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俊太極功夫頌
王春傑
有感於五一不能赴鄭州聆聽大師教誨,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忽憶《詩經》首篇《關雎》之詩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披衣起床,腦海裡滿是近期研讀的《張志俊太極拳語錄》內容,燈下草成《張志俊太極功夫頌》一首,聊解遺憾。
以此遙祝五一「新架一路拆拳培訓班」取得圓滿成功!
太極真功,花開鄭州。
追慕大師,我輩所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虛領頂勁,中正自然。
順纏逆纏,節節分貫。
梢節領勁,乍肘沉肩。
襠走下弧,重心轉換。
身備五弓,觸處成圓。
虛實開合,兩頭曲卷。
指導打擊,快慢相間。
通臂對稱,收放驚彈。
引進落空,出手如電。
相吸相系,摺疊轉關。
掤纏轉沉,六力混元。
向心離心,公轉自轉。
八門五步,變化萬千。
不思而得,中而不勉。
2012年4月24日
隨恩師張志俊先生學拳五年有感
王春傑
2016年10月5日晨3時許:
五年時光彈指一揮間,十赴鄭州求師學藝。數次往返邯鄲,兩赴連雲港,三次到井陘。紅軍師兄三赴鹿泉傳拳,育德師兄千裡獨騎四到鹿泉授藝,春旭師兄、國防師侄也毫無保留地講授學拳心得。在鄭州培訓班上,孫慶華師兄、鄒伯成師兄、孫長海師兄、李毅師兄、楊也師兄及已故的胡智師兄等多有指教。
期間,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全部用在研習太極拳上,家人感覺被冷落而偶有怨言,朋友感覺被疏遠而漸行漸遠。而自心對太極拳痴迷依然。太極文化為道,太極拳藝為術,無道術亦空,無術道亦孤。唯有道術雙修,方能臻於大成。
五年彈指一揮間,十赴鄭州為學拳;
師父師兄多傳教,一點一滴求真傳。
初學推手心茫然,掤捋擠按識不全;
次練拳架般般錯,暗嘆枉練幾多年。
再學拆拳幾放棄,師如戲童我徒然;
師父用時千般妙,待我用時難上難。
天生可是這塊料,志大才疏多不堪!
幸得師父當頭喝,練拳修心最優先。
期間也曾想歇擔,幸得師父用鞭趕。
期間也曾不想練,好在同門不棄嫌。
育德蒼梧析拳理,紅軍家中把功練;
李毅師兄說槓桿, 伯成師兄講單鞭。
胡兄也曾教推手,可嘆心急歸道山;
國防師侄功夫妙,也曾珍珠倒捲簾。
此情此景一一舉,三天三夜說不完;
恩師門下多龍虎,功夫方得廣流傳。
遍詢師友捫心問:功夫要素可配般?
可曾虛領頂起勁?可曾乍肘又沉肩?
可曾屈膝又松胯?可曾塌腰把胸含?
肘膝可曾均定位?路線可曾走混圓?
兩手可曾相吸系?指導打擊可瞭然?
公轉自轉可連貫?輕重虛實可轉關?
往返摺疊熟練否?進退之間可轉換?
功夫貴在般般到,差之毫厘即免談。
諸般要素未齊備,妄談功夫怎不難!
