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古希臘習俗:作為西方之源的禮儀

2020-12-15 薇米筆記

社會習俗實際上是一種物質生活下的精神產品,主要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我們既要研究社會習俗的物質方面,也要研究精神方面。

古希臘的風俗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指古希臘的禮儀和習俗。也就是說,城邦和家族中需要遵循的一些規範事項,一般都是官方的約定。

二是風俗習慣。這些都是在古希臘地理環境影響下形成的習俗,主要表現在飲食、服飾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古希臘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對其社會習俗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希臘社會。

古希臘的服裝通常非常簡單大方,其實就是一塊長方形的布,沒有任何複雜的剪裁,布料掛在身上以不同的形式展現衣服的美。古希臘服裝屬於寬鬆型,如希頓、島春等,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服裝款式。

希頓是一種貼身穿著的衣服,我們現在通常稱之為內衣。在古希臘,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把希頓放在身上。當然,Heaton有不同的形式,Doria就是其中一種,這種款式一般是將布料向外摺疊,摺疊的部分基本等於從脖子到腰部的長度,然後將剩下的兩條短邊重新摺疊在一起,再將前面的部分用大頭針固定,剩下多餘的部分讓它自然垂下。

這種風格在古希臘的年輕人中很流行,因為這樣的設計有一種流動的美感,尤其是在人走路的時候更加突出。在長裙的搖曳下,展現出人體健美的形態,給人一種非常自然舒適的感覺。此外,為了活動方便,他們還會在剩下的布料旁邊系上一條腰帶作為裝飾。

然而,對於很多中老年人來說,它更像是另一種風格——愛奧尼亞。其實這種風格與多利安風格類似,但不同的是多利安風格的原材料是羊毛,而愛奧尼亞風格是亞麻材料。

與上一款相比,這種材質下的衣服更加懸垂,Doria款式基本上只有左右兩個固定點,而Ionian款式從肩部到袖口有幾個固定點。一般來說,喜歡穿離子衣服的人基本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他們追求優雅大方。像雅典等古希臘的許多國家一樣,神廟裡雕刻的服裝款式多是愛奧尼亞式的。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島春的風格,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鬥篷。希瑪純的製作材料根據不同季節選用,一般來說有亞麻和羊毛兩種。司馬純的穿衣方式可以根據不同人的不同喜好來設計。有的人比較保守,那麼可以用純色的身體將西瑪包裹住,有的喜歡展現自己健美的身材,可以選擇露出單肩或者只是簡單的披肩掛在肩上,在古希臘古典時期,就有很多市民追求衣服的設計感。

《希瑪》的結構雖然很簡單,但為了表現美,古希臘人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首先,纏繞衣服的形式非常多樣,為了展現身材,很多人會將特定部位包得很嚴實,以突出美感。現代有很多研究希臘風俗的學者對古希臘服飾的美學設計極為讚賞,他們認為在古典時代,古希臘人民能夠通過服飾設計來表達自由活潑的氣氛是非常明智的。其實,古希臘的這種服飾風格,與它的神話傳說緊密相連,在節奏和音韻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它們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更有生命力、有靈性的特徵。

除了服裝,早在幾千年前,古希臘人就開始追求美等裝飾。

為了追求美麗,希臘很多女性染髮。不僅如此,男女老少都留起了長發,然後用各種彩帶把頭髮紮起來,再用寶石加以裝飾。

除了髮型設計,古希臘人還製作了各種各樣的靴子,比較常見的有高、短兩種,而且靴子的顏色也各不相同。對於古希臘人來說,追求生活的美學設計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而更多的貴族女性開始學習化妝,這體現了古希臘的先進之處,也讓我們了解到它作為西方源頭的典型代表究竟領先在哪裡。

由於古希臘處於亞熱帶地區,氣候相對溫和,身體需要的脂肪較少。古希臘人的日常飲食習慣順應氣候,一般來說,古希臘人的三餐飲食比較簡單,吃點餅魚,還有一些蔬菜就足夠了,在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不是肉食,只有在一些特殊的節日才會吃肉。

