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套託馬斯繪本,是現有託馬斯小火車這個玩具作為整個產業鏈的帶頭人,所以孩子對託馬斯的形象接受起來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很多小朋友本身就很喜歡這個小火車。託馬斯系列中有一套十本都是跟時間管理能力相關的,它對應的是時間管理的諸多問題。我這裡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問題板塊兒都指向哪裡,比如說他有十個小主題,其中就是我要學會利用瑣碎的時間;我適當可以拒絕,通過拒絕節約時間;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學會哦分清輕重緩急等等,每一本兒都有一個它對應的主題,我現在想跟大家分享的這個主題,跟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特別關聯,就是學會分清輕重緩急。
在這本《堅決不做小拖拉》裡,託馬斯剛一出場,他就被安排了一個任務,這個任務是什麼呢?就是孩子們要舉辦一場化妝舞會,託馬斯被安排去給孩子們送太妃糖,因為孩子們要在這個化妝舞會上做這拔絲蘋果,多好吃的東西是不是?所以託馬斯德要在孩子們的化妝舞會開始之前就把太妃糖運過去。但是託馬斯在運太妃糖的過程中犯了一個毛病,什麼毛病啊?本來託馬斯接到這個糖的時間是很早的。因為在這個故事裡面,它都有時鐘顯示。
在這個繪本的畫面裡面,當託馬斯把太妃糖放到自己的車廂裡的時候,時鐘上顯示的是七點。可是把太妃糖運往化妝舞會現場的過程中,託馬斯就犯了毛病!他覺得時間還早,他還有特別想幹的事兒,他想幹什麼事兒呢?他想弄一個泡泡裝。因為他覺得孩子們都參加化妝舞會了,自己也該搞一個裝束啊,託馬斯能想到的這個新裝束是什麼呢?就是他想去給自己洗洗車,洗完車之後就很多泡泡兒殘留在他的車頭車尾上,就像是裝了一個泡泡裝飾的樣子,他覺得這樣打扮很漂亮。
這個其實就是託馬斯特別想幹的事情,可是他該幹的事情是儘快的把太妃糖給孩子們運過去,可是託馬斯在這二者的選擇之中,他向自己想做的事兒投降了。怎麼辦呢?他覺得那我想一想,我想先去換泡泡裝,於是他就先去洗車房弄了一個漂亮的泡泡裝晃晃悠悠出來了,但是泡泡裝的泡泡兒流到了託馬斯的眼睛上。託馬斯是一輛小火車啊,他要一直很專注地往前開,結果就因為這個泡泡流到眼睛上,啪的一聲,託馬斯不小心就把別的小火車給撞了,這一下子就花費了很多時間。
但是即便如此,託馬斯還是沒有醒悟,他還是很拖沓,沒有趕緊去送太妃糖,這個事情排在他應該做的事情的時間表裡的第一位。他又在幹嘛呢?他路上經過飛機場,他就想,我要是把自己打扮成小飛機的樣子,要多漂亮啊!他想著想著,速度又放慢了,又是把他想做的事情排在了他該做的事情的前面。總是這樣任性是不是?但是這樣對時間任性往往就會受到時間小小的懲罰,因為時間如流水,它不停的往前走呢。
那麼託馬斯受到時間的小小的懲罰是什麼呢?就是他還在幻想自己變成小飛機多好的時候,時間來不及了,這時候他很著急。在繪本裡右上角的時鐘看一看出來,從最早他拿到太妃糖的7點,然後變成10點,然後就變成11點,可是孩子們的化妝舞會就要開始了,他的太妃糖還沒運到。託馬斯一看時間糟了,那怎麼辦呢?趕緊抄近道兒吧,因為按照常規的路線肯定是要遲到了。但是這條近道兒裡面全都是雜草、亂樹枝兒,很難走,所以託馬斯從這個近道抄過去之後,到了現場就差一點點就晚了。他的樣子狼狽極了,之前精心打扮的泡泡裝也全都沒了。
那這個繪本就正好兒闡釋了我們在今天的一開始跟大家分享時間管理技能。無論是對於時間管理能力很強的人,還是對於國外的時間管理課程裡面的時間管理技能,結合我們剛才的這個託馬斯《堅決不做小拖拉》繪本,大家就會發現裡頭有一根紅線把它們都串聯起來,就是一定要把該做的事情放到前面,把該做的事兒做完,你再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其實是綽綽有餘的;反過來,那你把想做的事兒放在前面,最後到了做該做的事情的時候就變得時間很緊,甚至於還會出現很多很狼狽的場景。
剛才跟大家分享的這個託馬斯繪本兒,大家可以在平時跟孩子一起聊個天兒、散個步的時候講給孩子聽,同時呢,可以問問孩子,託馬斯最後差點兒把太妃糖送晚了耽誤事兒的原因是什麼呀?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託馬斯搞錯了一個順序,他應該先做他該做的事兒,然後再做他想做的事兒。但託馬斯恰恰是搞反了。對不對?