五弓齊備周身勁,開合收放一念間。
修到此時幡然悟,體系理念要備全:
梢節領勁貴在領,一呼百應諸節隨;
節節分家節定位,節節定位節節催;
梢節領勁勁在腳,松沉作用遞個傳。
欲得著熟千錘鍊,懂勁之後功夫添;
左右之間尋技巧,上下奧妙翻覆間;
少得精煉戒在貪,一門深入見洞天;
千招都會未必會,一招精時心坦然。
眾多師兄勤撥點,漸學漸悟漸心寬;
梢節領勁從頭起,潛心研習兩頭卷;
理論體系作指導,運動體系得健全;
若得技法用得妙,功夫要領記心間:
虛靈頂勁尾閭正,沉肩墜肘腋下空;
以手領勁諸節動,襠走下弧移重心。
以手領勁要前棚,命門同時向後撐;
沉肩乍肘腋下空,屈膝松胯實委中;
肘膝定位圓心有,內撐外包意勿停。
立身中正上下拉,虛領頂勁意在中。
能動手時不動肘;能動肘時不動肩;
能動肩時不動腰;能動腰時不動胯;
能動胯時不動步;能勻速時不變速;
非圓圈時即圓弧,要出圓時把速變。
梢節領起周身勁,不動微動速動耳。
節節遞進節貫穿,纏絲勁兒達力點。
逢力必棚棚必纏,逢纏必轉轉必沉;
引進落空合即出,捨己從人撥千斤。
牽一髮而動全身,上下相隨人難侵;
筋骨松來皮毛攻,節節貫穿虛靈中。
開中寓合合寓開,化打合一打即化;
得勢爭搶在來脈,出奇要處在轉關。
搏擊藝術迷人眼,太極文化貴承傳;
以真亂假近乎道,祖宗哲理輩輩研。
順逆纏絲八字圈,梢節領勁悟妙玄。
般般件件都說遍,還得師傅親手傳。
理窮去把名師延,路迷且去找友伴;
理明路清勤習練,功夫怎會一般般。
若得功夫學得好,過山猛虎是典範:
幼承家學天資好,教學相長無間斷。
賀2016年育德年會勝利召開
王春傑
吾兄育德,山東大漢;
自幼嗜武,經年鑽研。
遍訪名師,萬水千山;
得沐師恩,盡得真傳。
侍師至誠,待友至坦;
允文允武,誰可比肩。
門下高徒,二十有三;
年年年會,切磋勘驗。
為弘師技,七日傳拳;
功夫網站,志者歡顏。
代師授藝,五赴鹿泉;
雲長遺風,義薄雲天。
育德欲得,真傳真傳;
光耀師門,連島雲山。
恭賀2016年育德年會勝利召開!
恭祝張志俊太極功夫紮根蒼梧,光耀九州!
育德太極拳研究室LOGO誕生小記
王春傑
育德師兄長我13歲,長兄如父,自相識後師兄對我關愛有加。尤其是我拜師後,多次千裡獨騎,遠赴鹿泉代師授藝,思來無以為報。知師兄太極拳研究室運行多年,尚無自己的LOGO標識,便主動請纓,為師兄設計,籍此聊表寸心。
得到師兄允諾後,我即查閱相關資料,提出了一個設計思路,請時在華溢廣告公司的邢飛先生設計:
1.以壽桃演化出太極圖:連雲港有花果山;徐州是壽星彭祖的故裡。壽桃體現長壽、體現太極拳的健身作用,體現地域特點;
2.整體效果體現出連雲港山、水相依相擁的意境。
3.把師兄名字中的「德」字以篆書或其他合適字體隱含其中,體現出「育德」太極拳研究室的主題;
初稿設計出來後,與育德師兄反覆溝通、修正,育德太極拳研究室LOGO最終定稿:
1.整個LOGO以太極圖為主基調,突出的壽星額頭與太極圖渾然天成,極似壽桃;
2.壽星卡通圖像與師兄神似;
3.逐步過渡的海藍色和祥雲寓意連雲港水天相接的自然環境和太極拳行雲流水的意境
4.壽星拐杖代表太極拳的技擊功能,寶葫蘆代表太極拳的健身養生,修身養性功能。
5.太極圖內嵌「德」字,有三層寓意:體現工作室的名稱——「育德太極拳工作室」;彰顯中華民族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突出工作室的育人功能——「《蒙》,象曰:山下有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LOGO一經公布,皆大歡喜。之後還傳出有人爭相提出轉讓註冊或共用的請求。
書名《問道蒼梧》的由來
王春傑
前段時間,我將編印的《山原花開》——鹿泉一中太極文化中心五周年會刊寄給了連雲港的育德師兄。沒過幾天他打電話說,想把自己學拳、練拳、悟拳、傳拳以來,師徒陸續寫出的一些文檔結刊印行,一來作為階段性總結,二來方便內部交流。讓我來幫忙操刀,有感於師兄多年的幫助,我滿口應承下來。
編輯成冊,首先得先有個貼切的名子。名字一要響亮,朗朗上口,易讀易記;二要突出中心思想,畫龍點睛,一目了然;三要體現師兄一脈特色,旗幟鮮明。
遍閱師兄傳來的文檔,苦思半日,書名《問道蒼梧》便躍然紙上。
原因有三:
其一源於地名和山名。連雲港,簡稱「連」,古稱「海州」,江蘇省省轄市。因面向連島、背倚雲臺山,又因連雲港港,得名連雲港。雲臺山古稱鬱州山,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三仙山:蓬萊、東瀛、方丈也是以雲臺山為原型。仙山上居住著長生不老的得道的高人,吸引著古往今來的有志之士求師問道。相傳徐福出海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就是從這裡出發的。
自唐朝以後,雲臺山因為有九嶷山之勢又被稱之為「蒼梧山」。唐李白詩:「明日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宋蘇軾詩:「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雲臺山。現在的蒼梧路、蒼梧公園、蒼梧小區、蒼梧賓館,還有蒼梧晚報等都是以此命名。蒼梧在現在的海州和連雲港一帶,明清後才改叫雲臺山。
其二育德師兄第一次邀師父來連雲港即下榻蒼梧賓館,他在此虔誠地向張志俊先生這位太極拳「仙山」上的得道高人虛心求取太極大道。
其三育德師兄曾住蒼梧小區,小區對面之蒼梧綠園是他練拳、教拳的道場。常師兄曾一度住在蒼梧小區,長期在小區一路之隔的蒼梧綠園練拳、傳拳,潛心體悟太極大道。
結合師兄的習拳悟道的傳奇經歷,書名擬定為《問道蒼梧》。
師兄聽完我的匯報,欣然同意。
恭賀康煜師弟搏擊俱樂部開業大吉
預祝大足「武術之鄉」申報成功
王春傑
周門康煜,幼嗜武藝;
少林南拳,梅纏絕技;
本地久傳,代代研習;
劉姚二師,盡傳其藝;
戍邊報國,娶得嬌妻;
榮歸故裡,深研太極;
再拜張師,精乎其藝;
回報桑梓,曰返百裡;
生逢盛世,揚我志氣:
武術之鄉,百裡爭一!
大足福地,師門康煜;
武術之鄉,百有一席!
重慶、成都拜訪同門,觀摩學習數日,承蒙款待。成都雙流機場候機,遙想大足康煜師弟搏擊俱樂部22日開業在即,感慨系之,草就此文,請子栩師弟現場代為朗讀致賀!!!
2017年6月10日
宿州聽曙光師兄講拳有感
王春傑
宿州曙光,武林中人;
藝經多師,求實求真;
勤修妙悟,追本溯根;
太極功夫,應手得心;
立身中正,勁力松沉;
支撐八面,觸處圓渾;
剛柔相濟,隨曲就伸;
靈機驚炸,手遍周身;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螺旋運化,瞬間空人;
搭手即輕,出手千斤;
踢打摔拿,純任天真。
2019年1月6日
賀陳式太極拳張志俊拳法研究會邯鄲培訓基地掛牌開業
王春傑
邯鄲紅軍,太極傳人;
鐵塔羅漢,厚澤朋賓。
幼習形意,勢大力沉;
壯研太極,朝夕酣沉。
石門鄭州,兩度尋根;
幸拜明師,功夫上身。
紮根趙都,一枝獨新;
同門欽佩,師父寬心。
基地推廣,勞力勞心;
課徒授業,以報師恩。
陰陽中和,生生出新;
同心勠力,光耀師門。
二○一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紅軍太極拳工作室LOGO創意
王春傑
紅軍師兄的「紅軍太極拳工作室」開業,囑我為工作室設計LOGO。
我與師兄電話商議,LOGO須體現下列元素:
1.太極拳,太極文化;
2.邯鄲地域特點。
3.張志俊先生「梢節領勁,兩頭捲曲」的太極拳新理論。
經時在華溢廣告公司的邢飛先生用心設計成如下效果:
1.太極圖象徵太極拳,太極文化;
2.把「邯鄲」二字線條化,幻化成邯鄲標誌性雕塑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意境;同時體現太極拳的技擊功能。
3.以趙武靈王張弓搭箭的形象,暗喻張志俊先生「梢節領勁,兩頭捲曲」的太極拳新理論。
LOGO設計出來後,紅軍師兄將它鐫刻在「紅軍太極拳工作室」的匾額上,懸掛在工作室的門口。
觀秦嶺師兄醫術拳術有感
穎河上人,名嶺姓秦;
幼習傳武,潭腿功深;
查拳兩儀,八卦遊身;
初試牛刀,摘金奪銀。
傳拳滬上,巧遇奇人;
針灸正骨,一一得聞;
隨侍五年,絕技伴身;
懸壺沈丘,妙手回春。
精研太極,式式用心;
深得三味,靜定松沉;
七月一勢,大成日臻;
術道並進,自度度人。
2019年8月18日
觀文欽師兄澳門回歸二十載慶典演出有感
濠江文欽,名滿澳門;
自幼習武,南拳加身;
醉心太極,名宿遍聞;
偶遇吾師,遞帖入門,
卅載勤修,功夫精深;
廣播海外,技驚國人;
盛世匯演,主席慰問;
有兄如此,幸甚幸甚!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