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6歲前這三種「興趣班」沒必要報,沒啥用白交智商稅

2020-12-23 胡航懂家居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句好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好了。撫養孩子也不是父母頭疼的問題了,現在的家長關注點在如何去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成績是關乎孩子未來發展的大事。

所以很多家長未來培養出所謂的「六邊形孩子」,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去學習很多興趣班,讓他們掌握一些特長。但是如何去選擇合適的課程,也是一門技術活。

給寶寶選擇興趣班有講究,選不好會對寶寶造成很大的影響

現在很多家長都懷揣著「不允許孩子落在起跑線」這樣的信念,總覺得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自己小時候沒有條件去學習更多的特長。所以現在只要有能力就會讓孩子去學習興趣班。

所以現在很多家長幫孩子報了兩三個補習班,像英語輔導班,繪畫班,樂器班等等。把孩子的課餘時間都安排去學習各種知識。

生活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就是很多孩子前腳剛從英語輔導班出來。後腳就要馬上去樂器班去學習了。有時候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漸漸的孩子就有了反感的情緒了。孩子有一天突然就說不去上興趣班了。

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感到特別委屈,為什麼孩子那麼不懂事,我們明明是為了他們好。他們還這麼任性。所以很多家長一直就沒喲認識到一個錯誤。

李玫瑾老師指出:給孩子報興趣班同樣是一門技術,不要一下子給孩子報太多,孩子消化不了,最後使性子不去了你更麻煩。特別是這三類興趣班,沒啥用,白交智商稅。

這三種「補習班」別給6歲前的孩子報,白交智商稅

1)珠心算

對於6歲之前的兒童來說,他們的大腦發育和個性格發育並不是學習珠心算的最佳時機。家長如果一味地強迫寶寶學算珠心算,這其實是削足適履,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的情緒,甚至對數學失去興趣,但得不償失。

2)口才課

如今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口才。許多家長認為口才好的孩子在這個社會上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是卻很少有家長能夠明白口才訓練的本質。

準確地說,口才是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意思,通過大腦的整理和修飾,順利流暢地表達出來。所謂口才,其實是強調語言運用和處理的能力。

換句話來說,口才訓練,在家就能訓練,根本不需要報班。

父母教會孩子語言運用的能力和表達詞語的積累量,要遠比口語班裡的所謂的冷冰冰的繞口令來得有用得多。

3)書法課

書法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所以很多家長非常喜歡讓孩子去學習書法,練習書法是需要吊腕等一些類流程,所以經常有很多學習書法的孩子經常跟家長抱怨說:寫字寫到手腕很疼。

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身體還未發育完全,時間久了才會出現手腕疼的現象,所以家長不要再說孩子是因為想偷懶的小藉口了。

其實要想孩子學習書法,建議讓6歲以前的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手腕穩定訓練就好,等孩子的手腕力量足夠強之後,再讓孩子去學習書法。

那在孩子的成長期父母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大腦呢?

其實在國外有很多父母就為孩子準備了打造的思維訓練書籍《瘋狂大腦訓練營》,注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想像力等等,旨在全面開發孩子的大腦。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圖書的編寫團隊也是一支非常專業的全腦開發團隊。此外,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白雪特別受邀對該書進行了審定。根據3-7歲兒童腦發育特點,內容十分嚴謹。

一、近30種題型,400多到題目

整本書有400多個問題,近30種題型,題型多,能全面開發孩子的大腦。如推理題:小老鼠會掉進哪個水箱? 根據傳送帶的方向逐步觀察並進行推理。

書中的每一道題,既鍛鍊了一定的能力,又注重孩子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四隻來自魔方不同部位的螞蟻,誰先吃麵包?孩子們不僅要觀察四隻螞蟻的位置,計算出最短路徑,還要考慮立方體的空間。

即使是數字計算遊戲也能鍛鍊到觀察力、辨別力、專注力。

二、融入豐富的課外知識

另外,這套《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還融入了豐富的課外知識:機械、建築、動植物、生活常識等等都融入其中,在提升思維力的同時,也擴充孩子的知識儲備。

例如,尋找不同的遊戲涉及許多世界地標和世界文化,如復活節島上的石雕、美國自由女神像、馬裡的多貢人、金字塔等等。

還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垃圾分類、錢幣面值認知,也可以一邊練習題目,一邊學習起來。

3、 左右腦同時開發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左腦管理理性思維,右腦管理感性思維。與其他思維訓練書籍不同的是,這套書籍著眼於兒童全腦的發展,培養影響兒童生活的12種能力。

在皮亞傑的理論中,幼兒發展的過程就是「圖式→同化→順應→平衡」。也就是孩子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識網絡上不斷調整的。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會發現方向不是只有左右之分,還有東西南北之分,比如這種箭頭。

