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訊 (記者 呂玥) 這個9月,「的哥」鄒師傅一家有苦有樂。近日,記者跟著他感受計程車司機的酸甜苦辣。
租住杭城「東北村」
與許多在杭州開計程車的東北師傅一樣,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的鄒師傅一家,住在下城區德勝路與紹興路交界附近的珠埠裡一帶,這裡另外一個稱呼叫「東北村」。
下午3時半,記者第一次跑去「東北村」找鄒師傅時,他正帶著16歲的兒子在一家小店吃飯。「大前年在餘杭買了個小房子,現在老婆去忙裝修的事了,沒人管他飯」。幾口飯扒完,他招呼記者先到他家坐坐。
鄒家的出租屋不到40平方米,放了些家具電器後就略顯擁擠,卻十分整潔。
「都靠兒他媽打理,住了3年,也是我在杭州7年裡住得最像樣的一個地方了。」鄒師傅告訴記者,這個房子,是他為了兒子來杭州才租的。
那時,兒子小學剛畢業,成績不錯,本來直接到杭州上中學十分順利,沒想到半路出了岔子,老鄒的臨時居住證一直沒有從另一個城區遷過來,得到原來的那個區上學。為此,他狠心繳了1.8萬元擇校費。
可是,費盡周折讓兒子在杭州上學,兒子卻不適應,成績從入校時的頭幾名,慢慢退到中等水平。因為常年上夜班,和兒子沒多少碰面的時間,這些情況都是媳婦告訴他的。
出車路上說不易
趕去交接班的路上,鄒師傅告訴記者,這幾天可能是他最後幾次開夜班了,這個月初,搭班開白班的師傅剛剛打來電話,說因為個人一些原因準備走人,
「唉,現在這光景,路這麼堵,汽油那麼貴,生意太難做了,根本找不到白班司機。」但抱怨歸抱怨,車還得有人開,鄒師傅決定自己開白班,再找個夜班司機相對容易些,否則車子閒著就是虧,不划算。
4時46分,交接班結束,記者就與鄒師傅一道上路了。當時,正值一天的晚高峰就要來臨,生意似乎挺好做,車子還沒拐到紹興路上,就接到了第一單生意——去西湖廣場。路上不堵,看得出來,鄒師傅心裡也比較順暢。
但是,說到這幾年計程車司機每況愈下的情況,鄒師傅還是有些焦慮。
「差不多一個月要交給計程車公司8500塊左右。」鄒師傅覺得,現在車堵油貴,份子錢又交得高,最難熬的就是像他這樣的「二老板」們,「說是『二老板』,其實自己必須當『夥計』,否則根本養不活自己。」
雖然辛苦開夜班,但鄒師傅每個月幾乎剩不下多少錢。「至今身上還有好幾萬塊債呢。」說到錢的問題,氣氛變得格外凝重。
因為常常不能按時吃飯,有時暴飲暴食,去年鄒師傅還得了糖尿病。當晚10時12分,他在江城路上隨便找了一家沙縣小吃吃「晚飯」。
一路奔波為生活
接下來的兩天,為了調整作息開白班,也因為快搬新房了,還要置辦一下家具,老鄒沒有再出車。
於是第二天上午10時左右,記者就跟著鄒師傅和他媳婦韓大姐,以及另外一個東北老鄉一起,開著親戚家借來的小車,一起去逛幾個家居建材市場。
「說穿了,就是為了能讓兒子在杭州讀書,參加高考。」一路上,鄒師傅告訴記者,2004年他剛來杭州時,根本沒有想在這裡長住,後來承包了車子,兒子又過來了,就不得不作一些改變。
2008年,經過再三商量,夫妻倆狠心賣掉了老家齊齊哈爾的房子,再借了幾萬塊錢,在餘杭區仁和鎮買了這套40平方米的房子。
下午2時多,因為價格原因,夫妻倆的桌子買得並不順當。在空曠而又金碧輝煌的家居市場大廳裡,我們幾個人都還沒有吃飯,有些漫無目的地四處逛著。「說實話,我不喜歡這樣的生活。」突然,韓大姐像在喃喃自語般對記者說,再熬三年,等兒子高中畢業了,她準備把房子賣了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