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鬧11個月,明顯長大咯
《十大育兒難題》是本號繼《蒙臺梭利等5位大師的教育律條》、《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後,推出的第三個原創專欄,十大育兒難題為叛逆、磨蹭、敏感、安全感、抗挫力、不合群、注意力、情緒管理、性心理、做個好爸爸。10月15日起每周發布1篇,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請多多點讚、留言、轉發。
說明:為了方便,全文都用「他」來指代孩子,不分男孩女孩。
從準父母開始,賦予孩子這些安全感的關鍵詞
有安全感的人進入一個新環境裡,能夠淡定面對;
沒安全感的人進入一個新環境裡,焦慮不安。
有安全感的人不會依賴他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
沒安全感的人會形成一種依賴他人的習慣,在任何場合都會不自覺地尋找一個「安全依靠」,「安全依靠」在,甚至可能會超常發揮;「安全依靠」離開,甚至可能會惶惶不安。
孩子和成人的具體表現
有安全感的幼兒初入幼兒園適應比較快,父母離開那一刻,哭泣是正常的,但當幼兒園的遊戲和活動開始時,就能很快融入;
沒安全感的幼兒入園適應比較慢,嚴重者一個學期下來還在哭園;或者盯牢一個老師,成為老師的尾巴,當這個老師離開時也會持續哭泣。
有安全感的學生對同學、學習環境、老師能很快適應,有的甚至會喜歡新鮮刺激;
沒安全感的學生對同學、學習環境、老師的適應慢,轉學、換班主任對他的影響都會比較大。
有安全感的成人對同事、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上司能很快適應,有的甚至會喜歡不斷挑戰自己;
沒安全感的成人對同事、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上司適應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換工作單位,如果因單位需要而調崗,也會給他造成困擾。
有安全感的成人在社會性活動中,淡定自如;
沒安全感的成人在決定參加社會性活動前,一般都會先確認同行者,同行者中一定有他的「安全依靠」;這個「安全依靠」的存在、離開或關照行為對他在此活動中的表現至關重要。
電視節目中的主持人,對於嘉賓來說,就是「安全依靠」。嘉賓,什麼樣的性格都可能有。優秀的主持人往往會擁有很好的口碑,因為節目一直辦下去,嘉賓也會越來越多,這種安全感需要的心理撫慰作用,對每個人都是刻骨銘心的。
相較於男性,女性群體中感性的比較多,女性需要「安全依靠」的也會相多對一些,閨蜜,有時候就會充當這一角色,甚至是「穩定的安全依靠」。
如此,我們就不難理解「有些女性明知道閨蜜並不總是做一些有利於自己的事情、卻總是要和閨蜜在一起」這一現象。因為這個閨蜜滿足了她最基本的安全感需要,這就是這個閨蜜的最大價值、且無人可以取代。
這所以要全面的了解從孩童到成人的安全感缺乏的表現,是想告訴大家:
安全感缺失或者安全感不足,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人的一生、人的性格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人也總有辦法讓自己安全度過。
但是,如果我們心裡很清楚自己缺什麼,特別是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儘可能少的重蹈覆轍,我們也可以活得更明白一點、更心安一點,對吧?
哪怕最終,孩子由於個性使然,依然顧我,我們也可以對自己說:我已經盡力了。
下面,進入正題。
如果從安全感的角度,對孩子的性格分為兩大類的話,可以分為膽大和膽小。
家有大膽的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是家長重點關注的,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安全提示。
因此,我們把重點放在膽小的孩子身上。
其實用「膽小」這個詞並不準確,有些孩子是謹慎,並不是膽小。培養一個謹慎且有安全感的孩子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我們從作為人最初始的、具體狀態來細細體味一下吧。
我的外孫女鬧鬧,她的性格與她的小名截然不同,她其實是一個很安靜的女嬰,她的性格正好是屬于謹慎但不膽小的這一種。
她在沒弄明白她面對的人和她所處的環境之前,一般是不會開口發聲的(她現在11個月,還不會說話)。
任何一個第一次見的人,她都會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看他的表情、對她的態度,只有當她確認這個人是友好時,她會主動對這個人眯眯笑(眯眯笑是她的招牌表情,很多大人喜歡她的眯眯笑),再熟悉一些,她還會調皮地皺皺小鼻子。
任何一個第一次接觸的遊戲,她都不會毫不拒絕的上去,她會要求先靠近它、摸摸它、拍拍它、看看別人怎麼玩、自己再試探試探,當確認自己能夠駕馭它後,她也可以很大膽的做一些「高難」動作(比如:翹翹板,她現在可以一隻手扶著玩,我反倒是有點不放心的,想扶她,她會把我的手往旁邊推,我只能雙手放在一旁無接觸式的護著)。