這套書就從多角度幫孩子認識、理解方向。例如,在這個傳送帶推理問題中,孩子需要觀察小刺蝟奔跑的方向以推理傳送帶的方向。

數學老師反覆強調:「數學沒有捷徑,只有多練習,多練習!」 思維訓練是一樣的,《瘋狂的大腦》它擁有高達400多道的題目類型,孩子只需要每天訓練10分鐘,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思維能力將會大大的提高起來。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對有遠見的家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6歲前這三種「興趣班」沒必要報,沒啥用白交智商稅
    終於有一天,寶寶趁著生病鬧起了脾氣,即使病好了也使起了小性子,死活不肯再去上興趣班了。菲菲媽感到很委屈,明明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怎麼就那麼不懂事?直到看到了李玫瑾老師的一堂講座,菲菲媽才意識到,可能真的是自己出錯了。
  •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啥用
    之前,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中就有一位「望女成鳳」的家長,一口氣給孩子報了13個興趣班。光是英語就分筆試、口語和外教在線三種,其中竟然還有「跳繩班」!李玫瑾老師就說過,給孩子報班一個星期不要超過兩個,報什麼班要好好考慮,有三種興趣班就沒必要報,浪費錢還沒啥用!
  • 李玫瑾:在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沒啥用還浪費錢
    我曾經看過一項教育支出佔家庭年收入的調查,發現每一年在教育上投入3.6-7.2萬的家庭佔了37%,而且大多數教育支出都花在了報興趣班上。你們還記得有一個新聞"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父母從3歲起就開始給孩子報興趣班,一直到7歲報了14個興趣班,花了近20萬,可是到最後孩子堅持學的就2、3個興趣班。
  • 李玫瑾:6歲前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沒啥用,還浪費錢
    從孩子3歲半開始,凱凱媽就給孩子報了各種大大小小的興趣班,藝術類、體育類、文藝類、學科啟蒙類等一樣沒落下。如今凱凱7歲半,4年時間,凱凱上過大大小小14個興趣班,花費了20萬有餘。用凱凱媽的話來講:「當時覺得自己生了個聰明絕頂的孩子,樣樣都很有天賦;現在悟出來後才發現,未來絕頂是有可能的,聰明不聰明,就真不好說」。
  • 李玫瑾:孩子6歲前,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報,別再交智商稅
    雖然小海綿才3歲,上的興趣班可不少。除了幼兒園外,還要上:英語課、鋼琴課、畫畫、輪滑、滑雪等功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直是諸多父母奉行的理念,AngelaBaby也不例外。可是3歲的孩子,正是活潑愛玩的年紀,學習那麼多興趣班真的有必要嗎?
  • 李玫瑾教授:6歲前,這3種興趣班不建議給孩子報,沒啥用還費錢
    沒有一個是適合孩子的,最終也只是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6歲前這三種興趣班兒,不建議給孩子報,沒啥用,還浪費錢。」,和學校當中所講的計算方法簡直就是兩個概念,孩子6歲前學會了這個,上學之後很容易搞混,所以不建議給孩子報珠心算。
  • 李玫瑾:三種興趣班是「碎鈔機」,沒必要給孩子報,別被坑了
    為了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父母們會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攀比心。但孩子的興趣班真的是越多越好嗎,家長們不遺餘力給孩子報興趣班都是有用的嗎?案例妍妍是個6歲的小姑娘,本該是最快樂的童年,但是由於媽媽給報名的興趣班太多,算下來有十幾個,樂高、書法、口才訓練應有盡有。
  • 6歲前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沒啥用,還浪費錢…
    從孩子3歲半開始,凱凱媽就給孩子報了各種大大小小的興趣班,藝術類、體育類、文藝類、學科啟蒙類等一樣沒落下。如今凱凱7歲半,4年時間,凱凱上過大大小小14個興趣班,花費了20萬有餘。用凱凱媽的話來講:「當時覺得自己生了個聰明絕頂的孩子,樣樣都很有天賦;現在悟出來後才發現,未來絕頂是有可能的,聰明不聰明,就真不好說」。14個興趣班中,多數都因不喜歡、太遠、沒興趣等放棄了。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很多孩子一天要上好幾個興趣班,從早忙到晚,可這對孩子來說,真的有用嗎?孩子上了很久的興趣班,一點效果都沒有表妹小茜的孩子今年五歲多了,是個比較靦腆的小姑娘。小茜準備女兒報個興趣班,一來是鍛鍊孩子的性格和口才,二來是學個特長,將來萬一用得上。
  • 李玫瑾:這三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不僅浪費錢還沒啥效果
    給孩子報興趣班同樣有講究,錯誤的選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同事曉芸這兩天正在為孩子的興趣班報名犯愁。曉芸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水平好一些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小時候那樣,除了學習幾乎沒有學習其他興趣的條件。於是曉芸在自己孩子還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擅自做主給孩子報了兩三個興趣班。
  • 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不僅浪費錢還沒啥效果
