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費力不討好,兒媳總給「差評」,老人的4大心酸能體諒幾個

2020-09-03 阿慧媽媽談育兒

文/阿慧媽媽談育兒

很多家庭不管是父母,還是老人,都在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未來,但生活壓力大,不得不離家遠走外出打工,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身上,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表示,幫年輕人帶娃,費力不討好,其中的4大心酸你能體諒幾個?

一、老人盡全力,但兒媳總給「差評」

現在城市很多年輕人,都是從老家出來謀生活,老人為了帶孩子,也不惜背井離鄉,本來是好心幫忙帶孩子,沒想到兒媳總是質疑,有的不放心經常給老人打電話,提醒給孩子換尿不溼,怎麼衝奶粉,什麼時候要睡覺等等。

這還都能忍,孩子一旦生病,就全是老人的責任,兒媳總給「差評」,覺得老人沒有照顧好,其實老人心裡也很委屈,畢竟孩子小,生病也是正常,兒媳也要多理解才行,老人帶孩子還是很有經驗的,畢竟也是帶大了你老公。

,有研究顯示,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中,有近七成的老人,都患上了「帶娃焦慮症」,為子女操勞大半輩子,本該兒孫承歡膝下,享受晚年,而他們卻甘願幫忙照顧孩子,最後盡全力,也沒得到哪怕一句好話,時間久了,就更不願帶孩子了。

二、育兒觀念不同,衝突不斷

老人所處的年代,形成的育兒觀念,和年輕夫妻接受教育後形成的觀念,會有很大的差距,互相不理解,就會導致衝突不斷,年輕夫妻認為老人的想法迂腐,老人覺得年輕人簡直是胡鬧,為此「明爭暗鬥」,一點小事就能爭論很長時間。

曾有新聞報導,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和婆婆因為孩子兩歲了穿尿不溼,還是不穿,大吵一架,夾在中間的丈夫很聰明,讓老婆和媽媽都說說自己的理由,最後達成一致意見,孩子白天不穿晚上穿,還給兩個人都買了禮物,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告訴媽媽是老婆買的,告訴老婆是媽媽給買的,一家人又和好了。

其實老人帶娃不是沒有道理,年輕人也要多聽聽老人的想法,權衡考慮後,坐下來好好溝通,如果因為一點小事,互相誰都不願退一步,老人會感覺自己好心不被接受,遭到全是埋怨,時間長了,心裡委屈積壓越來越多,感覺身心疲憊。

三、婆媳矛盾加深,親人不如陌生人

婆媳問題一直都難以解決,角色不同,想問題的角度不同,結果生活經常因為一點小摩擦,爭吵不斷,尤其在兒媳坐月子期間,很容易埋下「導火索」,然後在帶孩子的時候爆發了,矛盾加深,一家人吵成了「仇人」,都不如陌生人。

有的老人為了兒子想,不能破壞兩個人的婚姻,又不想讓兒子夾在中間為難,所以為了避免矛盾發生,就更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了,想要完全不發生矛盾又不現實,所以婆媳之間還是要互相體諒才行。

四、身體不允許,還經常被說

現在年輕人結婚比較晚,有了孩子的年齡也大了,老人的年紀更大了,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從前,照顧孩子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老人的精力體力難免跟不上,尤其是寶寶比較小的時候,還經常熬夜,睡眠不足也更影響身體健康。

老人們會感到力不從心,其實老人幫忙帶孩子,年輕人也要幫忙才行,不要完全指著老人,而且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長大,要比隔代教育,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總而言之,要多體諒老人,不要總是抱怨,激發家庭矛盾。

