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關鋪潮":有人年入百萬 有人9個檔口關至2個

2020-12-20 網易財經

(原標題:深圳華強北關鋪潮調查:有人年入百萬,有人9個檔口關至2個……)

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深圳華強北長期以來被譽為「中國電子第一街」。但是這幾年,關於華強北風光不再的報導持續見於報端,華強北到底怎麼了?網上流傳的「空鋪潮」是否屬實?手機通信產業轉型、電商衝擊、高租金的影響有多大?曾經在這裡紮根的商戶和創業者,又是如何看待今天的華強北變局……帶著這些疑問,證券時報記者多次走進華強北,調查華強北店鋪檔口和寫字樓出租情況,與商戶進行深度交流,走訪政府人員及專業人士,調查華強北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的華強北。

年入百萬的吳老闆:賺錢全靠轉的快▲▲▲

手機佔據了華強北市場的大多數鋪位。華南路飛揚時代大廈,是華強北月租金最貴的地方,1-4樓是通訊市場,每層定位不一樣,而4樓的租金又是這個大廈裡最高的,這一層專售蘋果手機,從香港拿貨過來賣,利潤高,傳聞中這層樓的老闆個個身價千萬起。「外面傳得太離譜了,哪有這麼多千萬,我就認識四樓有幾十萬資產的,哈哈。」吳老闆大笑著說。


(飛揚時代大廈四樓,人頭攢動 唐維/攝)

2013年,吳老闆結束了老家的MP3、MP4生意,來到深圳華強北,從學徒做起,修蘋果手機。「那時候一個月能賺1萬多吧,要修的機器多得很,想賺多少完全取決於你想修多少,修得多就賺得多,修到凌晨三四點也是常有的事。很累。」吳老闆回憶道。

修了兩三年後,身體報警了,腰椎盤突出問題很嚴重,不能久坐,手機維修的事不能做了,再加上老婆孩子過來了,一萬多的收入在深圳根本不夠花,在市場混久了,也認識了一些人。吳老闆開始嘗試做蘋果手機生意,也就是去香港拿二手手機,過來到深圳賣。「第一單就賺了四萬多塊錢,可把我樂的。」但第二單「統貨」看走眼了(小編註:所謂統貨,就是在一個偌大的工業廠房內,遍地都是一排排黃色的紙皮箱,箱子裡面滿滿的都是iPhone手機,看誰給的價錢高,這一箱子貨就歸誰。如果拿的那一箱貨成色不好,就會虧。),接下來又陸續虧了三四批貨,當時他總共就只有20來萬的本金,虧到所剩無幾了,「那時候心裡很絕望,只想回老家,快點離開深圳,再也不要來了。」吳老闆最後還是決定扛下來,通過信用卡騰移資金,終於又賺回了本金20萬。

2016年,吳老闆將檔口開到了華南路飛揚時代大廈4樓,租金最高,人氣最旺,「就是這同一個櫃檯,租金有過3000元/月,最高到過18500元/月,現在是9000元/月,半年籤一次合同,生意好就漲價,檔口空得多了就降價。反正每次籤約租金都不一樣。」一平方左右的玻璃櫃檯,位置好的曾被炒到三、四萬一個月,轉讓費達到150萬,後來市場進行了控價,規定每個月租金不準超過1萬3,炒作才有所降溫。

今年是吳老闆做水貨手機的第四年,他總結前三年,收入每年都在增長,現在「統貨」基本不會看走眼。2018年賺到了百萬元左右。回憶到華強北這六年,買了房(惠州),買了車(寶馬),生了二胎,大兒子在深圳上學,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華強北客流減少?這個我沒有明顯感覺。生意不好做?我覺得一個行業做到一定階段,尤其是電子行業日新月異,肯定會發生變化,就看你能不能跟上這種變化,跟不上就不好做,跟得上就好做。」吳老闆說道。

