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產業投資生態的搭建,是發掘產業創新技術、培育產業升級拐點的重要方式,產業投資生態鏈的發展與完善將為創新企業的成長提供「養分「,為新經濟提供更多的價值空間。
2020「INNO CHINA 中國產業創新大會"於2020年11月28日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盛大開幕,本次年度大會以「產業創新、生態突圍」為主題,聚焦科技和創新驅動的新經濟增長模式,共設置北大創新評論年度論壇、中國信創產業發展峰會、中國流程自動化產業峰會及中國產業服務生態峰會。
本次大會邀請到中投企智資本董事長朱敏紅女士、中機軟雲(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王建昌先生、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九霖先生、雲和資本合伙人彭昭女士、中信梧桐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戰略部總經理鄭煒先生、國泰瑞豐資本合伙人/金客科技營運長郭浩共同就「產業投資生態助推新經濟發展」與北大創新評論執行主編謝豔老師展開思創者對話。
從左至右:北大創新評論執行主編謝豔、中投企智資本董事長朱敏紅女士、中機軟雲(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王建昌先生、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九霖先生、雲和資本合伙人彭昭女士、中信梧桐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戰略部總經理鄭煒先生、國泰瑞豐資本合伙人/金客科技營運長郭浩
以下為對話精華實錄::
謝豔(北大創新評論執行主編謝豔):
作為支撐實體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產業投資對培育創新技術、創新模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服務創新體系與產業互聯體系的構建將帶來產業價值的順行推動,這對產業投資的生態鏈能力構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維度深化投資管理的基礎上對產業投資生態需要進一步優化升級。
問:您認為現階段的產業投資呈現出哪些新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新的投資機遇?
中投企智資本董事長 朱敏紅
朱敏紅(中投企智資本董事長):
我們最看重的是趨勢,要看國家發展的大勢,還有世界的技術趨勢,這就是我們說的「重趨勢」。就未來十年,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要結合國內外兩方面的趨勢。
首先,從全球看綠色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中國在《巴黎氣候協定》中承諾:到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佔比提高到20%以上,這既是中國的大國擔當,也是對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所以新能源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們中投企智資本旗下的青島基金也投資了一個新能源汽車項目。
其次,從中國「十四五規劃」看,也集中體現出兩個關鍵詞:科技創新、綠色可持續發展。下面重點說說科技創新。
第一,科技創新,核心就是集中精力攻克關鍵技術;
第二,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戰略性科技領域;
第三,因為疫情,大家對生命科學更加地關注;
第四,數智經濟。這也是最大機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已經進入到數字經濟時代,因此所有領域、所有的傳統產業都可以用數智經濟重新做一遍。
總之,我認為以上這些領域都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我們身處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是幸運的,只要我們「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中機軟雲(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王建昌
王建昌(中機軟雲(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大家好,我來自中機軟雲(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機軟雲(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發改委的五個央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之一,我們另一個很大的板塊是產業投資基金,所投的企業像做工業機器人、工業軟體或者工業控制,再一個是做一些應用場景的投資,包括產業園。
我就謝主編的問題簡單發表一下我自己在我所處領域的觀點。
關於十四五期間的投資發展,我比較感觸深的一點是融合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簡單來說是信息技術與其他基礎設施的關聯,比如智慧城市、無人駕駛,我所處領域內是智慧工廠,這些領域我認為是信息化與傳統基礎設施的結合,未來10到15年會有比較大的進步。
還有就是工業軟體方面,在工業軟體方面中國與世界領先企業差距15年,這遠比做晶片大得多。大家更多在關注晶片,沒有在工業軟體領域去投入過多的精力。
我舉個例子,現在在工業領域方面,世界巨頭在什麼水平?在上市公司裡面達到1500億美金市值的工業軟體企業已經超過5家,但在中國可能市值最大的就是用友100來億的市值,差距巨大。所以我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這方面的投資方向。
