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效率低,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是上策,分享我的方法

2020-08-28 小晗晗愛閱讀

01

很多小學生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

孩子寫個作業,一小時能完成的,拖拖拉拉得寫兩三個小時

每天放學後的時間,只是完成老師的作業都要幾個小時,根本沒時間課外閱讀

孩子做事毫無計劃,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不是忘了這個就是落了那個

明明感覺孩子的事情也沒那麼多,可總是搞的很忙,很累,還做不好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同樣的作業,同樣的學習,還能有那麼多時間去閱讀,去發展興趣愛好,去玩。可自己家的孩子成天看上去都在學習,寫作業,累的很,學習效果還不好?

昨天還有位媽媽找我諮詢,說是這個超長寒假成天看著孩子都快崩潰了。早上起床,刷牙,洗臉拖拖拉拉恨不得1個小時。吃完早飯練字,就一頁字帖,拖拖拉拉得1個小時。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並不多,可拖到現在都沒做完。心裡就想著玩玩玩,根本不想學習的事兒,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還有什麼任務沒完成。媽媽著急,只好陪著,吼著,逼著,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安排好提醒孩子去做。結果還惹得孩子各種煩,各種討厭。平日裡的學習,做事情也是這樣,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02

孩子拖拉磨蹭,效率低,沒計劃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天生壞毛病,而是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拖拉磨蹭,做事情浪費時間,做的太慢。可孩子並不覺得,他們不覺得自己做的慢,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自己有什麼問題。為什麼?

因為,他們對時間沒有概念;他們不知道還可以有更好的方法,讓自己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也沒人教過他們做事情要分輕重緩急;他們不知道事情很多的時候可以排列計劃,合理分配時間;他們也並未體會到時間管理可以給自己帶來好處,可以更快的完成作業,更多的時間去玩……

沒有掌握這樣的技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沒有體會到更好的方法會帶來的好處,當然不會有更好的行為。

所以,我們的吼叫和盯催總是沒用。因為孩子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他們不是不想快,不想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兒。而吼叫和盯催不是具體的方法,解決不了能力的問題。

孩子缺乏的是時間管理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去教會孩子管理時間、管理事件的方法,並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不斷的去提供練習的機會。當孩子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養成了好的習慣,不良的行為自然就會改善。

03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從小開始,從日常生活開始,分享3個具體的方法

1、藉助實物,從小就教孩子認識時間,建立時間的概念。

我們覺得孩子拖拉磨蹭的時候,總是會說,你怎麼做的這麼慢啊,不能快點嗎?都這么半天了,怎麼還沒弄完?都一個小時過了還沒寫完?我們以為孩子理解了,聽懂了,其實未必。

慢,快,半天了,1小時了,孩子可能根本就沒有理解這代表了什麼。在12歲之前,孩子們對事物的理解,對概念的理解更多的需要藉助實物來學習,很多抽象的詞彙他們是沒有概念的。要想教會孩子管理時間,先得讓孩子認識時間,理解時間,理解時間是不停的在走的,理解1個小時和半個小時是什麼概念,落實到具體的事情上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快慢。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利用鐘錶教孩子認識時間

(2)利用沙漏計時器,讓孩子清楚的看到時間的流逝。用不同時間的沙漏,讓孩子親眼看到1小時,半小時的差異

(3)可以給孩子閱讀一些時間管理方面的繪本故事、書籍。孩子們都比較喜歡故事,可以在故事中學習時間管理的方法,培養時間管理的意識。

2、計時沙漏用起來,天天用,經常用,讓沙漏變成孩子的朋友,變成孩子主動使用的計時工具。沙漏,就是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法寶。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家裡準備不同時間的沙漏,用於不同的事情。建議準備4個:60分鐘、45分鐘,30分鐘,15分鐘。用不同顏色的,方便孩子記住代表不同的時間。

