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醫畢生簡樸,卻對學生病人慷慨支持,中山醫院陳灝珠院士紀念...

2020-12-12 上觀

一生追求光明、追求進步、追求科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灝珠,生前怎樣為醫、為師、為人?今天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學習陳灝珠院士精神交流會暨陳灝珠院士紀念展開幕儀式。據悉,此次交流會也是深刻的「四史」主題教育,通過學習陳灝珠院士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感人事跡,讓更多醫務人員汲取信仰和精神的力量。

陳灝珠院士是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學家和醫學教育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2020年10月30日,陳灝珠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作為與新中國同奮鬥、共成長的一代醫務工作者,祖國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去。」這是陳灝珠院士的愛國情懷。

逝者永恆,無盡懷念;薪火傳承,精神永駐。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將以文字、圖片、實物、視頻等多種形式緬懷陳灝珠院士,通過「學」「醫」「研」「教」「愛」五個版塊,追憶他精彩豐富的人生、閃耀光輝的人格魅力及其為國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弘揚他高瞻遠矚、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和為醫學事業奮鬥終身的奉獻精神。

陳灝珠院士生前使用的筆記本、詞典、分規、鋼筆頭等隨身物件,一點一滴地把這位治學嚴謹、作風正派的醫學大家生動地展現出來。

走近展櫃,一本精緻小巧、字跡工整的「口袋筆記」特別引人注意,筆記本的主人用蠅頭小楷的鋼筆字認真記錄下臨床遇到的一個個疑難病例;就在另一邊,一本看似十分陳舊的相冊也在講述著半個世紀前陳灝珠院士研究心導管介入手術的故事,原來它是一本用於收集科研記錄的相冊,裡面有當年科研攻關做冠狀動脈造影時拍攝x光照片,曾作為中山醫院內科學教研組的教材使用……這些都是陳灝珠院士嚴謹治學留下的珍貴手跡和資料。

在生活篇的展櫃,一個磁化杯樸素到讓人感覺震撼,杯身上已被歲月刻上斑駁裂紋,杯子的主人好像為了保護它,用皮筋一層層地纏起來,杯蓋下和杯底處都纏著黑色的皮筋。原來,這是陳灝珠院士用了20多年的隨身水杯,一直使用到去世前。

陳灝珠院士生活上十分簡樸,卻對學生和病人慷慨支持,他設立「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獎助學金」、「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將平時積累所得傾囊捐贈。在他的提議下,「心·肝寶貝」慈善公益項目全程資助患者及陪同家屬的醫療、往返費用,目前已成功救助來自西部地區貧困家庭的46位先心病患兒和14位肝臟疾病患者。

據悉,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即日起到2月28日,每周一到周五9:00-16:00,可以觀展,地址是中山醫院18號樓4樓。如有團隊觀展,需用二維碼掃碼預約,每周三、周五下午有專業講解,如有特別需求,可以在備註留言。