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九霖
陳九霖(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首先談點感想,看到參會的嘉賓的名單和聽了幾場圓桌論壇和演講,感覺到都是新銳,這是好現象。我感覺新銳上來演講也好,來做嘉賓的論壇也好,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正好是一種創新。
回到投資機遇的問題上,中國投資要結合於政策導向。在現在的情況下我覺得十四五規劃已經給我們指明了這種趨勢,當然這種趨勢得從科技領域來走,包括5G、AI等這些內容。
就我們公司來講,結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一個系列是科技,一個系列是消費。科技是爆發性很強的,但是風險也很大。你投進去以後,它是不是能夠真正能產生效益,能夠讓你賺得盆滿缽滿就很難說,所以我們搞了消費的傳統領域。
雲和資本合伙人 彭昭
彭昭(雲和資本合伙人):
從做資本的角度,雲和資本看好數字經濟,關注硬科技。我們會更詳細的將企業所處的技術領域拆分成三層,最下面一層我們認為是共性的連接型的基礎設施,中間一層是屬於平臺層,再上面一層是應用和生態。
底下這一層邏輯是看共性技術它的適用範圍是不是足夠的廣泛,包括一些核心的器件,國產替代的核心元件都是我們關注的賽道。中間平臺層我們會看它整個軟硬體一體化的能力,以及對生態的支撐作用。再上層應用層,我們會看它對於將解決方案嵌入到企業和消費者實際生活中的能力,所以我們是通過三層的架構來布局我們整個投資的邏輯。
中信梧桐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戰略部總經理 鄭煒
鄭煒(中信梧桐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戰略部總經理):
基於剛才主持人的問題,我認為下一步的投資的熱點是在產業的數位化這一塊。因為我們專門就是做這個數字供應鏈的,就是圍繞特定的產業數位化的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同時通過供應鏈金融,為這些產業的上下遊提供融資的服務,降低它的整個融資成本。
藉助這個數位化的供應鏈平臺來整合整個的產業鏈,所以我認為未來下一步各個產業在數位化方面應該有很多好的機會。
國泰瑞豐資本合伙人、金客科技營運長 郭浩
郭浩(國泰瑞豐資本合伙人、金客科技營運長):
國泰瑞豐資本算是一家新銳機構,截止目前我們累計投資20多個億,投了40個項目,目前為止IPO項目已經12個。
我們主要關注的行業是科技、智能製造以及消費,這三個行業。和剛才各位大咖講的都差不多,大家都提到了類似的行業。其實十四五也好或者我們整體內循環或者雙循環,大家關注的都是這些相關的行業。
謝豔:正如剛才郭總也提到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這其中將要求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深化生產要素市場配置,發揮海量創新資源優勢,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時至今日,對於任何場景的產業投資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重要性的挑戰,投資生態鏈能力的建設變得更加重要。
問:您認為現在產投結合或者產融結合,有哪些創新的方式?
朱敏紅(中投企智資本董事長):
我曾經在銀行業從業20多年,做到股份制銀行一級分行副行長,不管是在銀行還是後來我轉做投資,都是為企業服務,都是為產業服務,只是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提供投融資服務。
剛才說到產投結合有哪些新的通道?我覺得每個人的能力和每個團隊、每個公司的能力都有限。就我們公司而言,我是看重圈層,就是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或者這件事情、這個行業我不太熟,但是我熟悉的朋友,我的師兄弟、師姐妹等他們做這件事情非常在行,我就去和他們一起做這件事情。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結合今天的主題。我們也是一個圈層,比如我們在做產業園,講到這是什麼樣的產業園?例如新材料的產業園,會聚集大量新材料方向的產學研的專業人士和創業者,探討從產學研到落地是不是可行?甚至分析完之後幫助他賦能看著他成長這也是一個圈層。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和懂這一行的人,而且和關係密切的校友和我們這個園區去合作,用這種途徑來完成產投結合。
謝豔(北大創新評論執行主編):我贊同朱老師的的觀點:第一,假設我自己不熟悉,我會和這個行業專業的人在一起;第二,如果子系統搭建得好,會給企業階段性的給予養分補充。
王建昌(中機軟雲(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我過去八九年一直在投關於裝備製造行業,包括為工業企業服務的做SaaS、做PaaS的企業,所以說我們現在有一個概念叫做構築產業投資生態,我們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產業投放。我們希望在裝備製造領域深耕,去投資一些更多的與我們有業務協作的企業,我們現在自己搭建了先進裝備製造業的實體平臺,我們這個平臺也會做一些裝備製造業的大的集成項目,也在做一些國產工業軟體的承載國家級研發的項目。
所以說我們希望去投一些在這些領域內非常熟悉的企業或者團隊,能把這些企業團隊整合到我們的平臺上來。首先要與它有業務上的合作。第二我希望跟它有資本上的合作,這樣我首先在我自己的業務中把它給帶入到我的生態體系當中來。第二,我為它創造一種對它來說更容易退出的方式。無論對於投資機構而言,還是對於創業企業而言,這都是比較好的方式。我的主旨是構建產業投資生態。
陳九霖(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以我自己投資企業分析是希望找到有結合點的內容,就是傳統的產業和未來趨勢有一定結合點的內容可能是一個創新的點。
