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約160億元,要開800家門店,喜茶「捨命」狂奔!

2020-12-17 子彈財經

作者 | 馮羽

責編 | 蛋總

出品 | 子彈財經

喜茶在疫情下做了一回「逆行者」。

5月已過半,即便線下客流逐漸恢復,也難掩過去幾個月的「滿目瘡痍」。這邊是商戶老闆紛紛逃離實體生意,那邊喜茶卻默默重啟了開店的節奏——喜茶官方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顯示,僅4月喜茶已經在多個城市新開設了16家門店。

「2020年喜茶門店總數將達到800家。」今年年初喜茶公布的開店計劃言猶在耳,截至2019年底,喜茶在全國已開出390家門店。

毫無意外的是,喜茶加速擴店的節奏沿襲了此前「高舉高打」的風格——花重金砸下CBD商圈門店、疫情期間漲價、跨界聯名產品密集上線……

在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上,不乏捨命狂奔的明星企業,但他們的下場卻不盡相同。有的燒錢連帶燒毀了自己,例如ofo;有的雖然靠資本運作最終上市「割了韭菜」,但最後不免被揭穿「造假騙局」,只能黯然逃離,比如瑞幸咖啡。

而如今,喜茶正加速狂奔,它究竟要衝到哪裡去?

1、一路狂奔

初夏的高溫,讓新茶飲行業恢復的速度遠高於其他行業。

「蜜雪冰城」主打冰淇淋和茶飲,門店布局在眾多二三線城市。如今該品牌門店經營基本全部恢復,部分店鋪的營業額甚至超越了往常。

茶飲品牌「鹿角巷」也逐漸回血,5·1假期品牌全渠道訂單數較平時增長了256%。

雖然喜茶近期並未公布其銷售數據,但從其門店的加速布局可以略窺一二。

早在2017年,喜茶門店只有80多家,隨後在資本市場的披荊斬棘為品牌贏得了加速擴張的底氣,它的腳步也從華南地區逐漸邁向華東和華北,2018年底喜茶門店數量達到163家。截至2019年底,這一數字更是翻了一番有餘。

這一進程還在不斷加快。

除了要按計劃完成今年的開店目標之外,疫情下無處安放的資金也讓新式茶飲生意顯得更加有想像空間——不止喜茶一家在加速擴店

「疫情緩解後,奶茶門店或許會迎來井噴。」蜜雪冰城CMO大龍對「子彈財經」說,疫情下有太多門店倒閉,於是市場開始尋找好項目,比如蜜雪冰城門店的新增速度就比預想中更快,「往年來諮詢加盟的電話一周大概在1萬通,今年一下暴漲到1.5萬-1.8萬通。」

擴店的目的除了將品牌打入新城市,還在於提高門店在商圈的覆蓋密度。

據媒體測算,根據喜茶當前在不同城市的門店密度(每萬名城鎮人口所擁有的門店數),如果要完成「喜茶飽和」目標的50%和80%,喜茶全國門店總數範圍大概在600-680家左右。

喜茶的門店選址多在人流充沛的大商圈,單店日均銷售在1000-2000杯,如果一家門店的產量不足以覆蓋該區域的目標消費量,就相當於直接將消費者拱手讓給其他品牌。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另一層考量是,喜茶的飲品價格基本在30元區間內,而非50、60以上的超高單價品牌,因此喜茶不僅要面對高端品牌的降維打擊,還要警惕加盟品牌的規模入侵

「茶飲品牌『煮葉』客單價都突破80元了。這種品牌的經營關鍵不在於要多開幾百家門店,而在於提供精緻體驗和服務,打造金字塔頂端品牌該有的調性。」鹿角巷聯合創始人王政揚表示。

而同為中等價位品牌,擺在喜茶麵前的不僅有「奈雪的茶」這家老對手,靠加盟模式快速跑馬圈地的CoCo都可和1點點等也已經在規模上領先了喜茶大半。

在這種競爭局面下,也不難理解喜茶「一路狂奔」的擴店數量。不過,在緊鑼密鼓地擴店以抗衡友商之餘,喜茶要面對的更多挑戰來自於自身發展的那些困境。

2、難攻下沉市場

喜茶的直營模式雖然從源頭加強了管控,但卻直接推高了開店成本。

已有媒體測算過喜茶在全國不同城市的開店成本,僅維持門店運轉就是一筆硬開支,其中包括場地租金、裝修折舊、設備折舊、人力和水電等固定成本。據數據估算模型,一線城市喜茶門店每月的固定成本就需要近50萬元,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則不到40萬元。