正因為鬧鬧只有11個月,我感覺這孩子目前看起來是不缺乏安全感的。(為什麼說「11個月」比較好,為什麼說「目前看起來」,請往下看,後面有解)
那麼,我們就從鬧鬧的表現上看看,到底安全感是一種什麼感覺吧。
我們從自身往外去思考,我們自己、我們面對的人和事、我們所處的環境應該是一種什麼狀態,我們才能說有安全感。
我們自己: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能夠獨立完成
每個遊戲,鬧鬧不會一開始就上去,因為她對這個設施還不熟悉,她不確信自己能夠安全地去遊戲。但當她熟悉了,她覺得自己可以試一試,特別是試成功,她就有自信了。
第一個關鍵詞:自信
而且,這個自信是沒有人幫助的前提下,自己獨立完成的。鬧鬧覺得自己可以了,她會拒絕我用手扶著她。
第二個關鍵詞:獨立
補充說明一下:
為什麼要拿嬰兒舉例,因為嬰兒與成人的互動是簡單的、有限的,那麼,受成人的影響、特別是心理層面的影響會比較少。也就是說,一個本來有安全感的嬰兒,隨著他的長大,與成人的互動加深,在成人的不良影響,也有可能缺乏安全感。
我們面對的人和事:確認安全
鬧鬧不是對每一個熟悉的大人都會眯眯笑的。
那些她看起來覺得不友好的、樣子不是很和藹的,有的只是因為長相讓她覺得不好親近的,她也一直很嚴肅地盯著別人,甚至是一看到他就哭。
對於遊戲設施也一樣,她得通過一系列熟悉動作(摸、拍、試玩)確認她能夠安全的遊戲,她才會大膽地去做。
第三個關鍵詞:熟悉
第四個關鍵詞:沒有不利於自己的預感
我們所處的環境:沒有不確定的變化
鬧鬧對環境的變化有很敏捷的反應,她在家中、小區遊樂場、動物園、公園,她所處的場景中有任何異動,她都會立刻反應,等確認無事後,繼續眼前的遊戲。
異動包括:家中門禁響起、有人敲門,小區遊樂場有新的小朋友進來,公園突然有一輛直升機從不遠處升起,動物園前方有人群在歡呼……
她都會有身體、手勢等表示:她要前往去看看究竟;而我們也會及時的了解到她的意願,滿足她,並且跟她解釋或者示範,以消除不安的心理因素。
長期的積極的互動,會讓孩子建立這種感受:環境中的異動並不可怕,因為我可以快速的了解並知道怎麼應對。
第五個關鍵詞:對環境的應變能力
我個人認為,家長如果能夠賦予孩子這五個關鍵詞,孩子的安全感就可以說建構了。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賦予孩子這五個關鍵詞呢?從你決定要做準父母時就開始了。
孩子是否自信有兩個先決條件:
1、全身心愛孩子。
因為你只有全身心愛孩子,才願意相信他、信任他,孩子才能從你這裡獲得自信。
2、努力做一個自信的家長,從而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從家庭教育來看,家長只有對自己的家庭教育有足夠的自信心,才不至於猶猶豫豫。現在的信息如此豐富,教育觀念又是如此的多元,如果父母對自己沒有信心,則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今天這麼做、明天那麼想,再好的教育理念,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永遠都無法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下面,我們就從這兩點上看看,準父母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請確認在你決定做準父母時,不會出現以下這些想法:
1、生男生女,會影響你對孩子的愛嗎?
2、你是否因為「不良動機」而確定生孩子?這些動機往往與金錢、地位相關,甚至是為了度過婚姻危機。(動機不純,則愛有條件,條件失去,愛也可能會失去)
3、你對孩子的愛會因為一些不確定的因素而改變嗎?(婚姻出問題,家庭經濟困難,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災難等)
以下幾條將決定你是否是一個自信的家長:
4、你是一個有安全感的人嗎?如果不是,你明白自己沒安全感的表現嗎?這些表現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良的影響?那麼,從現在開始,你準備好了自我調整嗎?
5、你已經準備好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哪怕由於自己的認知缺陷和性格缺陷,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但自己對孩子的愛是純粹的、全心全意的。在此基礎上,確信自己能夠給予孩子作為父母力所能及的努力。
自信的前提不是自以為是、狂妄自大,自信的前提是客觀地自我評價,我們既清楚自己的優勢,也能夠坦然接受自身的不足,如此,我們方能淡定將來面臨的所有教育困惑和教育難題,不被不良的社會氛圍裹挾,不會在魚龍混雜的「教育理念」面前迷茫,真正做一個有主心骨的家長。
作者:劉鴻雁 來源:劉鴻雁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