相關焦點

  • ...卻對學生病人慷慨解囊……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原來它是一本用於收集科研記錄的相冊,裡面有當年科研攻關做冠狀動脈造影時拍攝x光照片,曾作為中山醫院內科學教研組的教材使用……這些都是陳灝珠院士嚴謹治學留下的珍貴手跡和資料。原來,這是陳灝珠院士用了20多年的隨身水杯,一直使用到去世前。陳院士生活上十分簡樸,卻對學生和病人慷慨支持,他設立「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獎助學金」、「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將平時積累所得傾囊捐贈。在他的提議下,「心·肝寶貝」慈善公益項目全程資助患者及陪同家屬的醫療、往返費用,目前已成功救助來自西部地區貧困家庭的46位先心病患兒和14位肝臟疾病患者。
  • 水杯用了20年直到去世,對學生、病人傾囊相出,中山醫院陳灝珠院士...
    也就是這樣一位生活簡樸的醫者,對學生、病人無比慷慨。他設立「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獎助學金」「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將平時積累傾囊捐贈。在他的提議下,「心·肝寶貝」慈善公益項目全程資助患者及陪同家屬的醫療、往返費用,目前已成功救助西部地區貧困家庭的46位先心病患兒和14位肝臟疾病患者。
  • 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揭幕
    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揭幕 2020-12-17 0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薪火傳承精神永駐 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裡面有當年科研攻關做冠狀動脈造影時拍攝x光照片,曾作為中山醫院內科學教研組的教材使用……這些都是陳灝珠院士嚴謹治學留下的珍貴手跡和資料。原來,這是陳灝珠院士用了20多年的隨身水杯,一直使用到去世前。陳院士生活上十分簡樸,卻對學生和病人慷慨支持,他設立「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獎助學金」、「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將平時積累所得傾囊捐贈。在他的提議下,「心·肝寶貝」慈善公益項目全程資助患者及陪同家屬的醫療、往返費用,目前已成功救助來自西部地區貧困家庭的46位先心病患兒和14位肝臟疾病患者。
  • 學生深情緬懷陳灝珠院士:嚴師良友育英才,桃李不言自成蹊
    2020年10月30日凌晨3點09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之父、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奠基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陳灝珠院士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6歲。
  • 九旬院士為他們研究診療方案 中山醫院「心·肝寶貝」在高原綻開...
    「衷心感謝中山醫院的精心診治,感謝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給予的支持幫助,扎西德勒!」陪同三名患兒前來中山醫院醫治的崗巴縣人民醫院次旺巴珍醫生、格桑醫生給醫務人員獻上了潔白的哈達,也送來崗巴縣人民對中山醫院的美好祝福。
  • 湯釗猷等9人被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終身榮譽教授」
    一場隆重的授予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湯釗猷、陳灝珠、楊秉輝、王玉琦、諸駿仁、吳肇漢、周康榮、王吉耀、鄭儉璧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專家教授被授予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證書。▲校黨委書記焦揚和常務副校長桂永浩為徐智章、吳肇光、秦萬章、楊英珍、姜立本等先前被授予終身榮譽的教授頒發紀念證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和黨委書記汪昕為九位專家教授頒發終身榮譽教授證書焦揚向「終身榮譽教授」們表示祝賀,感謝他們為國家、為民族、為學校和醫院所作的貢獻。
  • 「布衣院士」盧永根的苛刻與慷慨
    盧永根院士這位把一輩子貢獻給作物遺傳育種學的老科學家,保存下了華南地區富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庫,並捐出畢生880多萬元積蓄扶持農業教育事業,他用一生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淡泊名利、忘我奉獻」這八個字的意義。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院100周年紀念大會側記
    昨天上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隆重舉行建院百年紀念大會, 3000餘名嘉賓代表和溫醫大附一院職工一起回顧歷史,把握當下,展望未來。會場內,是滿滿的祝福與感恩,是不斷響起的掌聲;會場外,救死扶傷、「一切為公」的醫者大愛在持續傳遞。  傳承·百年  這是一家有厚重歷史的醫院。
  • 中山醫院閔行分院揭牌 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
    中山醫院閔行分院揭牌 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2017-9-1 17:23:19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軼琳 選稿:任世傑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9月1日報導:今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舉行揭牌儀式,同日,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內鏡中心也正式在該院掛牌、成立。此時,閔行區已先後建有8大醫聯體和口腔、中風120兩大專科聯盟。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再傳好消息 中國科學院院士來廈坐診
    ▲中科院院士樊嘉(前排右二)上手術臺為病人做手術手術當天,樊嘉院士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周儉教授同臺「獻技」,針對患者的肝癌病變,首先分離左肝周圍韌帶,再予臨時阻斷第一肝門,精細分離左肝動脈,尤其是受腫瘤壓迫的門靜脈左支,在肝門被阻斷的有限時間內,樊嘉院士快速而又順利地切除了肝腫瘤。
  • 「大上海計劃」、中山醫院、中山路……這些都是上海紀念這位偉人...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歷史功勳,弘揚其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由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宋慶齡研究會、上海市檔案館聯合主辦,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承辦的「上海城市記憶中的孫中山——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文物文獻展」,將於8月11日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雙喜臨門 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掛牌...
    央廣網上海9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繼近日「中山醫院-閔行」醫療聯合體正式籤約,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成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後,好事連連,改革、創新力度明顯加強。9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舉行揭牌儀式,同日,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內鏡中心也正式在該院掛牌、成立。
  • 中科院院士王恩多與上海中山醫院旁一座天橋的故事
    上樓44級臺階,下樓44級臺階,這座天橋一端連著楓林路中山醫院,一端連著嶽陽路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及一些研究所,來往的有不少病人和老人。前些日子,這座天橋悄悄露出了「新顏」——不僅做了步道防滑處理,兩側還安裝了雙向自動扶梯和升降電梯。
  • 中山醫院心臟團隊高齡瀕危患者成功實施ECMO支持下TAVR手術
    1日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臟團隊在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成功完成一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手術,挽救了徘徊在死亡邊緣的毛老伯的生命。  毛老伯反覆出現胸悶氣促症狀已經2年多,2017年8月,症狀加重的他終於下定決心來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診,最終明確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
  • 中山醫院心內科程蕾蕾:醫生就病論病只能打60分
    編者按醫生救治病人、病人成就醫生,每位醫生的成長道路上,皆離不開為自己帶來啟發的病人。知名肝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曾說:「如果沒有我的病人,就沒有今天的我。」病人的信任,激發了醫生創新動力;病人的認可,給予醫生最強成就感。醫與患相輔相成,共同創造生命奇蹟。
  • 院士郎景和加盟廈門醫界 成為婦幼保健院名譽院長
    今天是林巧稚大夫誕辰113周年紀念日。昨日,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林巧稚婦兒醫院)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籤約授牌儀式。廈門醫學院士指導中心———郎景和院士指導平臺在此籤約及授牌。記者獲悉,郎景和不僅是廈門市第六個進站的醫學院士,他還是林巧稚大夫最優秀的學生之一、是中國唯一的婦產科學界院士。
  • 胡昌升會見樊嘉院士 就辦好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深入交流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藍碧霞)昨日上午,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胡昌升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一行,並就進一步辦好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深入交流。胡昌升說,3年多來,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發展迅速,成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之一,有效提升了廈門醫療服務水平。
  • 中山醫院樊嘉院士團隊實現肝癌早診治、預測復發轉移技術突破
    人民網上海2月2日電 (記者姜泓冰)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副院長周儉教授領銜的肝外科團隊近日發布兩項肝癌診治成果:該團隊研發的「7種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檢測試劑盒」已成功轉化為普適於臨床的體外診斷產品並生產上市;「全自動循環腫瘤細胞分選檢測系統」實現了籤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