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老有所養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64歲的沈明華,是威寧自治縣草海鎮星光社區農民。多年前,看到城裡的老人每月可領到「養老金」,沈明華只能投以羨慕的眼光。「我做夢都想,要是農民也能像城裡職工一樣,有養老金,那該多好!」沈明華說。 

    現在,夢想變成了現實。2010年,威寧成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沈明華可按月領取60元的養老金了。 

    「這政策好啊,就好比送給我一個養老的兒。」沈明華把養老保險金存摺拿出來給記者看,他說:「這是今年5月以來的養老保險金,幾個月下來,就有好幾百了呢!」老人刻滿深深皺紋的臉上笑容燦爛。 

    像沈明華一樣,我省60周歲以上領取養老金人數已超過百萬。截至今年11月18日,全省新農保登記參保人數415.7萬人。 

    麻江縣利用趕場天加大新農保政策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 

    新農保是國家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自2009年在我省開展試點以來,目前,我省已在湄潭、麻江等77個縣實施,佔全省88個縣的87.5%,5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已全部納入試點。 

    為將民生工程落到實處,我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搶抓機遇,精心組織,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全力推進。 

    著力制度建設,打牢制度基礎。我省結合實際,先後制定和出臺了6個意見辦法和經辦管理規章,下發了15個考核調度、統計管理等通知規定。基本建立起政策規章、經辦管理、技術保障的制度體系,確保試點有章可循,規範實施。 

    強化縣鄉平臺,夯實工作基礎。新農保工作的基礎在縣鄉,各地將縣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基層平臺作為重要抓手。普遍建立了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通過調整增加編制、設立公益性崗位等辦法,全省共增加工作人員近4000人,縣、鄉兩級基層經辦機構得到充實。並分級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建立了省對市、市對縣、縣對鄉的三級培訓模式,僅省級培訓幹部近2000人。 

    創新宣傳方式,築牢群眾基礎。省內媒體多次報導新農保試點情況,省委組織部將新農保納入全省黨員幹部現代化遠程教育內容,省文藝團體還將新農保政策製作成文藝節目,精心編排新農保宣傳節目,送戲下鄉,到基層演出。息烽縣還編排新農保政策「三字經」、「花燈調」在村民中傳唱,讓農民一聽就明白,一聽就動心。養龍司老街村一名84歲的婦女與女兒相依為命,家庭經濟非常困難,一直不願意參保,後來經過宣傳發動和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耐心細緻地講解政策的優越性,女兒最終為母親和自己辦理了參保手續,現在母親已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自試點啟動以來,中央財政共下撥補助資金18.71億元,省財政下撥個人繳費補助資金1.42億元,各地及試點縣對個人繳費的補助資金基本到位。試點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資金給予繳費補助和增加待遇水平。全省有18個縣將基礎養老金增加至60至105元。有的鼓勵長繳多繳,威寧自治縣、麻江縣、凱裡市等對超過15年以上繳費人員,每超過1年,增發1至3元基礎養老金,湄潭縣、麻江縣對選擇較高繳費檔次的農民,繳費補貼增加5至30元。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新農保實行「個人繳費、集體繳費、財政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農民個人自由選擇繳費檔次。對制度啟動時已年滿60周歲的老人,不用繳費,只要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交參保費,每月可領取最低55元的養老金。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從今年7月1日起,在新農保實施的地區同步啟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將城鎮非從業居民也納入養老保障範圍,其基本制度與新農保一致。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啟動,促進了社會保障體系向基層的延伸,填補了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塊「空地」。 

    一位基層幹部說,新農保的實施對促進貴州扶貧攻堅意義重大。2009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3005元,2010年增至3472元,其中新農保試點的穩步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城鄉老年居民而言,領取的這部分養老金基本用於消費性支出,將有力促進貴州扶貧開發和經濟整體發展。 

    據測算,我省77個試點縣60周歲以上老年人404萬人,每年將領取基礎養老金26.66億元。60周歲以上老人每年660元的基礎養老金為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9%,是農村低保線的55%,是城鎮低保線的23%,對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作用十分明顯。對60周歲以下年輕人而言,養老有了保障,父母有了收入,解除了後顧之憂,減輕了贍養負擔。 

