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有多強?媽媽外出就能看出!

2020-12-13 恬詩會

最近,老恬非常黏媽媽,只要媽媽在家,一刻不停地找媽媽。哪怕正和別人玩得高興,轉頭就喊著找媽媽。

今天老恬媽上班,昨天我們提前告知老恬這個消息,並一直強調:明天媽媽上班,不能在家陪你了,你要聽奶奶的話,中午媽媽就回來了。

早晨,老恬媽上班之前又重複了一遍:媽媽要上班了,中午就回來,你要聽奶奶的話。老恬一臉不高興,但是並沒有黏著媽媽不放,老恬媽開心的上班了。

中間幾遍電話,奶奶輕鬆地說:看風景呢!沒你們想像的那麼難看!聽話著呢!偶爾喊幾聲媽媽,在家裡搜了一遍,沒找到就不找了。

我們大驚:明明是「媽媽牌黏黏膠」,怎麼會不想媽媽呢?

這可能與我們提前告訴老恬有關,但我覺得這與寶寶的適應能力關係更大。因為外界環境發生變化,寶寶必須適應外界的變化,才能得到利益最大化,因此他們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美國的兒童專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一個18月大的孩子,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每天睡覺18個小時,遠遠超過同齡兒童的睡眠時間。但是當他與爸爸一起的時候,睡眠時間與同齡兒童基本一致。

專家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孩子的爸爸揭示了謎底:孩子媽媽患有精神分裂症。

孩子因為感受到外界看護人的變化,所以用不同的睡眠時間來應對不同的看護人。為了儘量避免與精神分離的媽媽相處,他讓自己睡更多的覺,以免自己的行為刺激到媽媽,危害自己的安全。

適應力強大,是寶寶應對社會的一把利器。能夠隨時根據外界的變化,改變自己的行為,來保護自己。

寶寶的適應力強大與否,媽媽可以外出試一下,看看平時黏人的小寶寶,在媽媽離開之後是否能夠順利轉化。

怎樣幫助寶寶適應外界環境呢?

1、安全感

寶寶能否快速適應外界新環境,與寶寶的安全感有很大關係。

有安全感的寶寶,知道媽媽離開,只是短暫的分離,一定的時間之後,媽媽會回來的。有了強大的安全感作保障,孩子在新環境中不會太害怕,也就更能適應新的環境。

2、與寶寶約定

寶寶在脫離熟悉人的看護下,心裡是很擔心的,擔心大人不要他了,於是會很不安,時刻想著找到熟悉的人,找不到就開始大哭。

所以,媽媽在離開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你要去哪裡,你要去幹什麼,你大約什麼時間回家。

在得到大人的承諾之後,孩子會等著大人兌現承諾。在這期間,孩子也會很安靜,他知道到了約定的時間,大人就會回來了。

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越強,孩子應對社會的能力就越強,越不需要父母擔心。這種適應能力,需要從小進行培養,才能讓孩子更強大。

