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而喻,餘華老師的經典代表作《活著》已經影響了一代人又一代人,之所以《活著》會受到中外讀者的歡迎,主要是因為餘華老師善於用簡潔精煉的句子講故事。而且故事內容容易與讀者共鳴,讓讀者不僅能覺察出餘華老師的敘事能力與才華,還有餘華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與造詣。
這就如孟京輝所言: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有一兩個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寫出來的人是很幸運的,能把有形的東西變成無形的東西真是太偉大了。我覺得餘華是一個偉大的作家。
如果把《活著》讀過幾遍的時候,就會覺得此書的偉大之處,主要體現在作者運用反諷的方式,不緩不慢地道出福貴看似平淡無奇而又命運多舛的一生。
首先餘華老師把這部小說設定的時間範圍之廣,但是通過主人公富貴與「我」,僅僅一下午的交流,「我」就把富貴的一生的故事銘記於心。故事內容看似簡單,但是它所承載的意義,那是厚重與深遠,意義非凡。
通過福貴老人講訴,讀者們知道了他的一生所遭受的磨難,他用平淡的語言慢慢道來,沒有一點怨天尤人的情緒。或許是因為他早就看透這些人世間的大苦大難,已經把他消磨的學會了忍受與堅強。這就是《活著》的現實意義所在。如果福貴老人就像一個怨婦似得,見人就訴說自身的悲慘遭遇,一定會遭到聽著的厭煩與敬而遠之。
餘華老師為了使《活著》不同尋常,在小說中大量的用了反諷的手段,以加強藝術感染力。先從主人公的名字說起,福貴這兩個字,本身所蘊含著大富大貴的意義,然而觀看主人公福貴的一生,自從他把家變賣之後,再也沒有享受大富大貴的生活,隨後的人生境遇也是一步一個磨難,歷盡艱辛。名字叫做福貴,然而生活中卻經歷著種種不幸,這樣用反諷的方式就更加讓人物形象深刻與飽滿。
這樣反諷的方式在書中比比皆是,又如龍二這個人物,他為了買下福貴的祖屋,便設計在賭場上欺騙福貴。結果福貴不出所料地把家產全部輸給龍二。龍二買下福貴房產後,態度大變,以前都是福貴少爺長,福貴少爺短,現如今只喊福貴,沒有過去那麼尊重。龍二這樣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大有人在。餘華之所以設置龍二這個人物形象就是為了襯託福貴命運每況愈下的先兆。
再如福貴老人的兒子有慶,為了救助春生大出血的老婆,結果把自己的命也搭進去。福貴聽說此事,撕心裂肺,哭痛流涕。當福貴詢問事情的經過的時候,才知道春生。這無疑又是一個反諷,福貴當年與春生出生入死,在患難之中相互扶持的兄弟,萬萬沒有想到,有慶的去世跟朋友春生的老婆有莫大的關係。
自己兒子的生命「獻給」朋友之妻,這種痛苦誰能懂。這讓福貴痛上加痛,更加傷感。既然跟春生有關,按照人之常情,福貴只能忍著巨大的傷悲又能怎樣呢?
這樣的敘述只能說餘華老師善於觀察生活細節,並運用到小說之中,讓讀者觀看完,不但覺得真是,而且還能感覺到就發生自己身邊。這些故事其實離我們不遠,因為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
用真實的文筆和真摯的感情,全身心書寫這個小說,或許這就是《活著》的成功之處。一部小說,如果故事內容不能感染萬千讀者且裡面的情節不能與讀者心心相印,它難以成功,然而《活著》就做到了。
然而《活著》這部小說運用反諷的方式,把人性分析的鞭辟入裡,精彩絕倫,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讓讀者印象深刻,通過餘華老師細如流水的語言敘述,使廣大讀者對多變的人性更有一層深入的了解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