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論「走出去」路徑探析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文論「走出去」路徑探析

2019年06月24日 09: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戴文靜

字號

內容摘要:2019年 06月 24日 08:4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字號關鍵詞:列印推薦近年來,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已引起學界關注,而中國文論在經過長時間的「引進來」之後,也要逐步建立「走出去」的意識。推動中外文論對話交流中國文論「走出去」離不開對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同樣也離不開對中國文論的翻譯,以及中外文論的對話與交流。為了更好促進中國文論「走出去」,我們需要激活中國傳統文論,探索中國文論跨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積極嘗試運用中國文論闡釋中外文學作品,促進中外文論融合會通,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外文論間的生成性對話。

關鍵詞:文論;古代文論;闡釋

作者簡介:

  近年來,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已引起學界關注,而中國文論在經過長時間的「引進來」之後,也要逐步建立「走出去」的意識。在中國文論「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對中國古代文論進行現代闡釋,也需要加強中外文論的對話與交流。

  對古代文論進行現代闡釋

  中國文論「走出去」的主體,主要是古代文論。在悠久的文學實踐中,中國文論形成了一整套獨有的話語體系。季羨林曾指出:世界上只有中國、印度、歐洲的文藝理論「能言之成理,自成體系」。但中國古代文論要在西方傳播開來,並被西方讀者認可,還面臨很多困難,因為它與西方文論分屬於兩種不同的文化傳統。

  促進中國文論「走出去」,首先需要做的是對古代文論進行現代闡釋。中國古代文論源遠流長,但因其鮮明特徵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與當代詩學格格不入,結果使古代文論和當代文論嚴守疆界,各自平行發展,缺少對話,同時也遮蔽了古代文論的精髓和對當代文論的啟示價值。

  對中國古代文論進行現代闡釋,不能削足適履套用西方文論話語。我們需返回古代文論的原初語境,努力還原和釐清其理論內涵,從古代文論經典中尋找那些具有現代審美和學理價值的理論,使其為今所用。這要求我們對古代文論經典進行真切體認,並作出現代解讀。在這種體認和解讀中,讓古代文論原有的文化基因被重新激活,使其在當今的文化語境中能得到新的闡釋和發展。

  西方文論家經常從古希臘、古希伯來和古羅馬文論中汲取養分。對我們而言,古代文論也是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對中國古代文論進行現代闡釋,需全面調動系統的文學、歷史和哲學等知識,從語義、句法、韻律、修辭、文體特徵及文化背景等多角度展開,對古代文論進行全方位解讀和研究。同時,從現代漢語中選擇那些能與古代漢語相通的詞語,有效實現古今文論的對接和融通。

  此外,我們應立足當代文化語境,使中國古代文論在當下的文論建構和文學批評中煥發新的生命力。與此同時,在中國古代文論的激發下,使當代文論獲得新的生長點。做好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工作,也就為中國文論「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此可開啟中國文論「走出去」的第一步。

  推動中外文論對話交流

  中國文論「走出去」離不開對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同樣也離不開對中國文論的翻譯,以及中外文論的對話與交流。中國文論有其獨特的語言文化譜系,如何在翻譯中對傳統文論話語進行語言轉換,需要充分考慮接受語國家的文化語境、詩學傳統及審美規範等因素。文本翻譯是一個意義無限延伸的開放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原文不斷被研究、翻譯、闡釋。其中,源語文化與譯入語文化不斷碰撞、理解、融合,源語文化的內涵也能得以彰顯。以《文心雕龍》在北美的譯介與研究為例,通過譯介,中外學界深化了對《文心雕龍》的原有認知和研究,同時也帶動了中國和北美文論研究界很多其他項目的譯介與研究。

  中國文論內涵豐富、表述凝練,這就需要譯者以規範的外語及譯入語讀者容易接受的形式,將其儘可能準確翻譯出來。在古代文論外譯的過程中,文論術語的翻譯尤為重要。國外學者要深入理解中國文論,必須掌握中國文論的基本術語。中國學者如果想要向國外介紹和傳播本國文論,並與國外學者展開有效對話,也必須首先把古代文論術語準確翻譯出來,並闡釋清楚。對文論術語的真正理解,會促使國外學者加深對中國文論獨特性的認識。所以,中外文論話語間的對話,是從基本文論術語的翻譯和相互理解開始的。但筆者在搜集資料過程中發現,在北美學界找尋不到一部中英雙語的關於中國古代文論關鍵術語或中西比較文學術語的權威工具書,而北美關於西方文論術語的工具書卻很多。因此,中國學者需要與國外學者合作,共同編撰一部全面、準確、清晰解釋和界定中國古代文論關鍵術語的中英雙語工具書,切實推動中外文論的對話和交流。