「門店經營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王政揚對「子彈財經」表示,「如果兩家門店房租分別為5萬和10萬,從毛利空間看,房租貴的需要多賺得15萬元營業額才能補回房租的差距。」

而要提高毛利,只能從產品單價和消費頻次上下功夫,這不免令人聯想到前段時間喜茶的漲價風波。

今年4月,喜茶因原料成本上升將部分產品價格上調了1-2元,這一消息如同向湖心投下一枚石子般,瞬間在社交場上引發了熱議。

在微博上,「喜茶多款飲品漲價2元」「奶茶進入30元時代」等多個話題均被刷屏,大眾對此褒貶不一。大概率上,這是喜茶迫於成本壓力,綜合衡量之後的無奈之舉。

「產品漲價是行業規範化的表現。」王政揚說,過去奶茶行業毛利高是因為普遍不太規範,比如製作果茶時為節省成本用果醬做果汁,而現在普遍都採用鮮果原料,僅物料成本浮動就非常大。

「當這些潛在成本疊加回來後,奶茶行業原本7、8成的毛利就守不住了。」他說道。

新零售專家張健則認為,除了原材料漲價之外,產品漲價一方面是為了彌補疫情前期造成的銷量和利潤損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試探消費者心理價格的天花板。

雖然部分業內人士估算出喜茶門店毛利水平較高,但隨著步伐越邁越大,喜茶麵臨的不再只是單個門店能否盈利問題,而是如何在速度和成本之間取得巧妙平衡的難題。

喜茶的解決方案是走向下沉市場做起小店。

近日,喜茶在深圳華強北試水「喜小茶」——產品定位在6-15元之間,價格比喜茶便宜一半,門店更小、配備員工更少,主打平價飲品,此舉也被外界認為是為和喜茶形成產品錯位打出的「組合拳」。

此次布局的小店也順勢承擔起800家門店的重任——開一間「喜小茶」的成本可比「黑金店」「粉色店」等主題店低多了。

不過下沉市場可是「一顆硬釘子」。

一家主打下沉市場茶飲的品牌負責人告訴「子彈財經」,即便是喜茶布局下沉市場,對他們而言也沒有威脅。「我們的消費者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群體根本就不知道喜茶。」

在他看來,他們的品牌是和純淨水競爭,希望消費者可以毫無壓力地消費。而對於價格敏感度高的下沉市場消費者來說,「喜小茶」15元的價格已經夠一頓正餐了。

「除此之外,品牌打入下沉市場也會導致供應鏈拉長,從而出現供應不及時、品質不統一等問題,」張健說,「而企業的快速擴張也會帶來資金、人才以及管理成本高等壓力。」

的確,「喜小茶」推出不久也遭到部分質疑。在「喜小茶」品牌的大眾點評頁面中,不時能看到「口味不佳」「產品性價比不高」等評價。

(圖 / 大眾點評)

目前看來,喜茶打出的這套「組合拳」尚未取得理想效果。對於新茶飲行業而言,下沉市場的「戰爭」往往比一線城市更激烈,「喜小茶」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3、被「催熟」的喜茶?

