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才(右一)接待德國客人武爾夫
麥琪總部
麥琪門店內景
邀請國際糕點師前來製作
麥琪蛋糕
□本報記者袁芳
山東麥琪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將企業發展和扶貧工作結合,提出 「一家門店助一個貧困戶」的目標。 「讓麥琪的愛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是麥琪的心願。下一步,麥琪將積極貫徹協同發展戰略,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繼續將企業做大做強,把直營店開到北京、天津,開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國際品牌。
「做企業就像蓋樓房,只有打好基礎,把產品做精、做實,企業才能做穩、做久。只有用匠心精神不斷發展,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3月12日,山東麥琪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秀才談到企業發展時動情地說。
作為一家烘焙企業,「麥琪蛋糕」幾乎是一夜成名:成立僅3個月就在齊魯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山東省第一家掛牌的烘焙企業;成立5年時間從一個只有數十名員工的小門店發展成擁有員工1000餘名、直營店達70餘家的現代化食品連鎖企業。企業得以快速發展,與孫秀才先進的經營理念、踏實的做事風格密不可分。
用好品質成就品牌「做食品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做出來的美食讓品嘗者心生感動。這樣的食物不僅外觀好看,也很好吃,讓人吃了之後難以忘掉。要達到此種境界,沒有一顆匠心是萬萬不能的。 」孫秀才說,「我們做食品,首要的底線是安全和健康,所以我們選用好的食材。其次,要追求好吃,所以我們強調匠心精神。 」
企業成立5年來,麥琪所有的原材料都選用有機產品,嚴把原材料質量關,並且堅持所有產品不過夜,只出售12小時內的現烤蛋糕、麵包。公司建立了食品可追溯系統,讓消費者更放心。
去年,公司花重金從臺灣請來了高級烘焙師傅,在提升麥琪產品品質的同時,通過老師傅給員工分享一些百年老店如何做好產品、以口碑吸引回頭客的故事,讓員工體會到心懷匠心方能做出好食品。
在麥琪的烘焙間,每位師傅在製作蛋糕、麵包之前,都要將設備清洗乾淨,達到煥然一新的程度;為了做好蛋糕,在原材料不夠、不好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不做;做出來的食品無論外型還是口感,只要達不到標準,就堅決不上貨架……他們將自己所有的心思全部傾注到製作食品上,這就是麥琪一直強調的匠心精神。也正因如此,麥琪直營店口碑一直很好,顧客絡繹不絕。
為食品注入文化如今,烘焙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有的蛋糕店打價格戰,有的用高級裝潢、產品包裝吸引人。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孫秀才有自己的戰略。「越同質化,競爭越激烈。 」孫秀才說,「我們追求個性化,賦予食品文化,讓更多的消費者認同。 」去年年底,麥琪新推出了苜蓿系列蛋糕。苜蓿是鹼性食品,可以滿足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要求;苜蓿的口感好,柔軟鮮嫩,清口解膩,能滿足人們對新鮮口味的需求。針對市場需求,麥琪還將推出酸甜苦鹹4種口味的蛋糕,代表不同的心情。「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當下的心情選擇不同口味的蛋糕。 」孫秀才說。
麥琪從香港聘請來高端甜品設計師,這些設計師以80後、90後為主,他們根據年輕人喜愛的流行題材設計麵包、蛋糕。「私人訂製是下一步流行的趨勢,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指定自己喜歡的顏色、口味、造型等。這種私人訂製讓蛋糕變成一種記憶、一種懷念、一種感覺,是無論你什麼時候回想起來,都能感受到甜美的味道。 」孫秀才說。
打造慈善公益的企業文化孫秀才在做企業的同時,還熱衷於慈善公益事業。他認為,企業要實現長足發展,必須注重文化建設。「『做人要有道德底線,做事要有契約精神』,這是麥琪的規矩。 」為此,孫秀才在公司設立了國學講堂,每周一講「孝親尊師」的理念,向社會傳遞向上和向善的文化理念。
他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用愛心回報社會。他將企業發展和扶貧工作結合,提出「一家門店助一個貧困戶」的目標,力爭幫助500名至1000名貧困群眾脫貧。「『讓麥琪的愛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是麥琪的心願。下一步,麥琪將積極參與協同發展與『一帶一路』,繼續將企業做大做強,爭取把直營店開到北京、天津,開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孫秀才信心滿懷地說,「我還計劃打造一個以烘焙為切入點,把早餐工程、中西幼兒教育、吃住行等融為一體的智能家居生態圈,在國外運作上市,將麥琪打造成國際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