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曾經離創造歷史很近。
2018年,蘇寧迎來了豐收的一年,蘇寧易購實現營收2453.11億元,同比增長30.53%;實現商品銷售規模3371.35億元,同比增長38.54%;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3.20億元,同比增長216.20%。
接近張近東的人都說,2019年初的老闆走路帶風,說話帶笑。據說他看到了蘇寧做大做強的曙光,因此在2019年一次蘇寧內部的業務部署動員會上,張近東向整個蘇寧銷售體系下了死命令:
「向著2020年交易規模四萬億的大目標全面衝刺!」
2020年初,剛剛度過疫情高峰期的蘇寧發布了2019年的財報。數據顯示,蘇寧易購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2692.29億元,實現商品銷售規模為3787.40億元,同比增長12.47%。
雖然增速喜人,但離老闆定下的2020年4萬億的大目標差距實在有點遠。
關鍵是歸母淨利潤才為98.43億元,與2018年的133.20億元水平之間,差距明顯。
到了真正要實現這個目標的2020年,蘇寧易購現在的發展態勢卻讓人提不起興趣去評論張老闆曾經的豪言壯語。
根據最新的季度財報顯示,今年1-9 月,蘇寧易購整體實現商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 6.47%。看似不錯的銷售規模擴大,蘇寧易購的營收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是同比分別下滑了10.02%和95.4%。
也正因為現金流的縮減和營銷收入的降低,市面上蘇寧的負面新聞逐漸出現。
就在近期,網絡流傳了多則關於蘇寧陷入債務危機的消息,指蘇寧目前債務規模龐大,且短期內需要償還的債務很多,現金流不足,資金流面臨較大壓力。
12月8日,蘇寧在官方微博中對「債務危機」傳聞作出回應,蘇寧表示,網上傳播的有關蘇寧資金鍊斷裂的消息為「謠言」,已向公安機關報案。蘇寧公司人士稱,會按時按期足額兌付下周到期債券。
之後,這個新聞就被炒上了熱搜。
1
事件原委
蘇寧被傳「債務危機」的新聞,緣起另一家國企債務違約事件。
11月10日,河南省國企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債券「20永煤SCP003」到期未能兌付,發生實質性違約。
永煤控股在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永煤控股已在11月12日將兌付利息3238.52萬元支付至應收固定收益產品付息兌付資金戶,但10億債券本金還在籌措中。
三天後,河南省委的相關領導出面召集各投資方開會,明確表示一定會督促永煤控股「欠債還錢」。
這件事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非常大,很多投資人都對債務市場產生了疑慮,尤其是針對大型企業的長期債市場。
於是,大批公司債價格被打至「地板價」。
蘇寧的債券也不例外。其中18蘇寧01一度跌至82元/張,18蘇寧06跌至85元/張,其餘5隻債券則跌至不足80元,最低的18蘇寧07則更是觸及71元/張的新低。
最新消息顯示,12月9日,蘇寧易購旗下的「18蘇寧02」、「18蘇寧05」債券跌超2%,「18蘇寧04」債券跌近2%。
此外,蘇寧易購短期的還債壓力巨大。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6月末,蘇寧電器未來一年內到期及回售債券本金餘額285.25億元。
其中規模為10.4億元票息為7.3%的「17蘇寧07」將於12月14日到期;規模為90.6億元票息為7.3%的「15蘇寧01」將於12月17日到期。
這意味著近期蘇寧要有110億的密集償還。
為了提振市場信心,也為了止住債券下滑趨勢,11月13日晚,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對公司發行的「18蘇寧01、18蘇寧02、18蘇寧03、18蘇寧04、18蘇寧05、18蘇寧06、18蘇寧07」進行購回,債券購回資金總額為人民幣10億元。
11月23日,蘇寧易購再發晚間公告,表示為持續增強投資者信心,維護公司債券價格穩定,計劃繼續使用自有資金對公司債券進行購回。
公告顯示,本次債券購回面向所有債券持有人,債券購回方式為現金購回,資金總額計劃為2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蘇寧易購離上次債券回購不足半個月。