感嘆越來越難的周老闆:二手手機生意做了18年▲▲▲

六年之前,周老闆的店也開在飛揚時代大廈4樓。「那時飛揚市場做得還比較雜,我們4樓也租過,3樓也租過,人氣好了以後,就把我們做二手機的都趕到愛華市場來了,因為都是通天地集團的市場,我們做久了反正都是做老客戶的生意,在哪個市場無所謂。」全國的二手手機在華強北集聚,又從華強北賣出全國各地,因為這裡有著二手機產業鏈一條龍服務,逐漸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二手手機生產和集散地。

(愛華市場裡掛滿「打擊盜搶銷贓」的標語 唐維/攝)

一棟毫不起眼的民房,底下是汙水橫流的菜市場,菜市場樓上是二層商鋪,再往上是居民樓。爬上油膩的樓梯,斑駁的牆面上布滿了各種痕跡,來到樓上,眼前的一切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喧嚷的人群,熱鬧勝過早高峰的菜市場,這裡是華強北二手手機的重要市場——愛華市場。周老闆的檔口,就在二樓。說是檔口,其實就是一個70公分長的玻璃櫃,佔地1平米,租金每月3000多元。「這層樓不知有多少千萬富翁呢,你看看這工作環境,我們一年350天在這裡,市場的人大多是草根出身,我們根本不需要高大上的環境,不需要政府進行這規劃那規劃的,只要有錢賺。」

「過完年剛上來,每天出貨1000多臺,連續幾天,老婆還在家裡沒過來,可把我忙死了。」周老闆回憶起2004年春節後市場交易高漲的時候,語氣中仍透露出興奮。

周老闆2001年高中畢業後就來到華強北從事二手手機生意,在這個簡陋的玻璃櫃旁邊,他坐了已有18年,見證了華強北的興衰迭起。在老家的省會城市買下了兩套房,在深圳也買房買車,還生了3個孩子。

他印象中,生意最好的時候是2003年、2004年,每天能賣好幾百臺,而且有相當比例的二手手機是賣給了老外,耳濡目染下來,他們夫妻倆也都學會了簡單的英語交流。什麼時候覺得生意在變差呢?周老闆想了一下,「大概是2012年開始吧!」

他分析,生意變差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手機品種變少了,大浪淘沙,絕大部分山寨機已絕跡於市場,只留下大品牌,大品牌手機價格貴,質量好,人們換手機的需求沒有那麼頻繁。另一個是市場的規範行為,打擊翻新機、山寨機,規範貨源,大家生意就不那麼好做了。

周老闆告訴記者,2017年下半年有一段時間,整個市場很少有檔口做生意,大家都關檔了,就是因為監管部門天天來查,看貨是不是來路不正,一有問題就收貨抓人,大家索性就都關門了。周老闆也被抓過,雖然後來發現是抓錯了,人很快被放了出來,但是因為拿不出正規的進貨發票,20多萬的貨還是被扣壓了,要求等案件調查清楚之後再還給他。最後幾經周折,把貨拿回來了,但是基本沒啥價值了,一是損壞了一些,另外一個因為電子產品價格折價特別快,現在1000塊的貨,半年以後可能就值四五百塊。

現在市場上基本上沒有外國人來拿貨了,都是一些熟客,下家不問上家的拿貨渠道,上家也不打聽下家的銷售渠道,維繫他們之間關係的僅僅是「錢」而已,這是建立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上唯一的紐帶。

「現在?平均下來每天賣個幾十臺吧,也就掙個吃飯的錢。」他表示,現在的收入,不及以前的50%。被問到是否考慮轉行時,周老闆嘆道,「我倒是想轉行啊,可近二十年光賣二手手機了,其他行當也不了解啊。我們市場也有一些人改行退出了,但過一段時間在其他行業裡虧了錢又來賣手機了。」其實,周老闆已經把內地的兩套房掛出去了,準備大幹一把,他認為,二手手機不是非標品,兩個交易的個人,對於手機新舊成色的定義不一樣,所以目前很難完全被網際網路代替,二手機交易市場並不會衰落。