    「十謝共產黨,養老把你想。過去養兒來防老,現在丟心政府養」,這是湄潭縣興隆鎮田家溝村民自發唱出的肺腑心聲。 

    「國家政策一天比一天好!我一定要活到一百歲呢!」大方縣星宿鄉63歲的胡朝舉,在前不久領到60元第一筆養老金時激動地說。 

    目前,全省已累計支出養老金10.03億元。2009年和2010年前兩批試點縣參保率達72.03%,其中,60周歲以上老人參保率達93.17%。第三批新農保試點縣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縣正在積極開展登記參保和待遇發放工作中。預計到今年年底,參保人數將突破555萬人。(趙勇軍)

來源:貴州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2020年兩會農民退休政策 農民退休年齡是多少?
    其中全國政協委員王學坤發表意見稱:建議建立農民退休制度,將推行農民退休制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顯著標誌,讓65周歲以上的農民能夠「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充分享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帶來的成果。  一、建議建立農民退休制度!
  • 現行社保制度很難實現全民「老有所養」,論如何實現全民「退休」
    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生活保障和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很多民營企業等用人單位也紛紛給自己的員工參保,甚至有人提出農民退休的想法和建議。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社保制度在現實中,要出現了很多矛盾,包括「社保資金空缺」、「斷保退保」等現象也成為實際問題。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很多人提出「延遲退休」等建議。
  • 大家同意給農民發退休金嗎?同意的舉手?
    給農民群眾發退休金這肯定是贊同的,特別是農民群肯定是舉雙手贊同,在今年的兩會上一些委員代表提出:「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就是說給65歲以後的農民發退休金,肯定是一件大好事,大實事,肯定是會受到人民群眾的贊同。
  • 有人提出農民退休,作為農二代不再種田,該怎麼辦?
    有代表提出農民退休,做為農二代,不再種地的你們,對此有啥看法?他們提出農民退休了,農民的兒女們,即農二代,都進城打工去了,家裡的田地由誰來種?其實大家不必擔心,農民退休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解決農民年滿65周歲後,老有所養的大問題,並不是考慮農民退休後,田由誰來種的問題。
  • 農村社保年繳費500元,農民交齊十五年,退休以後能拿多少錢
    養老保險農村的養老保險關係到每個農民,在農村的老人到六十以後辦理養老保險,每個人都能拿到國家發放的農村老人養老保險,每個農民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雖然比不上城市退休老人的待遇,總算是有一點小小的保障老有所養農民交保險的費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從100元到現在的幾千元或者是上萬元,因為農民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農民認識了保險的可靠性跟實際性。
  • 奉節縣打造「家門口」養老服務站 實現老有所養
    這是該縣貫徹落實重慶市民政局加強養老服務工作決策部署,是以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為重點,著力開展「老有所養」行動計劃,養老事業取得初步成效的一個縮影。 「我們海角村,以前沒有老人活動中心,也沒有地方玩耍。現在老人活動中心建起後,我們聊天、下棋,大家一起交流,感覺比什麼都要開心。」今年63歲的冉述清老人高興地告訴筆者。
  • 河南太康: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槐寺村21名特困人員,入住該院集中供養16人,親情贍養4人,入住神華醫院醫養結合1人,吸納周邊嶽古洞、嶽集、新莊村特困人員13名,全部實現特困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別樣的「敬老院」 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在投入上突出一個「聯」字  幸福院資金來源是,通過社會捐一點、鎮財政補一點、集體經濟拿一點和民政政策給一點的辦法。結合全縣正在開展的「德行善捐」活動,廣泛發動群眾,該村在外成功人士紛紛捐款支援本村建設。
  • 彭麗媛看望香港老人:祝願所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彭麗媛看望香港老人:祝願所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趙博/@新華視點 2017-06-30 17:19
  • 老有所養 老有所樂 家門口的興福養老
    閆明立書記為在場老年人分發蛋糕,後表達了對養老中心下一步工作重點的期望,連結更多的社會資源,進一步創新治理模式,為轄區老年人多辦好事、多幹實事、解好難事,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意義、更有樂趣、更加豐富多彩。
  • 勤勞而樸實的中國農民
    中國的農民是最樸實務實的,他們從一窮二白沒吃沒穿中走來,知道生活的不容易,能掙一分錢就多掙一分錢,好貼補家用。作為父母,體諒子女,不好意思向遠在外面打工的孩子伸手。他們是要尊嚴的農民。他們辛勞一輩子,安於命運,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 孝親敬老,從「老有所養」到「老當益壯」
