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月的鬧鬧可以扶著柵欄穩穩地站立了,一臉的得意
《十大育兒難題》是本號繼《蒙臺梭利等5位大師的教育律條》、《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後,推出的第三個原創專欄,十大育兒難題為叛逆、磨蹭、敏感、安全感、抗挫力、不合群、注意力、情緒管理、性心理、做個好爸爸。10月15日起每周發布1篇,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請多多點讚、留言、轉發。
說明:為了方便,全文都用「他」來指代孩子,不分男孩女孩。
每種磨蹭都有原因,找對了,才知道該如何面對
本文講解「除天生慢性子」之外的孩子「磨蹭」行為,因為天生慢性子的孩子不是在「磨蹭」,他生來就這樣。
那麼,慢性子之外的孩子是不是都是在磨蹭呢?
在家長的語言裡,只有「磨蹭」這一個詞來表達對孩子這方面的不滿;
但在孩子們的內心裡,卻有很多話來表達自己的委屈和無能為力。
/01/
孩子磨蹭背後的原因
1、這句話可能是「我不熟練,所以做得很慢」——能力尚未達到,比如剛學會寫字,因為字寫得太慢,作業就寫得慢,把家長急死;這種我把它稱為「不熟悉型」。
2、也可能是「我怕做得不好,所以做得很慢」——不自信,比如一道題半天下不了筆,因為怕錯得太多,被家長或老師罵;這種稱為「不自信型」。
3、還可能是「這個作業真好玩,慢慢玩,我要玩個夠」——沉浸在玩的過程中,孩子並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流逝,比如一個有趣的手工作業;這種稱為「玩樂型」。
4、還可能是「我只要一寫作業,媽媽就會盯著我,我每天的作業都是在催促中完成的,寫作業是我最不喜歡的事情」——家長的過度關注,會導致孩子的過度依賴;這種稱為「依賴型」。
5、還可能是「我曾經很快就完成作業了,但並沒讓我多玩會兒」——孩子的高效率沒有得到正面的鼓勵,甚至被家長「食言」;這種稱為「有意型」。
……
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本文僅就以上5種類型提出解決方案。
其實,我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四個字——「對症下藥」。
/02/
5種磨蹭5種解法
1、不熟悉型:給機會讓孩子多多練習,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
比如,因為字寫得慢,所以作業寫得慢,那就輔導孩子練字。
一般來說,小學一年級都安排有寫字課,作為一門課程,老師對寫字的要求一定會比較高一點,家長就得靈活掌握了,如果你的孩子在這方面悟性不錯,你可以對他要求高點;但如果你的孩子在這方面很明顯不是態度問題,就不要對他要求太高。
特別是有的孩子本身性格就有點追求完美,家長就更應該放低要求。
寫字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如果孩子因為字寫不好而影響寫作業了,家長是可以考慮報個書法班的;讓寫作業和書法練習並行。
2、不自信型:將孩子的錯誤率數據化,不斷設立小目標。
這是一種讓很多家長頭痛的性格,而且做起來,家長往往會覺得特別難辦,左右為難。
曾經有很多文章說,對於不自信的孩子要多鼓勵;這是一句非常抽象的話,而且往往被家長誤解誤用。
什麼叫「多鼓勵」?明明做錯了要不要鼓勵?
後來又有一些文章寫道,要鼓勵孩子的努力、不要誇孩子的聰明。
這句話本質的含義是:不要誇獎孩子的那些天生就有的特質。
這句話聽起來的確是很有道理的,但怎麼做呢?不少家長還是沒有概念的。
我的建議是兩句話:一句是:具體化;另一句不斷設立小目標。
我們就拿「一道題半天下不了筆,因為怕錯得太多,被家長或老師罵」這個來舉例說明:
孩子的這個心理,最核心的是「怕犯錯」,那麼,我們就把這個錯誤具體化,這就是——錯誤率,比如今天做了10道題,錯了4道,錯誤率是40%;如果第二天,孩子的錯誤率達到30%就應該得到表揚;如果一直都是40%甚至上升到50%,就要和孩子一起找原因了,這個原因很可能是心理上的原因。
這個時候,你正好可以跟孩子做做思想工作:「你看你這麼小心翼翼,錯誤率不降反升,說明太緊張真的對你沒有幫助,我們還不如放鬆一點,只要認真去做了就行,不要猶豫不決、擔心太多。」
過了心理上的那道坎,再具體實施小目標,當小目標順序的通過第一個,並且通過維持三天至一周,孩子就會受到很大的鼓勵。
要知道:不自信的孩子最大的心理動力,不是家長口頭上的語言,而是實實在在的、不斷的成功,哪怕是小成功。
3、玩樂型:家長需要做好計劃、並切實去做「時間管理」。
這種類型就是家長常說的「玩性大」的孩子。
這類孩子最大的長處是:對感興趣的事情有長期的探究精神。
最大的缺點是:一頭扎進去後不容易出來。
專注、有探究精神絕對是個好品質,但作為孩子來說,時間觀念是需要家長主動去建構的。
如果家長能在這方面切實幫助孩子,通過長期的習慣養成去完善孩子的個性品質,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材。
4、依賴型:這種類型的問題完全在家長身上,建議家長做到「抓大放小」。
什麼是大?幾點開始做作業,幾點做完作業,作業次序安排技巧(先易後難),幾點開始解答難題(難題率可檢驗孩子的聽課質量)等。
什麼是小?孩子餓了吃口餅乾、渴了喝口水、思考時看起來在發呆、東張西望想問家長又敢問……
只要「大」的事先做好了,「小」的不要管太多;因為「小」做得不好,「大」上面自然會反應出來。
5、有意型:這種類型的問題不僅在家長的身上,更需要家長先調試好自己的心態。
這種類型的家長內心深處害怕「浪費時間」,被高度競爭的社會氛圍裹挾。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把孩子自己爭取到的時間還給孩子。
如果做家長的不能說服自己或者不想說服自己,就不要去想著改變什麼了。
「艱苦童年」和「快樂童年」本來就是兩個相對立的家教理念;
優秀卓越是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
我個人覺得,這兩種人生都沒什麼不好,更也沒什麼誰好誰不好,只要自己覺得坦然就好。
如果將來有一天,你的孩子因為他小時候你沒好好管教他而埋怨你;
或者將來有一天,你的孩子因為他小時候你對他管教得太嚴、讓他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體會什麼叫快樂而埋怨你;
甚至他根本就不埋怨你,只是用「遠離你的行動」來回饋你。
我們都能做到坦然接受,就好。
/03/
讓孩子不再磨蹭的關鍵點
這個關鍵點就是兩個字——堅持!
如果想好了怎麼做,而且有方案有具體的實施計劃,就去行動,而且要一直堅持做下去,直到變成孩子的習慣,千萬不要中途放棄!
我們接受過的諮詢案例,無數次的驗證:如果家長抱怨孩子不堅持,一定是家長自己沒有堅持。
作者:劉鴻雁 來源:劉鴻雁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