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博元或成因違法退市第一股 專家稱中小投資者維權難

2020-12-17 經濟網

曾用名:浙江鳳凰、華源製藥、*ST華藥、ST方源、博元投資......

【金融·資本】A股「不死鳥」*ST博元謝幕 或成因違法退市第一股

25年資本遊戲股民買單?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勞佳迪 實習生 曾姍姍︱上海報導

在上交所「退市新規」出臺後5個月,身世傳奇的博元投資(*ST博元,600656.SH)成了第一個「刀下之鬼」。3月27日,上交所一紙公函寄往博元投資,宣布對其啟動退市機制;4天之後,又將公司股票轉入風險警示板交易。

這基本斷送了博元投資25年來每每浴火重生的傳奇。它的前身是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上市的「老八股」之一的「浙江鳳凰」,後來曾在面臨經營困境和淪陷退市邊緣時,前後多次通過更名重組絕處逢生,被稱為A股「不死鳥」。

3月27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通報博元投資因重大違法被移送公安機關。此前的2014年6月17日,博元投資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被廣東證監局立案調查。

證監會表示,據2014年10月發布的《退市意見》和滬深交易所配套《股票上市規則》,明確將因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被移送公安或行政處罰,作為適用於採取對公司實施強制退市措施的具體情形。據此,博元投資因重大違法被移送公安後,上交所將按規定對公司股票啟動退市相關程序。

3月31日,上交所對博元投資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名稱也變為*ST博元。當日,停牌三個多月的*ST博元復牌交易,即告一字跌停,截至4月1日收盤,股價連續兩天跌停,報6.78元。

這一A股「不死鳥」恐將成為首例因重大違法退市的第一股,依靠重組「烏雞變鳳凰」的資本遊戲不再是護體神功。

曾經騰挪有方施展變身術,如今黯淡退出資本舞臺,《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25年間,博元投資及其數度變換的上市主體及大股東一度賺得盆盈缽滿,最後為「不死鳥」之死買單的,依然是股民。

「折翼」用了不到一年

Wind資訊的證券資料顯示,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博元投資最初的上市主體,公司成立於1988年10月,主要經營肥皂等日化用品,1990年12月首批進入上交所掛牌交易,當時因其作為全國首家股票異地上市公司的身份而備受矚目;如今瀕臨退市的*ST博元,公司名稱為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所處行業顯示為批發零售業。

這讓今天「強制退市第一股」的身份顯得更加諷刺。2014年5月28日,證監會曾發布數據稱,從2001年第一家退市公司ST水仙開始,直到2014年退市的*ST長油,滬深兩市累計退市上市公司只有78家。這些退市的上市公司,多因連續三年虧損、淨資產為負,且暫停退市期間盈利、資產狀況未能改善。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說,經查,博元投資2011年4月29日公告的控股股東珠海華信泰投資有限公司已經履行及代付的股改業績承諾資金3.8億元,未真實履行到位。為掩蓋這一事實,博元投資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多次偽造銀行承兌匯票,虛構用股改業績承諾資金購買銀行承兌匯票、票據置換、貼現、支付預付款等重大交易,並披露財務信息嚴重虛假的定期報告。博元投資上述行為涉嫌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過去退市的上市公司都是集中在財務報表的表現上,而這次博元強制退市是因為信披違規等,這種威懾在即將到來的註冊制時代必不可少。」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整體來看,上市公司素質還不高,尤其在信息披露上存在很多問題,如果嚴格執法、嚴格強制退市,對信息披露違法和企業不規範的行為都能產生約束力。」

港交所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依照《主板規則》和《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都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採取強勢的停牌和退市手段。

「對於發行人利用未經公布的資料獲得個人利益,不適當運用股價敏感資料,以及虛假公告等情況,港交所都是特別關注的,可以強制下令停牌,實際上,港交所最後強制要求退市的公司一般都是長時間停牌,其中就包括好多例涉嫌違法的行為。」上述人士稱。

記者梳理發現,自2014年11月16日新版《股票上市規則》實施,到今年3月31日博元投資正式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時間不到半年。而從去年6月17日博元投資被廣東證監局立案調查算起,到今年3月26日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共9個月時間,延續25年的上市傳奇宣告謝幕。

CFP

控股股東走馬燈

博元投資幾乎與上交所同齡,它在後來頻頻出現的財務困境中練就了一套並不光明的生存法則——為了保殼不斷重組更名,而背後則是走馬燈般輪換的大股東。

其控股股東的變更伴隨著上市公司名稱前後多次變化的脈絡:浙江鳳凰、華源製藥、*ST華藥、*ST源藥、S*ST源藥、ST方源、博元投資、*ST博元。

第一個粉墨登場的「外姓股東」是浙江康恩貝集團。1990年上市的鳳凰化工到1993年年底時,盈利情況列全國上市公司倒數第一,帳面利潤僅201.3萬元。1994年,康恩貝看中的正是鳳凰的「殼資源」,慷慨地將子公司注入鳳凰,目的是拉高鳳凰的淨資產收益率,利用上市公司來籌集資金。