    為讓老年人安度晚年,通過建設完善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等措施,就要達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  老有所養和老有所醫,是最重要的物質保障。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贍養年邁的父母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家庭養老應該扮演重要的作用。
  • 在農村,有三件事是農民的心頭大患,件件關乎農民福祉!
    在農村,有三件事是農民的心頭大患,件件關乎農民福祉!近幾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我們的社會在快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收入也隨之成倍的增長。同樣,在農村,農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農民每月補貼400元,哪年能領,對此你們怎麼看
    但事實上,目前很多地區的農村農民60歲以上根本就領不到這麼多錢。不過,由於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樣,所以60歲以上農民每個月能夠領取的養老金,數額也不相同。首先要搞懂是每個農民每月補貼400元,還是針對60歲以上農民,如果說全國農民每人有份,這將是天下農民大翻身的良好機遇,這個基數是不可想像的數據,按全國最低估計有二億農民,每人每月400元計算,每月將支付800億元人民幣,全年將預計支付現金約一萬億人民幣。
  • 山東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民超過1000萬人
    新華社濟南3月29日電(記者王志)從29日召開的山東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暨研討會上獲悉,截至2005年底,山東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民已超過1000萬人。隨著農村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以及農村青年勞力大批外出務工,農村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很難保證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山東農村養老面臨嚴峻形勢。    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雪燕介紹,到2005年底,山東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民已達到1070萬人,當年收繳保險金7.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27%,基金滾存結餘59億元,較上年增長10.5%,有55萬農民領取養老金。
  •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南康白石村「養老食堂」飯菜香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南康白石村「養老食堂」飯菜香 2019-12-04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民60周歲以後每月養老補貼多少錢?
    60周歲的農民每月補貼多少錢?現在我國農村全面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即「新農保」,已經達到了全覆蓋,是一項惠民措施,解決了我國農村人口無養老保險的現實,使廣大農民年滿60周歲的農民,解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社會現實,是一項民心工程,已經得到廣大農民的高度關注重視和熱烈歡迎,成為農村老人生活的「及時雨」。
  • 邯鄲市叢臺區實行「1221」工程實現老有所養
    邯鄲市叢臺區實行「1221」工程實現老有所養 2020-12-11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0歲後每月給農民補貼500元行嗎?在農村夠用?
    農民的養老金確實應該提高,今年也會提高。但是一下子漲到500元,恐怕短期內還無法實現。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60歲後每月給農民補貼500元行嗎?在農村夠用?要知道,張亞忠委員曾經建議給農民發放400元退休補貼,但是這個建議並沒有被採納,也沒有落地實施。400元都沒有發,500元可能嗎?二是目前城鄉居民養老金人均水平是100多元,一下補貼500元,脫離現在的實際情況,每月500億元以上,錢從哪裡來?
  • 農民也可以領退休金了?什麼時候發?專家給出了最新回應
    農民可以說是很辛苦的一種職業了,他們常年勞作,生產糧食,但農民老了,卻拿不到國家發的退休金,像城市裡的人一樣安享晚年,甚至在農村,許多老人家到了六七十歲還得下地幹活。近幾年來,隨著「振興農村」計劃的實施,農村的發展開始好轉,如今,為了追求城鄉平等,讓農村老人也能老有所養,向農民發放養老金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 涉及近8億人,人心所向還是拍腦門,該為農民建立退休制度嗎?
    嚴歌苓曾說,農民才是最深奧的。哪一個統治者懂得了農民,中國就是他的。哪一個文學家懂得了農民,中國的語言就是他的。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佔了一大半,當看到「推行農民退休制度」提案的提出,不禁為之一振,不管怎樣這是一種進步,終於有人想起身上有土腳上有泥的農民伯伯了,舉雙手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