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青春的名義宣誓:珍惜五十七天,圓夢六月時……」 「五四」來臨,豐惠鎮中紅色名人苑前,初三年段三十名學生代表發出莊嚴宣誓。接著,各班學生分班依次來到「『疫』路逐夢」籤名板上,有序進行籤名。 當日,學校精心組織了防疫心理健康教育暨「五四」青年節青春宣誓活動。
與此同時,各班在教室裡設置了「心靈加油驛站」,學生們將自己的近期目標、理想或心裡話寫在一張便籤紙上,張貼到「心願樹」上。
這是學校著力打造班級文化中的特色活動之一。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福澤學生
踏進豐惠鎮中大門,橢圓形花壇前樹立的一塊校訓石格外醒目,上書四字校訓——「自強不息」。
校領導介紹:「自強不息」是古訓,含自覺、自能、自信之意味,永不止步、與時俱進之內涵。學校樹立校訓石,旨在時時激勵師生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立足當下新時代,奮發圖強、正道前行。
豐惠鎮中地處千年古鎮,又是革命老區,傳統、現代、外來文化交集。其中,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生生不息、脈脈不斷的生命力,是值得傳承的寶貴財富。校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精心謀劃,設定崇孝、守紀、自強、進取等關鍵詞,以主題月形式開展,結合集會發動、板報宣傳、班會活動等,將傳統文化和美德內化於師生們心中。
與此同時,結合校園環境建設,精心布設傳統文化元素:在教學樓前建起「紅色名人苑」,樹起王一飛、葉天底等六位革命烈士和胡愈之、吳覺農兩位豐惠籍著名鄉賢銅像,成為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
學校在教學樓、校園道路命名中也滲透進傳統文化元素,把教學樓命名為「求智樓」、「求真樓」、「求是樓」等;把校園道路命名為「一飛路」、「愈之路」、「天底路」、「覺農路」等;在行政樓、教學樓樓道牆面布展豐惠名勝古蹟、豐惠名人故居、豐惠古橋古街、豐惠古弄古臺門等。
學校還組織人力挖掘整理豐厚的文化資源,相繼開發編印《豐惠名人錄》、《古城豐惠》、《我與青春的約會》、《經典漢字書寫要訣》、等校本教材,等校本教材,使其「走進」教室,引領學生知鄉情、行正道、揚新風。
創新:先進文化激勵學生正道前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晨間,教室裡傳出陣陣中華經典誦讀聲,這是豐惠鎮中以「崇尚閱讀,閱讀經典」為主旨,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中的一幕。
順應校情發展和師生思想變化,校園文化理應準確定位、與時俱進、創新推進。基於這一認識,學校創新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實招不斷:
——把優秀傳統文化「搬」進校園。學校在校園西側圍牆建起150米長的孝德文化牆,以圖文並茂形式,將虞舜「孝感動天」、謝安「釣鯿侍親」、朱娥「捨身救祖母」等三十個上虞古代鄉賢孝德故事「搬」上牆。課餘,總能見到學生駐足欣賞的身影,並在無聲薰陶中受到教育。
——創建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去年下半年始,學校精心制訂並實施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班班都提出了各自的特色班名、班風、班訓,並設計富有特色的班徽、班旗、班歌、班級口號、班級目標、班級願景、班主任寄語等,並在「班級名片」上統一展示。同時各班對課堂行為、學習行為、禮儀行為、交際行為等11大方面行為文化提出目標,進行詮釋,人人知曉,成為班級全體成員共識,並為之努力奮鬥。日前,學校已命名9個班級為「班級文化建設優勝班級」。
——豐富活躍社團文化。學校發展社團文化,精心打造藝術社、集郵社等社團。其中玉水河美術社團、風鈴合唱社團、九獅橋集郵社團等已躋身區級優秀學生社團行列。學校已躋身相繼被命名為區校園文化建設示範學校、區首批文明校園、區虞舜孝德文化傳承基地學校、紹興市文明單位、浙江省集郵示範基地、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範學校等行列。
引領學生崇文尚學,正道前行,需要創設載體,需要踐行。學校定期組織校園讀書節、英語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普節等節令文化活動,經常性組織經典誦讀、演講朗誦、書香少年評比、規範漢字書寫大賽等文化活動等,推進書香校園、書香家庭建設。同時,激勵學生在「崇尚奉獻 義工點亮人生」、「重文前行、做陽光少年」、等主題文化活動中鍛造核心價值觀,湧現出區「十佳孝星標兵」王小飛,區「十佳新時代好少年」 、「十佳美德少年」龔莎莎丁澤等一批品學兼優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