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公務員考試以及各省的聯考對於各大高校畢業生或者社會上有這方面意向的人來說都很熟悉,大家經常以「上岸」互相鼓勵祝福,但是不管是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都需要通過行政能力測試以及申論的考試,有的還要面試,通常要準備一年左右。
為了讓大家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一個更深的認識,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有一個具體了解。很多人關於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的區別並不了解,而且常常會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今天就帶大家看看這兩者之間到底有哪些區別?
一、編制不同
公務員編制,又稱「行政編制」,對應的是行政機關的正式員工。事業編制,對應的是事業單位的正式員工。舉個例子,在行政機構上班,你擁有法律賦予的權利與應該履行的義務,而且是有職級,科長,處長等。
但是在事業單位,比如教育部直屬大學當大學老師,你不具備行政管理的權利,但是你擁有與工資掛鈎的職稱評級,如大學裡的大學講師,副教授,正教授等等。兩個體系是不同的。
二、經費來源不同
公務員是行政編制,通過財政全額撥款。而事業編制的經費來源要多一些,分財政全額,差額撥款,自收自支這三種。
所以公務員的工資和事業編制的工資是不具有比較性的,有高有低,比如醫院和學校,或者其他國家的事業單位,都擁有自己的收支體系。
三、晉升空間不同
相比較來說,公務員的晉升機會比事業編制要大得多。公務員,如果能力各方面都很出眾,就可以一直升,而且給出的職位也很多,機會也比較大。相對來說,職位上升空間會更大。
而事業編制基本都是行政機關下的二級單位,所以給出的職位比較少,升遷在一方面是靠資歷的,老的一批還沒有升上去,那新的一批只有等待。所以很多應屆畢業生一般都會把公務員作為自己報考的首選。
四、工作方式不同
公務員是行政機構的主體,每天所需要的工作大多都是在和社會各方面打交道,提供服務,比如公檢法,都是在處理與法律相關的事務,誰違反了法律,誰需要接受制裁或者提起訴訟或解決糾紛等,需要到處跑來跑去,面對的都是各色各樣的人。
但是事業單位不同,相比起來要更加專注於某一領域。比如公立醫院的醫生,面對的都是病人,大學老師面對的一般是學生,需要的專業性,技能性高於公務員。
總之,對於大部分來說,這兩個職業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工作性質都比較穩定,對於追求穩定生活的同學來說,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都很適合,如果是你,你更傾向於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