今日話題:老人帶孩子的4大心酸,你能體諒幾個?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帶娃費力不討好,兒媳總給「差評」,老人的3大心酸能體諒幾個
    帶孩子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家裡老人身上,現在不管是年輕人帶娃還是看人帶孩子,家人們都希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不想讓孩子受苦。而關於帶孩子這件事,越來越多的老人表示,幫年輕人帶娃簡直是「費力不討好」,這其中的3大心酸年輕人又能體諒幾個呢?
  • 若攤上這3類兒媳,老人再閒也別幫忙帶娃,不僅費錢費力還不討好
    ,並說:帶個孩子都帶不好。這讓李奶奶十分寒心,花了3年的時候換來的卻是一巴掌,不僅費錢費力還不討好。分析:顯然李奶奶兒媳的做法是錯誤的,老人粗心大意的事情時有發生,所以在讓老人帶娃之前就應該提醒老人一些注意事項,不過若攤上這3類兒媳,老人再閒也別幫忙帶娃。
  • 「我幫你帶娃,你卻躺床上玩手機」,老人帶娃的心酸誰能懂
    現在不少家庭都選擇讓婆婆或公公來帶孩子。一方面近幾年來保姆虐童的事件時有發生,家長沒有辦法放心把孩子託付給保姆;另一方面很多的老人也很願意來到城市,帶孫子和孫女。可是在父母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卻時常會發生一些不愉快。
  • 帶娃"費力不討好"?父母要學會4種"偷懶",孩子受益一生
    帶娃"費力不討好",那是父母不會"偷懶",4種"偷懶"要學會趙女士和丈夫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年輕的時候都在拼事業,好不容易自家公司運轉進入正軌了,耐不住家裡老人的催促才開始考慮生兒育女,彼時,趙女士早已過了最佳生育年齡,長期的奔波勞碌和熬夜喝酒讓她的身體處在一種亞健康的狀態,身體受孕也沒想像中簡單。
  • 兩代人帶孩子分歧大,容易費力不討好
    婆婆和媳婦,外婆和姑娘的矛盾,是有一部分因為帶孩子產生的,歲數大的人認為自己帶新生嬰兒有經驗,歲數小的人,新手爸媽沒有經驗,但是學習了很多育兒方法,這樣兩代人產生了矛盾。小玲剛剛有個胖娃娃,自己愛的不行,她的媽媽幫著帶孩子,本來媽媽幫她帶孩子應該感謝媽媽才對,可是兩人經常吵架。
  • 「別幫女兒帶娃」,姥姥帶娃很後悔,原因很現實:費力不討好
    ,在公園裡帶孩子玩的,越來越多是老人,而不是孩子的父母。對於老人來說,看孩子過的輕鬆幸福自己也開心,但與子女相處難免產生矛盾,有時也有說不出的心酸。一位姥姥的忠告:別幫女兒帶娃,費力不討好隔壁單元的婷婷是個事業小有成就的年輕媽媽,但平時工作忙碌,在和母親商量之後,母親決定幫她帶孩子。
  • 68歲老人感嘆: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想去兒子家出錢出力還不討好
    以前古代的大家庭裡,老人都是跟子女住在一起的,所以會有四世同堂和五世同堂的。但現在,很多子女在結婚時就不跟父母住在一起了,他們崇尚自由,不想被老人管著。父母和子女分開住,的確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摩擦。但等到小夫妻有了孩子,或者父母年紀大起來,那父母和子女不住在一起,就又會有弊端了。
  • 很多婆婆開始拒絕幫兒媳帶孩子,原因是什麼?三位老人說出實情
    可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讓老人很傷心,有一次,老人帶孫子去公園,孩子淘氣玩滑滑梯的時候頭朝下滑,結果就磕著了,因為這件事兒媳很氣憤,甚至說了很難聽的話。可王大媽直言,孫子受傷了,自己也很自責,而兒媳為此對她的態度是真讓她難過。所以老人表示,帶孫子的時候不出意外什麼都好,萬一出點事責任就都要自己去承擔。
  • 帶孩子到底有多累,父母一番話道出其中辛苦,年輕子女要學會體諒
    然而還是不能討兒媳歡心,堂嫂責怪伯母不會做孩子的輔食,教育觀念也落後,對婆婆百般挑刺。在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幫兒子兒媳照顧小孩,畢竟他們養大了自己的兒子,也到了退休的年齡,是該享受生活的時候了。照顧孫子不是責任和義務,而是出於一個母親心疼兒子、喜歡孫兒。
  • 一位姥姥的心酸:幫女兒帶娃3年,沒想到卻是「費力不討好」
    01姥姥幫女兒帶娃3年,沒想到「費力不討好」袁阿姨今年58歲,她把外甥女帶到了3歲,外甥女和她的感情非常好。袁阿姨接到女兒的請求後也沒多想,收拾好行李就去了女兒家,可待了一段時間後才知道,原來女婿一直想讓自己的親媽來帶孩子,女婿覺得奶奶帶孫女天經地義。而女婿對袁阿姨的帶外甥女這件事,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時間久了,袁阿姨還是能感覺得到,女婿對自己的態度始終不冷不淡,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發表意見。所以,這件事情也成為了一家人不願意提及的話題。
