讀指導書,更主要的是一部寫作指導書,指導作者們如何從經典中汲取寫作的技巧。因此,在每一章結束的地方,羅伊·彼得·克拉克都設置「寫作課」內容,進行「現場教學」,提煉出一些寫作原則,告訴讀者該在這一章裡提到的書中,應該得到怎樣的啟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媽媽不願孩子戴眼鏡,而驗光師卻叫你眼鏡要天天戴呢?
    昨天看到一個客人發朋友圈,發現他的小孩沒有戴眼鏡,才12歲,已經近視三百多度近視。但是發現她拍照時並沒有佩戴眼鏡,配好眼鏡時我千叮萬囑一定要天天佩戴眼鏡。內心不僅發問:為什麼你那麼不愛眼鏡?不戴眼鏡的人分為兩類:小孩自己不喜歡戴和家人不讓帶?
  • 語文裡的文學:我們如何上好經典課
    於是多少年後,我們想起《藤野先生》,想到的就是國人的愚昧,伸長了脖子看日俄戰爭的影片;想到《背影》,想起的就是笨拙的父親,尤其是爬月臺時違反交通規則云云……這樣的語文課,像是歷史課,像是道德與法制課。要知道,這些文本可是文學作品經典篇目。
  • 人一生中必須要讀的40本經典文學
    是去讀那些上千頁的經典,在沒有任何人激勵、讀完甚至完全沒機會和任何一個人談論它的情況下;還是拿起一本《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一類的書填充掉放空的某個午後,以便和別人談笑風生?叔本華老先生在很久之前對這兩種閱讀做出了帶有人格歧視般的評判:「讀者大眾讀的愚蠢和反常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他們把各個時代、各個民族保存下來的至為高貴和稀罕的各種思想作品放著不讀,一門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湧現的、出自平庸頭腦的胡編亂造,純粹只是因為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還沒幹透。」
  • 【故事】解剖課上的那些事兒!
    你可能從你學醫的朋友那兒聽說過「四大名補」(有四門課程及其麻煩,總有大批的同學要補考);聽說過帶著被子和熱水瓶,去教室上通宵的自習;聽說過弱小女生為了第二天的《解剖學》考試,獨自通宵在解剖樓和一群屍體在一起。
  • 孩子上網課看屏幕,要不要戴藍光眼鏡護眼?告訴你答案
    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印發線上教育安排:全省中小學校3月2日起開展線上教育,學生不返校。疫情當前,大多數的學生即將需要長時間對著手機、電腦屏幕,這對學生的視力功能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此外,日常生活中為了防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傷害,許多近視學生佩戴的眼鏡都會有防藍光的作用,那麼這種眼鏡功能是否真的能維護視力?長時間面對電子產品應該如何保護眼睛?藍光對視網膜是有危害的,它可能會造成一些視網膜疾病。但是眼鏡的防藍光功能對於近視的防控,或者對於近視的其它幫助,目前是沒有明確的證據來表明是有用的。
  • 7本受用一生的經典寫作讀本,用故事解剖方法
    激發創意點子的20種方法大綱人與不大綱人的情節編排手法常見的情節問題與解藥《哈佛非虛構寫作課》【內容介紹】《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是由全球久負盛名的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集聚全美傑出新聞記者和非虛構作者,分享他們獨到的創作經驗
  • 從沈從文到卡夫卡: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9月中旬,吳曉東教授在北京大學做了「從沈從文到卡夫卡」的講座,和年青一代分享了什麼是經典、經典的意義以及為什麼要讀20世紀現代文學經典等論題,用經典銜接起了當下和哺育我們的傳統,示人以經典的塑造作用。在此摘編一部分講稿,以饗讀者。  關於什麼是經典,我很喜歡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給出的一個定義。
  • 夏天請一定要戴上太陽眼鏡出門,時髦又好看
    一直以來,小編都認為太陽眼鏡是耍酷的神器,但其實太陽眼鏡也擁有很強的實用性,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戴上太陽眼鏡出門,可以防止紫外線的侵害自己眼睛,所以在海邊度假的時候,很多人都就回戴上太陽眼鏡。夏天請一定要戴上太陽眼鏡出門,小編真心覺得時髦又好看,你一定不清楚太陽眼鏡有多時髦。
  • 天天上網課,防藍光眼鏡要不要買?
    但昨天發布的#31省份開學時間表#給了老母親們沉重一擊除了青海、貴州的部分初、高中生在三月中旬錯峰開學外其他省份開學時間繼續延遲或等待通知所以,神獸們還得繼續宅在家上網課平均每天8節網課每天至少要在電子屏幕前坐6小時課後還有寫不完的作業~課餘時間也是在玩手機、iPad、看電視中度過
  • 日潮少年戴「白山眼鏡」,先鋒潮人戴透明「護目鏡」?