  在中國文論「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充分考量影響文論譯本傳播的制約要素,包括接受群體的特徵及出版市場的明確定位等。中國文論在國外的接受群體主要為外國學者、漢學家及比較文學專業的學生。針對這三類不同群體,中國文論外譯的方式理應有所區別。對於前兩類讀者,應以翻譯為主、解釋為輔的方式進行傳播和翻譯,或者從比較詩學、跨文化研究等學術視角對古代文論原典進行選編和節譯,以滿足學者型讀者的需要,激發他們做更多創新性研究。而對於後一類讀者,譯者應在保存中國文論精髓的基礎上,採用以解釋為主、翻譯為輔的方式進行傳播和翻譯,以滿足學生群體的閱讀需求,加深他們對中國文論的認知和理解。同時,我們還需擴大國外讀者接觸中國文論的機會,通過贈書、互換圖書等形式,儘可能增加國外各高校及社區圖書館的中國經典文論譯本及相關讀本的館藏量。

  此外,我們還要積極拓展在譯入語國家出版發行中國文論的有效途徑。如加強與譯入語國家權威或知名出版發行機構的合作,通過舉辦中外文論國際學術交流會、高層論壇及專業書展等方式,加強中外學者的交流互動。中外學者還可以合作創辦關於中國文論的學術期刊,嚴格按國際學術標準出刊,邀請中外專家學者參與學術期刊的審稿、編輯、出刊工作。此類刊物可重點將那些便於翻譯、外國讀者容易接受的中國古代文論譯成外文,為國外讀者了解和認識中國文論搭建平臺。這樣可藉助國際期刊的影響力及發行渠道向全球推廣發行,推動中國文論「走出去」。在這方面,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和俄克拉荷馬大學《當代世界文學》雜誌社聯合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今日中國文學》,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相關焦點

