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沈明華,是威寧自治縣草海鎮星光社區農民。多年前,看到城裡的老人每月可領到「養老金」,沈明華只能投以羨慕的眼光。「我做夢都想,要是農民也能像城裡職工一樣,有養老金,那該多好!」沈明華說。
現在,夢想變成了現實。2010年,威寧成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沈明華可按月領取60元的養老金了。
「這政策好啊,就好比送給我一個養老的兒。」沈明華把養老保險金存摺拿出來給記者看,他說:「這是今年5月以來的養老保險金,幾個月下來,就有好幾百了呢!」老人刻滿深深皺紋的臉上笑容燦爛。
像沈明華一樣,我省60周歲以上領取養老金人數已超過百萬。截至今年11月18日,全省新農保登記參保人數415.7萬人。
麻江縣利用趕場天加大新農保政策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
新農保是國家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自2009年在我省開展試點以來,目前,我省已在湄潭、麻江等77個縣實施,佔全省88個縣的87.5%,5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已全部納入試點。
為將民生工程落到實處,我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搶抓機遇,精心組織,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全力推進。
著力制度建設,打牢制度基礎。我省結合實際,先後制定和出臺了6個意見辦法和經辦管理規章,下發了15個考核調度、統計管理等通知規定。基本建立起政策規章、經辦管理、技術保障的制度體系,確保試點有章可循,規範實施。
強化縣鄉平臺,夯實工作基礎。新農保工作的基礎在縣鄉,各地將縣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基層平臺作為重要抓手。普遍建立了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通過調整增加編制、設立公益性崗位等辦法,全省共增加工作人員近4000人,縣、鄉兩級基層經辦機構得到充實。並分級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建立了省對市、市對縣、縣對鄉的三級培訓模式,僅省級培訓幹部近2000人。
創新宣傳方式,築牢群眾基礎。省內媒體多次報導新農保試點情況,省委組織部將新農保納入全省黨員幹部現代化遠程教育內容,省文藝團體還將新農保政策製作成文藝節目,精心編排新農保宣傳節目,送戲下鄉,到基層演出。息烽縣還編排新農保政策「三字經」、「花燈調」在村民中傳唱,讓農民一聽就明白,一聽就動心。養龍司老街村一名84歲的婦女與女兒相依為命,家庭經濟非常困難,一直不願意參保,後來經過宣傳發動和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耐心細緻地講解政策的優越性,女兒最終為母親和自己辦理了參保手續,現在母親已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自試點啟動以來,中央財政共下撥補助資金18.71億元,省財政下撥個人繳費補助資金1.42億元,各地及試點縣對個人繳費的補助資金基本到位。試點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資金給予繳費補助和增加待遇水平。全省有18個縣將基礎養老金增加至60至105元。有的鼓勵長繳多繳,威寧自治縣、麻江縣、凱裡市等對超過15年以上繳費人員,每超過1年,增發1至3元基礎養老金,湄潭縣、麻江縣對選擇較高繳費檔次的農民,繳費補貼增加5至30元。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新農保實行「個人繳費、集體繳費、財政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農民個人自由選擇繳費檔次。對制度啟動時已年滿60周歲的老人,不用繳費,只要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交參保費,每月可領取最低55元的養老金。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從今年7月1日起,在新農保實施的地區同步啟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將城鎮非從業居民也納入養老保障範圍,其基本制度與新農保一致。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啟動,促進了社會保障體系向基層的延伸,填補了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塊「空地」。
一位基層幹部說,新農保的實施對促進貴州扶貧攻堅意義重大。2009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3005元,2010年增至3472元,其中新農保試點的穩步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城鄉老年居民而言,領取的這部分養老金基本用於消費性支出,將有力促進貴州扶貧開發和經濟整體發展。
據測算,我省77個試點縣60周歲以上老年人404萬人,每年將領取基礎養老金26.66億元。60周歲以上老人每年660元的基礎養老金為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9%,是農村低保線的55%,是城鎮低保線的23%,對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作用十分明顯。對60周歲以下年輕人而言,養老有了保障,父母有了收入,解除了後顧之憂,減輕了贍養負擔。
「十謝共產黨,養老把你想。過去養兒來防老,現在丟心政府養」,這是湄潭縣興隆鎮田家溝村民自發唱出的肺腑心聲。
「國家政策一天比一天好!我一定要活到一百歲呢!」大方縣星宿鄉63歲的胡朝舉,在前不久領到60元第一筆養老金時激動地說。
目前,全省已累計支出養老金10.03億元。2009年和2010年前兩批試點縣參保率達72.03%,其中,60周歲以上老人參保率達93.17%。第三批新農保試點縣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縣正在積極開展登記參保和待遇發放工作中。預計到今年年底,參保人數將突破555萬人。(趙勇軍)
來源:貴州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