然而,好景不長。1996年,鳳凰化工巨虧5687萬元,比康恩貝入股後1994年和1995年兩年盈利總和還要多。而打算利用鳳凰化工進行配股籌資的如意算盤,也在1996年初證監會公布配股籌資需要滿足連續三年盈利的監管新政之後徹底宣告流產,康恩貝眼見無利可圖,於1997年末悉數轉讓持有的鳳凰化工股權而退出。

第二任控股股東是華源集團。華源集團看中了鳳凰化工的醫藥背景。由此,鳳凰化工正式成為過去式,這隻「病鳥」更名華源製藥。

一位長期關注「老八股」的資深證券律師分析認為,華源集團本身是國務院國資委下屬企業,當初收購鳳凰化工資產的目的並不是看中它既有的資產價值,而是想要通過不斷搜羅垃圾資產來打造醫藥產業龍頭的形象,最終是為了獲取政府各種優惠政策鋪路。

2007年,業績糟糕的華源製藥再次易手他人,而接手的第三任大股東為東莞市方達集團有限公司。方達集團將這個代碼600656的上市公司更名為東莞市方達再生資源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方達資源」,由於借殼上市,上市公司名稱為ST方源,擬布局環保循環經濟產業。2008年6月26日的《東莞日報》報導,當時的方達資源總裁許志榕還透露,今後將不斷加大企業透明度,「讓600656成為一個值得股東信賴和投資者認可的公司。」

可惜公司經營不善,2009年和2010年方達資源兩次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09年公司巨虧4.7億元。由於上市公司殼資源的魅力,股民們對其重組預期十分強烈,ST方源的股價從2009年1月的4元/股漲至2010年4月的8元/股。2010年5月,「ST方源」的公司迎來了珠海華信泰投資有限公司的控股。2011年9月13日,ST方源發布公告,股票簡稱也由「ST方源」變更為「ST博元」,公司名稱於9月16日起由「東莞市方達再生資源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創業投資、商業批發零售」。截至2014年9月30日,公司虧損465萬元。

中小投資者維權難

儘管利潤越虧越巨,這隻「不死鳥」近幾年仍在不斷尋找重組對象,最近一次是在今年3月,還發布了擬與廣西資富投資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

從過去25年的經營範圍來看,它不僅做過貿易、投資,研究過藥品,玩過環保諮詢,一度甚至沒有主營業務,卻一直以重組概念吸引著追夢的股民。

啟動退市機制後,博元投資股價動蕩成了深不見底的黑洞。在停牌三個多月以後,博元投資3月31日復牌並進入風險警示板交易,由於賣盤資金較大,有4億元以上的資金封在跌停板上。4月1日,該股再次封死跌停。

手握博元股票的股民顯然接到最後一棒。「A股市場有爆炒ST股的習慣,此前博元又在準備重大資產重組預案,不少投資者誤認為若重組成功,公司還會恢復上市。」董登新教授對記者坦言:「現在消息滿天飛,很多投資者願意發揮想像力。」

「無論是違法欺詐上市,還是嚴重違法信息披露等,中小投資者既不知情,也不能制止。」有投資者在股吧論壇等發帖表示,上市公司違法的問題暴露了,首先是股價腰斬,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最後再讓違法上市公司退市,中小投資者就會血本無歸,承擔了上市公司違法和經營不善的一切後果。

上市公司一旦退市,中小股東傷不起。對此,有投資者表示,要準備起訴。

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證券索賠律師吳立駿表示,依據《證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上述規定,只要在2014年6月18日(即被立案調查當日)持有博元投資股票的股民,不論賣出日期具體為何,都可以參加集體索賠,按照以往經驗,在關鍵時點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均可提起訴訟。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資本市場維權律師宋一欣則為《中國經濟周刊》解釋:「目前博元投資的投資者還不能提起民事訴訟,必須等到刑事判決與證監會行政處罰出來後,法院才會受理此類案件。」

但實際情況卻是知易行難。「中小投資者維權如果沒有機構牽頭,很難操作這件事,索賠最終可能只是媒體造造聲勢,股民喊喊叫叫,難以落到實處。」董登新直言,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集體訴訟制度。據悉,集體訴訟是指一旦有當事方提起訴訟,獲得法律許可的賠償,其他受害人也可以享受同等的賠償的訴訟制度。