那麼接下來,以這個繪本為原點,我們可以把它拓展到我們自己生活中,讓孩子們想一想,今天有哪些事兒是他應該做的?有哪些事兒是她想要做的,給這些事兒做一個列表兒。其實做這個列表兒對於國外的時間管理課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我把其中一張圖給大家發一下。
因為是國外的課程,所以這張表沒有翻譯過來。家長朋友也可以自己在家裡面把它翻譯一下。大家可以看到,左邊的是該做的事兒,它舉了個例子做作業;想做的事兒在右邊兒這一欄,它舉了個例子,去打籃球。那麼這張表兒呢,我們可以多列印幾份,做什麼呢?每一天讓孩子對他這一天要做的事情有一個排列。其實這個方法也是教孩子做時間的主人,而不是完全依賴家長的催促。
那們在今天剛開始時候就講過,如果我們經常催促孩子快點兒,孩子反而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其實孩子不應該做我們的奴隸,也不應該做快點兒的奴隸,更不應該做時間的奴隸,孩子應該是時間的主人。那麼如何讓孩子做時間的主人呢?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讓孩子去思考一個問題,明天有哪些事兒是你必須要做的!那為什麼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放在第二天早上嗎?這裡面也可以給大家推薦之前我認識的一個猶太阿姨,她住在上海,她跟我講了很多呢,關於猶太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其中有一個就是他們猶太人特別喜歡的,在黃昏之後開始做一天的反思,布局第二天的安排。
剛才講到這個猶太阿姨跟我介紹猶太的這個家庭教育方法,經常會把夜晚作為第二天的開始,所以我們不妨也借鑑一下這個猶太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我們今天睡覺之前,就把明天要做的事兒在腦海裡做一個列表,比如說我們可以跟孩子聊,明天你要做哪些事兒?引導孩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把明天想做的事兒一一的在腦海裡先列一遍。當然我們也可以幫孩子在我們剛才說的表裡面把事兒寫出來,孩子年齡再大一點兒可以讓他自己寫出來,注意,在把這些事兒寫出來的過程中就分成兩欄,一欄是想做的事兒,一欄是該做的事兒。
這兩欄事情一寫出來,就特別清晰啦,孩子就知道,我把該做的事兒都做完了,那麼剩下的時間都是我的,他會有一種感受,覺得我怎麼有這麼多時間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兒,這時候兒這個方法的好處就更凸顯了,什麼好處呢?我們在家裡面催促孩子要做該做的事兒,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因為孩子磨蹭,我們又催,結果時間都大量的消耗了,最後即使是把該做的事兒做完了,剩到給想做的事兒的時間也變得非常緊張,那孩子就會老覺得像沒吃飽飯一樣,就像沒過完癮一樣,總覺得剩給自己的時間特別的少,特別的不過癮。
那現在有了這個方法,把事情列為兩欄,該做的事兒,做完都先打挑,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孩子既做了時間的主人,同時最重要的一點他會覺得特別的快樂,特別的滿足,他會覺得時間怎麼多出來了。假設他原來給自己留下來玩兒的時間只有30分鐘,現在因為時間管理能力強了,把該做的事兒都先做完了,一下子能有了一個多小時,那他就會覺得兒我做的太棒了,而我們知道孩子只有自己內心覺得這事兒做的值,他才會有動力去做,所以我們說這能讓孩子提高時間管理的主動性。
未完待續,其它部分請閱讀《孩子沒有時間管理能力怎麼辦?(上)》、《孩子沒有時間管理能力怎麼辦?(下)》 。
寒門和貴子之間只差一個懂童書的好媽媽,
我們希望通過「童書育兒法」的推廣和實踐,
實現「打破階級固化,填平教育鴻溝、美育未來人生」的目標。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或給我一個贊,有什麼想告訴我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