相關焦點

  • 孩子身上有這幾個特徵,說明適應能力強,步入社會也會很優秀
    有了孩子之後,家長們最大的心願除了孩子身體健康,還希望他以後能有出息。這就要求家長不僅要照顧好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要提高他的各種能力。在孩子的成長中,良好的適應能力對他來說是格外重要的,尤其是離開家長身邊之後,孩子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 測你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多強?
    而適應就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能力,畢竟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需要去經歷到很多不同的環境與新事物。那麼你是否會想知道自己的適應能力到底有多強呢?不妨就跟著小編一同來測看看吧!答案解析A.新環境適應指數★★☆☆選擇圖A的你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會有些一般。
  • 適應能力自測,搞定新環境適應,這一篇就夠了(轉給有需要人)
    所以,學好「適應」,你就能生存,這實在是真理。當你的腦海中能夠呈現出這幅畫面時,就能夠對「適應」有更清晰的了解。我們轉回現實,適應要有一個主體,也就是你;要有一個環境,就是你將要生活的「新房子」,裡面有新的人、新的事、新的心情;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改變」 ,環境變,你怎麼變?
  • 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原來背後竟有這麼多原因
    不過,從開學至今的表現來看,似乎又是我多慮了。今天早上,我問小犀,小學生活你還適應嗎?小犀邊刷牙,邊語聲含糊地回答,適應,簡直太適應了。……我曾經目睹過很多孩子的分離焦慮,也聽過不少媽媽朋友的訴苦。站在幼兒園門口,孩子八爪章魚一樣緊拽著媽媽不放手,一邊哭得鼻涕眼淚稀裡譁啦,當媽的簡直心都要碎了。
  • 為孩子們的新環境適應能力點讚
    從四川搬到武漢,最擔心的是孩子們適應能力。雖說只有一千多公裡的距離,在俗話說得好「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雖說都會說普通話溝通沒有問題,但是還是擔心能不能儘快融入到這個新環境。孩子爸的做法我是十分贊同和佩服的,他等孩子們休息兩天後,每天一下班就帶著老大去感受共享單車,我們以前小城也有,但是她從來沒有體驗過。
  • 帶娃旅行擔心寶寶「不適應」?來看看專家的專業解讀
    相信有不少的寶媽會有這樣的疑問:帶著寶寶外出旅遊不累嗎?寶寶換了地方不容易生病嗎?不用擔心寶寶的安全嗎?寶寶那麼小,出去旅遊也什麼都記不住,有用嗎?似乎有很多個理由都在阻止著我們帶著寶寶外出旅行,我前幾天還看到了一篇文章,就是在批判家長們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帶著寶寶到處旅遊,或者是參加昂貴的遊學,那麼究竟到底該不該帶著年幼的寶寶出去旅行呢?今天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 寶寶好不好帶,剛出生就能看得八九不離十,父母好早做心理準備
    果不其然,表妹說一有不順兒子就哭聲震天,晚上全家輪流抱著哄睡,直到三個月兒子睡眠還不好,比姐姐那會兒讓人操心多了。我聽了表妹的話,對她婆婆的「火眼金睛」感到好奇,寶寶剛出生,一切都未定性,她老人家是怎麼辨認出寶寶好不好帶的?
  • 如何讓寶寶快速適應幼兒園(新環境)?
    我家寶寶幼兒園小班是在農村上的,中班我把她放在了城裡,兩次環境的更換,我家寶寶均沒有產生不良情緒,反而很享受上學的過程,接下來我將秘密分享給大家。很可能不是寶寶不適應學校,而是父母捨不得孩子上學,總擔心寶寶在學校怎麼樣怎麼樣的?在我家寶寶上學前幾周,我就開始給我自己孩子說,上學之後會有很多小朋友,他們要陪你也一起玩,一起吃,一起睡,這樣總比在家裡看電視有意思多了,而且你可以每天將你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回來告訴媽媽。媽媽會告訴你如何會交到更多好朋友。
  • 寶寶智力如何,一周歲時父母就能看出,有這3個能力的智商都不低
    寶寶在出生之後,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慧,其實要想知道寶寶的智力怎麼樣,估計一周歲左右就可以看出,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下面的這幾個能力,這就說明智商是不低的,這也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一周歲時,這3個能力強的寶寶智商都不低:1、可以快速爬行一般一周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可以完成獨立的坐立,也可以開始逐漸的學習爬行,伴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後期也會比較熟練,即便是快速爬行也無需過於擔心。
  • 寶寶好不好帶,出生時就能看出大概,有這4種表現寶媽要費心很多
    事實上寶寶出生之後到底好不好帶,從出生的時候基本上就能看出大概,寶寶如果不好帶一般都有下面這4種表現:1、總是愛哭有的寶寶簡直就是所謂的鬧人精,平時非常喜歡哭,哭起來還停不下來,怎麼哄都哄不好。可能在睡覺的時候睡會稍顯安生,但是只要睡醒就開始大哭大鬧,有的時候把嗓子都哭啞了,仍停不下來。
  • 「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寶寶放學看到寶媽,表情管理逐漸失控
    最近,有一寶寶的放學視頻火了,寶寶在放學後看到媽媽時的小表情,寶媽第一個接孩子,孩子表情逐漸失控原來,這位寶寶的媽媽跟他說過,等他放學的時候,自己會第一個在校門口接他。於是當天放學,寶寶在看到媽媽的那一刻,現實有點驚訝,然後強忍著想要衝到媽媽身邊。但是因為小朋友放學都是要排隊出來的,於是寶寶被老師拉回去,只好再回去重新排隊。