12月2日晚,蘇寧易購再發公告,稱「18蘇寧01「等7隻債券已完成購回,公司將於12月9日足額支付債券購回金額至深圳分公司指定的銀行帳戶。
一位債市投資者表示:「目前蘇寧易購債券基本都打了8折左右,從財務角度來看回購實際是非常划算的。」
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消息是,根據交易所公告顯示,蘇寧電器年初便成功註冊了100億元私募債額度,但直到6月底僅成功發行了10億元規模的企業債,這顯示蘇寧在當前流動性不佳的情況下,融資難度在進一步增大。
當然,債券發行遇到困難肯定也加劇了市場機構投資人對蘇寧償債能力的擔憂。畢竟在收入銳減的情況下,新的債券發行借不到錢,舊的債券償還能力必然會打折扣。
因此,東方金誠9月將蘇寧電器集團主體以及相關債項AAA的評級列入觀察名單,認為核心子公司蘇寧易購2020年半年度業績同比下滑,或導致蘇寧電器盈利能力下降。
2
「債務危機」背後
現在各方對蘇寧所謂「債務危機」的態度很微妙,其實是跟蘇寧現金流表現不佳有關。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蘇寧易購總資產為2211.93億元,總負債1361.4億元,淨資產850.53億元,資產負債率61.55%。
▲蘇寧易購三季度財務數據
有業內人士指出,蘇寧易購的財務風險主要是流動負債佔總負債比高達81%。這意味著蘇寧債務結構並不不合理。
另外,蘇寧易購還有261.74億非流動負債,主要為應付債券和長期借款。其整體剛性負債有717.53億元,主要以短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負債比為53%。
對於母公司蘇寧電器來說,財務數據更加問題重重。
2020年中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蘇寧電器總資產為4068.42億,淨資產為1065.53億元,其中受限資產高達811.02億元。其中總負債規模達到3002.8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3.81%。
而在過去三年中,這一數據在一路攀升,2017-2019年,蘇寧電器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8.38%、69.81%、73.76%。這段時間內,其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分別為-45.81億元、-84.53億元、-177.81億元,顯示出主業經營情況不佳。
因此,從現金流、長短期負債比例等多方面業績表現可以斷定,上市主體蘇寧易購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已出現惡化。
另一方面,由於大手筆收購,蘇寧這兩年的業務遇到了很多問題。
首先,張近東關心線下零售,這兩年蘇寧做了很多布局。其中2018年從家樂福手裡收購迪亞天天中國,造就了全國曾超過5000家的蘇寧小店;而2019年乾脆將萬達廣場和家樂福中國都收入囊中的張近東,已經有了問鼎中國線下零售市場的憧憬。
但嚴重的虧損讓張近東不得不在2019年6月,把小店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而蘇寧易購的自營門店縮水嚴重,今年已經關閉了966家自營門店,截至三季末,算上蘇寧易購廣場和家樂福、紅孩子等自營門店僅有2697家,已經少於2017年年中數據。
其次,線上併購的業務也表現不佳。這兩年蘇寧易購併購了多個電商項目,但截至目前,蘇寧拼購不見起色,蘇寧特賣消失的無聲無息,蘇寧直播沒啥效果。
單論電商業務,2020年到9月底,蘇寧易購線上平臺各季度交易規模分別為610.4億元、737.56億元和677.56億元,今年已經兩次出現環比下滑。這意味著僅佔市場不到6%份額的蘇寧易購,其實已經成為電商市場的「小角色」。
第三,就是蘇寧正在大手筆進行的體育產業投資。目前不管是海外投資國際米蘭,還是國內中超的江蘇蘇寧俱樂部,依然處於純投入期,並無法從中獲取收益。
因此,實際上蘇寧易購商譽高企,未來肯定存在減值風險。
一邊是收入銳減、債務結構不合理;一邊是商譽減值風險高企,市場中傳來蘇寧「債務危機」的消息在傳播中,就有了佐證。
當然,現在蘇寧正在竭力否認,認為是謠言並已經報案。
3
張近東的糾結
實際上,蘇寧有現在的表現背後,其實跟張近東的糾結有關。
畢竟,曾經在2010年,張近東引導蘇寧易購上市成功後曾表示:「未來消費的主流絕對不可能是網購。」當時,蘇寧的市值超過千億,張近東作為首富排行榜種子選手,正風光無限。