檔口9變2的黃老闆:產業、封街、電商多輪衝擊▲▲▲

2000年賽格廣場裙樓投入使用,一至八層匯聚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知名品牌電子元器件,電腦整機及配件,以及通信、家電、視聽類電子產品。同年,黃老闆在賽格廣場開下第一間店,主要銷售相機和配件。2008年至2010年期間,相機處在銷售的高峰期,黃老闆在賽格廣場租下9個檔口。

公開資料顯示,鼎盛時期,華強北電子專業市場多達36家,經營商戶26252戶,年銷售額實現3000億元,是全國經營商戶最多、產品最全、銷售額最高的電子商業街區。

「2008至2010年,相機處在銷售的高峰期,一個月最高的營業額是1000多萬,現在一年都收不到1000多萬,那時候,忙到五六點鐘才吃中午飯,晚上經常忙到八九點。」黃老闆表示。

華強北開始面臨多方面的挑戰,首先是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隨著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迅速發展,電子產品交易逐漸向線上轉移,各電商平臺為搶佔市場不斷進行網上促銷,華強北實體店銷量下降,部分華強北的商家開始轉移到線上銷售產品,將店鋪從華強北搬至其他地方。

為應對電商對華強北電子元器件市場帶來的影響,華強集團著手打造華強電子網,2015年,華強電子網電商企業註冊電子企業用戶超過150萬家,網站月訪問量超過3000萬次,2015年華強電子網撮合交易額達到360億元。

其次,手機從功能機進入智能機時代後,華為、OV(OPPO、VIVO)、小米等國產手機迅速發展,手機價格大幅下降,山寨手機市場縮小,華強北商家靠倒買倒賣山寨機的利潤大幅度下滑。同時,為加大保護專利和智慧財產權力度,政府出手嚴厲打擊華強北的山寨和水貨市場,大量依靠販賣山寨和水貨手機為生的商販被迫搬離了華強北。

2013年也是華強北人流急轉下降的重要時間節點,受修建地鐵影響,華強北開始對主要幹道進行長達4年的封路,人流量驟降,大量商家生意受影響被迫搬離華強北。

雲創智谷運營招商總監李元政認為,華強北修地鐵封路是人流量逐漸減少的原因之一,而電子商務的興起則加速了華強北實體電子交易的沒落。

2017年,地鐵開通也未能挽救華強北的衰落之勢。「修地鐵期間對客流量確實有所影響,人都現在都不來買東西了,不知道為什麼,就包括賣筆記本的,往年都是排著隊買單,現在也是非常冷清。」黃老闆說。如今,黃老闆的9個相機檔口,只剩下兩下,「計劃今年再關掉一個。」

但顯然把所有原因都歸結於地鐵封路也不客觀。「以手機市場為例,華強北是出名的翻版機研發中心,隨著智能機技術不斷進步,模仿難度變大,很多模仿出來的機子達不到要求,同時,政府對加大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仿冒的代價太大,華強北仿冒機子變少了,華強北的企業有一個淘汰的過程,很多產業鏈在華強北也沒有了生命力。」華強北商會會長黃建躍說。

「空鋪潮」真相如何?租金沒漲,需求消失了▲▲▲

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中心,曾經的華強北「一鋪難求」,各大商城人滿為患,甚至有鋪位售價突破30萬元每平方米,有人靠著投資鋪位發家致富。

「華強北做小櫃檯的人,以前拿到櫃檯的很多都發了財。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櫃檯價格下跌,一手的都沒虧,但是,炒櫃檯的人就虧了。」黃建躍說。

而近年來,華強北「空鋪潮」屢見不鮮。記者從深圳華強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據信用評級報告中發現,華強集團的電子世界門店多集中在華強北市場,深圳一店共有鋪位3757個,2015年出租率達到95%,後逐年下降,2017年降到89%,2018年的1月至9月有所回升,為92%。深圳二店的鋪位數量為1729個,2018年1至9月出租率為87%。

華強北「空鋪潮」的現象在2012年便已存在,在走訪中,記者明顯感覺到轉型和降價已成為華強北各大商場的主旋律,人流量不斷向少數商城集中,商鋪則從高層向低層搬遷,越往上人流量越少,空置的檔口越多。大量數碼商城同類競爭,在出租率不斷下降,租金不斷下調的壓力下,為應對空鋪帶來的壓力,部分商城開始謀求向商貿轉型,引進美容、服裝等其他產業。



