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揭示人性的多變,以反諷的藝術手法,旨在讓讀者進行反思

2020-12-17 史家一絕

不言而喻,餘華老師的經典代表作《活著》已經影響了一代人又一代人,之所以《活著》會受到中外讀者的歡迎,主要是因為餘華老師善於用簡潔精煉的句子講故事。而且故事內容容易與讀者共鳴,讓讀者不僅能覺察出餘華老師的敘事能力與才華,還有餘華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與造詣。

這就如孟京輝所言: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有一兩個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寫出來的人是很幸運的,能把有形的東西變成無形的東西真是太偉大了。我覺得餘華是一個偉大的作家。

如果把《活著》讀過幾遍的時候,就會覺得此書的偉大之處,主要體現在作者運用反諷的方式,不緩不慢地道出福貴看似平淡無奇而又命運多舛的一生。

首先餘華老師把這部小說設定的時間範圍之廣,但是通過主人公富貴與「我」,僅僅一下午的交流,「我」就把富貴的一生的故事銘記於心。故事內容看似簡單,但是它所承載的意義,那是厚重與深遠,意義非凡。

通過福貴老人講訴,讀者們知道了他的一生所遭受的磨難,他用平淡的語言慢慢道來,沒有一點怨天尤人的情緒。或許是因為他早就看透這些人世間的大苦大難,已經把他消磨的學會了忍受與堅強。這就是《活著》的現實意義所在。如果福貴老人就像一個怨婦似得,見人就訴說自身的悲慘遭遇,一定會遭到聽著的厭煩與敬而遠之。

餘華老師為了使《活著》不同尋常,在小說中大量的用了反諷的手段,以加強藝術感染力。先從主人公的名字說起,福貴這兩個字,本身所蘊含著大富大貴的意義,然而觀看主人公福貴的一生,自從他把家變賣之後,再也沒有享受大富大貴的生活,隨後的人生境遇也是一步一個磨難,歷盡艱辛。名字叫做福貴,然而生活中卻經歷著種種不幸,這樣用反諷的方式就更加讓人物形象深刻與飽滿。

這樣反諷的方式在書中比比皆是,又如龍二這個人物,他為了買下福貴的祖屋,便設計在賭場上欺騙福貴。結果福貴不出所料地把家產全部輸給龍二。龍二買下福貴房產後,態度大變,以前都是福貴少爺長,福貴少爺短,現如今只喊福貴,沒有過去那麼尊重。龍二這樣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大有人在。餘華之所以設置龍二這個人物形象就是為了襯託福貴命運每況愈下的先兆。

再如福貴老人的兒子有慶,為了救助春生大出血的老婆,結果把自己的命也搭進去。福貴聽說此事,撕心裂肺,哭痛流涕。當福貴詢問事情的經過的時候,才知道春生。這無疑又是一個反諷,福貴當年與春生出生入死,在患難之中相互扶持的兄弟,萬萬沒有想到,有慶的去世跟朋友春生的老婆有莫大的關係。

自己兒子的生命「獻給」朋友之妻,這種痛苦誰能懂。這讓福貴痛上加痛,更加傷感。既然跟春生有關,按照人之常情,福貴只能忍著巨大的傷悲又能怎樣呢?

這樣的敘述只能說餘華老師善於觀察生活細節,並運用到小說之中,讓讀者觀看完,不但覺得真是,而且還能感覺到就發生自己身邊。這些故事其實離我們不遠,因為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

用真實的文筆和真摯的感情,全身心書寫這個小說,或許這就是《活著》的成功之處。一部小說,如果故事內容不能感染萬千讀者且裡面的情節不能與讀者心心相印,它難以成功,然而《活著》就做到了。

然而《活著》這部小說運用反諷的方式,把人性分析的鞭辟入裡,精彩絕倫,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讓讀者印象深刻,通過餘華老師細如流水的語言敘述,使廣大讀者對多變的人性更有一層深入的了解與反思。