  • 曹順慶 夏 甜丨變異學與他國化:走出東方文論「失語症」的思考
    「曹順慶先生認為,要重建中國文論話語,關鍵的一步在於如何接上傳統文化的血脈。」錢中文先生等人也提出了「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的重大命題。孫紹振非常感慨地說:「但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對於重建中國文論新話語的口頭響應者尚屬寥寥,實際踐行者則更是不多。一味『以西律中』對西方文論過度迷信,有越來越猖獗之勢。這種迷信有時顯得幼稚可笑。」「一旦離開了西方學術話語,就幾乎沒辦法進行學術研究」。
  • 學術觀點 | 王洪濤:中國古典文論在西方英語世界傳譯研究的概念釐定與方法——兼論社會翻譯學方法的價值與功用
    摘  要:在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和中國文論界飽受「失語症」困擾的雙重背景下,探討中國古典文論的外譯問題具有特別的意義。(王嶽川, 2008: 4)而在一系列的國家文化安全戰略之中,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又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是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戰略實施的效果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蘇毅, 2014: 130)。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在中國翻譯界受到了廣泛關注。
  • 強化中國文論闡釋力
    中國文論的歷史自覺與現代闡釋有兩個輪子,一是中國文學與藝術自身的新事實與新意義,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釋當今文藝實踐中不斷豐富提煉出新的話語   回到中國文化根性上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論在經歷「審美的復甦
  • 【複習方法】——關於中國古代文論
    《中國古代文論》(以下簡稱《古代文論》)是一門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課程。由於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卷帙浩繁,時間跨度大,加上理論課程本身的抽象性、古代語言所造成的障礙,學習該課程有相當的難度。
  • 海島投資與開發路徑探析,中國無人島開發如何走出困境?
    7月24日,執惠「文旅研習舍」線上公開課邀請到了中國第一代島主、全球華人島主聯盟發起人林東進行主題分享。本次分享中,林東從如何購買海島、如何構建高端度假休閒島嶼、中國無人島開發應該如何走出困境,以及中國特色島嶼開發思路等層面,闡述了目前全球海島與私人島嶼現狀,並深度探討了海島投資與開發路徑。
  • 修辭批評視域下的中國文論話語建構
    在當代中國文學實踐的語境下,中國文論話語的建構可以有多種選擇:可以將本土的理論與話語置於優先地位,發掘中國傳統文論中有價值、有生命力的東西以實現中國文論話語的轉型;也可以將關注點放在中國現當代文論與西方文論資源的有機整合上、放在中國現當代文論對中國傳統文論的繼承與延續上,從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對話與交鋒中匯聚理論的共識;還可以從中國當代文學與批評實踐出發
  • 走出去選對路徑很重要 對話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
    走出去選對路徑很重要 對話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 2007年08月17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在線08月17日訊從6年前在時尚之都巴黎開出第一家名為「康奈」的中國皮鞋專賣店至今,「康奈」已在美國、  在將營銷觸角伸出國門的同時,「康奈」「走出去」的膽魄和步子更大了:2006年,康奈集團聯合黑龍江吉信集團,投資20億元,在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興建佔地2平方公裡的經貿合作區,全部建成後,可容納60家中國企業。  在守住自己「球門」的同時,把「皮球」踢到外面去  記者:從一開始到海外設立營銷網絡,到現在直接去境外建立生產基地,「康奈」此舉蘊涵著怎樣的意義?
  • 中國非營利組織生存路徑探析
    在當前中國,人們至少可以從法律合法性、社會合法性、行政合法性、政治合法性等角度對NPO的合法性加以認知和界定,並據此確定NPO的生存路徑。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的GDP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與之相平行的是,中國的各類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的數量也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位。
  • 郭勇健 | 詮釋學的視域融合與西方文論的中國化
    「西方文論中國化何以可能」是一種學理上的闡述和論證,而「如何實現西方文論中國化」則基本屬於實踐和操作的問題。因此,後者處理起來要簡單一些。不過這個實踐性的問題仍然會引出一些具有理論性質的探討。我們認為,實現西方文論的中國化,一定要經歷譯介、應用、建構三個階段。 譯介,包括翻譯和介紹。這自然是西方文論中國化的第一個必經階段。
  • 《中國高等教育》| 遊旭群: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路徑探析
    《中國高等教育》2020年第5期刊登了我校校長遊旭群的署名文章《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路徑探析》,文章從新時代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具體含義、新時代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要路徑等三個方面對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進行了深入闡述。
  • 宇文所安《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簡介
    《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作者: 宇文所安譯者: 王柏華/ 陶慶梅>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年: 2003-1內容介紹:《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英文原名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初譯為《中國文論讀本》)一書,是美國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宇文所安
  • 海外學術期刊與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
    作者:周春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向世界講好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故事,提升中國在世界的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國策。習總書記在多次出訪中,都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個國策。
  • 醫治學術「啞巴」病 創造中國文論新話語
    孫中國攝  其實,二十多年前,曹順慶先生就有了中國文學理論完全「失語」的反思:由於根本沒有自己的文論話語,「一旦離開了西方文論話語,就幾乎沒辦法說話,活生生一個學術『啞巴』」。  引進西方文論的本來目的,是以自身文化傳統將之消化,以強健自身的文化機體,與西方文論平等對話,以求互補共創。胡適就提出「輸入學理」的目的是為了「再造文明」。
  • 《文史哲》英文版首發式 學者共探中國文化走出去
    楊曉衛 攝    6月25日,「方法與路徑: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學術研討會暨《文史哲》英文版創刊號首發式在青島舉行。圖為《文史哲》英文版創刊號。 楊曉衛 攝   中新網青島6月25日電 (楊曉衛)「方法與路徑: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學術研討會暨《文史哲》英文版創刊號首發式25日在青島舉行。
  • 創新"走出去"路徑打造西方市場橋頭堡——天地出版社與澳洲心界...
    創新合作模式,豐富"走出去"形式據天地出版社總經理楊政介紹,天地出版社與澳洲心界出版社本次戰略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相互給予對方在本地區引進對方圖書版權的優先權。例如,天地出版社出版的《高腔》,是一部關於"精準扶貧"題材的反映當代中國生活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這本書出版以後,得到了廣大讀者、文藝評論家高度讚譽。心界出版社引進本書後,可以根據澳洲圖書市場的實際情況,對原書的語言和有中國特色文化方面的內容進行優化,使之更加符合澳洲讀者的口味和閱讀習慣,從而讓中國的主題出版物真正為澳洲讀者所接受。再次,在童書領域開展合作出版。
  • 王先謙駢文文論探析
    「詞氣兼資」說,是王先謙在繼承傳統文論基礎上提出的理論主張。至於駢文創作也要學習古文義法,則反映了他不斤斤於駢散文體之爭的態度,是他通達而平允的學術思想的體現。
  • 中國特色藝術學理論體系及學科的建設路徑/夏燕靖
    針對藝術學科「理論」與「實踐」辯證關係的認識需要,須明確兩點思考路徑:一是要扭轉對「理論」認識的偏差,闡明理論本身具有的實踐性特徵和意義,以及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二是要扭轉「唯實踐而輕理論」的片面認識,強調在藝術學科中經驗提升轉化為理性思考及理論研究的重要性。
  • 幼兒園國學啟蒙教育價值理念與路徑探析
    關鍵詞:國學;啟蒙教育;價值理念;路徑探析作者簡介:杜青芬(1985—)女,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濰坊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民族教育、比較教育。幼兒從小接觸國學知識,不僅能提升感知能力、啟迪思維智慧,還能培養幼兒團結友愛,孝老愛親等中國傳統道德品質,為今後的人生之路夯實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創意寫作本土化,應從古典文論中汲取營養
    在我國創意寫作學科建設、課程開設、學術研究過程中,應充分發掘和運用中國古典文論資源,注重從創意寫作角度執術馭篇,注重化用文論概念以奪胎換骨,注重從創意寫作過程以意運法,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意寫作學科。在國內創意寫作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時,如何發掘和運用中國古典文論資源,促進我國創意寫作專業和學科的發展,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 中國古代故事:《文心雕龍》在我國古代文論中的地位(上)
    而先秦漢代的儒家文論與魏晉南北朝文學自覺時代的文論,是既有一致之處,也有違異之處的。其一致之處是前者為後者所繼承之處,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儒家文論提出了「言以足志」、「詩言志」、「吟詠情性」的觀點,將文學(主要是詩歌)看做是作者思想感情、內心世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