(曼哈數碼廣場A座正進行轉型待租 王明弘/攝)

記者看到,曼哈數碼廣場A座內行人稀少,大多數商鋪已經關門,僅有少數未到期的商家在營業。據了解,曼哈數碼廣場經營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是深圳「老字號」大型正品行貨手機交易中心、手機通訊配件批發中心、智慧型手機維修中心。然而,當記者以做手機生意為由向招商經理洽談時,對方表示,A座近期要做產業轉型,已不再對外出租。在詢問轉型做什麼行業時,對方表示不清楚,還在等公司的通知。

與曼哈僅一路之隔的現代之窗商業廣場則顯得十分蕭條,一樓二樓則有很多商鋪待租,租金價格相比其他商場要低。

同樣面臨轉型壓力的的還有遠望商城,沿著振中二路往南走約50米,可見遠望商城二期一樓和二樓改成了化妝品區,負責該區域的招商經理表示,這一區域自從2018年年底開始就不對電子產品商家出租了,原電子產品商鋪到期後概不續租。

在遠望數碼,某商鋪老闆透露,新入駐的商家除了租金,還需交價格不等的進場費。該老闆向記者介紹了一間待轉租的商鋪,面積15.7平方米,月租金15700元,原老闆剛租的時候交了12萬的進場費,現在個人急轉可免去入場費。

遠望數碼的樓層經理則向記者表示,近期所有新入駐的商家可以免去入場費,外加免去第一個月的租金,現在市場競爭壓力大,所有的報價都已經打過折扣。

走訪賽格廣場,記者發現大多數商鋪都已對外出租,但是流動率非常高。在賽格廣場6樓,一個幾平方米的小檔口分割成兩塊,由於業務減少,為分攤成本壓力,業主正將另外一半出租。

賽格廣場樓層負責人吳經理表示,近幾年租金不斷在下調,每次下調5%。以黃老闆在4樓的商鋪每月為13000元,2008年時則需要23000元。黃老闆表示,受華強北修地鐵的影響,賽格廣場當時租金每年降5%,3年總共降了15%。

「我們對面的鋪位2017年空了半年,換成了聯想,又換成了做高端數碼相框的,做不到三個月,每個月都虧損,又換了一家做礦機的,數字貨幣跌得厲害,賣礦機的也退租了。如今賽格電子市場流動散客較少,多數商鋪以批發老客戶為主,如果入駐之前沒有固定客源,前期經營會很有較大壓力。像我這樣的老商鋪,我認識的,可能就只找得到個五六家。」黃老闆說。

政府比商家還急力推創新創業街區▲▲▲

在因為修地鐵而封路的四年裡,華強北空鋪率最高的時候達到了80%。2017年初封路解除後,華強北的空鋪率情況好轉,可作為全國最大的手機批發市場,華強北手機市場的衰落是大勢所趨。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作為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地,華強北電子元器件交易市場優勢仍存。如今,華強北正希望憑藉其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成為全球創客與高新科技產業天堂。

2017年10月,福田區委區政府出臺了《華強北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計劃3年內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開展「十大行動」,從產業空間、業態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全方位扶持華強北創新發展,提升華強北商圈綜合競爭力,創造華強北新的活力與繁榮。

2018年2月8日,福田區政府發布《華強上步片區產業空間共給側改革專項政策》。通過改造、租賃、合作等方式整合片區物業,通過政府扶持降低空間成本,通過空間統籌聚集創新要素,通過創新發展引領轉型升級,將華強上步片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街區。

在政府的扶持下,越來越多面向科技領域的創客空間在華強北創立,規模大小不等,雲創智谷位於賽格科技園2棟,其運營招商總監李元政向記者介紹,深圳雲創智谷2018年開始啟用,定位打造成「人工智慧城市創新中心」,已建設完成園區面積7824平米,入駐企業46家,實現了100%入駐。