事實上,根據證監會發言人鄧舸介紹,目前滬深兩市共有31家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處於立案調查階段,上述公司中如有被認定為欺詐發行或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的,將按照重大違法公司強制退市要求啟動退市機制。而這31家公司的股東們也很可能面臨跟博元投資的股民類似的困境。

相關焦點

  • *ST退市:一家老八股公司的隕落
    由於沒有達到《股票上市規則》中恢復上市的條件(「全面糾正違法行為」),*ST博元不僅成為2016年首隻被退市的股票,還成為證券市場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終止上市的公司。  博元從哪裡來?  1990年上市以來,「老八股」之一的*ST博元曾擁有輝煌的保殼「戰績」。
  • A股30年十大典型退市公司警示未來|上市公司|ipo|華銳風電|欣泰...
    2.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第一股長生生物    四年A股路落幕 長生生物不「長生」    摘牌時間:2019年11月27日長生生物是我國資本市場上首家因為重大違法行為而被強制退市的公司,從2015年年底借殼上市成功到最終退市,只有短短不到的4年時間
  • 違法事實確認 ST冠福遭處罰
    經查明,ST 冠福2017年半年度報告、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2017年度報告、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負債及資產披露存在虛假記載;2018年半年度報告未披露對外擔保,存在重大遺漏;未在臨時公告中披露對外擔保內容重大變更事項。以上事實,有相關人員詢問筆錄和情況說明、相關民事判決書、借款合同、商業承兌匯票、擔保合同、ST 冠福公告和出具的情況說明等證據證明。
  • 一別五年 「主動退市第一股」ST國重裝的「重生」之路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時間線丨 「主動退市第一股」ST國重裝的「重生」之路退市5年,ST國重裝今日捲土重來!6月8日,「A股主動退市第一股」ST國重裝重新上市,首日開盤即大漲80.72%,隨後被臨停,復牌後大幅拉升漲幅一度接近190%。
  • 中國股市30年,第一股飛樂音響面臨退市風險
    A股第一股打開飛樂音響公司簡介,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的榮耀赫然在列,回顧歷史,飛樂音響曾經創下了中國股份制上市公司的多項歷史。連續兩年淨利潤巨額虧損,累計虧損預計超48億,飛樂音響今年難免披星戴月,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何自救保殼?2019年底開始,飛樂音響緊急布局了系列資產大騰挪。從中國第一股到資不抵債面臨退市,音響起家的飛樂音響失敗背後均直指五年前的轉型併購。
  • 終極版重組遭否決 *ST創智恐成新政下退市第一股
    最為關鍵的《關於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具體方案的議案》,參與表決的股份為1.62億股,其中同意股份為1.06億股,佔64.92%,距離2/3以上同意的門檻差之毫厘。  這份備受關注的重組方案內容為,*ST創智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的國地置業,置入資產淨資產帳面價值為9.02億元,雙方協商,按此前30.44億元的評估值進行定價。
  • 遠離退市臨界值個股 退市新規下應重點關注哪些指標
    原標題:遠離退市臨界值個股 退市新規下應重點關注哪些指標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
  • 董事長辭職 ST康得新何去何從
    記者從公司2月11日發布的公告中了解到:ST康得新答覆債券持有人會議決議稱,將按照募集說明書約定時間按期兌付「17康得新MTN001」、「17康得新MTN002」及利息。同時稱公司爭取於3月31日前償付「18康得新SCP001」、「18康得新SCP002」應付本息。不過,就在2月12日早間,ST康得新再次發布公告稱:因個人原因,公司董事長鍾玉先生遞交書面辭職報告。
  • 陳俊:「退市新規」下,股民們要遠離這樣的個股...
    「嚴格的退市執行可能導致股票流動性迅速消失和股價大幅下跌,可以預見『退市新規』的發布,將對中小投資者的經濟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對交易所來說,由於嚴格退市執行可能導致股票流動性迅速消失和股價大幅下跌,可以預見,將對中小投資者的經濟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以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為己任的監管部門,在嚴格監管的同時負有投資者教育的重任。監管部門應加強及時的風險提示,應當加強投資者教育,宣傳好退市新規,做好必要的解釋和引導工作。
  • 飛樂音響戴帽面臨退市,一代股民的記憶即將謝幕
    飛樂音響因此有了改革開放第一股之稱,在此後的三十年多年裡一直沒有更名。相比「老八股」中的其他7隻,飛樂音響在上市後的30年中從未更名,可以說是「老八股」中目前真正碩果僅存的一隻。申華電工現更名為申華控股自2010年以來扣非淨利潤均為負值,同樣面臨著的退市壓力。愛使電子已經變了現在的*ST遊久,飛樂股份則化身現在的*ST中安,去年以來皆因經營不善而站在退市的邊緣,目前兩家公司正在爭取「保殼」。
  • ST龐大投資者索賠案9月15日迎首場開庭,訴訟時效將盡維權股民宜從速報名
