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寓言故事數不勝數,然而這個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它就是《愚公移山》。一句「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作為古人智慧的結晶,在現在看來卻有一些爭議。
愚公移山
這則寓言講述的是一位已經年近九十歲的愚公和他的家人,住在太行山和王屋山兩個山的後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十分不方便,就連打水,都要翻過山才有水源。為了使生活條件更加便利,愚公一家決定在這兩山之間,開闢一條道路。
愚公的鄰居智叟看到了愚公一家這樣的舉動之後,感覺愚公特別的自不量力,譏笑說愚公這個想法至死也不會成功。愚公面對這樣的嘲諷便說出了上面那句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一直流傳下來。而愚公的子孫們也滿口答應父親的遺願,真的一代一代把移山的工作繼續做了下去。
移山的舉動到底正確與否
這個寓言故事廣為流傳之後,關於愚公到底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一直成為了大眾爭論的一個焦點。直到現在不少辯論賽的辯題還會圍繞著愚公移山的問題。
故事的結局是,天上的玉帝和王母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便派來了誇娥氏的兩個孩子,將這兩座大山搬走了。所以愚公到底是真的「愚」還是「大智若愚」,值得我們深思。
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關於愚公移山的質疑的聲音一直都沒有消除。2017年,南開大學舉辦了一個活動,邀請到了著名詩人席慕蓉,在演講的過程中,席慕蓉突然跑題問到在場的學生,在現在的語文教材中是否有這一則寓言故事,當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席慕蓉表示震驚並反對。
從現在的角度來講,席慕蓉反對將愚公移山納入到我們教材的課本中,這一觀點來自於我們當代的熱點話題,就是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關於這點,席慕蓉的回答是: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被貪婪所佔據,那麼文明最後的歸宿便是非常可怕的。對於生態環境來說,我們現在過度開採煤礦就是對地球的不退讓。
席慕蓉認為,愚公的想法過於偏執,因為愚公僅僅因為門前有兩座大山,就一定要移走。即使自己去世之後,也要讓自己的子子孫孫完成自己的遺願。對於我們現在生活的生態文明來說,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們對地球的退後和讓步意識,才能夠真正的做到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可持續性發展。
而當網友聽到席慕蓉這個觀點之後,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對的觀點。畢竟關於文學難免會被人爭論。自古以來,無論是文章還是文人都有「文無第一」這個說法。
結語
直到現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依然還在我們的課本之中,關於這個故事到底適不適合孩子去學習閱讀,還要從很多方面去考慮和權衡。
但我們要學習的是故事裡的愚公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也要有愚公這種面對困難的勇氣。
本文由史書雲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