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地表達我們的感受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而是讓我們成為人。」
—— Sangu Delle
Sangu Delle,一名非洲企業家,他在TED上的演講分享了自己患焦慮症的經歷,以及他從這段經歷中所學習到的重要的一課,他要為心理健康問題正名或者說」去汙名化」。
如果你有焦慮症、抑鬱症或其他心理健康狀況,那麼這篇文章是必讀的,它可以激發你坦然面對的勇氣。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也希望你能看完,不至於在身邊出現這些人的時候無法理解、不知所措,更好地自助助人。
去年,於我而言簡直就像是人間地獄。我經歷了諸多混亂。面對巨大的壓力,我患上了焦慮症。甚至有段時間我什麼都做不了,只想躺在床上流眼淚。
醫生建議我和心理健康專家談談自己的壓力和焦慮,我很排斥,我的內心生起一股深深的羞愧和恥辱。我怎麼會有心理健康問題呢?no no no! 我可是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非洲男人啊!誰都會碰到一些問題的,我只需要戰勝它就可以了!
正是這些想法,阻止我把自己的痛苦告訴任何人,雖然我有一個充滿愛的、支持我的家庭和非常忠誠的朋友。
我在西非長大,當人們提到「精神病人」這個詞的時候,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頭髮很髒亂的、半裸著在街上遊蕩的瘋子。我們的父母警告過我們要當心他。「媽媽,媽媽,他為什麼瘋了?」「毒品!如果你接觸毒品,你就會像他一樣。」
在俺們這旮沓,如果你得了肺炎,你媽會毫不猶豫地、飛奔著把你送到最近的醫院進行治療。但如果說你得了抑鬱症,當地的牧師會把你當作惡魔附體,為你驅魔,歸咎於你們村的女巫。
在全球範圍內,75%的精神疾病病例發生在低收入國家。然而,大多數非洲政府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醫療保健預算不到1%。更糟糕的是,非洲的精神病醫生嚴重短缺。例如,奈及利亞人口近2億,據估計只有200個精神病醫生。在整個非洲,90%的人得不到治療。結果是我們只能孤獨地忍受著,被汙名所阻隔。
作為非洲人,我們對心理健康的反應往往有著距離感、無知、內疚、恐懼和憤怒。在Arboleda-Flórez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他直接提出了一個問題:「精神疾病的原因是什麼?」34%的奈及利亞受訪者提到了濫用藥物;19%的人說是神的憤怒和上帝的意志;12%的人認為是巫術和附體導致的。
記得2009年,我在半夜接到了一個瘋狂的電話。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一個聰明、有內涵、迷人、時髦的年輕人,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
我目睹了一些和我們一起長大的朋友在私底下對他疾病的嘲笑:「你聽說他瘋了嗎?」 「他瘋了!」我們永遠不會用這些詞來形容癌症患者或瘧疾患者。可不知何故,一旦涉及到精神疾病時,我們的無知就剝奪了所有的同理心。當他被社區孤立時,我站在他身邊,我們的愛從未動搖。
(正是這些經歷)讓我對心理健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受到這位朋友的經歷的啟發,我幫助我的大學成立了心理健康特別興趣校友小組。在擔任研究生的住校導師期間,我幫助了很多面臨心理健康挑戰的本科生。我看到了這些非洲學生掙扎著,無法開口告知他人。
儘管我知道了這些,也知道了他們的故事,但反過來,當我面對自己的焦慮時,我照樣陷入掙扎卻無法啟齒,因為我們對「成為瘋子」的恐懼是如此之深。
我們所有人(尤其是非洲人),需要認識到,我們的精神鬥爭不會減損我們的陽剛之氣,我們的創傷也不會玷汙我們的力量。我們需要把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們需要停止在沉默中痛苦。我們必須停止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和對受難者的傷害。
常和你的朋友聊天,和你愛的人談談,與健康專家交談。我們也可以是脆弱的。自信地去做吧,你並非孤身一人。如果你有困難,就大聲說出來。坦陳自己的感受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它只會讓我們更像人樣。
是時候結束精神疾病帶來的恥辱了。所以下次當你聽到「瘋子」的時候,不要只想到瘋子。想想我。
(編譯:Yutong、Maggie)
如果您想改善焦慮抑鬱,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下載健心家園App。
@健心家園App:這裡有你走出焦慮抑鬱的力量、方法與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