  • 寶寶開學兩三事,如何提升孩子的適應環境能力?
    不知不覺孩子們開學已經一個多星期了,度過了惶惶恐恐的一周,有沒有每天上演著撕心裂肺和鬱鬱寡歡呢?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學校門口的時候,都看到很多寶寶哭喊不斷,淚水連連,心裡格外的心疼呀,那也沒有辦法,還是狠狠心,推進校門。
  • 寶寶聰不聰明,從小手就能看出,有這4個特點的娃智商不會低
    雖然小傢伙們看起來懵懂無知,但是家長們仍然可以從寶寶們的身體發育中窺見其大腦發育的情況。比如說,家長們可以多觀察下寶寶的手部動作,靈活的小手可是寶寶們智商高的特徵表現之一。一、有這4個特點的娃智商不會低很多明星在生娃後都喜歡拿寶寶的小手拍照,一家人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的照片也成了新生兒擺拍的標配姿勢。
  • 幼兒園發現:二孩寶寶這方面能力更強
    本報記者 彭未風 「二孩」政策實施以來,今年迎來了第二個「二孩」入園年,二孩寶寶的入園表現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內容。幼兒園開學半個多月了,北辰區實驗幼兒園針對新入園寶寶的一項日常觀察研究發現,相比獨生子女,二孩寶寶入園後適應能力明顯更強,分離焦慮的持續時間僅為獨生子女的一半。
  • 5種方法鍛鍊孩子的適應能力,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適應能力強的孩子,性格往往較為外向堅強。在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壓力與問題時,適應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家長們該如何鍛鍊孩子的適應能力呢?1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參加活動。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外出走走,不要讓孩子整天憋在家裡。要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比如郊外的踏青,到公園裡面放風箏、捉迷藏、挖野菜、野炊、生存訓練等等。通過四處遊玩,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孩子對世界有更深入,更多角度的了解,也就更容易適應這個世界了。
  • 寶寶入園後的不適應表現有五種,出現這三種才是真正適應
    果果媽媽感慨道。「可能因為幼兒園有坐便器,二寶還比較適應吧!」我說道。「你娃可能已經適應幼兒園生活了,我聽別人說,能在幼兒園排便的孩子,就是適應能力強的。」果果媽媽發來一長串語音。睡眠環境的改變,導致很多孩子在幼兒園無法午睡。有的是因為認床,有的是因為想媽媽,有的是因為哄睡方式的改變,總之是對新環境的牴觸。
  •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適應能力最強,能很好適應新環境的三星座
    適應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能力,因為我們成長的時候總是要經歷很多不同的環境,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就很有可能會被淘汰,所謂適者生存,優勝略汰,我們不能一直去抱怨社會的殘酷,生活的不公平,因為這些客觀原因和環境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
  • 寶寶是否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若有這4個舉動,就偷著樂吧
    其實,不僅三五歲的時候可以看出寶寶的發展,從孩子還在襁褓裡時,就多少可以看出一點兒來了,這個方法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朋友小茉很喜歡寶寶,大學一畢業,就和自己的初戀結婚了,而後是生娃、帶娃,人生順利的讓人羨慕不已。可是一些同學也表示,生孩子太麻煩了,從寶寶一出去,自己就要操心他的所有,一點兒意思都沒有。這時,小茉說道,其實孩子的成長並不是枯燥的,相反,它存在非常多的樂趣。
  • 寶寶夠不夠聰明,一歲時就能知道個大概,主要看以下三個能力!
    文丨木棉媽媽作為家長,我們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其實孩子是否聰明,一歲時就能看出個大概,關鍵看孩子這三個方面的能力。01、模仿能力在寶寶的世界裡,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觸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孩子模仿能力比較強,能夠很快學會父母的動作,那麼說明寶寶小腦瓜很聰明,善於觀察。在我們一生中很多時候都是在模仿,學習,而孩子的模仿能力強這說明孩子學習能力強,善於將看到的東西學會,變成自己的知識。小侄女小時候就特別善於模仿,現在學習很好,經常考到年級前三名。
  • 寶寶到了入園年齡,家長要做這些準備,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
    其實就像我們換了一個新工作,或者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突然去上班了是一個道理,突然換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就算大人也是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何況一個孩子呢?,情感和行為以及認知能力上得不到很好的發展。那我們應該如何幫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