    調查表明,家長在給自己的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非理性因素佔了上風,七成以上的父母會出於自身的擔憂給孩子報興趣班,六成以上父母把給孩子報興趣班看作自己的責任,近四成父母怕自己孩子落後於人而選擇了興趣班。在這種大環境下,興趣班就並非出自興趣而報了,很大程度上是家長出於各種目的而報,孩子本身並不一定有多大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上興趣班就是浪費時間和經歷,並不會有多顯著的效果。
  • 李玫瑾:三種興趣班是「碎鈔機」,家長沒必要給孩子報,別被坑了
    很多家長盲目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在小孩子小的時候就安排上了各式各樣的補習班,試問一下很多家長,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這是孩子願意學習的東西嗎?興趣班這個東西是真的越多越好嗎?其實不然!著名兒童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她的講座裡面講到:「補習班並不是越多越好,有的興趣班不僅不能幫助到孩子,反而白白給興趣班機構送錢,甚至破壞了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
  • 李玫瑾教授:6歲前的娃,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
    教授: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我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於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和教育方法很有研究。她對於家長給孩子報課外班的是事情曾經說過:興趣班不是越多越好,6歲前,尤其是這3種興趣班,真沒必要。可是對學齡前(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真的不適合上珠心算班。對幼兒園的娃來說,只會背1-100的數字或憑藉記憶記住2+4=6。這只是基於記憶,對於其中的數學邏輯和概念根本一無所知。
  • 李玫瑾教授直言,這三種興趣班別給孩子報,沒啥用還浪費錢和時間
    隨著而來的各種興趣班也跟著一一上線了,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不惜花費重金也要費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作為在教育領域有著較高知名度的李玫瑾教授卻建議各位家長,不要給孩子報這三類興趣班,她認為這三類興趣班,不但浪費時間和金錢,還對學生沒有任何用處,給各位迷茫的家長一些參考。家長別給孩子報這三種興趣班,浪費時間和金錢,還沒啥效果1.
  • 李玫瑾教授直言,這三種興趣班別給孩子報,沒啥用還浪費錢和時間
    教授卻建議各位家長,不要給孩子報這三類興趣班,她認為這三類興趣班,不但浪費時間和金錢,還對學生沒有任何用處,給各位迷茫的家長一些參考。家長別給孩子報這三種興趣班,浪費時間和金錢,還沒啥效果1. 學生不感興趣的興趣班提到學生的興趣班,首先要說的就是學生不感興趣的興趣班。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上,費時費錢還沒用
    其中大多數要麼學不會,要麼是根本沒興趣。她家女兒從6歲開始學排球,大約一年半的時間,家長和老師想盡辦法都沒能讓孩子感興趣,還讓孩子落下了一身傷。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教育家李玫瑾教授曾在講座上直言:興趣班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以下3種興趣班,沒必要讓孩子上。
  • 李玫瑾:暑期這3種"興趣班"別給孩子報,基本沒啥用還浪費錢
    然而,有些時候,這種耗資巨大的培訓班卻沒能帶來特別顯著的收益。去年暑期,黃阿姨給兒子報名了一個英語培訓班,對方聲稱學習兩個月就可以做到與外國人無障礙交流。誘人的成效讓黃阿姨沒有過多顧慮,當即給孩子報了名。在經過兩個月的學習以後,孩子的英語成績雖然有所提升,但並沒有達到能夠無障礙交流的水平,很多詞彙和語法,孩子並沒有掌握。
  • 給孩子報興趣班是「白撒錢」?李玫瑾建議: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
    到了孩子長大之後,留學或者考研更是需要15-80萬左右,這筆錢也讓很多家庭吃驚,原來自己在孩子身上居然花費了這麼多錢。其中,從孩子3歲左右,家長就要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每年的花費最低不少於3萬元,如果興趣班的種類多一些,那投資的就會更多。
  • 給孩子報興趣班是「白撒錢」?李玫瑾建議: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
    到了孩子長大之後,留學或者考研更是需要15-80萬左右,這筆錢也讓很多家庭吃驚,原來自己在孩子身上居然花費了這麼多錢。 其中,從孩子3歲左右,家長就要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每年的花費最低不少於3萬元,如果興趣班的種類多一些,那投資的就會更多。
  • 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浪費錢不說還沒啥作用
    在當下這個競爭壓力大的大環境之下,多數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名一兩個興趣班,以此提升孩子的個人能力,有的家長甚至會為孩子報名多個興趣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予以他們過多的壓力,這也使得多數孩子在被問及是否想要參加興趣班時,都是報以一副不情願的態度,但若問到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