(2)在日常生活中用沙漏記錄時間。比如說吃飯時,擺個30分鐘或者15分鐘的沙漏,告訴孩子這就是我們吃飯的時間。晚上睡前讀故事,約定好半小時,我們就用30分鐘的沙漏計時,告訴孩子沙漏漏完了,讀故事就結束。再比如說玩遊戲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等等都可以用沙漏來計時間。我們雙方約定好的時間到了,就要停止。

(3)在學習中用沙漏計時。我們大人肯定都有這樣的體會,意見事情如果沒有時間限制,我們就會很容易拖拉。但一開始就有時間的限制,效率就不一樣了。孩子也是這樣,當做一件事情有了明確的時間限制,而且他能夠看到時間在不停的過去,就會不自覺的有緊張感,就會加快速度。無形之中提高了效率。

所以,我們可以在孩子寫作業的事情上也用上沙漏。只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具體使用多長時間我們可以跟孩子溝通,而且寧願時間充足一點。比如說,按照正常的速度,不要耽擱,1個小時就能寫完,孩子一開始可能會擔心寫不完,多要點時間。沒關係,我們就按照孩子的意見,給他1個半小時。最後,往往會提前完成,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多出來,自己比要求的做的更好,會有各種好處。不僅在寫作業這事兒上得到了積極的反饋,而且體會到了管理時間、專注完成一件事的好處,會激勵他繼續保持高效的行為。

(4)堅持並善於總結、復盤。和孩子一起探討管理時間的意義,好處,以及發現的問題,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掌握方法,養成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所以,使用沙漏管理時間,可以變成日常。

同時,要善於復盤,及時引導。比如說,孩子用了沙漏,中間沒有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喝水,而是專注的完成了作業,比之前花費的時間都少。我們要及時的肯定。可以問他你覺得你今天為什麼寫的這麼快,作業還是跟之前一樣多啊。讓他把其中的原因說出來,其實就是總結分析的過程。同樣,如果做的不好,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的玩的時間,也要這樣引導,總結分析。

3、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計劃思維,和孩子一起做計劃;教會孩子做計劃,通過計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事件。

如果孩子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那是不需要計劃的。但事實上孩子每天有很多事需要做。放學後,要寫作業,要寫各種作業,還要預習,複習,還要上興趣班,還要閱讀,還要洗澡,還要玩,還要運動。事情很多,而時間有限,就需要我們合理的安排。如果事情很多,沒有計劃,沒有預先的安排,很容易亂,而且效率低下。

我們可以樣做:

(1)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和孩子一起做計劃,培養孩子的計劃思維,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計劃,以及提前安排的好處。比如說,和孩子一起做周末計劃。讓孩子把自己周末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列出來,然後我們引導,先做什麼在做什麼,做什麼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剛開始,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起去想最節省時間又不耽誤事情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假期計劃,出行計劃等等。這些都是很簡單,很容易做的事兒,但很有意義。

(2)計劃一定要有時間。如果我們做的是日計劃,那就是當日必要要完成的,也可以具體到上午要完成,下午要完成的,幾點鐘要完成的。如果我們做的是整個假期的計劃,那就是具體的日期。每件事情一定要有時間限制,否則計劃沒有意義。

(3)計劃要復盤,而且是及時復盤。孩子在執行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復盤的好處就是總結分析。好的行為繼續保持,遇到的問題找到後續改善的方法。這樣就會有不斷的進步,做的越來越好。

在《成功心理學》一書中這樣寫到:

拖延會對成功產生巨大影響,真正拉開優等生和差生之間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力,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效率,是拖延。

孩子越長大,年級越高,事情越多,越複雜,我們就會越發現高效的重要性,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但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最好的時間是小時候,是在童年,是在小學,是在幼兒園。所以,我們不要只會吼叫和盯催,更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去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