    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資深證券維權律師吳立駿介紹,今年9月15日下午14:30分,由其代理的部分原告投資者訴ST龐大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糾紛一案,將在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二十八審判庭專場開庭審理,這是該系列案件的首度開庭。
  • 存在兩大違法事實 科融環境遭處罰
    由此可見,對於科融環境的違法事實已經確認,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在2018年4月25日至2019年8月7日期間買入,並在2019年8月8日後賣出或仍持並曾產生一定浮虧(無論是否解套)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可登錄證券市場紅周刊官網,通過「民間維權」頻道進行在線維權,參與由《證券市場紅周刊》「民間維權」欄目組織的索賠徵集活動。
  • 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 織密重大違法退市監管網
    法律界專家向記者表示,重大違法退市此前已經有比較明確的標準,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和嚴重損害社會公眾利益的,都會被強制退市,博元投資、長生生物即是先例。此次新增的比例+金額的量化指標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從規則結構來看,屬於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是對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強制退市標準的細化、補充,提高可執行性,其與欺詐發行強制退市情形,以及其他嚴重損害證券市場秩序的重大違法行為,且嚴重影響上市地位的情形等,共同構成了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讓退市制度更加完整、退市力度全面增強。
  • 存三大違法事實 新綸科技被處罰
    來源:紅刊財經作者:木木新綸科技曾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於2019年6月25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通知書》,在2020年4月10日披露了《關於公司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公告編號
  • 張豔|主動退市中投資者保護模式的反思與重構
    主動退市的法律實質是協議解除與自律管理的疊加。具言之,上市公司向交易所發出旨在解除《上市協議》的新要約,交易所在受領要約後以自律管理者身份重點從中小投資者(下稱「投資者」)保護角度對退市申請進行審查,並在得出積極結論後對要約作出承諾,即退市決定。 退市將使投資者喪失股票在特定市場的交易機會,因而主動退市法律規制的核心在於妥適平衡公司利益與投資者利益。
  • *ST金鈺退市成定局,近6萬戶投資者怎麼辦
    真正成熟良性發展的資本市場就應該是這樣,具備長期價值的企業得以更快更好的發展,而那些不具備價值的殭屍股、違規造假的劣質公司,能及時退出資本市場,以防劣幣驅逐良幣。投資者應該遠離績差股,堅持價值投資。獨立財經評論員皮海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ST金鈺如今跌至0.9元/股,即使明天漲停也無力回天了,無論是按照舊規還是新規,必然面臨退市之路。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出臺後,傳遞出嚴格退市的態度,市場情緒偏向謹慎,因此績差股普遍下跌。就*ST金鈺此前的「地天板」行情而言,最多也是自救行為。事實上,投資者最好是遠離這些績差股,投資風險太大了。
  • A股退市管理裡程碑,雖有遺憾但瑕不掩瑜——評退市新規
    億萬投資者翹首期待之中,上交所今日下午在其官方網站上披露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從徵求意見稿的內容看,此次修訂在退市類型分類完善退市指標、簡化退市流程、新增其他風險警示情形和明確過渡期安排等方面有了更為具體和明確的標準,那麼退市新規都在哪些方面做了修改,又有哪些深意呢?在此,我們針對修改的重點做了梳理並做了一些解讀,以饗讀者。
  • ST股票是什麼意思?st股票的交易規則
    來源:FX168股票市場分類有很多,而且股票的種類也有不少,比如常見的A類股票,還有有價格較低的ST類處理股票,ST股票因為價格較低且當日的漲跌指數較低而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那ST股票是什麼意思?交易規則有哪些?ST股票是什麼意思?
  • 長油股東擬全球徵律師維權 狀告公司三大罪狀並索賠
    有律師表示,長油中小股東的請求,基本上缺乏法律依據,他們應該在律師的指導和溝通下,尋找法律的突破點,制定科學的維權方案   連虧四年、巨額欠款、不明負債等等因素造成了長油如今的退市結局。但是,即使是在長油終止上市的時候,公司的小股東卻依然不能接受這一事實。對於部分長期投資長油的小股東來說,長油的退市代表著「長期投資都打了水漂」。
  • 博元投資財務造假受行政處罰
    博元投資辯稱:第一,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檢察院〔2016〕101號《不起訴決定書》認定博元投資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行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決定不起訴。據此可見博元投資不存在重大違法行為。參照《刑法》關於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規定及相關司法實踐,博元投資也不應承擔本案行政違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