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業務得去鎮上,來回100多裡地,不僅多花交通費用,而且由於鎮上的人手有限,還得排隊,一大早來了,中午還不一定能辦完。」昨日,在平度市蓼蘭鎮陳家頂管區便民服務中心,道望丘村前來辦理農保認證業務的村民劉守玉說道,「現在方便了,在咱們管區就可以辦,來回8裡地,騎著電動車就來了,也不用排隊,幾分鐘就辦好了。」
劉守玉只是蓼蘭鎮推行管區服務下沉的8.8萬名受益者之一。據了解,今年以來,蓼蘭鎮抓住平度市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的機遇,先行先試,推進鎮機關體制改革,紮實推進管區服務下沉,將162個行政村合併為8個管區,並賦予相關行政服務職能。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在維持人員編制不變的情況下,對現有機關工作人員重新優化整合,將機關50%以上工作人員下沉到社區。」在蓼蘭鎮許家管區,鎮黨委書記柴生華告訴記者。據介紹,今年3月底,蓼蘭鎮在8個管區成立管區黨委,每個管區設管區黨委書記、管區黨委委員等職,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安排6名工作人員下沉一線辦公,以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別小瞧了農村管區,這可是介於鎮村之間的重要工作機構,雖然不在編制,沒有名分,但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抓好農村工作的『牛鼻子』。」在柴生華眼裡,管區就是強化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歷練幹部隊伍、密切黨群關係和並行聯動、縮小為民服務半徑的「利器」。
目前,各管區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均設經管、計生、社保、民政4個獨立服務窗口及1個綜合業務受理服務窗口,受理45項便民服務事項,其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參保、到齡退休等25項可以現場辦結,獨生子女證辦理、老年證辦理等20項代理辦結,實現所有審批服務事項現場辦理。
明確了服務事項之後,便也完善了服務流程。「要將服務流程和辦結期限告知群眾。凡是能當場辦理的,必須當場予以辦理;不能當場辦理的,要按照代辦制度要求,及時跟進辦理。確保群眾跑一趟,甚至不出村就能把事情辦好。」柴生華說。據介紹,不能現場辦理的業務當天下午由工作人員帶回鎮上,「一般經過審核,第二天即可辦完。相對複雜的三至五天也就能辦完。」柴生華說。
除了提供常規服務之外,蓼蘭各管區還建立機關幹部常態化「入戶走訪」制度,繪製民情地圖、建立民生檔案,及時把群眾的現狀、班子的狀況、黨員的情況等摸排上來,摸準問題的集中點、矛盾的爆發點、服務的需求點,對症下藥,集中解決。同時,還通過管區,監督好村級權力運行,抓好村級事務民主管理,落實好村莊項目建設和各項惠農政策。
服務沉下去,滿意提上來
「以前,村民們來辦業務,都是一大早來排長隊,鎮裡的服務大廳每天都是滿滿當當的,現在明顯感覺來辦事的人少了。」近期,蓼蘭鎮的工作人員張順玲發現鎮上的服務大廳已不再像以前那樣熙熙攘攘了,「以前每天能辦兩三百筆業務,現在每天也就一百來筆。」
「確實方便了,少走路了,而且咱服務中心裡有免費複印,我這二十頁材料在外面複印的話至少得十塊錢,現在不就省下了嘛!」在陳家頂管區,前來辦理城鎮職工退休認證的許丘村村民尹素蘭告訴記者。陳家頂管區離鎮政府駐地距離最遠,約二十公裡地,所以這裡的業務辦理是各管區裡最為繁忙的。
「除了每天多走幾裡地,能和農民多交流情況以外,現在每天還是進行二十餘件審批業務,其他的和在鎮上辦公一個樣,(下轉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連吃飯的標準都和鎮上一樣。」在西馬丘管區,社保業務辦理工作人員李新偉告訴記者。正好到了午飯飯點,記者看到由鎮上統一配餐的餐車開過來了,「統一標準,每天三菜一湯,今天是西紅柿炒雞蛋、扁豆燉土豆、紅燒魚,中午由工作人員分別從黨委食堂和原萬家食堂分兩路給管區送餐。」李新偉說。
「管區服務下沉初步見效了,人員接地氣了,老百姓滿意了」這正是鎮黨委書記柴生華所樂見的,「責任沉下去、工作抓上來,人員沉下去、實情摸上來,服務沉下去、滿意提上來,這就是管區服務下沉的目標。」除了謀劃常規性的動作,他還考慮著管區建設要體現差異化,要根據村莊特點和工作實際,研究確定工作重點和推進措施,「不能千篇一律、流於形式」。要統籌管區內村莊資源,在「一村一品」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區域化產業,形成「一區一產業」發展模式。
據統計,自3月底啟動管區服務下沉以來,蓼蘭鎮經管員共加蓋公章2038人次,審帳162個村;計生員組織婦女查體1717人,辦理各種證件150份,出具各類計生證明111份;社保員辦理職工退休認證81人,開展居民養老認證120個村莊;民政員辦理低保13人;綜合員受理各類信訪71件。
好制度保證辦事暢通
「貧困戶的篩選,要求黨員幹部一定要深入走訪,把真實情況反映上來。」在許家管區每周四的例會上,管區黨委書記丁明欽說道。這次的例會主要圍繞村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民主議事、農村精準扶貧等議題展開,該管區19個村支部書記在此群策群力。
「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遇到難事大家一起想辦法。」許家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忠軍說道。管區的例會,他一次也沒落過,他把它當作「傳達學習上周上級重要文件、研究本管區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研究制定本周管區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的有效途徑。
除了每周的例會,徐忠軍每個月還要在管區值兩次班,也就是村幹部坐班制度。「每天至少安排兩名農村幹部到管區值班,協助管區受理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群策群力做好管區工作。」管區黨委書記丁明欽告訴記者。
「制度在精不在多,貴在執行,而執行力強不強,關鍵看人。」各管區還注重窗口隊伍建設,工作人員都是精挑細選的「精兵強將」,採取「中心+業務+其他」形式進行工作分工,明確承擔工作,實現一專多能互補。相關站所還對管區窗口人員定期開展崗位培訓,提升窗口工作人員業務水平。
「現在是試點,邊進行邊探索,一旦發現問題,立即解決。要切實推動資源下沉,對直接面向基層、由鎮街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審批審核事項,要依法下放到鎮街,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柴生華告訴記者。
此外,蓼蘭鎮還設置了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制度和定期調度等制度,鎮裡還成立了督查室,不定期對管區的各項工作及工作作風進行督查,受理群眾投訴,保證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