我是晗晗媽,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8歲男孩的媽媽,也是職場達人。歡迎關注@小晗晗愛閱讀,與你分享我的育兒故事,我的成長經歷,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優質父母,遇見更好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做事磨蹭拖拉,教會孩子「吃青蛙法則」,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其實想要改變孩子的磨蹭作風,家長可以通過「吃青蛙法則」來幫助孩子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徹底改變磨蹭的現象。王女士在當媽之前,總是不理解為什麼哥哥在管教兒子的時候大發雷霆,對孩子一點耐心也沒有。她時常勸哥哥教育孩子要溫柔一些,沒想到哥哥卻笑話她什麼也不懂,以後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 孩子磨蹭拖拉,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帶給我們3種混亂的家庭狀態!
    我在養育孩子和輔導學生的實踐中總結出一個經驗,我覺得解決孩子的磨蹭拖拉,需要教會孩子時間管理能力。因為孩子磨蹭拖拉,被動叫不動,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從小缺乏時間管理能力會給我們的孩子和家庭狀態帶來很多的問題。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效率?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地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會管理時間得孩子,不僅效率高,同時也解放了父母,而孩子天生不會管理時間,而是需要通過後天的培養和鍛鍊。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是每個父母必須要重視的。幫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首先則要幫助孩子認識時間,了解時間。
  • 「經驗分享」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怎麼辦
    「我家孩子做事各種拖拉,特別是放學回家寫作業,本來一個多小時能完成的作業,硬是拖到晚上10點才做完……」孩子做事特別是做作業磨蹭、拖拉,讓大部分爸媽都感到十分的頭疼,並且不斷的催促似乎也改不了孩子慢悠慢悠的狀態。孩子做事拖拉慢騰,原因可能有哪些?
  • 孩子做事不專注、拖拉?家長別頭疼,4招帶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孩子做事不專注,總是拖拉,孩子不明白問題在哪兒,家長也很辛苦。其實這種就是沒做好時間管理的表現。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會時間管理的孩子,不僅效率高,還解放了父母;不會時間管理的孩子,學習到深夜也徒勞。而孩子天生是不會時間管理的,都是靠後天培養的。那如何來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 讓孩子告別拖拉磨蹭,做好時間管理
    應該怎麼幫助孩子解決做事拖拉磨蹭的問題呢?怎麼做才能從根本上治好孩子的「拖延症」呢?10月16日,以《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為主題的專題講座,針對以上問題,為家長解讀孩子磨蹭拖拉背後的原因和對策,讓孩子學會做時間的朋友,從此告別磨蹭拖拉。
  • 面對拖拉磨蹭的孩子,可和孩子制定「慣例表」,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堂妹跟我說:"我家皮皮做事情總是很拖拉愛磨蹭,早上起床總是賴床不起,晚上睡覺又總不捨得睡。吃飯也不消停,吃飯前不肯放下手中的事,總得叫他很久,吃的時候也不認真吃,吃著吃著就玩起來碗筷,吃一頓飯得磨蹭好久。對此我頭疼了好久,也不知道怎麼改正他這個壞習慣。"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似乎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 父母必讀:孩子做事拖拉怎麼辦(七因七法助您解除煩憂)
    拖延症成因之二:家長自身也習慣拖延 在有些家庭,父母本身也有拖延習慣,甚至經常需要孩子催促:快點快點,我要遲到了。孩子小時候最大的學習能力是模仿,父母的表現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父母在時間管理上的無序,必然會導致孩子在時間管理上的無序,父母的拖延很容易會複製到孩子身上。
  • 孩子做事拖拉的根源是什麼?這幾招比催100遍還管用
    孩子老是做事磨磨蹭蹭,讓爸爸媽媽著急上火。拖拉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因為磨蹭,也就意味著效率低下,對時間的利用率很低。怎樣能夠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話題。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聰明父母不打不罵,3招讓孩子做事效率翻倍
    前幾天,我去學校接孩子,碰到了孩子同學萱萱的媽媽。萱萱媽媽跟我一陣吐槽:「可算是開學了,這段時間快被我家的「神獸」氣死了。」原來,萱萱是個做事拖拉、磨蹭的孩子。就比如寫作業,每次都會要拖到晚上10點以後,而且還邊寫邊玩,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這讓萱萱媽媽頭痛不已。「快點起床了!」「趕緊寫作業!」