值得注意的是,喜茶的擴店速度和融資基本保持在同一頻率。

今年3月,有媒體報導稱喜茶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約160億元。而相比一年之前,喜茶的門店數量和估值幾乎都翻了一番。

這也意味著,門店規模穩步擴張是企業估值增長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子彈財經」,目前新茶飲品牌的市場空間足夠大,尚處於野蠻生長階段,資本注入後會要求企業快速發展以搶佔更多市場,資本的最終目的是讓企業上市然後獲取10-30倍回報。

「目前資本市場對於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更多是按照DCF估值法,也就是更看重未來幾年的現金流,估值的高低也主要取決於資本方對企業未來幾年發展的信心。」張健說道。

換言之,這或許又會是中國茶飲市場一個「攤大餅」的故事。

但對企業而言,一個常見的憂慮是資本大多時候並不可控。

「速率與質感是新消費品牌擴張中永遠要協調的一對矛盾,拿了資本,速率就已經註定沒法慢下來,所以品牌質感與品控會是喜茶接下來要面對的巨大問題。」資深品牌顧問黃太一在「子彈財經」媒體群裡分析道。

(圖 / 子彈財經媒體群)

而從經營層面看,現金流充裕也並不意味著一切——資本改變的只能是速度問題。

「假設天使輪拿到2000-3000萬投資,這對品牌來說其實非常雞肋,」王政揚表示,「開幾百家店之後難題都集中在供應鏈上,採購成本低、配送時間短才是實打實的競爭力。」

而在現階段,喜茶恐怕還無暇顧及供應鏈上的競爭力,它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當新式茶飲品牌的光環和新鮮感褪去後,喜茶還剩下什麼?

「喜茶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顧客一想到它,不僅想到茶,還要聯繫到一種天然的情緒,因此無論從門店設計、SKU、服務到所有的品牌觸點,都必須執行落地。」黃太一分析道。

(圖 / 子彈財經媒體群)

同時,他也認為,這樣的品牌格調和情感粘性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如瑞幸門店數雖然超過了星巴克,但是品牌質感卻遠遠比不上星巴克。

另一方面,喜茶早期的獨特標籤正在被撕下——它也沒能逃過奶茶行業的同質化沉痾。

喜茶和奈雪的茶作為網紅品牌,經常被放在天平兩端比較,而兩家產品重合度頗高被指相互抄襲一時也成為扯皮公案。

不過一個行業公開的秘密是,頭部品牌不太強調單一品類,更多強調的是品牌效應。畢竟品牌產品不能太獨特,要滿足80%人群的口味,所以最後追求的都是消費群體的「最大公約數」。

既然差異化難求,喜茶至少也要在品牌調性和品控上多下功夫。

「喜茶就好比當年的成吉思汗,擴張速度極快,但是品牌文化如果跟不上,終究會被自己的擴張反噬。」上述業內人士如是說道。

參考資料:

《算帳 | 喜茶到底值不值160億?》第一財經YiMagazine

*文中題圖來自:圖蟲創意,已獲授權。

相關焦點

  • 喜茶將完成新一輪融資 投後估值或超160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 陳妮希從寂寂無名到眾人皆知,喜茶用了不到四年時間就將自身打造成「第一網紅茶」。日前,有消息稱喜茶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由高瓴資本和Coatue(蔻圖資本)聯合領投,投後估值或將超過160億元。對此,長江商報記者向喜茶方面求證,但暫未得到回應。
  • 喜茶陷高估值爭議:160億背後的快與慢
    喜茶如此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按照年初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對外宣布的計劃,今年底門店總數將達到800家。目前,喜茶在全國總計有451家門店,除武漢等地少數門店仍在走復工流程,其他大部分門店已有序復工。與此同時,4月3日,喜茶旗下的子品牌喜小茶,已經在深圳試水開業,發力中低端市場。
  • 喜茶狂奔,一年猛開300家店
    實際上,自內地疫情初得控制的3月底開始,喜茶便啟動了今年的拓店步伐。據其官方微博、公眾號等平臺發布的信息,每個月,喜茶都以約新增30家門店的速度在擴張,其中增速最快的10月,一口氣開出了58家門店。儘管自2016年喜茶獲得A輪融資起,這個新式茶飲品牌就開啟了倍速模式,每年門店數量幾乎都要翻倍,但今年的擴張速度尤其快。按照2017年-2019年,其門店數量分別為約80家、163家、390家計算,喜茶2020年的月均新增30家門店的速度,分別是2018年近5倍、2019年的近2倍。
  • 喜茶估值或超160億元,資本「炒」出來的網紅奶茶還能火多久?
    喜茶漲價了。漲價的不止有白領們最愛的波波茶,還有喜茶自己的身價。日前,有媒體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喜茶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或將超過160億元,由高瓴資本和Coatue(蔻圖資本)聯合領投。2019年7月,晚點LatePost曾爆出喜茶完成一輪由騰訊和紅杉資本領投的融資,投後估值90億元。對於融資傳聞,喜茶官方回應稱暫無更多信息提供。如若消息屬實,就意味著相比旗下產品漲的幾塊錢,喜茶身價在不到一年時間暴漲了近70億元。一杯估值160億元的網紅奶茶,貴嗎?
  • 喜茶估值或超160億元 資本「炒」出來的網紅奶茶還能火多久?
    投後估值或將超過160億元,由高瓴資本和Coatue(蔻圖資本)聯合領投。2019年7月,晚點LatePost曾爆出喜茶完成一輪由騰訊和紅杉資本領投的融資,投後估值90億元。對於融資傳聞,喜茶官方回應稱暫無更多信息提供。如若消息屬實,就意味著相比旗下產品漲的幾塊錢,喜茶身價在不到一年時間暴漲了近70億元。
  • 喜茶門店一年到底能賺多少錢?
    新茶飲賽道裡,喜茶是品牌熱度最高的公司,也最受資本追捧。2020年3月,高瓴資本和蔻圖資本(Coatue)聯合領投D輪後,喜茶估值超過160億元。八個月裡,其公司估值暴漲八成。 喜茶全方位品牌營銷戰略諮詢機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調研數據,一家奶茶店每天賣出800杯,開始盈利。
  • 喜茶到底值不值160億?
    2016年至今,喜茶共完成4輪融資,幾乎每一輪融資背後,都是將門店數翻倍、再翻倍的計劃。2020年年初,喜茶曾對外表示年內要開出800家門店,2019年年底這個數字還是390家。喜茶開的門店越多,就意味著公司越賺錢嗎?2020年年初喜茶400家左右的門店數量,能夠支撐起160億元的估值嗎?
  • 喜茶被傳最新估值接近160億元,官方對此暫不回應
    據36氪報導,喜茶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高瓴資本和Coatue(蔻圖資本)聯合領投,投後估值或超160億元。AI財經社求證喜茶,其稱「我們沒有回應,暫無更多信息提供」。值得關注的是,對照2019年7月晚點LatePost爆出的新輪融資後估值90億元,不到一年時間喜茶估值增長近八成。整個2019年喜茶都在快速跑馬圈地,截至2019年末,已在43個城市開出390家店,店數比2018年末增加1.4倍,其中新增主力店157家、Go店63家。
  • 喜茶估值超160億,29歲創始人聶雲宸身價40億,它憑什麼一路狂奔
    而這期間,那些適應了新潮流的企業品牌紛紛湧現,比如喜茶、海底撈、望京小腰、良品鋪子、三隻松鼠、西貝莜麵村......其中,喜茶2020年估值超160億,創始人聶雲宸29歲身家40億元,而這這一切只用了短短四年。
  • 誼品生鮮今年計劃開800家店 生鮮界的拼多多開始「捨命狂奔」
    在資本的推動下,誼品生鮮在生鮮賽道上奔跑的速度也不斷加快,此次再獲巨額融資,誼品生鮮也提出今年新開800家門店的目標,開店數量將比去年翻一倍。開啟「捨命狂奔」模式8月7日,誼品生鮮北京房山東關竹園店開業,這是誼品生鮮獲得25億元融資一個月後在北京開出的首家門店,也是誼品生鮮在北京開的第八家門店。在接連拿到巨額融資後,誼品生鮮似乎開啟「捨命狂奔」模式。