我舉例來講,譬如說居然之家,它本來就是大賣場賣家居,但是它賦予了它一個新零售的概念,用新零售的方式去銷售傳統的家居,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合點。
比如我們投小米,大家知道做手機的多得去,很多人沒做起來。但是它的新模式在,它在模式上有一種創新,縮短了中間環節,把它的產品價格壓低。
再一個是我們投了各醫院護工護理的業務,我們投了快10餘年了,我們覺得它從趨勢來講符合大健康的需要。但是它是懷大愛心,做小事情,在一點一滴上做,中間有一個結合點。
我覺得在有一些結合點的內容上,我的理解可能是一個創新,在某一個方面,某一個點上,它跟別人做的有差異化,能夠形成自己的護城河,這樣的東西我覺得是一種創新。
謝豔(北大創新評論執行主編):我特別同意您的觀點,聽起來像是追大不放小,但我認為有個非常關鍵的點,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是交替進步的,可能在交叉拐點就有一個結合點,率先找到結合點就是創新的。
彭昭(雲和資本合伙人):剛才的討論非常有意義,現在有一句話是千行百業都值得重做一遍,從新的視角再來觀察產業當中被調整的細節,從細節入手撬動產業的變化。謝總提的都是靈魂之問。
技術在升級、產業在迭代,我們作為投資人也需要跟著一塊來進步。在投資的投前、投研和後面投後的管理方面,我們投入了很大力量在做。
在投資研究這一塊,我們聯合其他的機構成立了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研究院,投後管理方面,我們成立了雲和企業家中心,做精細化的投後管理。我們覺得很多時候,企業的發展是由新的技術驅動轉化成市場驅動,正如剛才我所提到,技術分三個層面,每個企業核心的成功的共性是相同的。
首先他有很好的基礎底座,其次他有很好的解決方案,最後企業能把最新技術通過生態和合作夥伴賣出去。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獨特的現象,很多創新型的企業,比如人工智慧、大數據、5G領域的,他們擁有金融和投資的能力。他們不斷自己在融資,不斷投資。
為了符合好這些企業的迭代,我們也在持續的提醒我們自己做好投前和投後,所以花了很多精力在做。
謝豔(北大創新評論執行主編):
我們今天為什麼討論產業投資?有人說討論產業投資,這個話題在傳統意義上就是CVC,大家去聊一聊就好了,我說我不這麼理解。剛才彭總提到很關鍵的,現在所有人都是產業化生存,對產業鏈協同或交互怎麼理解非常重要。
鄭煒(中信梧桐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戰略部總經理):
我們主要是做債項的,供應鏈金融主要是預付類、存貨類和應收類的。作為我們來講選擇的行業和領域,我們重點選擇目前來看還是大宗類的,首先因為大宗類的市場整個市場規模比較大,消費類的大概是40萬億,大宗類的大概是在80萬億左右,因為它市場容量比較大。
第二,它的標準化程度相對而言是比較高的。因為大宗類的商品,不管鐵礦石、鋼鐵還是化工類的產品,它標準化程度比較高。標準化程度高的商品相對而言價值、價格比較好判斷。
第三,標準化的產品比較易於變現。一旦我們做供應鏈金融,因為你不可能完全規避所有的風險,一旦出現風險性的事件,我們能夠把大宗類的商品做一些快速的組織變現。這樣的話,這樣的一些資產可能對於我們金融機構、一些銀行來講才是相對看得懂,能敢投的一個資產。所以我們選擇更多的是大宗類的領域,作為我們債項融資的領域。
同時,我們是把一些新的技術應用到了這些領域。因為大家也都知道在12年到14年,大宗類的供應鏈金融出現了很多風險性的事件。我們現在是運用了一些物聯網、區塊鏈以及大數據的技術,儘量避免人為的幹預和影響。
比如我們用物聯網技術減少人為在數據採集的時候的造假,用區塊鏈技術是保證存證數據不可被篡改。我們通過這樣的一些證據鏈都上區塊鏈,形成一個底層資產的可穿透性。一旦出了法律的糾紛,我們跟網際網路法院是接在一起的,大家都有這樣的帳本,最起碼在取證時證據是完整的。這樣一旦出現風險性的事件,我們能夠把風險化解掉。這是在產業領域我們去結合的創新。
郭浩(國泰瑞豐資本合伙人、金客科技營運長):剛才大家講的是創新,創新是投資機構或者企業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否具備創新能力也是我們投資這家企業核心的選擇因素之一。
產業投資創新這一塊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這家企業,我們講國外是不是在做這件事情?尤其剛才提到雙循環,國內是不是有國產替代?這件事情是我們原來一直在看的。為什麼?因為國外有很多企業,無論是晶片企業包括硬科技,很多事情是在別人走過的道路,我們在國內無論是說我們自己的技術升級也好,還是我們的主動研發也好,這個是我們考慮的。
第二個階段可能我們國內和國外的技術路線,包括發展模式、市場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當你創新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你需要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在走自己道路上這些企業就比較難以判斷。我們這類企業相對來說,對於投資人來講可能難以抉擇,這個是不是企業真的存在,市場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判斷對投資人來講比較困難。
謝豔(北大創新評論執行主編):我們今天這個圓桌是一個非典型性的投資主題圓桌,我們不是單獨的在討論投資策略或投資價值,我們為什麼把產業投資放在產業互聯的大趨勢當中來看,因為我們知道無論以產帶投還是以投帶產是相互促進的作用,同時需要有一個確定性價值的方向,我們現在不是在「熱錢」投資的狀態下,拍腦袋做估值。
剛才各位老師也提到,現在更多是我們在搭建生態,我們在一起就是生態,我們去確定可確定的方向,同時對我們資金以及對我們的企業都去進行一個負責。
問:您覺得產業投資生態的未來的發展趨勢或者您認為應該首先要建立的一個價值點在什麼地方?比如說如果我要基於我的機構或者基於我的平臺,要做產業投資生態或者為區域經濟、為價值企業服務也好,您認為下一步將要做的一個重要的點是什麼?