在古希臘的飲食中,橄欖油是非常常見的。他們基本上什麼都放橄欖油。希臘人的飲食與我們今天的不同。我們一天吃三頓飯,而古希臘人一天吃兩頓。古希臘人比較喜歡飲酒,尤其喜歡葡萄酒,葡萄酒被古希臘人作為酒桌上的飲品,為了不因飲酒過量而影響日常生活,古希臘人在飲酒時,一般會通過加水來稀釋。

葡萄酒在古希臘的日常交往中也很常見,比如古希臘很多貴族都會舉辦酒會。蜂蜜在古希臘是一種比較豐富的生物,所以希臘人不僅釀酒,很多人還用蜂蜜釀酒。用蜂蜜釀製的酒味道特別甜,但不烈,所以蜂蜜酒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男女老少都能喝。

從古希臘人的飲食習慣來看,無論是吃還是喝,都表現出比較節儉的節制。

這是古希臘的優良傳統美德。在他們看來,過度暴飲暴食是一種詛咒。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學家都對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都認為吃喝是例行公事的事情,不能因為沉溺於酒食而耽誤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古希臘人在飲食上是很有規律的。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古希臘人的飲食和飲食習慣,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古希臘的飲食當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習俗,就是吃魚,這也和古希臘的地理位置有關。古希臘的很大一部分地區靠近海洋,這使得當地的市民開始開發海洋的食物資源,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古希臘的很多藝術品中看到。在古希臘的藝術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魚的圖案和捕魚、吃魚的場景。

古希臘的農業開始不斷發展,公民開始大規模開墾土地,森林不斷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古希臘的植被面積越來越少,平原只能種植一些穀物和豆類,即使山坡開採,也只能種植葡萄和橄欖。

於是,古希臘的畜牧業開始萎縮,雞鴨等肉類產品減少,魚類開始佔據主要地位。古希臘有專門的市場進行魚類交易,這也是古希臘等級文化中區分等級觀念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同等級的人在烹飪上也有很大的差異。

在古希臘,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然而,儘管這是古希臘的一種官方婚姻制度,但在許多貴族中仍然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納妾現象。此外,成年公民過單身生活被視為犯罪。在古希臘人的觀念中,等級制度非常嚴格,而結婚是為了傳給下一代,這也是古希臘人重視婚姻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古希臘的婚姻和現在有很多領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基本上就是我們所說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在娶女方進門之前,都需要準備一份彩禮,而女方家裡一般都會準備一份嫁妝。此外,在古希臘法律中,婚禮儀式非常重要,只要沒有正式的婚禮流程。婚姻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一般來說,男女雙方的父母會先定下婚期,婚禮會在女方家裡舉行,只有在所有這些儀式結束後才能算是正式結婚。在古希臘,已婚婦女必須被限制在家裡,如果外出,必須得到丈夫的批准,如果家裡來了客人,也不能和她們一起吃飯,因此她們在婚姻中的角色更像是生育的工具。

因為在古希臘,即使在民主制度下,也是父權社會。這與古希臘的經濟有很大關係,因為古希臘的經濟生產是由男性主導的。此外,丈夫可以隨意離婚,經濟由男性主導。

在古希臘的家庭關係中,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與古希臘的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古希臘人認為只有父母才能給家庭帶來繁榮。

在古希臘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人不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對待父母忤逆不恭,那麼他就會受到宙斯的懲罰。

對於不孝敬父母的人,古希臘人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處罰,不能擔任任何城邦職務。當雅典民主盛行時,法律規定有道德缺陷的人不能參加公民集會。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嚴格而明確的規定,古希臘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道德規範就顯得非常重要。

通過對上述古希臘習俗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嚮往。

這主要表現在古希臘的服飾上,再一個就是古希臘人更追求精神上的東西,比物質更注重內在,所以他們有日常飲食節制的習俗。古希臘人非常重視法律規範和道德約束,這當然不僅不會產生消極影響,反而會起到積極作用。