  • 爺爺奶奶帶孩子,爸爸媽媽玩手機,老人保姆式帶娃揭中國家庭通病
    爸爸媽媽玩手機,老人保姆式帶娃揭中國家庭通病李大媽就是眾多背井離鄉的老人之一,和大多數奶奶一樣,兒媳剛剛誕下孫子,她就扛起了帶娃的重任。兒媳產假期間,婆媳二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還能輪換著歇息。可幾個月一過,兒媳迫不及待地回歸了工作崗位,家裡就只剩下了李大媽和孫子,帶孩子也就幾乎成了她一個人的事情。
  • 老人幫子女帶娃,晚年真的幸福嗎?3位老人的現狀,既現實又心酸
    現如今,養育一個孩子的負擔很重,寶媽們產後仍想回歸職場,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能為家裡減輕負擔。隨之而來就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誰來帶孩子?普遍的家庭條件,還沒有優渥到能長期請保姆的地步,因此,絕大多數家庭的選擇就是,要求雙方父母給帶孩子。
  • 孩子千萬別讓老人帶,雖然看似是對孩子好,但危害實在太大了
    在很多年輕的家庭中,小寶貝的出生常常讓夫妻倆手忙腳亂,一邊要忙著工作一邊要忙著帶娃,這著實讓人很容易暈頭轉向。於是家裡的老人們便會自告奮勇地提出幫忙帶娃,這甚至已然成了我國家庭模式的一大特色。老人們疼愛孫輩,這自然會讓孩子的父母覺得放心,不過事實上,老人幫忙帶娃也並非如人們所想像的這般「放心」。
  • 「在農村帶兩個孩子,一月一千還嫌少?」老人帶娃的3大心酸!
    姚大媽是我們老家村裡的一位鄰居,兒子兒媳在外打工,她和老伴在家裡種點地種點菜,除此之外,還要幫忙帶兩個孩子,孫女4歲,孫子1歲。說到帶孫子,姚大媽是一臉的委屈。據她說,兒子每個月給她一千元作為兩個孩子的生活費,但是她和老伴基本上每個月都要再補貼好幾百。有一次,老伴在兒子兒媳面前說起一千元不夠花時,兒媳婦說:「在農村帶孩子一個月一千還少啊,小孩子能吃多少?米、菜都是自己家的,又不用花錢買。」後來,姚阿姨告訴我們,米飯和蔬菜根本不需要買,但孫女在幼兒園每個月要花500元,孫子有兩桶奶粉,一個月300元。
  • 早出晚歸的「上班式」帶娃蔓延,老人排斥跟子女住一起,很心酸
    因為,她每天7點出門,要坐公交到另一個小區去給兒子兒媳帶娃。等到晚上8、9點,又回到自己家裡。她天天這樣早出晚歸去帶孫子,只有周末可以休息,跟上班沒什麼區別,所以她也感慨:「什麼時候才不用早起晚睡呢?」其實,她兒子也說過,讓她住在那邊,不用老回自己家,但秦阿姨不願意,堅持每天回來。實際上,現在很多老人帶娃,也都是這樣。
  • 那些老人不僅不幫忙帶孩子,還嫌棄兒媳不好
    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雖說道理是對的,但是當今社會年輕人的壓力很大,房貸,幼兒園的學費,老人養老,老人和年輕人各有各的辛酸,明事理的老人還是能幫下就幫忙帶孩子。還有很多老人認為帶孩子是幫兒媳婦帶的,不能幫忙,要讓親家來帶。
  • 女婿和兒媳養老誰更靠譜?「都沒有錢靠譜」60歲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兒媳和女婿養老都沒有自己有錢靠譜」,60歲老人的哭訴揭示背後心酸鄰居張大爺是個可憐人。老伴去世得早,一個人又是當爹又是當媽,費了半天的力氣,這才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兒子考上了省外的大學,當時一畢業就留在了當地,女兒則是留在了當地。
  • 大一新生入學,這4樣物品儘量先不要帶,大二學姐:費力又不討好
    大一新生入學,這4樣物品儘量先不要帶,大二學姐:費力又不討好但是畢竟剛剛開學要帶的物品比較多,如果還要帶一個貴重的電腦的話,那麼更是比較費力的。重要的是,在大一剛剛開學的學期,基本上是用不到電腦的,就算是計算機專業的考生,也是用不到的。而且如果真的有課程需要筆記本電腦,在錄取通知書裡面也會明確的標註出來的。如果大一新生在開學的時候就帶了電腦,之後也會發現,幾乎是不會用來學習,很多情況下都用來看電視劇、玩遊戲了。
  • 6年3座城市帶4個孫子:老人帶孩子,中國家庭不能承受之痛!
    6年3城4孫,老人帶孩子的悲劇網上一則「奶奶抱著剛滿月的孫女跳樓,6年3城4孫的日子才終於結束」的新聞深深地震撼了我。郭奶奶完全陷入費力不討好,無人回應的絕境之中。終於在2014年5月的一天,郭奶奶因為累了一天,疲憊不堪,半夜搖搖晃晃地起來給孫女衝牛奶。由於心急,牛奶的溫度調高了竟沒有發現,孩子被燙哭了。兒媳心疼孩子,忍不住罵了郭奶奶,郭奶奶越想越覺得生活無望。
  • 「照顧完孫子照顧外孫,可子女還嫌我偏心」,60歲老人心酸又無奈
    送走王阿姨我媽的心情也變得很低落,我問她怎麼了,我媽這才緩緩跟我說:你王阿姨跟我一樣大,今年有60歲了。她有一兒一女,都已經結婚,想來也該是這老兩口好好過老年生活的時候,可卻沒那麼容易。她兒子婚後很快就有了孩子,兒子和兒媳都要上班,那麼小的孩子請保姆也不放心,王阿姨就去照顧孫子去了,這一照顧就是三年,現在這孫子也該上幼兒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