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育兒難題|從準父母開始,賦予孩子這些安全感的關鍵詞

2020-12-01 兒童心理成長

鬧鬧11個月,明顯長大咯


《十大育兒難題》是本號繼《蒙臺梭利等5位大師的教育律條》、《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後,推出的第三個原創專欄,十大育兒難題為叛逆、磨蹭、敏感、安全感、抗挫力、不合群、注意力、情緒管理、性心理、做個好爸爸。10月15日起每周發布1篇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請多多點讚、留言、轉發。


說明:為了方便,全文都用「他」來指代孩子,不分男孩女孩。


從準父母開始,賦予孩子這些安全感的關鍵詞

01 教你一眼識破誰沒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人進入一個新環境裡,能夠淡定面對;

沒安全感的人進入一個新環境裡,焦慮不安。


有安全感的人不會依賴他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

沒安全感的人會形成一種依賴他人的習慣,在任何場合都會不自覺地尋找一個「安全依靠」,「安全依靠」在,甚至可能會超常發揮;「安全依靠」離開,甚至可能會惶惶不安。


孩子和成人的具體表現


有安全感的幼兒初入幼兒園適應比較快,父母離開那一刻,哭泣是正常的,但當幼兒園的遊戲和活動開始時,就能很快融入;

沒安全感的幼兒入園適應比較慢,嚴重者一個學期下來還在哭園;或者盯牢一個老師,成為老師的尾巴,當這個老師離開時也會持續哭泣。


有安全感的學生對同學、學習環境、老師能很快適應,有的甚至會喜歡新鮮刺激;

沒安全感的學生對同學、學習環境、老師的適應慢,轉學、換班主任對他的影響都會比較大。


有安全感的成人對同事、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上司能很快適應,有的甚至會喜歡不斷挑戰自己;

沒安全感的成人對同事、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上司適應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換工作單位,如果因單位需要而調崗,也會給他造成困擾。


有安全感的成人在社會性活動中,淡定自如;

沒安全感的成人在決定參加社會性活動前,一般都會先確認同行者,同行者中一定有他的「安全依靠」;這個「安全依靠」的存在、離開或關照行為對他在此活動中的表現至關重要。


電視節目中的主持人,對於嘉賓來說,就是「安全依靠」。嘉賓,什麼樣的性格都可能有。優秀的主持人往往會擁有很好的口碑,因為節目一直辦下去,嘉賓也會越來越多,這種安全感需要的心理撫慰作用,對每個人都是刻骨銘心的。


相較於男性,女性群體中感性的比較多,女性需要「安全依靠」的也會相多對一些,閨蜜,有時候就會充當這一角色,甚至是「穩定的安全依靠」。

如此,我們就不難理解「有些女性明知道閨蜜並不總是做一些有利於自己的事情、卻總是要和閨蜜在一起」這一現象。因為這個閨蜜滿足了她最基本的安全感需要,這就是這個閨蜜的最大價值、且無人可以取代。


這所以要全面的了解從孩童到成人的安全感缺乏的表現,是想告訴大家:

安全感缺失或者安全感不足,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人的一生、人的性格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人也總有辦法讓自己安全度過。

但是,如果我們心裡很清楚自己缺什麼,特別是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儘可能少的重蹈覆轍,我們也可以活得更明白一點、更心安一點,對吧?

哪怕最終,孩子由於個性使然,依然顧我,我們也可以對自己說:我已經盡力了。


下面,進入正題。


02 安全感到底是怎樣一種感覺


如果從安全感的角度,對孩子的性格分為兩大類的話,可以分為膽大和膽小。

家有大膽的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是家長重點關注的,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安全提示。


因此,我們把重點放在膽小的孩子身上。

其實用「膽小」這個詞並不準確,有些孩子是謹慎,並不是膽小。培養一個謹慎且有安全感的孩子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我們從作為人最初始的、具體狀態來細細體味一下吧。


我的外孫女鬧鬧,她的性格與她的小名截然不同,她其實是一個很安靜的女嬰,她的性格正好是屬于謹慎但不膽小的這一種。


她在沒弄明白她面對的人和她所處的環境之前,一般是不會開口發聲的(她現在11個月,還不會說話)。

任何一個第一次見的人,她都會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看他的表情、對她的態度,只有當她確認這個人是友好時,她會主動對這個人眯眯笑(眯眯笑是她的招牌表情,很多大人喜歡她的眯眯笑),再熟悉一些,她還會調皮地皺皺小鼻子。