王建昌(中機軟雲(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第一,做投資首先要專注於自己比較熟悉或者專注的行業,按著這個行業去深耕。
第二,更專注於新技術在製造行業內的一些應用。像我們前面剛投過一個大數據的公司,但是大數據公司如果只專注這個行業,它的市場非常小。但是如果要推廣到全部的製造行業,它的應用會很大。我們希望用這種互動的方式能把這個所投的企業去帶上一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大的維度。以上是我們希望做的產業投行的模式。
鄭煒(中信梧桐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戰略部總經理):
第一,數位化,和我們傳統的信息化不一樣,信息化只是把線下的一些流程搬到線上,我們這個數位化更多的是形成一些模型,然後在經營決策風險管理當中運用這些模式來給經營決策提供依據,我們講是一種定量化的分析而非定性化的分析。
第二,產業賦能。這個一定是要跟特定的產業結合在一起,給特定產業鏈上下遊創造價值。
第三,我們未來希望通過我們數字供應鏈平臺沉澱這些數據,實現一個數字資產的貨幣化和證券化。
郭浩(國泰瑞豐資本合伙人、金客科技營運長):
我們做投資,投資本身就是一個行業,這個行業隨著今年包括過去的一些變化,投資行業無論是做私募的還是說做公募的,大家都發生了一些變化。變化來自於資金、資產兩端都有一些變化。
我們覺得投資本身就是一個行業,深耕這個行業上下遊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我們想做的事情是連結廣大投資人和我們真正比較有意義、特別有核心競爭力的資產股權,這件事情基於我們自己本身還算不錯的投資能力,這件事情屬於我們在行業賽道上挖掘的事情。
彭昭(雲和資本合伙人):
三個詞:敬畏、進化和陪跑。
敬畏是說我們做投資的我們是生態裡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們不是主角,我們是敬畏傳統企業或者各個創新企業做這件事情邏輯。
進化,自己投資邏輯要持續進化。
陪跑是指一旦看好了賽道,一個企業,我們會以長期陪跑的心態,伴隨一塊來完成這個長跑。
朱敏紅(中投企智資本董事長):
第一,做銀行有一個要求是「了解你的客戶」,同樣的,做投資也要「了解你的投資標的」。
第二,躬身入局,才能做到了解你的客戶和你的項目。我們放棄很多項目,團隊看起來非常亮麗,後來我也不要報酬的給項目做一些工作。但是當你躬身入局的時候才會發現有些深度問題,是你不能參與的硬傷。
第三,我們既要看大的趨勢,但是又要結合具體的項目。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陳九霖(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這個問題其實核心就是生態這個內容,由此我想起了當前的一種理論,叫做複式理論。
舉例來講,比如北大的厲以寧教授他提出的小政府大社會,現在在複式理論指導之下既是大政府又是大社會,兩個都要大的這麼一種概念。原來產業和金融是分開的,後來談到產融結合,在複式理論指導下,應該是這個產業和金融兩頭都要大都要強都要硬的這麼一種概念,所以由這個複式理論從兩個方面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產業生態。我比較認同的或者未來趨勢就是線上、線下的複式。譬如說實體的和科技的結合這種複式的。譬如說這個實體和金融結合的這種複式的。譬如說有現實的現金流和長遠爆發性增長的複式,這類的企業一定是有前景的。
第二,投資角度。也是可以運用複式的理論,以前的投資都是單純講投資,你投完之後有企業自己管理,除非我是控股的,除非我有一股獨大才參與管理。在這種複式理論指導下,投資和產業結合應該是投貸結合。你去投資能夠拿到貸款,國資和民資結合符合當前的形勢和未來的趨勢。
再比如說投資和管理的結合,有這種複式理論指導可以回答你的兩個關於生態的問題。
謝豔:很高興今天跟各位進行交流。實際說投資這個事情,它沒有太封閉式的話題。我們能夠延展更多,因為我們投資還是要具備前瞻性,所以我今天很感謝各位這次的交流,為我們大會增添了很多精彩的分享。再次感謝各位來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