而三年後,他卻說:「蘇寧……是一家網際網路零售商。我們就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
在中國網民數首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2008年前後,蘇寧張近東、國美黃光裕、大中電器張大中、永樂陳曉,還在線下激戰正酣。
2009年蘇寧力壓國美,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張近東以280億元的個人財富,在當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位列第10,同在榜上的馬雲排第88位,劉強東則還沒在榜單上有位置。
他那時的假想敵,不是京東阿里,而是外國零售巨頭。
在他眼中,「零售的整合還會有相當長的時間,本土的零售業還需要擴大規模。國外的零售公司還沒有真正全面進入,而且他們還在了解中國市場的階段。一旦這兩方面發生變化,它們可能會在一夜間改變行業格局。」
至於很多人都擔心的電商衝擊,他倒放心得很:
「我們不要把它過於誇大,不要用『先進』等詞形容它。線上永遠都不可能取代線下的渠道。當人們都習慣了網上購物時,我們也可以在一夜之間轉過來。」
等到了2010年,淘寶雙十一銷售超9億,同比增長1772%;京東商城也開始籌劃上市,並提出2011年銷售目標300億。
張近東坐不住了,在2011年內部會議上他提出「再造蘇寧」,計劃到2020年的10年間,保持年複合增長率50%,並成為電商行業第一。
然而,領先者的優勢蘇寧追不回來。2012年春,張近東決定扳回電商敗局,他對內總動員:全年保底200億,解除一切後顧之憂,全力衝刺300億!對外,蘇寧的全網價格戰打響。
為了湊足彈藥,也為了搶佔先機,當年7月,蘇寧定向增發47億,緊接著在8月13日,又發行80億元公司債。兩次共計融資127億元,相當於蘇寧2011年淨利潤的兩倍半。
實際上,這場與淘寶、京東的刺刀見紅爭奪戰,其實正式拉開了蘇寧龐大債務體系積累的序幕。
但投資者,並不想變成神仙打架的炮灰。
當年蘇寧電器股價因此遭受重創,8月14日當天大跌7.11%,其收盤股價與定向增發時相比,暴跌超50%。另外,這一年,蘇寧的淨利從上年的歷史高點48.21億元,迅速滑至26.76億,幾乎腰斬。
然後到了2013三季度,蘇寧出現上市9年來的首次單季業績虧損,全年利潤同比下降95.5%。
可2014年,蘇寧業績依舊尷尬:線上業務方面收入同比僅增長了17.8%,增速低於行業平均。這時候,張近東依然嘴硬:
「蘇寧最艱難的時候即將過去,我們已經看到了從彎道轉向直道的曙光。蘇寧在向O2O全渠道零售商轉型的步伐走在了全行業最前列,仍是這一波新商業浪潮的引領者。」
但最終蘇寧迎來的,是阿里的全面入股。
2009到2019年,中國網上零售規模從不到3000億漲至超過10萬億。而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中,2020年上半年,阿里+京東吞下了網上零售超過八成的市場交易份額,蘇寧才5.4%,還不如拼多多。
與之對應的是,2009年蘇寧的市值就已經突破千億,京東的估值不到20億。砥礪奮進11年後,蘇寧的市值終於達到了805.32億元。
近日,坊間還傳出蘇寧打算出售電商股權的新聞,得到了彭博社的報導佐證。但蘇寧自身已經否認相關新聞,認為「不實」。
香港一家美元投資基金的創始人廖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市場上有傳言,但沒有落實。在他看來,張近東現在也是在苦撐,「估計他想明年看看有沒有變化」。
遙想2018年財報出來時,張近東的意氣風發,畫下了蘇寧小店快速發展的藍圖,「哪怕是丟盔棄甲,也要把紅旗插向山峰」的豪言壯語還在耳邊。
現在回頭,曾經也是滄海茫茫。
另外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張近東等所有的蘇寧控股股東已經將蘇寧集團的全部股份質押給了淘寶,股權出質登記日期為2020年12月4日,總共10億元,與蘇寧集團控股集團的股本數量相當。
▲圖源:天眼查
在這個時間點報出這樣一個消息,顯得十分微妙。
債務危機的情況到底如何?恐怕還要等待時間的發酵。
參考資料:
《蘇寧子板塊融資後傳出謠言,蘇寧的壓力有多大?》向遠之 2020年12月
《蘇寧集團在渤海銀行的貸款已違約?回應:傳聞不屬實,已報警》供應鏈金融 2020年12月
《蘇寧失措的十年》 華商韜略 2019年3月
作者:巖竹
來源:功夫財經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侵權等問題,請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