任何一個第一次接觸的遊戲,她都不會毫不拒絕的上去,她會要求先靠近它、摸摸它、拍拍它、看看別人怎麼玩、自己再試探試探,當確認自己能夠駕馭它後,她也可以很大膽的做一些「高難」動作(比如:翹翹板,她現在可以一隻手扶著玩,我反倒是有點不放心的,想扶她,她會把我的手往旁邊推,我只能雙手放在一旁無接觸式的護著)。


正因為鬧鬧只有11個月,我感覺這孩子目前看起來是不缺乏安全感的。(為什麼說「11個月」比較好,為什麼說「目前看起來」,請往下看,後面有解)


那麼,我們就從鬧鬧的表現上看看,到底安全感是一種什麼感覺吧。


我們從自身往外去思考,我們自己、我們面對的人和事、我們所處的環境應該是一種什麼狀態,我們才能說有安全感。


我們自己: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能夠獨立完成


每個遊戲,鬧鬧不會一開始就上去,因為她對這個設施還不熟悉,她不確信自己能夠安全地去遊戲。但當她熟悉了,她覺得自己可以試一試,特別是試成功,她就有自信了。


第一個關鍵詞:自信


而且,這個自信是沒有人幫助的前提下,自己獨立完成的。鬧鬧覺得自己可以了,她會拒絕我用手扶著她。


第二個關鍵詞:獨立


補充說明一下:

為什麼要拿嬰兒舉例,因為嬰兒與成人的互動是簡單的、有限的,那麼,受成人的影響、特別是心理層面的影響會比較少。也就是說,一個本來有安全感的嬰兒,隨著他的長大,與成人的互動加深,在成人的不良影響,也有可能缺乏安全感。


我們面對的人和事:確認安全


鬧鬧不是對每一個熟悉的大人都會眯眯笑的。

那些她看起來覺得不友好的、樣子不是很和藹的,有的只是因為長相讓她覺得不好親近的,她也一直很嚴肅地盯著別人,甚至是一看到他就哭。


對於遊戲設施也一樣,她得通過一系列熟悉動作(摸、拍、試玩)確認她能夠安全的遊戲,她才會大膽地去做。


第三個關鍵詞:熟悉

第四個關鍵詞:沒有不利於自己的預感


我們所處的環境:沒有不確定的變化


鬧鬧對環境的變化有很敏捷的反應,她在家中、小區遊樂場、動物園、公園,她所處的場景中有任何異動,她都會立刻反應,等確認無事後,繼續眼前的遊戲。


異動包括:家中門禁響起、有人敲門,小區遊樂場有新的小朋友進來,公園突然有一輛直升機從不遠處升起,動物園前方有人群在歡呼……

她都會有身體、手勢等表示:她要前往去看看究竟;而我們也會及時的了解到她的意願,滿足她,並且跟她解釋或者示範,以消除不安的心理因素。

長期的積極的互動,會讓孩子建立這種感受:環境中的異動並不可怕,因為我可以快速的了解並知道怎麼應對。


第五個關鍵詞:對環境的應變能力


我個人認為,家長如果能夠賦予孩子這五個關鍵詞,孩子的安全感就可以說建構了。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賦予孩子這五個關鍵詞呢?從你決定要做準父母時就開始了。


03 這五個關鍵詞中,最重要的是自信,自信的先決條件由準父母決定

孩子是否自信有兩個先決條件:

1、全身心愛孩子。

因為你只有全身心愛孩子,才願意相信他、信任他,孩子才能從你這裡獲得自信。

2、努力做一個自信的家長,從而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從家庭教育來看,家長只有對自己的家庭教育有足夠的自信心,才不至於猶猶豫豫。現在的信息如此豐富,教育觀念又是如此的多元,如果父母對自己沒有信心,則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今天這麼做、明天那麼想,再好的教育理念,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永遠都無法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下面,我們就從這兩點上看看,準父母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請確認在你決定做準父母時,不會出現以下這些想法:

1、生男生女,會影響你對孩子的愛嗎?