通過古希臘的風俗習慣這樣一個西方的源頭,我們可以直觀清晰地認識一個民族文化發展的初始階段,了解風俗習慣在民族發展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其實,對我們而言,習俗更多的是一種道德約束的形式,即使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大多數人普遍認可和接受,這是我們解讀古希臘傳統文化的一個密碼。

相關焦點

  • 歷史最讓人著迷|愛琴海才是古希臘的文明之源
    到希臘無非看古希臘的文明遺蹟和愛琴海風光。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
  • 西方音樂史之古希臘音樂
    一、古希臘文化概況1、古希臘是西方最早的文明古國:從第一個城邦建立到希臘被馬其頓侵佔(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4世紀)。1、伴隨著神的祭祀出現 (Music-muse、古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節慶 )2、伴隨著詩歌的出現(荷馬史詩《奧德賽》和《伊利亞特》;(Lyric)一詞與「Lyre」--裡拉 )3、伴隨著悲劇出現(tragedy――山羊之歌 ;三位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夫克勒斯與歐得庇裡斯、)
  • 同出一脈,卻又形態各異,先秦時期與古希臘時期的禮俗有何差別?
    引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從古至今,中國便是禮儀之邦,早在先秦時期,儒家就已經提出了以「禮」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此後歷經數千年的歲月洗禮,延綿至今。古希臘時期,西方各大文明誕生的重要時期,禮儀習俗作為道德倫理中的重要部分,在古希臘文明中佔據著無比尊貴的地位。由此可見,無論是東方的先秦時期,還是西方歷史上的古希臘時代,禮俗對於他們的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然而,不同的文化傳統、歷史環境總會孕育出別樣的禮儀習俗。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喜歡西方藝術的人,多少對希臘神話都有所了解。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希臘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是希臘神話。」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古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政治制度、文學、建築、科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古希臘人憑藉不出世的才幹締造了希臘奇蹟,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以邏輯變革、簡約和以求存作為基本規定等方式來重新認識和解釋西方哲學;由此;我們才能更加宏觀、更加整體、更加深刻的認識西方各個哲學家的思想因何而起、在解決什麼問題、是如何一脈延續下去,又是如何呈現為當前的樣態;
  • 西方文化之古希臘神話起源
    奧林匹斯山鑑於之前大家對上帝之死的熱情評論,我就再講講神學。為了弄清楚一件事,我的方法一是縱向地從歷史入手,弄清楚了來龍去脈也就不難理解了。就說古希臘神話吧,弄清楚古希臘神話的形成過程會幫助我們理解其他宗教。提起古希臘,神話和哲學是兩大要素。我們今天只說神話。古希臘神話我們肯定都不陌生,因為在今天歐美的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古希臘神話人物。比如,雅典娜、波塞冬、哈迪斯、阿波羅、宙斯等(我可不是從日本漫畫中知道的:),這些神都擁有強大的力量,堪稱戰神。他們是從哪來的呢?
  • 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閱讀
    每個國家的餐桌禮儀所講究的都各有不同,餐具的使用及擺放更是如此,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西方餐桌禮儀:餐具擺放,希望能幫到大家!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餐具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
  • 2019中考初三歷史上冊知識點西方文明之源
    初三歷史上冊知識點西方文明之源 1、伯利克裡改革: (1)時間、地點: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雅典 (2)措施(內容): ①伯利克裡擴大公民權利,很多公民擔任了政府公職;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
  • 西方文化背景賞析——古希臘語之字母篇
    視頻節選自網上一段由Kostas教授的古希臘語發音教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學習模仿一下將來用來炫技或者作為談資哦。沒錯,希臘字母是唱出來的,語言、藝術和神話是文明的源泉,是不是激起了大家的想像力呢?詞彙詞源背景方面:英語是希臘語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拉丁語,古希臘文明和語言—西方文明的瑰寶—是重要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