「我們三樓以前是一個美食城,倒閉了一年多沒開業,我們投資了600多萬元重新改造成了創客空間,政府給予了租金、裝修空間費用等扶持政策。」李元政介紹。

某入駐企業老闆向記者表示,他基本走訪過華強北所有的商業寫字樓,價格在100元至120元每平米,雲創智谷價格是80元,比較划算。「而且騰訊創業的起點就在我們樓上,這是福地啊!」

李元政認為,華強北應積極發揮電子產業元器件集散的優勢,結合科技創新,配合政府的長期扶持政策孵化企業成長。「華強北的優勢在於,開發一個電子產品,在華強北電子世界所有電子元件都可以買得到,並一站式把樣品做出來。華強北利用作為電子元器件集散地的優勢,孵化和電子產業有關的創客、創業型企業,接到了產品創意或國際市場的訂單,很容易就能把產品做出來,再銷售到國際市場去。」

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創客空間都為入駐企業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設施,如會議室、展廳,休息區等。這些接受了政府補貼的創客空間對入駐企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規定入駐的企業名字必須帶有「科技」兩字。但是,也存在企業原本不符合創客空間的入駐條件,僅僅更換公司名稱,加入「科技」兩字即入駐的情況。在記者採訪的幾家創業企業中,他們的採購產業鏈並不在華強北,也就是說,他們並非是為享受華強北電子元器件集散地的優勢而來。在某創客空間入駐的大廈,記者與大廈管理人員攀談時,其將創客空間理解為二房東,就是投資公司通過相關手段拿到低價房源,再將其分租出去。

華強北某業內資深人士則認為創客很難為華強北帶來活力,華強北是個商業區,雖然現在創客在華強北的辦公室成本降低了,但是面臨其他各種各樣的高成本。對於不用在華強北採購元器件的創客來說,可以到成本低,生活條件好的地方創業。另外,創客不會為華強北帶來客流量,不能為華強北帶來更多的商業氣氛,也很難為政府創造更多的稅收。

他認為,目前華強北的業態不豐富,電子行業慢慢的萎縮,新的業態又沒有更新進來,沒有打造成各個商戶之間的聯通,裡面有一個最大的原因不是政府不想做,也不是企業沒有意願去這樣做,主要是步行街裡面的房屋的產權非常複雜。大多數都是國企的物業,國企可以自己經營,經營好壞對他們來說壓力不大。另外,出租的時候對品牌的要求不要,只講究誰出的租金高,不同的物業之間他們很難統一。

黃建躍則認為,修地鐵長期來看對華強北是利好,地鐵開通後人流量增加了,當時封路只是一個暫時的陣痛。華強北應該要以低租金吸引商家入駐,讓商家實現盈利。降低租金後,有選擇的引進好的品牌和企業,由政府來溝通協調和補貼扶持,以低價位吸引全國好的零售品牌入駐華強北。