相關焦點

  • 懸念·反諷·插敘:解析《瓦解》之藝術特色
    」(19FWWB023)【摘要】阿契貝在《瓦解》中採用懸念、反諷和插敘等敘事策略,揭示了其獨特的小說藝術風格。這部小說的藝術特色和寫作手法都與作家的個性品格、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密切的聯繫,給讀者帶來一種清新的感受。【關鍵詞】《瓦解》;欽努阿·阿契貝;懸念;反諷;插敘龐好農 盧肖喬引 言欽努阿·阿契貝(Chinua Achebe,1930-2013)是奈及利亞著名文學家,被譽為「非洲現代文學之父」。
  • 「重讀昆德拉」(精選5卷):對人性的思考,對荒誕政治的反諷!
    重讀昆德拉作品集(精選5卷)對人性的思考,對荒誕政治的反諷在20世紀下半葉的東歐文學史上,米蘭·昆德拉無疑是成就最高、名氣最大的作家之一。昆德拉的小說用反諷的筆調描寫了人的存在境況,深刻揭示了烏託邦理想的浪漫主義思維造成的危機。
  • 讀魯迅《狂人日記》極致的反諷作品範本,整體結構反諷的藝術賞析
    當我們閱讀完魯迅的這篇小說《狂人日記》的時候,你就會對反諷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除了在語義上知道作者運用了反諷的手法,還能在其整體的文本結構上,看到作者的獨出心裁,用一種反諷的結構來組織這篇小說,給了我們一種新穎、陌生化的藝術體驗,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沉思。
  • 《毛姆短篇小說全集》:揭示人性和社會現實的故事百科全書
    威廉· 薩姆塞特· 毛姆是英國著名現代小說家,他是一個高產又高壽的短篇小說巧匠,在長達 70年的文學生涯中,創作了150多篇具有異國風光和奇特藝術魅力的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涉及英國人在國內和海外的各種生活,題材新穎、情節曲折多變、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冷峻、客觀的特色,深受世界範圍內各階層讀者的喜歡。
  • 王小波用荒誕寫盡情慾,反諷中解讀人性,麥家:他活著,堪比魯迅
    可無論怎麼努力,這部書還是難以和讀者見面。後來,《黃金時代》終於得到華夏出版社老編輯趙傑平的賞識,趁總編輯外出,打了個時間差才讓《黃金時代》問世。《黃金時代》是以「特殊時期」為背景,描述了一對男女在特殊環境下面對荒誕世界以及情慾釋放的故事,王小波用荒誕寫盡情慾,反諷中解讀人性,引人深思。只可惜,王小波還沒等《黃金時代》賣完就因病去世了,距今已有十幾年,生前他歷經千辛萬苦才出版的書,在這十幾年間,卻吸引了無數讀者,一時間擁躉無數。
  • 《活著》這部電影中充滿了反諷,這些人物是從小說中脫胎而來
    進入電影的感覺後馬上就會感到同閱讀小說的鮮明差異,餘華的敘述角度是客觀的,而電影的表現方式是主觀介入的,導演和編劇放棄了原作中的「雙重敘事」,對整個故事進行了重構,體現了鮮明的藝術特色。陪伴福貴幾十年的皮影終於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燒掉了,但是皮影的箱子還在,小孫子的小雞還是可以放在裡面的,就像福貴的人生,不斷經歷慘痛的種種的打擊,命運已經千瘡百孔,福貴依然平凡,依然活著,依然堅持了太過卑微的希望——活著。
  • 反諷:當下詩歌的修辭策略
    然而,當下詩人並不習慣於用悲劇手法來傳達和表現。正如西渡指出:「90年代迅速成長為一個諷刺和喜劇的時代。」也就是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不少詩人採用了喜劇手法,以傳達、表現他們的悲劇性認知及情感體驗。這使得當下詩歌具有了一種悲劇性與喜劇性混融的美學特質。  在具有此美學特質的當下詩歌寫作中,喜劇手法主要表現於兩種情況。
  • 語文閱讀、寫作、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的特點、作用、舉例分析
    橫向對比,就是將幾個不同的人、事、物進行對比。縱向對比,就是將一個人或一類人、事、物,不同時間點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特徵、行為等進行對比。2、對比作用: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來揭示本質,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 淺談羅伯託·貝尼尼代表作電影《美麗人生》的主題與藝術手法運用
    他並不過多的渲染戰爭的殘酷,他試圖以一種喜劇的藝術手法表現出災難中的另一種美麗,另一種人性之美,從而反映出他對人生的思考。電影《美麗人生》劇照首先,從影片題材上來看,《美麗人生》不同於以往的反戰題材片,它並沒有採取一貫的壓抑、深沉的藝術表現手法再現戰爭的殘酷,而是通過喜劇手法詮釋主題,這種黑色喜劇的表現效果更具震撼力
  • 反諷與黑色幽默
    反諷與黑色幽默(一)反諷:要注意把它作為修辭手法含義與作為寫作技法的含義嚴格區別開來。1、含義:(1)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它是指用戲謔的語言表達與字面意思迥異或相反的一種手法。(2)作為一種寫作技法,它是指用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傳統或正統價值觀表示懷疑或者反叛和挑戰的一種技法。