  • 古希臘文明另有其源?
    至此古希臘進入黑暗時代,直至公元前8世紀左右開始復興,公元前5世紀達到鼎盛。因為考古發掘成果的先後順序,歐洲人了解自身早期文明要比了解古埃及和兩河文明晚。19、20世紀是世界考古史的黃金時代,而且肯定一去不復返了。通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和科技進步,對人類祖先的了解摒棄了荒誕的傳說,雖然不解之謎依然很多,但是已經基本改掉了異想天開和胡說八道的壞毛病。
  • 見面還說「久仰」嗎 專家:傳統習俗禮儀依然可用
    這篇帖子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些已經被淡忘的傳統習俗禮儀包括:7種《不宜送人東西》,20種《過年習俗》和30條《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等。不少網友紛紛轉帖,熱議說:「一定要轉,要失傳啦!」  網友吐槽  專門說禮儀用語有點「酸」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
  • 《認識自我》:一本書讓你了解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以一本書摸清西方文化與西方人個性形成之源梳理歐洲2100年人文主義發展史《認識自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作者:[意]英格麗·羅西裡尼 譯者:宇華,周希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古希臘,和其他文明不一樣,古希臘是歐洲文化之源
    古希臘城邦文化在今天看來主要是一些貴族的哲學思考和文學,歷史,自然科學等,這在當時是否是主流文化?或者說當時是否有類似中世紀晚起興起或者是中國宋元以後興起的「市民文化」?而因為缺乏羊皮紙無法被保存下來?
  • 中外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三聖」,「智者學派」,蘇格拉底學派
    百家原創作者:簡童聊歷史古希臘藝術被稱為西方藝術的源頭,由此可知古希臘藝術對西方各類藝術的影響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和宗教文化一樣,西方古代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古希臘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古希臘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其哲學和史學;古羅馬人雖無哲學可言,但他們的法律思想和教育思想卻對後世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麼古希臘哲學有三大哲學家,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古希臘哲學,是指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城邦時期的哲學,簡單地劃分,可以分成兩個時期:前期可稱為「自然哲學時期」,後期可稱為「人文哲學時期」。
  • 雲田畫論_淺論中西方繪畫透視規律
    由於受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中國傳統繪畫形成了把表現生命意識、體現生命精神作為藝術表現的主要追求,這與西方以再現客觀為取向的思想是正好相反的。在西方藝術在理論精神的影響下,鍾情於對客觀對象的物理變化,因此加速了透視學的發展。對中西方透視進行系統的研究,對每一位從事藝術學習的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國畫「透視」依賴視覺感受,西方則利用光學等自然科學
    近年來多以「散點透視」將國畫透視一言以蔽之,這與國畫豐富的透視方法不相符,也不能準確地揭示國畫透視的根本,本文就此談些粗淺的看法塑造形象,必須首先依賴於畫家的視覺感受。所以造型方法的首要因素,乃是取決於觀察世界的方式方法,即視覺的方式方法。
  • 為何說以「五禮」為核心的古代禮儀習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積澱?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得知「五禮」不僅出自《周禮》,而且也被當時人作為教育「國子」的重要文化內涵。在《周禮》誕生之前古代社會中的文化習俗,基本上都處於自然發展的初級階段。當《周禮》提出「五禮」學說之後,習俗才與文化、禮儀相互融合,並朝著有序發展的方向不斷前行。尤其是在後世儒學及理學大家不斷完善之後,古代社會中的「禮儀」體系才逐漸形成。
  • 西方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古希臘三哲」、「古羅馬一哥」.
    點擊藍字關注西方教育學的思想主要源於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
  • 西方文化源於古希臘?逆水行舟的羅馬該何去何從?
    引言:我們現在追溯西方社會源頭,大多會追溯到古希臘,畢竟古希臘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太過豐厚,但對於羅馬文明我們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可是如果我們走進生活,看看身邊的小細節,卻會發現羅馬的影子無處不在。在歷史上,我們也必須承認,就算到了中世紀,羅馬文明對於西方世界的影響也是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