「重新打造一個華強北,不能用老的概念來打造。除了保持是電子一條街以外,還應該引進別的知名品牌。」黃建躍說。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深圳華強北關鋪潮調查:有人年入百萬,有人9個檔口關至2個……
    曾經在這裡紮根的商戶和創業者,又是如何看待今天的華強北變局……帶著這些疑問,證券時報記者多次走進華強北,調查華強北店鋪檔口和寫字樓出租情況,與商戶進行深度交流,走訪政府人員及專業人士,調查華強北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的華強北。年入百萬的吳老闆:賺錢全靠轉得快手機佔據了華強北市場的大多數鋪位。
  • 華強北美妝集體關門!從百萬入場費,到一夜空城……
    進入商場內,滿是緊閉大門的檔口。透過玻璃窗,看見店內散亂的包裝袋和零星的貨品,足以想像到店主離開時的倉促。櫥窗上殘留著相關責任書契約、以及100%正品,假一罰十的聲明。1、2樓幾乎都是關門的化妝品店,偶爾有檔口開門,也只是在算帳清點。和工作人員以及僅剩的店主交流後,我們聽到了以下幾種聲音。「沒人的,你們逛完趕緊走吧。」
  • 華強北「美妝聖地」明通商城集體關店,傳檔口涉走私大案
    1月5日下午5時,以往每天勤勤懇懇「曬貨」的華強北明通數碼商城(下稱「明通」)檔口老闆李明(化名)突然發朋友圈稱,「由於特殊原因,本店今天無法接單發貨」。2020年12月28日,據央視財經報導,深圳海關緝私部聯合當地警方,在華強北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達6億的跨境電商平臺走私案,行動查獲大批涉嫌走私進口的化妝品、護膚品,抓獲犯罪嫌疑人36名,打掉走私團夥4個。央視財經稱,在此次打擊走私案中,華強北商圈的明通、曼哈等商場的多家美妝檔口受到查緝。時代財經試圖聯繫深圳海關和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但電話未能接通。
  • 鐵打的擺攤,回不去的華強北
    年,華強公司也決定將幾棟廠房改建成華強電子世界,規模4萬平方米,是華強北營業面積最大的電子市場。 據一些早期商人回憶:「當年華強電子世界正式招商的那幾天,商鋪登記處的窗口外排起了500米的隊伍,有人看正常排隊拿不到鋪位,就出高價收購二手鋪位,開始出現了炒作鋪位的現象。」當年甚至有人不在華強北開鋪,單靠倒賣鋪位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 時代前沿華強北,為何轉型賣美妝?
    入場費需一次性繳納,2年合約到期後如商家續約則享有優先續約權,無需再交納入場費。曼哈B座的一、二層也已改造成進口美妝區。曼哈對面的女人世界在今年完成改造,從女性服飾外貿城轉型為美妝城。而最早完成轉型的明通市場,A座的檔口月租金已經炒到了5萬以上,轉讓費高達百萬,但即便如此,也是一鋪難求。
  • 這4個「生意」:門檻不高,卻「悶聲發財」,有人年入百萬
    然而大家都知道,最近兩年生意不少做,很多行業都遭遇了「關店潮」、「倒閉潮」;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伊始又碰到了罕見的「黑天鵝事件」,生意人的日子恐怕更不好過了。不過市場上總有一些生意,看似不起眼,收入卻相當驚人——下面4個生意,門檻雖然不高,卻經常跟能夠「悶聲發財」,有人甚至年入百萬。
  • 華強北美妝是正品嗎?全面分析,乾貨必看!
    ,但是也有很多消費者認為平臺有售假現象,佔有率不高這樣看來,首先專櫃和免稅的價格相差其實已經很大了,不會有人認為免稅店的是假貨吧?據我所知,目前明通A座的一個十平方的檔口,入駐市場的轉讓費達百萬以上,月租兩萬左右,加上需要屯的貨物,開設一個美妝檔口保守估計要兩百萬以上(不要吃驚,這是深圳市中心,寸土寸金)。
  • 華強北「再無」礦機生意:暴利歲月已去,大批經銷商離場
    中國算力的創始人、6 年老礦工三金估計,這次震蕩已讓百萬臺礦機直接停擺。去年 11 月底之後,隨著新一輪的幣價上揚,挖礦收益增加,新加入的網絡算力節節攀升。數據顯示,比特幣網絡算力從彼時的 9600 PH/s上升至今年 10 月初的 53300 PH/s。
  • 揭秘華強北的美妝生意:價格不及專櫃三分之一,靠微商代購年入過億
    揭秘華強北的美妝生意:價格不及專櫃三分之一,靠微商代購年入過億 2020-10-14 18:03
  • 華強北的二手手機財富傳說:三尺櫃檯走出50個億萬富翁