2、你是否因為「不良動機」而確定生孩子?這些動機往往與金錢、地位相關,甚至是為了度過婚姻危機。(動機不純,則愛有條件,條件失去,愛也可能會失去)

3、你對孩子的愛會因為一些不確定的因素而改變嗎?(婚姻出問題,家庭經濟困難,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災難等)


以下幾條將決定你是否是一個自信的家長:

4、你是一個有安全感的人嗎?如果不是,你明白自己沒安全感的表現嗎?這些表現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良的影響?那麼,從現在開始,你準備好了自我調整嗎?

5、你已經準備好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哪怕由於自己的認知缺陷和性格缺陷,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但自己對孩子的愛是純粹的、全心全意的。在此基礎上,確信自己能夠給予孩子作為父母力所能及的努力。


自信的前提不是自以為是、狂妄自大,自信的前提是客觀地自我評價,我們既清楚自己的優勢,也能夠坦然接受自身的不足,如此,我們方能淡定將來面臨的所有教育困惑和教育難題,不被不良的社會氛圍裹挾,不會在魚龍混雜的「教育理念」面前迷茫,真正做一個有主心骨的家長。


作者:劉鴻雁 來源:劉鴻雁兒童心理

相關焦點

  • 十大育兒難題|叛逆是孩子獨立的宣言,家長應該做到「抓大放小」
    鬧鬧可以自己吃奶了,向獨立邁出了一小小步《十大育兒難題》是本號繼《蒙臺梭利等5位大師的教育律條》、《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後,推出的第三個原創專欄,十大育兒難題為叛逆、磨蹭、敏感、安全感、抗挫力、不合群、注意力、情緒管理、性心理、做個好爸爸。
  • 十大育兒難題|每種磨蹭都有原因,找對了,才知道該如何面對
    《十大育兒難題》是本號繼《蒙臺梭利等5位大師的教育律條》、《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後,推出的第三個原創專欄,十大育兒難題為叛逆、磨蹭、敏感、安全感、抗挫力、不合群、注意力、情緒管理、性心理、做個好爸爸。
  • 十大育兒難題|敏感不是高危性格,家長做到這點,就能揚長避短
    《十大育兒難題》是本號繼《蒙臺梭利等5位大師的教育律條》、《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後,推出的第三個原創專欄,十大育兒難題為叛逆、磨蹭、敏感、安全感、抗挫力、不合群、注意力、情緒管理、性心理、做個好爸爸。
  • 解決帶娃難題,從學會帶著問題去買育兒家教書開始
    真心爸媽,育兒和家庭教育研究者,兩孩父母,著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我可能還真是挺適合做這件事的人——既大量買書、看書,手頭有好幾書架的育兒家教書,從實操層面到學術層面都有,自己也寫過三本,還賣過近二十年的書,做過多年出版,讀書,寫書,賣書、出書四個領域的事兒,都做全了。不過,我認為,只要掌握方法,帶娃遇到難題時,父母自己找到幾本能幫得上忙的書,其實並不困難。所以今天特別寫一個小清單,分享一些找書、選書的方法。
  •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經常「兇」孩子?了解3招,學會溫柔育兒
    1、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乖張惡劣 有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打罵,他們為了生存下來,一開始可能會忍氣吞聲,可是等到了身體逐漸發育起來,擁有和父母對抗的能力時,這些孩子就會慢慢暴露本性,和父母作對,他們的性格往往會比較惡劣和極端。
  • 孩子靠「鼻子」建立安全感和依戀關係,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嗅覺體驗
    嗅覺具有可塑性,因為嗅覺系統的發育在出生前就已經比較完善,所以嗅覺敏感期也在出生前開始。孕婦聞到的氣味,影響孩子將來的嗅覺。孕婦吸入的所有氣味,都會通過羊水,進入胎兒的鼻腔粘液中。嗅皮層負責記住這些氣味,在出生後,孩子就有一定的氣味偏好。媽媽喜歡聞的,孩子也喜歡聞。
  • 哈佛格蘭特研究|拒絕"清單式"育兒,還孩子幸福人生
    最近微博上有個話題:"你怎麼看待父母安排式的教育?"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眾說紛紜,有人羨慕,有人愁!父母安排式教育,其實,就是史丹福大學教授朱莉在TED演講中提到的"清單式"育兒。所謂"清單式"育兒,是父母為了管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讓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給孩子制定一張清單,面面俱到,事無巨細。
  • 離開父母就會哭的孩子,真的是缺乏安全感嗎?這些你了解嗎
    所以當媽媽面對孩子,因為離開家長而大哭時,家長通常便很焦慮的認為孩子缺乏安全感。但是,這種情況真的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嗎?安全感又是什麼呢?心理學家指出,孩子三歲之前的安全感通常來自於照顧她的人。心理學家鮑爾比將嬰兒和養育者(通常指母親)的情感關係稱之為依戀關係。