  • 小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如何讓孩子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
    其實,這種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毛病,是很多孩子的常態,這主要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建立孩子的時間觀念?如何糾正孩子的磨蹭拖拉的毛病呢?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是家長必須首當其衝要做好的。
  • 孩子磨蹭、拖拉危害多,嘗試3個方法,輕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拖拉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這一毛病特別犯愁,特別是上了小學後,孩子的沒有時間觀念的缺點,顯現的明顯。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會越來越拖拉,嚴重會影響以後的發展。 一、孩子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有什麼影響
  • 做事拖拉孩子的前生今世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怎麼辦?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遇到。 其實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孩子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決定的。
  • 孩子做事拖拉?4招解決拖拉症
    一般來說,拖拉者並不是說不能完成工作,相反,拖拉者一般都會按時完成大多數的工作,但在最後時間完成工作的壓力會引發不必要的焦慮,並降低工作效率。那麼,對一些學生來說,導致愛拖拉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3、因學生身體能力不足,導致注意力轉移,從而做事拖拉學生身體能力不足,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我家12歲的小孩就是這樣,坐一兩分鐘,就會隨意走動,左顧右盼。需要動好一會才能安靜一回兒。導致這樣的原因一般是小孩的前庭不穩定,刺激不足,需要通過不停的運動來讓自己保持平衡。
  • 拯救做事拖拉、磨蹭娃,你該知道分年齡段時間管理方法
    其實,孩子之所以拖拉、磨蹭,大多是因為缺乏時間觀念。一旦到點就告訴孩子time up, 果斷離開。這樣既不讓孩子覺得突然, 也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4歲娃時間觀念的方法。千萬不要一口吃個胖子,或者一下子就期待孩子多有自我管理能力。
  • "催不動喊沒用",面對做事拖拉的孩子,父母要做出3個改變
    ①時間觀念不強有些孩子,並沒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比如當父母喊他們做某件事情時。孩子就認為,自己有很多時間可以做這件事情,先等一會再做。沒有考慮時間限制的孩子,在父母看來,就是做事情很拖拉。因為能力不足,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事時,他們會很猶豫;或者做事情時,因為能力限制,孩子要慢慢來,不能快速完成,就演變成拖拉的情況。
  • 孩子作業拖拉、效率低?「行為契約法」四個清單提升學習效率!
    有些家長會有這些疑問:孩子做作業很拖拉,效率比較低,該怎麼辦?而且做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坐不住,作業經常做不完。 孩子效率低,做作業拖拉,相信這是大多數家長的難題。
  •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提高學習效率,這期家長學堂有乾貨!
    如:父母做事經常拖拖拉拉,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結果不到最後一刻也不做。家長這種拖拉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變得沒有時間觀念,養成拖拉的習慣。,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在觀看西二小學的家長課堂《如何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
  • 孩子做事拖拉,自控力差?發展大腦眼窩前額皮質,提升孩子自控力
    孩子這種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行為在父母眼裡看來就是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的表現。,一定要注重對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協助孩子指定日常計劃的方式,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運動等日常活動,提升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聰今年十歲,活潑又開朗,在學校,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但是小聰媽媽卻和我抱怨說道:"我的孩子哪裡都好,就一點,做事太拖拉磨蹭了!"孩子變成拖拉大王,是多數父母頭疼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很多熊孩子讓父母陪寫作業到12點,當代父母表示"我太難了"!其實這是孩子沒有掌握好時間管理的方法,來了解一下吧!孩子為什麼磨蹭,你真的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