    去年9月13日,蘋果新品發布會後一天,三哥判斷,二手iPhone X會火。這天他早早地來到市場,在大量買家湧入前,不動聲色地把各個檔口的iPhone X搜羅了一遍。果然,等到下午兩三點,市場鼎沸時刻,iPhone X價格水漲船高,已是有價無市。
  • 深圳華強北轉型:從男人的數碼天堂,到女人的美妝海洋
    男人的數碼天堂,變成了美妝城「迪奧999口紅要20個,YSL小金條10個」、「雅詩蘭黛七代眼霜再拿5個」、「科顏氏白泥面膜給我15個,資生堂紅腰子要10個」……下午5點左右,華強北的明通化妝品市場二樓,一間位於電梯口的十幾平方米檔口,黑壓壓地擁著十幾名買家
  • 深圳華強北二手機的貓膩
    相信很多在深圳的兄弟一定知道深圳有華強北的一個區域,這裡主要的就是賣蘋果的產品,有了解過的人一定知道有很大的利潤,華強北背包客年入百萬是真的存在不過很少,但是做的稍微好的年五十是沒什麼問題的。下面的這個部分我就來說說賺錢的點在哪裡,首先就是手機的配件,一般拿到真機以後可以去工廠開模做出來然後組裝到一部可能進過水或者因為各種原因某個部件壞掉的手機上,這樣一部手機的成本直接可以減低500左右,當然這還算是良心商家了其他利益至高的也就不提了。
  • 華強北出事!美妝店連夜撤退 貨也搬空 店家懵了:十幾年來第一次見...
    商家、檔口老闆這兩天連夜撤退,昨天(5日)晚上大車小車地裝,把貨都運出去了。」   7日上午,仍有零星檔口商家在往外搬運部分貨物。上述工作人員表示,「這次市場嚴查,為了防止商家撤貨,電梯都封了一大半。」   華強北賣的是水貨還是假貨?
  • 華強北出事!美妝店連夜撤退,貨也搬空,店家懵了:十幾年來第一...
    商家、檔口老闆這兩天連夜撤退,昨天(5日)晚上大車小車地裝,把貨都運出去了。」 7日上午,仍有零星檔口商家在往外搬運部分貨物。上述工作人員表示,「這次市場嚴查,為了防止商家撤貨,電梯都封了一大半。」 華強北賣的是水貨還是假貨?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三個玉門關,這春風不度的是哪個?
    一、西漢玉門關西漢玉門關,又名「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城西北80公裡的戈壁灘上,現存遺址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為黃膠土夯築而成,面積為633平方米,西、北牆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
  • 華強北轉型化妝品淘金場:支持微商一件代發,強調正品但不提貨源
    2017年3月,明通數碼城瞄準化妝品內需市場,開始引入進口化妝品商家。去年9月,明通商業城在官網上公布了一條簡單的動態消息,「公司將明通數碼城轉型為化妝品市場」。「一米櫃」變「隔間」,明通數碼城也成為了華強北第一個開始轉型美妝產業的商場。從最開始只有一層售賣化妝品,到如今,整棟樓5層超過500個商鋪都在售賣化妝品。
  • 關曉彤,從「關大壯」到「關小瘦」,體重90斤,只用了2個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關曉彤因為本身肩膀比較寬,骨架比較大,前兩年又總是時不時發胖,所以一直有「關大壯」的稱呼。 但是,這兩年,這個稱呼已經很少有人再提起了,反倒有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稱呼關曉彤為「關小瘦」。
  • 華強北從賣手機向賣化妝品轉型:微商一件代發 強調正品卻不提貨源
    2017年3月,明通數碼城瞄準化妝品內需市場,開始引入進口化妝品商家。去年9月,明通商業城在官網上公布了一條簡單的動態消息,「公司將明通數碼城轉型為化妝品市場」。 「一米櫃」變「隔間」,明通數碼城也成為了華強北第一個開始轉型美妝產業的商場。從最開始只有一層售賣化妝品,到如今,整棟樓5層超過500個商鋪都在售賣化妝品。
  • 星巴克們的「快過期零食」,有人靠它年入百萬
    星巴克們的「快過期零食」,有人靠它年入百萬 2020-11-30 10:26
  • 深圳華強北不復當初輝煌 店面沒人要招商困難
    在華強北負責遠望二期的招商經理潘建東無奈地對第一財經記者說。華強北的今時已經不同往日。上世紀90年代,深圳電子商圈華強北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刻。這裡的商家,生意好的時候甚至日入百萬。這裡成為了許多年輕人南下淘金的第一站,在華強北擁有一家自己的店面是他們奮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