  • 為人父母必須的第一件事——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初為人父,有喜悅也有迷惑,通過閱讀育兒書籍,小洲得知為人父母不僅要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嬰兒不容易哭鬧,更聰明更健康。」這是小洲在育兒書上讀到的內容,「可是安全感是多麼虛偽縹緲、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啊!究竟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新手爸爸小洲很疑惑。我第一次聽到安全感這個詞,是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給足孩子安全感,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孩子並沒有完全認識這個世界,對周圍環境有陌生感,另一方面,孩子自身能力不足無法保護自己。安全感會讓孩子感到安心,而父母就是孩子的首要選擇對象。如何給孩子帶來安全感首先家長儘量在孩子的視線之內,尤其是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的時候。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父母只需正確引導就能緩解哦。安全是兒童最基本的需要,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小孩總是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與周圍的小朋友不和諧。而且自信、穩定、成熟、理性的育兒態度,可以減少母親不必要的內心消耗,同時也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寧靜的狀態與氣質。3、過早地和媽媽分離有很多的年輕的媽媽們不理解,為了工作和自身的安逸,過早地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有的一到兩歲,幾個月就交給老人照看,特別是晚上。這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嚴重的不安。
  • 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就拼命的淘氣|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陪伴
    導讀: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就拼命的淘氣|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陪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就拼命的淘氣|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陪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
    導讀: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幫孩子建立安全感,要在3歲之前做對這些事
    卡斯比教授在1980年對1000名3歲幼兒進行面試,並將這些兒童分為良好適應型、充滿自信型、自我約束型、坐立不安型、沉默寡言型五大類。2003年,當這些孩子成長為26歲時,再次對他們的性格進行評價,結果發現長大後的他們性格依然如此。
  • 父母育兒道理懂得再多,不如賦予孩子內在價值感來得管用
    賦予孩子內在價值,才能讓他們更好成長很多時候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現實情況卻是各種打臉,孩子不聽管教,家長不會教育,從而導致了孩子並沒有按照父母期望的路線走。其實想要讓孩子能夠成才,最重要的是要賦予他們內在價值,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 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是父母自己
    引言望子女成龍鳳是每位父母的最大心願。可以說,為了這個目標,父母們願意不惜一切代價。所以,我們看到有的父母對各種育兒理論趨之若鶩,關注了無數育兒專家;有的父母則會省吃儉用,給孩子報上七八種學習培訓班。這樣對孩子顯然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它無疑是將一種固化的思維強加到孩子身上。時間一長,孩子也認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所說的那類負面代表,於是孩子真的就總是讓父母「看見」令人失望的那一面了。所以,父母們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有充分客觀的認識,順應他們的性格特質去引導他們的發展。這樣,孩子才會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 那些長大之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種父母,蠻準的
    導讀:那些長大之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種父母,蠻準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那些長大之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種父母,蠻準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安全感哪裡有賣?」孩子的安全感,誰來買單?
    ——孩子的內心缺乏安全感。>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喜歡抬頭看爸媽在不在身邊,或者觀察周圍有沒有人看自己如果發現爸媽不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或者周圍有陌生人在看自己,孩子就會立馬停下手裡的事情,開始哭鬧起來
  • 丁香媽媽上線「孕育百科」 解決新手爸媽 80% 的育兒難題
    丁香媽媽上線「孕育百科」 解決新手爸媽 80% 的育兒難題 2020-07-06 14:46:00來源:北國網
  • 孩子膽小愛哭是安全感缺失?或許是父母想錯了,三種誤區要了解
    安全感是每個人的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它可以安撫孩子焦慮的心情,是他們一種精神依託。缺乏安全感換言之就是對自己身邊的人或物失去了信任,他們總是處於擔心之中,精神極度緊張,考慮的事情太多,失去了孩子原本的單純。現在的寶爸寶媽們在孩子一出生時就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他們開始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