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都是接房高峰期,不過重慶一些興高採烈去接房的業主,卻稱被「坑」的苦不堪言。部分買了保利觀塘洋房的業主向記者反映,當初承諾配置地下室外以外的車位,如今車位卻佔了業主地下室一半空間;另外約克郡悅水岸的業主也在反映,樓盤出現牆體滲水、車庫不平等情況。種種遭遇,上演了一出真實「買家秀」與「賣家秀」的巨大反差。
維權!多個樓盤業主拒接房
家住南坪的李女士最近有點煩,去年4月份,她好不容易抽到籤,有機會購下了保利觀塘的一套洋房,但最近接房時,卻讓她「傻了眼」,當初開發商承諾的車位是在地下室正前方,但是如今車位直接修在了地下室內,佔用了地下室一半空間,對方卻不願另做補償。
李女士介紹,當時購房時,自己再三向銷售人員確認面積,樓盤的宣傳畫冊以及沙盤模型也未標明在地下室內設置車庫,但如今,保利觀塘2期13棟一樓的8戶戶型,地下室都沒有封,而是直接劃上了停車位,這樣算下來,地下室被佔用了近半面積,已經改變了原有的用途。
「開發商1月2日出面和我們正式協商過一次,就再也沒有下文了。」李女士說,業主之前提的訴求是,既然如今車位佔了地下室面積,開發商應該另賠償一個車位的面積,或者是補償一個公共車位。結果開發商以未寫進合同為由不同意,對方給的解決方案是無責原價退房。「我們買房都有一年半了,不說現在房價漲成什麼樣了,我們銀行貸款利息都繳了7~8萬了,退了房,已經繳的利息怎麼算?」李女士道出了業主們的擔憂。
與李女士一樣遭遇接房煩心事的,還有約克郡業主馮先生。
馮先生向記者介紹,2016年10月,香港置地約克郡悅水岸純洋房別墅組團上市。該樓盤標榜自己是照母山最高端、最有品質的盤,洋房首開開盤價格套內即1.4萬元-1.7萬元(部分臨街房源價格略低)。2017年11月,洋房尾盤達到套內2.2萬元,總價300萬左右;頭排大平層價格高達套內2.5萬元,總價600萬左右。很多人看重香港置地企業品牌,還是紛紛下叉。結果在約克郡安排的工地開放日,部分業主們去現場觀看後並不滿意,並提出了修改意見,但是到去年10月份接房時,發現仍有房屋滲水、牆體裂縫、排水不暢、地下車庫不平、標識不清等問題。經過多次溝通協調,開發商也承諾整改,但是時隔近3個月,牆體滲水、車庫不平整等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約克郡悅水岸業主反映的樓層滲水問題
「目前我們業主群都在維權,群裡幾百人,有60%左右都拒絕接房。」馮先生表示,當時樓盤的各種宣傳都聲稱是在該開發商已經推出的北郡基礎上的升級之作,但是現在不但沒升級,反而還沒有達到北郡的標準。
1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金州大道的約克郡悅水岸,看到被業主認為質量存在隱患的部分地方有整改痕跡,比如部分牆體裂縫處,進行了重新粉刷,小區地面部分地方加了排水溝,不過在業主們看來這樣的整改「很敷衍」。
此外,最近有業主也在反映,東原旭輝江山樾三期、巴南府邸等樓盤的工程質量也未達到交付標準。
針對業主們的反映,開發商們怎麼說?
1月16日下午,記者致電保利地產客服部相關負責人,對方則表示,樓盤車庫問題,業主們已經向相關部門反映,如果真是項目有問題,公司會進行整改,但如果沒問題,則會按照合同履約。而約克郡悅水岸客服則稱會轉交專人對接媒體,但直到記者發稿,並未得到相關回復。
江山樾開發商方面則緊急發布了告業主書,稱根據業主反饋的情況,已經進行提升,並且給業主及時發布了三期北交付組團提升進度通報,後續提升方案也會第一時間與業主溝通。
爭議:樓盤宣傳與實際不符算不算違約?
開發商在銷售房屋時,一般會通過各種途徑對樓盤進行宣傳,購房者也正是通過開發商的這些宣傳,才會與開發商籤訂購房合同。但購房者收房之後,卻發現很多設施等與開發商此前的宣傳相去甚遠。
記者採訪中,多位業主表示,當時開發商的宣傳做出了諸多承諾,銷售人員也一再強調「出入不大」,但結果卻是「買家秀」與「賣家秀」的巨大差別。
但是有開發商則表示,前期宣傳一般都會提示業主,廣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圖片、文字說明以合同為準。
那麼,樓盤宣傳與實際嚴重不符,到底算不算違約?
對此,在重慶開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莫桑看來,前期的宣傳廣告,對業主購買產生了影響,業主是可以以此為依據進行維權的。尤其是涉及到具體的承諾,比如健身房、遊泳館、小學、車位等,這些主張更容易得到支持。但如果只是一些繁華奢侈等概念上的承諾則可能難以維權。遇到類似問題,業主要保留好證據,可以通過向其主管部門投訴或者直接起訴到人民法院維護個人權利。
而根據日前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關於房地產行業合同補充協議格式條款監督管理情況的通報,樓盤的宣傳資料若對購買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專家也建議應當作為合同內容。
據悉,重慶市場監管部門近日著重對31家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使用的合同補充協議格式條款進行剖析並形成初審意見,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初審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召開合同格式條款專家評審會,邀請高校、人民法院、律師事務所等法律理論和實務界的專家,對收集的格式條款逐一研究,梳理出13類典型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條款,其中一條便是很多開發商列出的「所有廣告及宣傳資料、銷售手冊、樓盤模型等僅作參考,不作為本合同內容。」
此次評審會專家紛紛表示,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範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通過廣告、宣傳資料所作的說明和允諾,若明確具體且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作為合同內容。
新聞縱深
貨不對板,都是快建快銷模式惹的禍?
其實,重慶這些樓盤的業主維權,並不是孤例,從全國來看,不少樓盤都曾陷入維權糾紛。
以前樓盤質量問題經常發生在資金不足的中小房企身上,但近兩年,全國性的一些大型房企也頻頻出現質量問題。背後深層次原因何在?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都是房企「快建快銷」模式帶來的隱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很多房企都在追求高周轉,這個時候質量把控難免不到位。尤其是限價政策下,很多開發商會為了降低成本,在開發中就會有偷工減料等做法。而房企年度銷售目標每年都在提高,這就會帶來很多壓力。對於此類房企來說,營銷方面也是比較急躁,加上不少購房者入市是很急切的,購房方面的條款看得也不多,後續便會頻頻暴露出問題。
嚴躍進說,從房企開發周期角度看,一般從拿地到拿到預售證,大概需要8個月時間。而從預售證到最後竣工大概需要12個月。但部分壓縮周期的,拿地3個月就基本在進行預售。有些項目甚至只要6個月時間就可以上市。
一位不願具名的承建商也向記者坦言,「因為趕工期,短時間內就把項目的分期工程全部建造完成,交付之後樓盤出現質量問題也在意料之中。但只要不是大問題,一些小問題逐漸改善業主一般都能接受。」記者採訪中發現,在這些業主維權的樓盤中,有些就比預計時間提前了近一年左右交房。
(文章來源:重慶商報)
(責任編輯: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