  • 沉澱5年寫出人性著作《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
    沉澱5年寫出人性著作《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什麼是真正的勇敢?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敢死不是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人生海海》裡,麥家一如既往寫人性,不過這次是用一個更加殘酷的故事。麥家曾經說:「自己覺得作為一個作家,最難的,也是最應該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樣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變成大眾的感受,讓特殊性變成一種普遍性。」
  • 當代中國文壇:有沒有哪部文學作品經久不衰,餘華的《活著》?
    銷量上自然是逐年上升,儘管裡面有太多的壓抑和苦難的合集,但餘華高超的白描手法和精簡的語句深深吸引了這個缺乏名著的年代。截止2019年,官方統計《活著》的銷量突破2000萬冊。作為九零後,按說是讀玄幻和網絡文學的節奏,但市場調查得知,餘華的老書《活著》卻越來越受年輕人喜愛,或許出於文本的精緻,年輕人也熱衷餘華的書吧,這樣一來,銷量高,跟餘華抓著各種年齡解讀的讀者有很大關係。偉人說過,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當然,除了各類讀者喜歡外,作為專業作家,他們又是是如何看待同行和他的書的呢?
  • ...評論·文學史新視野·《活著》再評價|蔣濟永:《活著》三個版本...
    而讀者和學界至今把它當作初版《活著》來讀,即把擴充版僅當作一部「現實主義(即寫實主義)」作品來讀,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讀! 因此,很有必要從文本構成和版本學角度對《活著》進行全面的梳理。
  • 反諷的隱喻
    無非就是小白在字裡行間領銜「表演」,你作為讀者友情「偷窺」。只不過這些內容的確只能通過「偷窺」才有預期的快感。  就從《反諷的性筆記》和《反諷的愛情筆記》這兩篇開始吧。用黃昱寧老師的話說,這兩篇筆記「蠻羅蘭·巴特的」。這話滴水不漏,妙就妙在一個「蠻」字。筆記體的結構自然是散漫的,有種慵懶的、優雅的調調。巴特的文章都是那樣,像悶騷的入錯行的詩人寫的微博,自然符合小白這兩篇筆記的基調。
  • 「教養」話題,人民日報這樣和讀者互動
    6月14日至9月20日,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推出「關注你我眼中的『教養』」專欄,大篇幅、多版次討論「教養」這個話題。人民日報社研究部的同事專門寫了一篇閱評文章,對這組報導進行了分析和推介。 「老話題」增添了新視角 ——從國家形象到網絡空間 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推出「關注你我眼中的教養」專欄,揭示各種缺乏教養的現象,
  • 《人生海海》經典語句: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揭露了人性
    《人生海海》經典語句: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揭露了人性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麥家生活中,真正的強者,都是無依無靠的,委屈沒人懂,眼淚沒人擦,疲憊沒人疼,只能自己懂自己,苦了自己咽,重了自己扛,無論人生路走得多麼孤單,走得多麼沉重,都不能卸下肩上的責任和壓力,可以歇一歇,但是不能停止前行。
  • 高考散文的特徵、分類、表現手法、常見題型及答題規律歸納
    中心句(段)——點明中心,揭示主旨。點睛句(段)——點明全文中心,統領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情感句(段)——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 小說情節手法題不會做?來看這裡的大招
    「情節手法」是指能使小說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而運用的各種藝術技巧,具體包含情節敘述手法和情節結構手法。情節敘述手法指作者是如何敘述故事的技巧,包含敘述方式和敘述人稱;情節結構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過程中運用的線索串聯、懸念設置、伏筆照應等技巧。一、回扣教材(1)《裝在套子裡的人》一文採用了怎樣的敘述手法?
  • 餘華《活著》隱藏的兩個真相:電影的皮影人,小說人本性的孤獨
    如果人失去了關係,孤獨不言而喻,如果不去面對必要的反思,就會走向人性的毀滅。小說《活著》由「我」開頭,我看到了鄉間發生的見不得人的事情,我聽到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我遇到老人與牛,他們滄桑和磨難的故事就在落下的霞光和寧靜的田野開始沉澱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