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貧血,貧血是怎麼來的呢?日常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貧血的現象,特別是一些體質較弱的人群,女性佔絕大部分,但貧血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臨床症候群,缺乏營養引起的症狀。貧血是最常見的營養病之一,主要是因缺乏造血原料。醫學上缺乏微量元素所引起的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引起的稱巨幼紅細胞貧血。貧血也有可能是因某些疾病造成的,如白血病、淋巴瘤,或一些慢性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慢性肝病等。
如何判斷是否是貧血呢?平常我們見到的幾乎都是由於缺鐵引起的貧血,而缺鐵是一個逐漸發展的歷程,他們主要的臨床症狀多為非變異性表現,厭食往往是缺鐵早期和普遍的表現, 食慾減退、心慌氣短,頭暈眼花等症狀,體檢時也可以看見面色蒼白、肝脾輕度腫大等。缺鐵性貧血血液化驗結果診斷標準:一般為成年男子血紅蛋白低於130克/升,成年女子低於120克/升,孕婦低於110克/升。
缺鐵性貧血主要發生在嬰幼兒、青少年、生育年齡婦女、尤其是孕婦、乳母和老年人,那麼,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該怎樣預防呢?
我們從膳食中改進。動物性食物含有較多的血紅素鐵,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多為非血紅素鐵,而且膳食中存在的植酸、草酸、磷酸、鞣酸等可形成難溶的鐵鹽,減低鐵的吸收率,但維生素C、肉、魚、禽類食物中的「肉類因子」則有利於鐵的吸收。各種新鮮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肉類、魚類、蛋黃等也含有豐富的鐵。富含鐵的食物有很多,今天講講這幾種常見但不常吃的食物。
黑木耳:又稱木耳。其口感獨特,味道鮮美,含有的鐵極其豐富,每100克中含鐵高達97.4毫克,具有一定的補血作用,是塵埃汙染行業工作中的良好保健品,具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也是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的良好食療食品。
黑芝麻:是中國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黑芝麻是我們日常中吃用較多的粒小物質,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還含有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E、卵磷脂、鈣、鐵、鉻等營養成分,具有有健胃、保肝、促進紅細胞生長的作用,適宜身體虛弱、貧血者適量食用。
海帶:是海藻類食物,海帶中含有大量的碘,對治療甲狀腺有一定的功效;但也適合於營養不良性貧血者食用。工業上可以從海帶中提取鉀鹽、褐藻膠、甘露醇,而甘露醇能與碘、鉀、煙酸等產生協同作用,對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慢性氣管炎、慢性肝炎、貧血、水腫等疾病,都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除了從膳食中攝入海帶中含有大量的碘,碘是甲狀腺合成的主要物質外,還有一種是經各國營養學家所主張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食用強化鐵。這種食物強化鐵是在人們經常大量食用或是每天必須食用的食物種加入鐵製劑,以提高食物中鐵的攝入量,以達到預防鐵缺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