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奇聞僅見」,小奇已經在此恭候多時,小奇每天都會分享一點世界上的奇聞趣事,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哦!關注後就能夠查看小奇的全部分享了,很高興能夠與大家每天一起交流世界上的一些有意思的奇聞趣事!
文:小奇/原創且騰訊獨家發布,禁止轉載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科技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對於能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畢竟能源是支撐一切科技發展的前提。當今人類發展的主要能源從煤炭變成了石油,但地球上的石油儲量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是會用光的,因此開發新能源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現如今也是有著很多新能源被開發出來,但是依然沒有完全能夠滿足人類需求的能源。一升海水等於一升石油?未來最清潔能源,能夠直接從海水中提取。
太陽釋放能量的方式是氫原子進行核聚變,產生氦,因為沒有中子的產生,因此核聚變反應過程當中是不會產生輻射的。人類也是因此受到啟發,發明了氫彈,氫彈是一種威力非常強大的核武器,和原子彈最大的區別就是氫彈不會在爆炸之後產生輻射,而原子彈的原理是核裂變,所以在爆炸之後會產生輻射,需要上百年的時間,這些輻射才會消散,嚴重的影響環境。
人類在海水當中發現了氫元素的同位素氘,一升海水當中是能夠提出30克氘出來,這30克氘發生核聚變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1升石油燃燒釋放出來的能量,因此一升海水是等於一升石油的能量。氘在發生核聚變的時候,會變成氫的另外一種同位素氚,在此期間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樣的也不會產生輻射,因此在我未來氘變成氚的核聚變反應必定會是未來最清潔的能源,而地球上的海水儲量非常豐富,足夠人類使用幾億年以上。
但是其中還有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氘在核聚變的過程當中,能量釋放的方式是瞬間釋放,存在著不可控性,人類想要利用核聚變的話,必須是將其變成持續的、可控的才能夠利用的起來。例如太陽,如果太陽中氫原子核聚變的過程全部是瞬間釋放,那麼太陽會在頃刻之間發生大爆炸,地球也不可能持續的接收太陽的光照。從太陽來看,核聚變是存在可控性的,只是人類至今為止並未找到其控制的方法。
我國計劃在2021年建立一所核聚變的發電站,這是世界上的第一所核聚變的發電站,但由於技術的原因,該發電站並不能夠直接進行運營,而是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計劃在2025年-2035年這十年的時間當中,將核聚變這項技術研究成熟,能夠順利的在2035年正式投入運營。如果還核電站能夠順利的運營,那麼中國將迎來嶄新的能源時代,這是在世界領先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