    除了遮臉的墨鏡和黑框眼鏡,這種透明的眼鏡才是今年夏天的必備單品,凹造型神器。「透明」眼鏡成為了今年不得不提的潮流...     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透明」眼鏡戴起來能怎樣玩潮流?     韓國國民男友樸寶劍是乾淨派的代表之一,戴上透明鏡框穿上襯衫的樣子,就是大學裡最溫柔的帥氣學長。
  • 六年級學姐為學弟學妹上「最後一堂課」
    &nbsp&nbsp&nbsp&nbsp六年級學姐為學弟學妹上「最後一堂課」&nbsp&nbsp&nbsp&nbsp中國江蘇網5月8日訊 畢業季也是拼搏季,在天正小學,畢業班的學姐一邊備戰各種考試,一邊為學弟學妹和老師們準備離別大禮——一場主題為「品讀名家文學經典打下人生精彩底色
  • 孩子近視眼鏡要經常戴著嗎?不戴會有什麼後果?
    對此專業方面的問題,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吧~兒童近視眼鏡要常戴嗎?兒童的近視眼鏡,是否要經常戴要分很多種情況,但是對於大部分建議要經常戴。因為兒童戴上眼鏡以後看得清楚才不容易累,近視的發展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得到控制。但是如果近視度數比較低的兒童,看近的時候也可以不戴,只是上課的時候看遠處戴。
  • 眼鏡起霧等於口罩白戴!5 種浪費口罩的錯誤做法,大家要當心
    為此,丁香醫生整理了戴口罩最容易犯的五個錯誤,幫你避坑,不再浪費。錯誤 1:戴「漏氣口罩」_很多戴眼鏡的人都有類似體驗,一旦戴上口罩,眼前就霧蒙蒙。圖片來源:網絡其實,眼鏡起霧就說明一個問題:口罩沒戴好。
  • 鮑鵬山講「復學第一課」:經典要從小學讀起
    鮑鵬山給同學們講開學第一課。因為在央視《百家講壇》上開講《新說水滸》系列和《孔子是怎樣煉成的》,鮑鵬山的名字被眾人所熟知。為什麼要讓小學生讀《「小學語文課本上,有很多類似小白兔、小猴子這樣的文章,既沒有文化含量,也沒有語言和思想的價值,頂多學會幾個漢字的書寫,我不明白為什麼要背誦。明明孩子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經驗輕鬆習得的東西,我們卻印在教材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和背誦,這其實是低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是限制而不是充分發揮孩子的心智。」鮑鵬山曾讓自己讀初中的孩子列出留下深刻印象的現代文,結果孩子列出的僅有幾篇魯迅的文章。
  • 近視眼鏡要一天到晚戴著好? 還是摘摘戴戴比較好?
    很多網友也反映,好多人上課看書時才戴眼鏡,其他時間不戴,度數好像也沒加深,臉部看起來也和其他人差不多。但是一天到晚戴眼鏡的人,感覺眼球會突出,一旦不戴,樣子難看。    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近視眼鏡到底是一天到晚戴著好,還是摘摘戴戴比較好?
  • 醫學生們以後上解剖課,竟然要使用這樣的屍體...
    當遺體不足的時候,也會造成醫療研究以及練習上的困難。不過「Syndaver」這個近乎人體、擁有完整器官還有肌腱的解剖教具要來解決這個問題了!(同時也會帶給你很多晚上的夢魘。)  他表示:「這不僅在道德上很好,還可以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省下許多時間跟金錢。」
  • 7-14歲人生觀萌芽期:這8本經典文學,一定要讀一遍!
    為了補上閱讀的短板,很多家長都給孩子狂選課外書,雖然孩子的閱讀量上去了,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卻要打個問號。事實上,大量低質淺顯的快餐式書籍,對讀寫能力、思維啟發都幫助不大,還佔用了孩子寶貴的閱讀時間。當莫莫自卑地認為,他永遠也當不了「小王子」時,愛德華先生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穿上外套,帶上帽子,用拐杖的一頭輕觸莫莫的雙肩,大聲宣布:「我,愛德華,法蘭西共和國退休小學教師,現指定你—莫莫,為矢車菊小王子!」並將一頂「王冠」戴在莫莫頭上。
  • 眼鏡也分材質,你戴的眼鏡是什麼材質
    很多戴眼鏡的小夥伴只知道眼鏡分金屬和非金屬,但是眼鏡也是分材質的哦!不同材質有點不同,今天我們就看看你戴的眼鏡是什麼材質。純鈦材質堅固耐用、超輕且質感好;β鈦與純鈦相比韌性更加突出;鈦合金時尚感更強一些。
  • NASA想用X射線呼叫外星人
    這次原理驗證試驗,僅在ISS上劃定的50米範圍內進行,這可能是未來空間通信的一個重要標誌。根據NASA的初步計算,x射線通信(XCOM)可以在太陽系產生每秒千兆比特的數據速率。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位於馬裡蘭州,該機構任務工程部的技術助理負責人Jason Mitchell表示:「下一代通信最大的前景在於將x射線運用到深空通信。這樣甚至可以聯繫上太陽系之外的外行星。」
  • 「X射線」真是耶穌之光嗎?
    [摘要]2015年5月24日,袁立在微博上說:「【X光線的由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倫琴,並沒有以自己的名字去命名,而是根據《聖經》取希臘文『基督』的第一個字母X為名,稱為X射線,即基督耶穌之光。」在羅馬人和希臘世界建立密切聯繫後,用表示ks的X來代表希臘語字母Χ(chi)顯然並不合適,於是羅馬人就採用ch的拼寫予以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