  • 喜茶「剎不住車」的樣子,怎麼有點像瑞幸?!
    位於廣州麗豐中心的一家喜茶GO門店,每日的忙碌程度,甚至可以透過小程序傳遞給用戶。 對喜茶的火爆,消費者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而喜茶正式憑藉這份寵愛一路開掛——融資、開店、跨界……一個完美的資本故事似乎在娓娓道來。 在幾乎沒有技術壁壘的茶飲市場,喜茶憑藉一顆「匠心」在資本擴張的道路上急速狂奔。
  • ACCAer閱讀:喜茶漲價!疫情後如何撐起160億估值?
    喜茶C輪融資,或超160億估值而就在前不久,就有媒體報導喜茶即將完成由高瓴資本和蔻圖資本(Coatue)聯合領投的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或將超過160億元。看來疫情後想喝杯奶茶的不是只有憋壞的消費者,還有資本。
  • 喜茶陷高估值爭議 2020年公司最新估值是多少?
    對於喜茶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其在茶飲行業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在全國門店已經超過了450家。而近日,喜茶估值高達160億元引起了不少人的爭議。那麼,喜茶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小編就帶投資者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信息吧。
  • 160億的喜茶怎麼了?喝出蒼蠅後又菌群超標11倍 全國門店超460家
    2020年3月喜茶獲得最新一輪融資,該輪融資由高瓴資本和Coatue(蔻圖資本)聯合領投,投後估值超過160億元。2019年4月,福布斯發布了2019年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喜茶創始人聶雲宸(1991年出生)和當時22歲的中國演員劉昊然、模特雎曉雯、商湯科技創始人徐冰和徐持衡一同上榜。
  • 2020中國十大茶飲品牌:奈雪の茶排第三,榜首估值高達160億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新茶飲市場規模達到1405億元。截至2020年6月底,國內現制茶飲門店數量大致在48萬家左右。面對這一風口,眾多品牌紛紛跨界布局。前有王老吉推出線下茶飲品牌,後有火鍋企業湊湊、小龍坎開出自己的獨立茶飲門店。甚至連娃哈哈都開起了直營店,創始人宗慶後將此視為「第三次創業」。
  • 資本博弈、質量堪憂,喜茶真的值160億?
    對於市場上傳出2021年要上市的喜茶,對於想在二級市場喝上一口喜茶的投資人,是否擔心自己會嘬到浮在行業表層的那口資本泡沫,而非消費真的升級的市場紅利。喜茶背後,是資本遊戲?從2016年正式改名為「喜茶」,這四年裡,喜茶共經歷過4輪融資。2016年獲過1億元人民幣的首輪融資,投資方為IDG資本,以及由飲料業巨頭「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創辦的今日投資。隨後,喜茶開始進行全國擴張,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開出門店。2018年4月,喜茶再獲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黑蟻資本、龍珠資本。
  • 一年開300家門店,喜茶這次連推兩家古風風格門店!
    拒絕加盟的喜茶一路狂奔,終於在今年一年內開了300家門店。據媒體統計,截止目前,喜茶門店已布局國內60餘個城市,在海內外門店數量達到650家以上。 行業人士預計喜茶將在這個月突破700家門店。12月5日,喜茶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將在深圳推出一家古風風格的門店。
  • 估值超160億!90後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如何書寫傳奇?
    其中最年輕的是喜茶創始人聶雲宸,以40.92億元的身價排在榜單第81位,年僅29歲。 從2012年,到如今,喜茶已在全球49個城市擁有超過500家門店。 在最近一筆戰略投資中,喜茶估值超過160億,短短1年內,身價暴漲八成。
  • 喜茶與元氣森林正面交鋒 高估值尋找新立足點
    本報記者 許禮清 孫吉正 北京報導估值160億元的喜茶,這次瞄準了無糖氣泡水領域。日前,喜茶官宣首款氣泡水產品喜小茶上市。其主打0糖、0脂概念與元氣森林一致,每瓶5.5元的售價也與元氣森林相近。同樣的,二者都是高估值品牌——元氣森林估值高達40億元。
  • 喜茶們的困境:為什麼這個火爆市場沒有上市品牌?
    喜茶這家公司本身是否這麼值錢,也曾受到爭議。實際上,假使喜茶是一家成熟的餐飲連鎖公司,採用市盈率辦法為其估值,目前其公開估值不算離譜。 據招商證券調研,一家奶茶店每天賣出800杯,開始盈利。攤入房租水電、員工薪資等成本,一家奶茶店每年營收1000萬元,最終到手100萬元左右,淨利率約10%。也就是說,一杯賣30多塊的芝士奶蓋水果茶,大概能賺3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